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各式方位?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亦称炮捶。套路中以”采洌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棚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辅,刚中寓柔,力求坚刚,震脚发力,闪战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拦,着重于弹性劲的的练习。
外形上显示疾刚跳跃为主,缓柔沉稳为辅的特点。
运劲方法要求以手领身,配合灵活的步法,以刚为主,刚柔相济,以内劲为统叹,内不动,外不发,一动全动,节节贯串,完整一气。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七一式?
新架二路七十一式拳式名称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搬拦肘 第七式护心捶 第八式拗步斜行 第九式煞腰压肘拳 第十式井揽直入 第十一式风扫梅花 第十二式金刚捣碓 第十三式庇身捶 第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五式斩手 第十六式翻花舞袖 第十七式掩手肱拳 第十八式飞步拗鸾肘 第十九式运手 第二十式高探马 第二十一式运手 第二十二式高探马 第二十三式连珠炮(一) 第二十四式连珠炮(二) 第二十五式连珠炮(三) 第二十六式倒骑麟 第二十七式白蛇吐信(一) 第二十八式白蛇吐信(二) 第二十九式白蛇吐信(三) 第三十式 海底翻花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捶 第三十二式转身六合 第三十三式左裹鞭炮(一) 第三十四式左裹鞭炮(二) 第三十五式右裹鞭炮(一) 第三十六式右裹鞭炮(二) 第三十七式兽头式 第三十八式批架子 第三十九式翻花舞袖 第四十式掩手肱捶 第四十一式伏虎 第四十二式抹眉红 第四十三式右黄龙三搅水 第四十四式左黄龙三搅水 第四十五式左蹬一根 第四十六式右蹬一根 第四十七式海底翻花 第四十八式掩手肱捶 第四十九式扫蹚退(转胫) 第五十式 掩手肱捶 第五十一式左冲 第五十二式右冲 第五十三式倒插 第五十四式海底翻花 第五十五式掩手肱捶 第五十六式夺二肱(一) 第五十七式夺二肱(二) 第五十八式连环炮 第五十九式玉女穿梭 第六十式 四头当门炮 第六十一式玉女穿梭 第六十二式四头当门炮 第六十三式撇身锤 第六十四式拗鸾肘 第六十五式顺鸾肘 第六十六式穿心肘 第六十七式窝里炮 第六十八式井揽直入 第六十九式风扫梅花 第七十式 金刚捣碓 第七十一式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老架新二路的拳谱?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王廷在他之前,陈氏太极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经过他的编创,再有了现在的一路二路
四、学陈式太极拳二路60岁可以学吗?
可以学,但是有前提条件。 陈式太极拳二路刚猛的动作较多,类似于外家拳。60岁的人在身体条件上已经不能像30岁的人那样了,所以,一些跳跃性的动作、发力性的动作不能太勉强自己。另外,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练习时不可过于用力,以免发生意外。当年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的小儿子陈照奎就是在教二路时不幸突发脑血管意外去世,年仅53岁。
五、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为啥叫炮捶?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基础套路,是以柔为主。二路拳以钢为主用于格斗,所以叫炮捶。
六、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顺鸾肘教学?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顺鸾肘具体动作如下:
一、接上势,两腿屈蹲沉胯,重心提起,两手握拳.两臂均屈肘叠臂合劲交叉于体前,两手拳心向下。目视前方,这时采用吸气。。
二、接上势,两臂尽量屈肘,以肘尖为力点向两侧后下方发劲顶去,这时沉胯成马步。目视前方,这时采用呼气。
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有什么区别?
我所知道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陈氏太极拳小架二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炮捶)、陈式太极短拳24式都是从陈式太极长拳108式发展而来。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炮捶)是由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发展而来,其不同之处增加了螺旋缠绕的动作和补充招式动作,其特点更能体现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炮捶)比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更能体现太极拳的刚猛之处。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陈氏太极拳小架二路是高级套路,是在练会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炮捶)的基础上,由画大圆转向化小圆,这也表示着有深厚功力练拳者已经向更高境界的功力发展,这二者的区别和上面的差不多。对于陈式太极短拳24式知道的不多,好像是就是陈式太极拳的简化套路。
八、陈式太极拳传人?
陈炳,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焦作市“劳动模范”、焦作市“非物质文化优秀传承人”、“、焦作市团市委副书记、“温县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温县十大人物”、河南省优秀武术教练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年授拳于世界各地,在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以色列、巴西、阿根廷、智利等20多个国家开设近30多家“陈炳太极院”。
九、陈氏太极拳脉络?
陈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及其演变
自陈王庭在16世纪创造一至五路太极拳、一路炮捶后,又创造了刀、枪、剑、锏等器械套路。
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
太极双人推手的创建,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实际检验武功。
分门别类的太极拳自成体系后,陈家沟太极拳之风顿开,当地歌谣:"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尚武之风甚盛。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他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沟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时期。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陈耕耘等。
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
他在教授族侄陈耕耘时(因其父陈长兴常年在外保镖,而求教于陈有本),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将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发力,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称为大圈)。
大架拳法后由陈耕耘一支传下,传到十七世陈发科广授门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内。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1795-1868),入赘温县陈家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祖传太极拳(小架)套路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后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架。
陈氏第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陈氏太极拳虽经历代口传亲授,然文字著作较少,不利广泛传播。
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闭门著述,费时十二年,完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整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著述以易理说拳理,引证阴阳、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帅,为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一座引人瞩目的丰碑。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拳术著作。
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陈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
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授拳,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精妙著称。
他以与人为善、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他教授徒弟很多,有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很好。
陈氏第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续甫。1928年秋,应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
有同乡李敬庄(字庆林)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刊发文章宣扬拳艺名扬北平武界,曾立擂台7天,大获全胜。后被中华民国南京市市长请往授拳,拳踪广远。
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功夫惊人,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
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诲人不倦,是陈氏太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陈家沟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以及五种推手法、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白猿棍、春秋大刀、四杆、八杆、十三杆等。
十、陈氏太极拳教程?
第1式 起势
第2式 金刚捣碓
第3式 揽扎衣
第4式 六封四闭
第5式 单鞭
第6式 白鹤亮翅
第7式 斜行
第8式 搂膝拗步
第9式 掩手肱捶
第10式 摆莲跌叉
第11式 金鸡独立
第12式 翻花舞袖
第13式 海底翻花
第14式 二起脚
第15式 玉女穿梭
第16式 顺鸾肘
第17式 裹鞭炮
第18式 护心捶
第19式 穿心肘
第20式 揽扎衣
第21式 云手
第22式 当头炮
第23式 金刚捣碓
第24式 收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