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城山有什么历史传说?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
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
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公元143年(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扩展资料:
青城山人鬼大战的传说:
东汉末,有道人张道陵,修行多年,斩妖捉怪,为民除害,立下功劳。太上老君嘉许他道心坚定,遂传给他正一盟威秘录、雌雄宝剑一对、印章一枚。
并对他说:“近来蜀中(四川)有六大鬼神,残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一番,使得人鬼有别,昼夜各分,以降福生灵。这样你功德无量,可以名登仙籍了。”
张道陵连忙口称受命,率领门人王长等人,一路往蜀中而来。却说在蜀中作怪的鬼神,为首的有八个:刘元达专门施杂病,张元伯专放瘟,赵公明传痢疾,钟子季播下疮肿。
史文业散发疟疾,范巨卿让人浑身酸痛,姚公伯洒下五毒,李公仲带来疯颠病。他们手下鬼兵亿万,到处为害百姓,遭他们暴行枉死的人不计其数。
张道陵到了蜀中,选定青城山为战场。先设置琉璃高座,列成法坛。八大鬼帅率部来攻,一时飞沙走石,空中飞箭如雨,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朵莲花拒敌。
鬼兵们燃起无数火炬,一哄而上,张道陵手一指,那火反而向鬼兵烧。鬼帅们遥望形势,高声叫道:“你本来住在峨眉山修仙,为什么跑来侵犯我们的地盘?”
张道陵答道:“你们残害生灵,所以奉老君之命来讨伐。”刘元达等听了大怒,率领鬼兵再次攻上,将张道陵团团围住。张道陵忙用笔向空中遥画一个阵势。
鬼众被这无形阵势困住,个个倒仆不起。八大鬼帅叩头求饶,张道陵将笔倒挥,鬼兵又个个活了过来。张道陵对鬼帅们说道:“你们过来听从吩咐,从今开始赶快远离此地。
不要再在人间传播疾病。”鬼帅分辩说:“降灾给老百姓,是我们本来的职责,怎么把这权利尽数都剥夺了?不如还留一半地盘给我们享用。”张道陵不答应,喝令他们快避去。
鬼帅们心中不服,第二日又纠集了六大魔王,领兵百万,再次攻将上来。王长见状大惊,说道:“鬼兵势盛,如何抵挡?”张道陵说:“毋需惊慌,看我顷刻退敌。”
再次挥笔一画,鬼众们仍然死于当场,只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来,叩头救饶。张道陵不许,用笔竖着一砍,将面前山峰劈为两半。魔王再无法飞越山头。
大声哀求说:“我们再不敢为非作歹,恳求饶命,此后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来此地。”张道陵这才放他们归去,余下的鬼帅,也表示受管束。
张道陵仍怕他们心中不服,于是对他们说道:“看来你们心中不服,且再给你们一个比试的机会,如果斗得过我,便让你们自由。”刘元达等一听,正中下怀,答:“好,就这么办!”
张道陵命人烧起一堆火来,投身在火中,却脚底生青莲,踩着莲花徐徐出来,鬼帅们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谁知神通不灵,被火烧着。张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进出自如。
鬼帅们却处处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帅变成八只大老虎扑来。张道陵变做一只巨狮,将八虎赶走。鬼帅又变成八条飞龙径来抓人。张道陵摇身一,成为 专吃龙属的大鹏金翅鸟。
来啄龙的眼睛,八龙只好仓皇逃走。这样变化斗法多时,看看鬼神已近技穷,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万余斤的巨石,用藕丝悬着,挂在鬼兵阵营上空,又变成两只老鼠窜上去啃藕丝。
那巨石眼见立即要掉下来,鬼帅们这才同声哀求:“请饶我们,一定远离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张道陵于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统统会盟于青城山。
使人住阳间,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酆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那些鬼众舍不得四川的好地盘,还赖着不想走。张道陵发起怒来,画一幅符送上云霄,片刻之间。风雨雷电轰鸣。
空中飞来无数刀箭,鬼兵这才逃得无影无踪。青城山人鬼大战,端的是惊心动魄,迄今在青城山还留有遗迹:天师洞后有一座十数丈高的巨石,裂成两半,传说便是当年天师诛魔,用笔划开的。
二、青城山景区类型?
青城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距成都市区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景区大门前坐索道上观音阁,再上山是上清宫,老君阁,观音阁下走是景区外有圆明宫(圆明宫道家辟谷养生研修院,白云观,玉清宫景区,但圆明宫、白云观、玉清宫都不是在景区内。
三、道教的辟谷养生术方法?
