返回首页

正宗杨氏太极拳府内派?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9-05 07:25   点击:1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正宗杨氏太极拳府内派?

府内派杨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流派,共十套拳,系杨露禅先生在北京王府内所传授,由富周、富英父子传承下来。到民国时期,萧铁僧先生的父亲萧功卓先生有幸拜入富英先生名下,系统学习了府内派杨氏太极拳,后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故人失散,只有萧功卓先生将府内派太极拳从战乱中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萧功卓先生只学习了府内派太极拳中的八套拳,没能学习其中的《智锤》和《点穴势》,这两套拳目前已经失传。

“府内派”这一名称也是杨露禅先生亲自所起,因府内所传拳法与府外所传有所不同,为加以区别。

萧铁僧先生是武当“金蟾子”道学、武学文化的传承人,也是萧氏内家拳的正宗传承人,府内派杨氏太极拳只是萧家传承武学文化的一部分内容。

二、杨式府内派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一、起式 1、屈蹲开步 2、坠骶掤臂

二、揽雀尾 1、左弓步按 2、虚步双掤 3、右弓步按 4、弓虚捋挤

三、单鞭 1、转体掤臂 2、并步收掌 3、上步掤臂 4、弓步推掤

四、提手上势 1、转体合臂 2、虚步合掌

五、白鹤亮翅 1、撤步採挒 2、倒桩换势 3、虚步托按

六、手挥琵琶 1、转体摆掌 2、弓步搂推 3、虚步穿掌 4、落坐合掌

七、搂膝拗步 1、转体摆掌 2、弓步搂推 3、跟步摆掌 4、右弓搂推

八、搬拦捶 1、跟步分掌 2、弓步冲拳

九、高探马 1、跟步冲拳 2、垫步掤分 3、虚步採挒 4、落坐拍按

十、右左分脚 1、跨步抹带 2、弓步捋挒 3、仆步双分 4、提膝分脚

5、摆脚分掌(右式)左势 同右势

十一、倒卷肱 1、落步坠肘 2、虚步採挒 3、转体展臂 4、落胯坠刁 5、虚步採挒

十二、斜飞式 1、并步抱球 2、撤步裹抱 3、弓步分掌

十三、海底针 1、撤步分掌 2、虚步插掌

十四、闪通背 1、上步挑掌 2、弓步架推

十五、抱虎归山1、转体托掌 2、弓步推掌 3、虚步採挒 4、弓步按掌

十六、右左蹬脚1、跨步抹带 2、弓步採挒 3、仆步双分 4、提膝合抱

5、蹬脚分掌(右式)左势同右势

十七、十字手 1、转体掤分 2、屈蹲落掌 3、伸膝合十

十八、收势 1、松沉落掌 2、并步收掌

三、杨氏太极拳传统和府内有什么区别?

杨氏太极拳传统以套路为主,也有自己门内密不外传的功法,套路以静心慢练,周身放松,细心体会松沉、虚实、阴阳的转换变化。加上门派之间自己的站桩方法,门内推手喂劲来练习。

府内的太极拳也称格格拳,就特别简单了,所谓大道至简,没有那么多的套路,以静练为主,突出站桩,尤其是无极桩。所以功夫最好的太极出于府内!

四、太极拳有几大派?

 太极拳关键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赵堡这六种流派。 

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都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关系。

杨式太极拳,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焦作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五、太极拳有哪几派?

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

1、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所创。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

2、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所创。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1850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

1852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3、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全佑之子鉴泉,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4、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

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5、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由陈王廷潜心研究创编。

六、什么派太极拳好?

一、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七、太极拳分为几派?

太极拳关键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赵堡这六种流派。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21],[1-3]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八、哪个派太极拳实战厉害?

陈氏太极。 陈氏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柔时虚空,缠丝绕转,刚时猛烈,排山倒海。所以说陈式太极拳好,因为他原始技法没有经过太多的人的改变。

杨式太极也还好,但是是大量的减少了原始技法。在杨露禅或是很好,可是后来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而改动,后来的弟子也不知道改变后的太极的特殊意义。

九、六派太极拳排名?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赵式等六大流派。

陈式排第一,陈式太极拳则是太极祖庭、弟子众多。杨、吴、武、孙都是陈拳之传。

十、抱朴太极拳属哪派?

太极拳的起源有六七种说法。最早追溯到南北朝。还有一种说法,有了道家就有了太极拳。

当然,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张三丰所创。

毕竟太极拳的起名本来就是以道家的太极两仪四象阴阳为基础学说的。

最终定名应该是清朝的《太极拳论》书出后定名。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形意,八卦,六合,八极,太乙等等都属于内家拳。主要通过身形步法手势来引导运气,配合吐纳,既有技击功能,也能强身健体。

目前民间流行的是五个流派。孙氏,杨氏,陈氏,吴氏,武氏。不过还有很多小众的。比如武当,青城,峨眉等等。

你所提出抱朴太极拳是现代有人根据各派太极拳的特点和自己个人领悟所创的一种太极拳。内家拳。而核心是不会变的。步法身形手势,运气贯通,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技击和强身健体具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