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运会太极拳冠军女子
陈思坦,生于1967年,身高780。他师从“中国当代十大武术教练”曾乃梁,陈思坦叱咤赛场多年,曾荣获第八届全运会男子太极拳冠军,第十一届亚运会太极拳冠军,两次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共获国内外太极拳、太极剑大赛金牌32枚,是当今太极拳界获金牌最多的人,被海内外誉为“太极王子”。
二、2018亚运会女子太极拳冠军
2008年中国打算利用在东道主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上把中国武术项目作为大类加入奥运会,但很遗憾没有经过奥委会委员投票许可,失败;但是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尽了最大努力申请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特设项目。 奖牌不计入总数,这也是武术第一次出现在了奥运会赛场上,对于武术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吴雅楠,男,1986年出生,回族,陕西西安人,西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武术套路专业毕业,身高1.78米,如今是陕西省竞技武术的领军人物。
2006年进入国家队
2009年11月升为陕西省武术队教练兼运动员
2006年第十五届亚运会男子太极拳剑冠军
2007年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
2008年第七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男子太极拳剑冠军
2008年奥运会,武术是最有可能入选的一年,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尝试,但是,最后失败了,遗憾颇多,“武术”想要作为奥运会的项目,此路还很漫长,需要我辈继续努力;不过,经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努力,武术,作为特殊项目,展现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金牌不计入总数,这是武术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这次是一个竞赛项目,不是表演,为今后“武术”真正的进奥运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吴雅楠,代表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精彩的表现吧(配乐:精忠报国):
三、亚运会太极拳
邱慧芳
邱慧芳,世界太极拳冠军. 1998年全国锦标赛中分别夺得太极拳、太极剑的铜牌.在同年的全国太极拳、剑锦标赛中,她获得太极剑第一和武式太极拳第一的好成绩1999年,邱慧芳包揽全国锦标赛个人赛和团体赛,
四、冠军赛女子太极拳单个视频
中国的搏击赛事加起来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但是中国职业搏击赛事只有青海卫视的《昆仑决》和河南卫视的《武林风》比较正规。
五、亚洲太极拳运动会女子太极拳比赛
吴雅楠,男,1986年出生,回族,陕西西安人,西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武术套路专业毕业,身高1.78米,如今是陕西省竞技武术的领军人物。
2006年进入国家队
2009年11月升为陕西省武术队教练兼运动员
2006年第十五届亚运会男子太极拳剑冠军
2007年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
2008年第七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男子太极拳剑冠军
六、亚运会太极拳比赛视频
(一)遵循中国武术协会印制的2012版《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有关补充规定。
(二)规定项目中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分别采用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印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1996年编印的《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三)项目时间
1.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6分钟,5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2.比赛套路必须按照规定套路顺序演练完成,不得增减和改变动作。
3.按照各项目运动员比赛顺序,每2~6名运动员一组,同场比赛,分别评分。
七、十八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比赛视频
太极拳有哪些流派?太极拳是老年人经常锻炼的一种运动!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太极拳5路,长拳108式和炮捶。从陈王廷起,经无数名家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加工提炼,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陈长兴老架一路75式、老架二路炮捶43式,陈发科新架一路83式、二路炮捶71式,陈有本小架和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陈清萍的和式架(赵堡架)。陈式太极还有李花枪加白蜡棍、大刀、单刀、剑、球等兵器系列。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拯救太极拳,一代伟人邓小平在1978年11月12日题词“太极拳好”,大批国内外团体云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雨后春笋般出现,涌现出陈家沟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以太极真功夫名振世界,学院派的门惠丰、阚桂香夫妇创编了56式竞赛套路,国家队教练王二平取得了全能冠军,他们极大推动、规范了陈式太极拳。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上太极拳美伦美焕的表演,特别是陈式太极拳的飘逸、刚劲,让人对太极拳的感觉耳目一新;央视四界武林大会上陈式太极拳以卓绝的武功技压群雄,更巩固了陈式太极拳中流砥柱的作用。王战军、陈自强、陈建强等把太极拳技击的魅力展现给世人,受到太极拳迷们的崇拜。
杨式太极拳
创自河北省永年县人杨福魁。杨福魁,字露禅。道光年间拜陈长兴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成为陈氏拳械的第一个外姓弟子。杨得传后,于1850年左右至北京传授太极拳。