练习辟谷前一天到达青城山圆明宫道观,熟悉场地,正常进食,洗好热水澡,晚上10点以前准时睡觉,为第二天正式辟谷做好准备。
道家辟谷服气法是一种静功锻炼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结合存想以充实内气来祛病强身。服气前,须摒除杂念,凝神一志,闭口合齿,以鼻引气,同时放松两腮及小腹,使其自然充满。
待气液满口时,即以意向下吞咽,如吞食物般,头后仰,颊肌收缩。气液顺势吞下,汩汩有声,同时存想吞下之气液分二路而下,津液存于两肾,气存于胃肠,如出现肠鸣,是气液已下行之征。每次连咽3-5咽,每隔半分钟许可再咽之。
服气后,如觉脐下涩闷,可于安静处宽衣带,松形体,仰卧,微闭气,存想五脏之气呈白色集于气海;接着此气过夹脊上至头,熠熠发光;良久,复想此气从头面而下,入五脏,再至会阴,分两路而下,至涌泉而出;最后以两手心按摩上腹二三十转、脐下百转;摩毕,静卧片刻,自然舒畅,涩闷顿解。
四、青城山辟谷养生,七天须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我想从两方面给你作出回答; 1,收获方面,如果你觉得你辟谷收获很大,你可以多捐助一些,如果你觉得收获很小,你可以少捐助一些。
2,如果你是为了减肥,那完全可以在家免费辟谷,只要找一些免费辟谷的资料即可,如果你是想辟谷祛病,那建议你去辟谷机构,找专业导师指导辟谷,那样对你更好一些,如果你收获大了,就是再贵的费用都值, 祝你辟谷成功五、青城山与道教有关的地方?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 公里 , 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 , 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青城山背靠皑皑的岷山雪岭,俯临丰饶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有 36 峰、 72 洞、 108 胜景。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一 青城山的得名众说不一。一说青城山诸峰环绕,峰峦叠嶂,青山四合,山形似城,故名“青城”,亦称“青城都”。另一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取“清虚以守神”、“清都、紫微,天帝所居”之意。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山中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溪涧纵横,山润岩湿,流泉常年不断。诗圣杜甫有“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诗句。宋代大诗人陆游以“云作玉峰对北起,山如翠浪尽东顷”赞誉青城山。 青城山自古有道风仙气,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建福宫)纪念。迄今山中还保存有“访宁桥”、“轩皇台”、“黄帝祠”等述其传说的旧迹。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因得神仙马鸣生传授《太清神丹经》,而仙道修成。但是,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张道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张陵最早从鹤鸣山至青城山设坛传道,建立了青城治 ( 一说为张陵之孙张鲁所立 ) 。今青城山中有天地日月石刻、羊马台、天师坛等遗迹。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自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以来,山中仙迹不绝。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魏晋时期,青城山有著名道士范长生。他博学多才,深谙天文术数,是当时天师道首领。成汉政权灭亡后,青城山道教一度沉寂。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从山下长生宫至山顶上清宫十余里,就有道观庵堂数十座。著名道士有李珏、赵昱、赵元阳、徐佐卿、王仙卿、殷九霞、甘道荣、赵仙甫、罗公远等。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当时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特别是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他在“云溪山居”潜心研究道学,撰著道经数十部,并搜集整理因战乱散佚的道经三千卷,编成《三洞藏》。他还对道教斋醮仪礼和音乐进行整理规范,编有《道门科范大全》八十七卷,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杜光庭羽化后,葬于清都观。现白云溪畔尚有“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绘画而著名,画有《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五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八仙真形图》、《十二仙真像》等。 青城山因有张陵传道遗迹,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1294 年,龙虎山道士汪集虚受张天师委派,入蜀兴复二十四治,并于青城山建贞白庵,被敕封为青城诸山正一宗主。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张献忠起兵,蜀中兵燹频仍,青城山道士多避乱而去,许多宫观建筑先后被废。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开坛收徒,传授全真龙门道法,从此,全真龙门派在此山发展。康熙四十一年,钦敕常道观“丹台碧洞”匾额,尊陈清觉为碧洞真人。此后,青城山龙门支派称为丹台碧洞宗,现已传至二十五代,其中不乏著名道士,如编《广成仪制》的陈仲远,重修常道观殿堂的彭椿仙,当代著名道教学者易心莹,川西道教科仪大师江至霖,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等。 道教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在道教丹道修炼流派中,青城山丹道可谓独树一帜。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称有岷山丹法,道士张盖精思于岷山石室中,而岷山第一峰即是青城山,历来是道教西蜀丹法的中心,并列青城山为可以合成仙药的名山。宋代青城山雷法盛行,神霄雷法创始人王文卿和弟子萨守坚都曾传法于青城山。南宋青城山道士朱梅靖习宝珠雷法,其传人有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青城山道士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是清微派第七至第九代宗师。 二 道教宫观建筑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实践。