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医的针灸、穴位按摩等方法中,是穴在人体的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1-12-11 12:33   点击:174  编辑:毕容   手机版

中医针灸取穴和穴位按摩中,经常会用到“阿是穴”,阿是穴不是一个穴,而是一类穴。

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疼痛或经络不通治疗时,常常会发出“啊啊啊,就是这里”的唉叫,这就是“阿是穴的来历”。

阿是穴:

1)阿是穴是没有在十四经穴上的痛点或疾病点(十四经穴以外的点)

2)阿是穴就是痛点或疾病点。

总结也就是说:

1)全身上下阿是穴的数量是可以很多的!

2)阿是穴所在部位也是可以在任何非穴位上的!

热爱中医经穴,关注我爱四叶草的小幸运!!

饭后胃部反酸胀气,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

现在高节奏的生活以及高强度的工作都会让许多人的饮食很不规律,许多人因此出现了胃部的疾病。

胃胀气的原因  胃胀是指病人感觉胃脘撑胀,外观又有胀满的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表现。引起胃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忧思、恼怒、生气等负面情绪会对胃造成一定损伤。 

 2.饮食不卫生。有些病菌于肠道中会产生毒素,造成急性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3.饮水量太少或纤维素食物进量太少造成便秘、胀气。 

4.生活作息不正常,饮食不定时不定量会造成肠道过于饥饿或过于饱食,导致肠道动 作异常,长期可以使胃肠负担过重。  

5.吃的太油腻,造成肠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质或高脂肪的饮食,易造成肠道菌群改变,不利于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腻食物摄入过多,体内脂肪酶和蛋白酶就会不堪重负,直至耗竭。  

6.吃的太快。会使咀嚼不到位,造成消化液和食物不能充分搅拌混合,因而不能进行充分的消化分解,对肠道造成伤害。  

7.压力过大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就是肠道功能异常。如胃酸过多、减缓蠕动或加快蠕动等。

胃酸的缓解治疗方法有

腹部穴位按摩

  用中指分别按揉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穴,每穴1~3分钟,以感觉温热舒畅、打嗝或排气为好。

  2.掌摩腹部

  以掌心置于胃脘部或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以透热为度。然后稍用力下压腹部10~20次。

  3.点穴

  点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丰隆等穴。每穴1~2分钟。点按后宜用揉法,避免气血积聚。

  4.热敷

  腹部发凉、腹胀、便溏、喜暖喜按者可用热水袋、热水瓶等发热的物体置于腹部,以温经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气体排泄。

  5.灸法

  用燃烧的艾条或艾灸盒对准相关的穴位,进行熏烤,或用姜片置于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相关的穴位,再用燃烧的艾绒置于姜片上熏烤,可起到温经散寒、扶助阳气等作用。

  消化能力较弱者,常食稀软少渣食物是避免胃胀气的最佳选择。

中医如何治疗胃胀

  1.《医醇剩义·胀》:“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胀满而胃痛。”

  2.针灸治疗胃病通常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临床上选用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同时配合的方法。主穴:中脘、下脘、天枢(双)、内关(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中极及阿是穴。

  3.针刺得气后,电针20分钟。拔针后行腹部刮痧,首先沿腹部前正中线和两侧线从上至下循刮,不可过度用力,以出现红晕,患者腹部有热感即可停止(切记不可盲目追求“出痧”)。刮痧后再配以腹部拔罐,主穴:中脘、下脘、天枢(双)、中极及阿是穴,10分钟后起罐。

  4.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腹部肌肉松软,所以进针时可使用舒张进针法或提捏进针法,医者要尽量做到快速进针以减少病人痛苦。另外,由于患者采取仰卧位,可看到医生针刺治疗的全过程,所以尽量使用一寸针,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方

1. 吴萸3克、黄连3克、牡蚣9克、滑石9克、石决明9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分服。

  

2. 神曲、厚扑各6克,陈皮5克,黄连2克,枳实3克,豆蔻3克,云苓9克,鸡内金6克,薯蓣12克,龙胆草1.5克,甘草3克,一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我是刘阁大夫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可以在评论处给我回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