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中医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黄帝。《黄帝内经》是研究人的心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而且还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人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的治疗与预访,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伤寒论》是一部论治外感热病的专著,对外感病的发生,预后,治疗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症,每经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辩证论治,既有同病异治,又有异病同治,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辩证体系,奠定了祖国医学的辩证论治。
《金匮要略》的作者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断治疗杂病的专著。是张仲景创造辩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祟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的作者非一人,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称为中药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性味做出了详尽的描述: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的基本性情,可以针对疾病的寒,热,溫,凉等不同性质选择用药。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