从“道法自然”出发,青城山的建筑都依山取势,灵活布局,在隐、藏、幽、奇上下功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从山麓至峰顶,栈道、丹梯、石桥时相勾连,亭阁、牌坊星罗棋布于游山道上。亭阁的建造随景而设,建筑多取材自然,不假雕饰,枯树柱,树皮瓦,竹木栏,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朴实幽致。 青城山现有道教宫观 11 座,常住道士 150 多人。著名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古常道观)、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位于青城山腰的常道观,又称天师洞,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初名“延庆观”,唐改称“常道观”,宋又改名“昭庆观”,或称“黄帝祠”。现存殿宇为清末重建,主要建筑有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殿、三皇殿、黄帝祠、天师殿、天师洞等。山门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长长石级直通重楼叠阁,两旁柳松挺拔,青龙殿、白虎殿掩映其间。三清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悬挂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三清神像。三皇殿重檐回廊,雄踞高台,周围群山环抱,松杉掩映,内供三皇石像。观门右侧一株高 50 余米的古银杏树,相传为张陵手植。天师殿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建筑依山傍势,前低后高,中高旁低。天师洞位于天师殿上层,相传为张陵修炼处。洞中现有“天师”张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张继先之像。常道观道众甚多,为全真十方丛林,也是青城山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 祖师殿,位于青城山天仓峰。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宋宣和年间改称“清都观”,因供奉真武大帝,又名真武宫。现存殿宇系清代所建。背靠轩辕峰,面临白云溪。以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布局,配以云松塔、灵官殿,古色古香,环境清幽。殿内有八仙图等壁画和诗文刻石,供奉东岳大帝、真武大帝和铁拐李、吕纯阳祖师、张三丰祖师等塑像。殿外山势开张,四周林木繁茂。据说唐睿宗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曾在此修道,羽化后葬于此山。观中古迹有薛昌浴丹井、杜光庭读书台、清人黄云鹄题记的云松塔以及问道亭和闻胜亭。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巅之高台山。始建于晋,五代前蜀王衍重建,明末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主要有三清殿、玉皇殿、文武殿、东华帝君殿、老君阁等。上清宫以一种非常对称的中轴线布局,建筑结构大多为单檐歇山顶,木穿斗梁架。宫内珍藏有楠木刻板老子《道德经》全文及张大千绘麻姑、王母、张三丰、花蕊夫人等画像。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云鹄所书“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从宫后拾级数百米,即至青城第一峰绝顶,有“呼应亭”,可观日出、云海和神灯三大自然奇观。极目远眺,群山翠浪,岷江蜿蜒,沃野千里。特别是在天气晴朗时,彩霞万朵。夜晚,远望天际,磷光闪烁,宛若仙境。难怪山门对联这样写道:“钟敲月上,磬息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风吹花去,鸟送春来,是人间,不是人间。” 自成为道教神仙洞府、羽士栖止之地后,青城山不仅高道云集,而且皇帝大臣入山修醮祈福者甚众。如唐玄宗、唐僖宗先后避乱入蜀,敕青城山道士修醮祈福。五代时期,青城山又受到前蜀国主王衍的崇祀。自古以来,青城山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唐宋诗人岑参、张令问、杜甫、范镇、文同、张咏、范成大、陆游,近代名人颜楷、谢无量、沈钧儒、徐悲鸿、张大千、冯玉祥等都曾到青城山访幽探胜。他们寄情于青城山水,或题壁书额,或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至今仍耐人寻味的诗文佳作。 青城山宫观中众多的楹联充分反映了道教文化,如古常道观三清殿题有《道德经》中的名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有引人深思的“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四川通江李善济 1910 年撰写的青城山著名长联,体制宏大,气势磅礴,原题于天师洞,今已移至建福宫。每联 197 字,全联 394 字,上联描绘青城山“纵横八百里舆图”的壮丽景色,下联以“上下四千年文物”为中心,历数青城轶事,抒怀古幽思和人生抱负。 青城山保留了大量道教科仪和音乐,其品种之全,名目之多,实属罕见。而且青城山道教音乐在其发展衍变过程中,除了与当地流传的各类地方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还与湖北、湖南、陕西、北京、云南等地重要名山宫观流传的道教韵曲和器乐曲牌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从东汉中期张陵结茅传道以来,青城山已历经了1800 年的悠久历史,遗存了大量的道教文物古迹,至今仍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研究道教文化的圣地青城有“青城天下幽”之名!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还有道教“祖庭”之称!名道“杜光庭”曾在此山修行过!
六、青城山特别的地方?
青城山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景区大门前坐索道上观音阁,再上山是上清宫,老君阁,观音阁下走是景区外有圆明宫(圆明宫道家辟谷养生研修院,白云观,玉清宫景区,其中有名的景点比如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等等
七、青城山多久建的?
青城山是因张道陵在东汉时期创立了道教而得名的。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 东汉顺帝初年,张道陵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
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张道陵在写完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并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