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拔罐穴位图的介绍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1-11-14 11:35   点击:80  编辑:卢萍   手机版

拔罐穴位图,一本医学书籍名称,全名《中医拔罐穴位图 》,由广州市好轻松医疗科技出版,书中挂图分正面、背面两张,介绍了常用刮痧区位、穴位等,说明书中介绍了刮痧方法、常见病刮痧取穴等,该书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医按摩、刮痧、拔罐治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

背部拔火罐穴位图

你好,背部拔罐主要是沿着脊柱两侧的太阳经第一侧线或者第二侧线,中医针灸有句话叫做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也就是说,对某些问题要求不高的时候,穴位可以不用拘泥,只要按照经络走行的方向治疗即可。

拔气罐的穴位,图

拔罐可分如下几种:
a.留罐法:即将拔罐拔于皮肤后停留10分钟左右,儿童3分钟左右,少女5分钟左右,妇女7分钟左右,皮肤细嫩者可根据人体耐受度为限。待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时起罐。若拔罐大而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病重、病灶深及疼痛重者拔罐时间可稍长,病轻、病灶浅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较厚处时间可以稍长,肌肉较薄处时间宜短;冬天拔罐时间可稍长,夏天宜短,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疾病均可采用。
b.走罐法:亦称推罐、行罐。即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拔罐口上喷涂中药雾剂通络宁,将拔罐拔住,然后沿着经脉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拉罐具,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淤血时,将拔罐起下。此法可起到拔罐或刮痧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面积较大,皮肤平滑,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椎、腰肾、大腿等部位。
c.闪罐法:即将罐拔往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本法一般多用于不太平整,容易掉拔罐的部位,以及颜面等不易留淤斑的部位。
8、治疗结束时提一下活塞即可。
9、疗程;儿童五天,成人七天为一疗程。间隔三日,继续下一疗程。
10、拔罐具使用后常规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温处理等。
11、罐疗时拔不上,请检查拔罐内胶塞是否严封,负压枪和拔罐连接是否过紧,负压枪和拔罐是否垂直,负压枪和拔罐提拉时对皮肤压力是否过大。
使用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部位,根据所需拔罐部位,选取不同规格的罐具,如确实需要在不平部位及毛发部位拔罐,可用和好的面圈垫在拔罐口下面,以防漏气或选取异型拔罐。(另购)皮肤干燥,可先将皮肤湿润后再拔罐。
2、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应先选用小拔罐,并小用拔罐,轻刺激。
3、罐子拔上后不要移动体位,在使用多拔罐疗法时,拔罐与拔罐之间应保留一定距离,不宜排列过近。
4、高热、昏迷、抽搐等急性,危重病人应先明确诊断病情以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5、起罐后,局部潮红瘙痒不可以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可消散。
6、起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须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敖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