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和式太极拳和有禄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6-30 01:11   点击:11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和式太极拳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七十二式,细分一百单八式,各家对细分名称说法不一,拳架亦有较大出入,参考和式太极拳第六代嫡宗传人和有禄先生的拳架,经反复推敲琢磨,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按生动、准确、形象、符合时代的要求将和式太极拳一百单八式细分名称整理如下:

1、预备式 28、单鞭 55、后招 82、单鞭2、金刚三大对 29、云手 56、勒马式 83、云手3、翻掌 30、高探马 57、野马分鬃 84、高探马4、懒扎衣 31、转身平心拳 58、老虎大张嘴 85、十字手5、开合 32、右拍脚 59、白蛇吐芯 86、单摆莲6、如封似闭 33、平心拳 60、玉女穿梭 87、指裆拳 7、单鞭 34、左拍脚 61、转身懒扎衣 88、上金刚8、领落上金刚 35、双风贯耳 62、开合 89、翻掌9、白鹤亮翅 36、左蹬脚 63、如封似闭 90、懒扎衣10、擒拿手 37、二步三拳 64、单鞭 91、右扎七星11、搂膝斜行 38、青龙探海 65、擦步云手 92、七寸靠12、琵琶式 39、黄龙滚背 66、童子拜佛 93、搬拦拳13、拗步斜行 40、霸王敬酒 67、跌岔 94、回头看画14、转身琵琶式 41、二起拍脚 68、扫堂腿 95、进步指裆拳15、上金刚 42、进步分门桩 69、仙女梳头 96、黄龙搅水16、束手解带 43、双手抱膝 70、右金鸡独立 97、平心拳17、伏虎 44、喜鹊蹬枝 71、仙女梳头 98、如封似闭18、指地拳 45、鹞子翻身 72、左金鸡独立 99、单鞭19、肘底拳 46、右裹膝 73、双震脚 100、左扎七星20、倒撵猴 47、转身左裹膝 74、倒撵猴 101、七寸靠21、白鹤亮翅 48、掩手拳 75、白鹤亮翅 102、搬拦拳22、擒拿手 49、迎面肘 76、擒拿手 103、进步十字手23、搂膝斜行 50、抱头推山 77、搂膝斜行 104、退步跨虎24、仰门靠 51、开合 78、仰门靠 105、双摆莲25、海底针 52、如封似闭 79、海底针 106、搬弓射虎26、闪通背 53、单鞭 80、闪通背 107、上金刚27、如封似闭 54、前招 81、如封似闭 108、合太极

二、和式太极拳72式

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72×8+72 简便脱式计算是72✘9=(70+2)✘8。70✘8=560,2✘8=16。然后再用560+16=576 !首先我们从这个题目中可以得知 ,72×8 是由八个72相加得出来的结果 ,所以后面的加速78 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78×9 。

然后再用78×9脱式计算如下 (70+2)✘8=70✘8+2✘8=576

三、和式太极拳简介

和式太极拳以自然为准则,以圆、弧为运动形式,以太极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处处分出虚实内外。视练者体质阶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匀适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为度。 整个拳架朴实无华、简洁流畅。

四、和式太极拳108式拳谱

黄龙三搅水

简介

“黄龙三搅水”是陈氏太极拳老架(大架、头二套)炮捶中拳式名。陈氏老架自陈长兴(1771—1853)至陈照奎(1981年逝世),经历了从诞宪政至最后完成定型的过程,“黄龙三搅水”拳式变化的三个阶段,就体现了这一过程。

陈长兴师承其父,在家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将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式由博归约,精练整理成老架(与此同时,与陈长兴同村同辈的陈有本也对太极拳做了改编,后称不架)。陈长兴传子陈耕耘,耕耘传子陈延熙。老架将陈王廷老拳谱和炮捶架子中的“黄龙三搅水”、“上步黄龙”、“左右三搅水”整理为“黄龙三搅水”,此为第一阶段。

陈发科(1887—1957),陈长兴玄孙,师承其父延熙。1928年应北平武术馆馆长许禹生之邀至北京传拳,一直教到1957年,将家传太极拳进一步开放传授,这是老架发展变化的第二阶段(因陈发科1928年前在陈家沟所传和后在北京传的老架有了较大差异,所以陈家沟人近年在列太极拳流派发展演变图表时,将其列为创新架的代表人物)。从陈发科所传右左“黄龙三搅水”拳式的演变来看,原来的“黄龙三搅水”是以退一退一步法结合手法来防守的,后者是以退一进一跟进一步法结合手法进行攻防的。

