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方法,从经典开始。
1:神农本草经
2:皇帝内经
3: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4:易经
读书方法和书单:
第一阶段:从实践入手,初识经方奥妙和应用
1: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网络有)
2: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著)
3:伤寒论新义 , 金匮要略新义 (余无言著)
第二阶段:初识本草和易理
1: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2:医易通说(唐容川著)
第三阶段:结识火神派
1:郑钦安医书阐释 医理真传、医法恒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著)
第四阶段:本草提高,经方提高
1: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2:陈修圆全集
第五阶段:继续全面提高
1:黄元御医学全书
最后阶段:博览医术,精读经典原文,自我提高.
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穿插听:王正龙和刘渡舟的多媒体讲座.
第二种:从基础知识入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古有《中医入门》这些书都是入门教科书,也不能一下子就全掌握。要持之一恒。在此希望你成功。中医启蒙读物药性(赋)或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诀.这是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然后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古典医著、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基础和西医学基础.只有根基扎实以后在临证时才能辨证准确.
如果你想自学中医可以参加有些学校的函授系统理论学习,中医理论性较强又适合自学,比较系统又收费价廉的学校你可以到:
去看看,在这里你可以得到较系统地学习中医大专院校的所有课程,毕业后有机会的话再跟民间中医高手临症一段时期,你爷爷就是中医对你学习非常有利.要有名医指点也是学习中医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另外,中医是我国的国粹瑰宝,理论博大精深,要有坚定的信心的浓厚的兴趣和悟性,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学有所成,祝你成功!学中医还是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合为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合为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
黄坤载实为有史以来学问最渊博、著述最丰富、学术最系统、医术最高明之大医家。可惜一直受到所谓正统的人多势众的寒凉派庸工的理论排挤,始终没有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以盲引盲,处处误导,致使中医水平每况愈下,释邪攻正,为虎作伥,终于沦落到了今天不堪入目的地步。悲哉!
--------------------------------------------------------------------------------
澄空先生:
民间中医识阴阳。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脏腑。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阳证苦甘寒药商。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阳药上。熟读《内经》作参考。《易经》也要知其详。临证就用《伤寒论》。神农本草心中藏。寒热温凉记细详。若要临床无闪失。钦安之书不可忘。变通用药有保障。正龙杂病要借鉴。古圣先贤智慧棒。一阴一阳一部书。万病不离阴和阳。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愚者万卷藏书箱。何必它山求玉石。民间中医珠宝藏。不明阴阳谈医药。盲人点灯无用光。
中医本身按照《内经》理论治病很容易。张仲景大师根据《内经》六经结合《易经》创立的《伤寒杂病论》。是很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但是大多数经典医家。抛开易经理论去解释伤寒六经。又编出了大量撇开纯真易经理论的中医阴阳教材。致使从理论到实践错上加错。人民群众得不到纯真的中医治疗逐渐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而民间中医学习《内经》.《易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掌握了中医的真髓。可以说简(大道至简).便.廉。用药几十味。
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