但杨澄甫53岁神秘去世,国内仅有其子杨振铎、其重孙杨军练习,孙子辈又没见人练习,其他10大弟子也没有教出象样的徒弟,特别是2010年9月六大门派会淮安,在强大的陈式太极拳阵势前杨式选手不堪一击,加之16界亚运会上选手门多采用陈式高难动作(原42式拳、剑已经不能比出高低被逐渐淘汰),更有甚的是一些自认为得到杨家秘不外传真功的“门徒”故弄悬乎,使辉煌的杨式太极拳逐渐成为老年人健身的玩意了,“杨无敌”越来越远去了。
吴式太极拳
创自河北省大兴县吴鉴泉(1870--1942),其父全佑(1834--1902),满族人,初从杨露禅习杨式大架拳,复拜其次子杨班侯为师学杨式小架拳,以善柔化着称。鉴泉自幼从汉,改姓吴,又名爱绅。他秉承家学,擅长小架太极拳。1921年,吴鉴泉受聘于北京体育研究社任教时,去掉小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重复动作,突出轻柔、缓慢、圆活、连绵的运动特点,创编成吴式太极拳。
一九二七年,吴鉴泉由北京迁居上海,一九二八年他被上海精武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一九三三年起,他创设鉴泉太极拳社,传到香港和海外。其间和香港白鹤派公开比武一事成为武林佳话,吴公仪和陈克夫为门派名誉进行了生死之战,因香港不许比武,他们就在澳门以赈灾为名进行了比武,结果有两中说法,吴家说吴公仪以出其不意的直拳击中陈鼻子,陈流血休克处理好错过比赛时间判太极拳胜。
武式太极拳
创于河北省永年县人武禹襄(1812--1880)。武禹襄自幼习武好文,约1850年从杨露禅学得陈式老架太极拳,1852年途径河南怀庆府赵堡镇,从陈青萍学陈式新架太极拳,又得《太极拳论》于武阳盐店,此后,钻研拳理,揣摩拳架,多有发悟,创编成武式太极拳。武禹襄文武兼修又是名门旺族,不以授拳为业,仅传拳于外甥李亦畲,李传邻居郝为真,郝传子月如孙少如。武式太极流传不广,又称李式、郝式。
武式拳理一直奉为经典。太极拳自诞生400年以来,达到“斌”者,首推武禹襄,他的《太极拳论》、《太极拳十三行功心解》价值极高,对练好太极拳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倍受尊崇的王宗岳因无资料可考,不少人相信王宗岳就是武禹襄的化名。武式太极善实战者亦无记载,可能是文人不愿参与无为之争吧。
八、1990年亚运会太极拳
简介 陈小旺,1945年出生,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太极学校校长,陈家沟陈式第十九世传人,曾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创办“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国际太极拳大师。中国武术九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荣誉 1980年―1982年,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连续三年获得金牌。 1985年代表中国队在西安首届国际武术邀请邀请赛中获得太极拳冠军等多次重大比赛冠军。多次代表中国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交流、访问,多次以太极功夫战胜和折服了不少前来挑战的武士和力士,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多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太极拳冠军和优秀的太极拳手,辅导、教授学生有数万人次。 1988年获得国际体委武术研究院颁发的武术贡献奖。参加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片子的拍摄工作。受聘于复旦大学武术协会教练、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特邀指导。多年来陈式太极拳学会顾问、湖北宜昌太极拳协会名誉总教练。 1990年赴澳大利亚发展,成立“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巡回到亚、欧、美、世界各州诸国推广,传播太极拳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2009年被中国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四大金刚之首 陈小旺说,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出神入化的太极拳搏击技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他亲眼看到一位本家的叔叔从背后扭住了父亲的手臂,说“这一招你怎么解?”话音刚落,只见父亲一抖,那人就被摔出几米开外,倒在地上。太极拳的奇妙从那时就深深的吸引住了陈小旺。可惜父亲过世的早,没能来得及向他传授功夫。陈小旺的一身太极拳功夫都是得自陈照丕和陈照圭两位前辈。陈小旺说他那时候随着伯父陈照丕学习太极拳相当刻苦,经常一个人到陈家沟的东沟里去练习,到村子南面的小邙河边练习,到黄河摊上练习。只有沉溺到太极拳的境界中,陈小旺才会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有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上个世纪70年代末,陈小旺就在武林里崭露头角,与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交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 名震海外 有一次,陈小旺出访新加坡,一位柔道高手向他发起挑战,陈小旺婉言拒绝,但对方执意要比试,并熟练地将他的关机死死拿住。在此情形下,陈小旺只得出手反击,只见他顺势一抖,柔道高手就被甩出了几米远。这位柔道高手又邀其同伴,从两边拿住陈小旺的腕关节,陈小旺不慌不忙,沉腰转胯,使用太极拳中的解脱之法,将两人甩趴在地下。在场的国外武林高手都为陈小旺的太极拳功夫叹服不止。2002年3月,陈小旺应邀请来到台湾传授太极拳,一位太极拳六段高手向他“请教”。陈小旺摆出陈式太极拳的中定桩让他推,可是这位跆拳道高手累的汗如雨下,而陈小旺却未如磐石。走向世界 1990年,他45岁,希望推广太极拳到全球上,移居澳洲成立【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刚刚到国外那些年,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人生地不熟的,没少遭罪。最大困难就是外国人对太极拳很不了解,不接受。”陈小旺经常和晚辈谈他在国外的经历,他觉得和晚辈讲一讲那些年在国外的艰难对他们有好处,他想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陈小旺坚持到了今天,终于使陈式太极拳在澳洲落地生根,并成立了“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他自己亲任会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个太极拳总会已经遍布到世界三十多个国家,有五十多个分会,会员达到了了十万余人。这些年陈小旺总是在世界各地奔波,今天在美洲,明天飞欧洲,一年的总行程要绕地球五圈。他还经常到国内参加各种太极拳活动。“我自己虽然很辛苦,可是,看到太极拳日益在世界各地普及,世界太极拳的人口还在迅速增长壮大,我心里仍然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