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三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口令 (一)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左琵琶势 5、进步搬拦锤 6、如封似闭 7、搂膝拗步 (二) 8、右单鞭 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臂 13、右揽雀尾 (三) 14、转身撇身锤 15、捋挤势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锤 20、穿梭 21、肘底锤 (四) 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
二、五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太极拳口令词
用于打太极拳过程中对于招式进行提示说明的口令,有助于增加太极拳的节奏感。
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
三、陈式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起势捧球膝盖顶,沉肩坠肘顶球足。
单鞭转身似抽刀,反手搭环顺水游。
搂膝点手欲退步,白鹤亮翅自然飞。
斜行蹬脚掌开合,肘底看手反背贴。
转身搬拦野马跑,手舞足踏顺势到。
摆莲重心脚不动,如封似闭太极宗。
高探马步云手虚,衡盖分清用得妙。
玉女穿梭铜瓦行,紫薇高挂下阳峰。
单鞭掩手斜飞燕,云手抱球直上天。
十字鞍步蜻蜓点,独立如松招步妙。
四、杨式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式、预备势
第二式、云手
第三式、单鞭
第四式、肘底捶
第五式、 白鹤亮翅
第六式、左搂膝拗步
第七式、手挥琵琶
第八式、高探马穿掌
第九式、转身撇身捶
第十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一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二式、十字手
第十三式、收势
五、武当三十三式太极拳口诀演练?
第一部分(1-10):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斜飞势 第二部分(11-20):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第三部分(21-30):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势、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裆捶 第四部分(30-40):30、揽雀尾、
31、单鞭 、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
六、三十三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口令?
1、预备式(无极式)
2、起式(天人合一)
3、野马抖鬃
4、金狮抱球
5、丹凤朝阳
6、老君推门
7、青龙摆尾
8、金蛇回头
9、怀中抱月
10、玉女献花
11、威震乾坤
12、双龙出海
13、回头望月
14、金蛇上树
15、怪蟒转身
16、黑虎掏心
17、青龙摆尾
18、金蛇回头
19、灵鸦闪翅
20、喜雀登枝
21、黑虎出山
22、金豹翦尾
23、腋里藏花
24、道童撞钟
25、双凤朝阳
26、拔草寻蛇
27、老道扎衣
28、狸猫戏水
29、黄龙探爪
30、白猿献果
31、老君关门
32、气归黄庭
33、收式(无极式)
七、孙式七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1.起势 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 左右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
7. 左揽雀尾 8. 右揽雀尾
9. 单鞭 10. 云手
11. 单鞭 12. 高探马
13. 右蹬脚 14. 双峰贯耳
15. 转身左蹬脚 16. 左下势独立
17. 右下势独立 18. 左右穿梭
19. 海底针 20. 闪通背
21. 转身搬拦捶 22. 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八、陈式十三式太极拳谁创编的?
陈式十三式太极拳是陈正雷创编的。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生活中,太极拳运动更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它有利于练习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信,增进进健康,缓解各种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社特邀目前国内太极拳六大门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传人编写了这套简化太极拳十三式丛书。本着简便、易行、有效的原则,这套丛书在保持了传统套路的练习方法和练功要求的基础上,对传统套路的练习方法和练功要求的基础上,对传统套路顺序的安排进行了精心选编,选取了传统套路中有代表性的动作,既合理科学,又简便易学,并缩短了整个套路的练习时间,便于学练者掌握和练习。
九、武当十三式太极拳与陈式的区别?
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生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陈氏太极拳,不仅以沾、粘、连、随独树一帜,直至今天它还保存着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发放于外,具有缠绕坚无不摧的弹性爆发劲。
十、武当十三式太极拳1-13式分解教学?
武当太极十三式分解动作说明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两腿要分开,膝盖有一点弯曲。首先就要摆出打太极拳的正确的姿势。
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右脚向前方跨一小步。然后手心向外放开。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
(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然后两腿分开,手掌向左下方按。
第二式 乾坤盘球
(1)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位置。
(2)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两腿不动,右手继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定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转。
(5)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伴随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
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
平行步(45——50周岁者)
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
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