陈照奎(1928—1981)是陈发科幼子。善于精巧细赋的攻防技术,拳架走低桩,裆走下孤。他继承了陈氏家传拳的精华,并将其创新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其传拳经历主要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即1966年以前为前期,1966年至于976后为中期,1976年至1981年为后期。特别是在中、后期所传的拳理、拳式动作进一步完善提高。技击用法更具科学性,这是老架式发展的第三阶段(1973年陈家沟村人请陈照奎回乡传拳时,因所传老架第一路83式、第二路炮捶71式不同于村里流传的老架第一路74式、第二路炮捶41式,而将陈照奎所传拳架取名为“新架”。而陈照奎一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对弟子们说:“我教你们的这二套拳是我的看家拳,你们要好好练,说新架不对的”)。

遵照陈照奎生前遗愿,陈照奎最后完成的家传拳架,在经马虹整理编著的《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以及《陈氏太极拳技击法》和《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等书中出版问世。陈照奎传授与定型的左右“黄龙三搅水”拳式,在继承陈发科“黄龙三搅水”的基础上,改退一进一跟进一为前扫半圆,右“黄龙三搅水”后经“翻花舞袖”反式变左“黄龙三搅水”,地面上显形二个半圆合成一个整圆。

陈照奎创新发展传授的右、左“黄龙三搅水”,具有独特的练习方法和灵巧的技击用法,拳走低势和运用灵活的大身法。右、左各旋转180度,如水中漩涡,确有巨龙搅水上下翻腾之势。其中阴阳变化、技击方法之巧妙,身法的漩圆配肘击、肘拿的()摔法,以及加盟参战的“懒扎衣”、“背折靠”、 “翻花舞袖”、“玉女穿梭”等拳式综合应用,两个半圆相合加上“翻花舞袖”反式转换形成了一幅玄妙的太极圆。

一、 右、左“黄龙三搅水”由“懒扎衣”、“背折靠”正反两式的单练动作合成。

“黄龙三搅水”动作由“抹眉红”定式转换,从第一搅水第一动起就由“懒扎请”的单练方法,手引脚蹬即上引下击法完成,紧接着左脚蹬即上引下击法完成,紧接着左脚贴地向前漩扫半圆加肘击走“背折靠”拳式,再退返到“抹眉红”定式完成第一次“黄龙三搅水”。变左“黄龙三搅水”转换动作由反式“翻花舞袖”完成,左“黄龙三搅水”与右“黄龙三搅水”拳式相册,只是左右调换,分别做“懒扎衣”、“背折靠”的反式练法。

二、 右、左“黄龙三搅水”各画太极图的半边阴阳鱼。

右“黄龙三搅水”右手顺缠掌心向上画弧上引,右脚以足跟里侧蹬踢着地下击,脚尖上翘里合,完成太极图两阴阳鱼相交的图中“S”线,紧接着右手翻掌走逆缠,掌心向左画阴阳鱼的外圈弧线,左脚巾地前扫180度半圆,左肘也形成“背折靠”拳式随着左脚前扫半圆形成上、中、下三个半圆的立体阴阳鱼外弧半圆,再随着腾空转身跳起的“翻花舞袖”反式转换到做左“黄龙三搅水”过程中的双脚着地正好又是太极图阴阳鱼中的两个鱼眼。

三、 “黄龙三搅水”漩圆技击用法之奥妙。

《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陈氏太极拳技击法》分别对动作的四个段作了四种技击用法的介绍,因“黄龙三搅水”的完成拳式造型是由“懒扎衣”、“背折靠”拳式组合的基础上还可直接腾空旋转360度又变化“玉女穿梭”拳式及用法。

五、和式太极拳26式分解教学

陈氏太极拳有18式、24式、26式、56式、41式、71式、74式、83式等。

新老架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有74式,陈昭奎一脉·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有83式,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有41式,陈氏太极拳新二路有71式。

六、和式太极拳传人名单

王其和是太极第四代传人。

七、赵堡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

繁衍期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

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 露禅(名福魁,1799~1872),杨露禅学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逐渐衍 变创编出杨式太极拳;陈氏第十五世陈清平(一作青萍,1795~1868)传 拳于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 1825~1893)、温县陈新庄人李景炎(又名李对,1825~1898)、温县 南张羌村人李作智 (字镜心, 1844~1914)和温县北冷村人王赐信 (1815~1890),后五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忽雷太 极拳、腾挪太极拳、忽灵太极拳;清末,满族人全佑(字公甫,1834~ 1902)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从汉姓,1870~1942), 创编出吴式太极拳;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人李瑞东(名树勋,1851~ 1917)

八、和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

前后棚上顶下扎左右转腰胯大小臂要囼手座腕

九、和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太极十三式是指太极拳的技法由“八法”和“五步”组成,并不是指仅有13个动作的太极拳套路,也是大多数太极拳派别比较普遍公认的说法。但有的太极拳派别分支,又把“太极十三式”称为“十三丹”,其含义不是“八法”“五步”,而是指仿效十三种动物形象的练功法(就是三楼兄弟说的那种)。

“八法”,又称“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与八卦、八方相合。

“五步”是指,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与五行相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