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的精髓有三点:天人相应,阴阳平衡,治未病。天人相应是讲人与自然界要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治病也要因势利导。举个例子:现在都讲中医不杀死病毒,我们只是病毒的搬运工,把病毒扫出体外,病也就好了。 阴阳平衡是讲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动静结合,荤素搭配,炼养结合,中西结合。治未病是指预防为主。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中医文化在医疗非常落后的年代,抚慰了百姓身心,护佑了中华民族,直至现在,仍旧是有很多值得大力提倡的精华。
无中医基础的人,怎样从零开始学中医?
医虽小道,中流之属,然却是能救命活人之学术,不可以轻易传授,也不可以随便学习。首先要明确的是学医的目的,如果为了赚钱,大富大贵,劝您还是改行,中医学能保证医者温饱,子孙之福,不可能大富大贵,医者仁心,有一些患者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多开一些无意义的药物加重他的负担呢。
明确了学习中医的目的,可以学习中医,最基础的可以通过看《黄帝内经》开始,中医是一门全科医学,要有一定古文和国学的基础,内经如果看不懂可以先看《中医基础理论》一书,李德新教授主编,是中医学院的基础教材。而后再看内经,内经讲的是一个整体观念,包括人体的生理,病理,经络,针灸,更包括了天地,五运六气的规律,这都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思维。接下来可以再看《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药的基础知识,看不懂可以先看《本草经三家集注》,而学院的《中药学》个人认为很多内容偏离了本经的原义,可以借鉴但不能全信。中药大概看了后可以研究《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医疾病的诊断说明书,里面有大量的方剂,但药味不多,初学者慢慢理解可以运用。看完伤寒论后对于中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基本再看别的书,补土派,寒凉派,滋阴派,攻下派,火神派,温病派,中西医贯通派的书,就不会被带偏。以后可以学习针灸的基础知识,实际上内经就有,不过《针灸甲乙经》将针灸知识整合,更容易看懂学会。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