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侠客武当太极拳怎么学?
侠客武当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学习它需要耐心和恒心。
首先,可以找到一位资深的太极拳师傅,向他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动作。
其次,需要每天坚持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另外,可以观看一些太极拳的视频教程,多加练习。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太极拳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武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练习,慢慢就能掌握武当太极拳的精髓。
二、武当山学太极拳哪家好?
武当山学太极拳好的有:
玉虚宫道教协会太极拳院:位于武当山玉虚宫,由武当山玉虚宫住持李合林道长创办,学员来自海内外。
武当武术协会:在武当山紫霄宫停车场内,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但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武当道教协会:在武当山紫霄宫停车场内,课程设置较为全面,包括太极拳、剑术、枪术等。
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机构学习。
三、深圳哪里有学武当功夫,武当太极拳,太极十三式的吗?
你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先看看有没有权威的,然后再去打听
四、到武当山学太极拳要交钱吗?
武当山可以说漫山遍野的武馆 其中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武当传承 有一些只是普通的武馆在那里开着沾光而已 庙里好像是不收学生的 要学只能去武馆学 武馆收费说实话挺贵的 学一个月的话连带生活住宿加起来总共大概就要3000左右 更好些的武馆要上6000一个月 不过这种大部分只有老外去 武馆有主养生类的和武术类的 一个个介绍根本介绍不过来 网上查的资料也不大可信的 最好你自己亲自去走访一下 然后再让你妈妈去
五、武当太极拳谱哪个最好?
我觉得38式比较好。
一起势,二退步崩式,三揽雀尾,四正单鞭,五提手上式,六白鹤亮翅,七左搂膝拗步,11右搂膝拗步,九倒转肱,十斜飞式,十一虚步亮掌,十二提手上式,十三白鹤亮翅,十四左搂膝拗步,十五海底针,十六闪通臂,十七上步搬拦捶,十八揽雀尾,十九正单鞭,二十云手,二十一正单鞭,二十二高探马,二十三狮子右蹬脚,二十四狮子左蹬脚,二十五转身左搂膝拗步,二十六右搂膝拗步,二十七上步搬拦捶,二十八闪通臂,二十九上步搬拦捶,三十小擒拿手,三十一右踢脚,三十二左打虎式,三十三右打虎式,三十四上步搬拦捶,三十五如封四闭,三十六十字手,三十七抱虎归山,三十八收势。
武当38式太极拳是武当108式太极拳的简化版,更加突岀武当太极拳的特有特性和风格,更加突岀道家道教的特色,功拳并举,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快慢适宜,自然守中。38式太极拳短小精悍,更易于新手习练掌握。
六、武当浑圆太极拳来历?
这还是要从民国国术大会的时候,由一位形意高人傅剑秋开始:
傅剑秋后人口述: 傅剑秋在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辞了侍卫长后回家乡宁河芦台继续授拳,当时有哈恩顺、王乃发、王宝昌、杨义清等,同年又到河北的沧州教拳。
形意门傅剑秋
1929年杭州武术比赛傅剑秋接到李景林发来到邀请函。前去杭州做此次比赛的监察员,当年比赛规模很大,全国各个门派全派出了代表前来参加,在比赛中定兴三氏李子阳之子.李春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当时傅剑秋收李子阳之子李春芳为徒,后李子阳又收傅剑秋之子傅少侠为徒,这里还有一段佳话以后在谈)在比赛结束后,武当山始终没有派人前来比赛和观摩,此时大会提议去一人前去拜访一下,此人要文武全才才可,当下李景林书信一封,指名傅剑秋单人带信前往武当山拜访,那年代交通很是困难,路中惊险很多.这次不提,到了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后,受到徐本善道总热情礼待。
民国剑仙李景林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修炼圣地,据说周朝的尹喜、晋代的谢允、唐代的吕纯阳、明代的张三丰、明成祖即位后.推崇道教.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达十年之久,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台和三十九座桥梁,共建房二千余间,建筑面积达160余万平方米,绵延70余万公里,规模之大,气势磅礴,雕铸细腻,技术之精,蔚为壮观。
徐本善号伟樵,武当山道总。清光绪皇帝封其为“乾乙真人”。清代武林高手。徐道总嫉恶如仇,对他人的疾苦更是尽力排解.而对无理取闹蛮横者,无论其地位如何,势力多大,他决不会有丝毫通融.所以他不但有"徐大侠","徐武侠","徐教师","徐道总"等美称,还有"徐犟子"的绰号,徐本善道总后来惨遭匪徒暗害,时年七十有二.武当山道众将道总遗体隆重安葬于紫霄宫东门外。
紫霄道长徐本善
在武当山徐道总问起杭州比赛之事,傅剑秋说非常壮观和激烈,各个门派全有代表前去比赛和观摩,唯有武当没有去人,李景林先生派我前来拜访,徐道长言说武当山自古封闭,不与外界交往,也就没有去人前去观摩了。徐道总提出,不知傅先生对形意拳有何造诣,是否可以展示一下,当时傅剑秋演练了几趟套路,徐道长说不错,当即说不知用法如何,本道想一试,二人在紫霄宫战了10几个回合没分胜负,就此罢手,徐道总向傅剑秋提出,是否可以把形意拳传授于武当山,傅剑秋没有反驳,只要徐道总喜欢,本人无保留奉送,傅剑秋就这样将形意拳这一拳种播洒在了武当山。(这就是现在的武当形意拳)后傅剑秋也拜在徐道总门下,排列为十六代传人,并受道名为傅台山,属“合”字辈。
形意门傅剑秋
徐道总并传授了武当剑法以及盘手法.乾坤球.玄武棍.龙门枪等拳械。傅剑秋并向徐道总询问了武当拳时,徐道总言及,武当拳就是当年张三丰老先生据宋代周敦颐发明的“太极阴阳图”创编了“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简称“武当拳”。.徐道总告以八门为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手为金、水、木、火、土。十三势为绷、捋、挤、按、采、例、肘、左顾、右盼、中定及前进、后退。所谓“八门”即练拳时走八卦的八门方向;“五手”是练功时手法上表现五行金、水、木、火、土。徐道总也将多年不外传的武当拳传于傅剑秋,这样才使武当拳传以外世。
傅剑秋在武当山小住半月有余,和徐道总一起每天谈经论武,临别时傅剑秋提笔节录了张三丰云水集残篇,七绝四首赠徐道总略表感激之情.并作为纪念。“稳步玄门笑颜开,.黄金为殿玉为台。凡人末忘仙木引,自架云梯许上来。七十二峰任往来,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秦鄂往来如逝波,身背琴剑唱道歌。太极阴阳易甲子,九宫八卦传汉河。参上秦川过往还,光阳莅苒几变迁。归隐岩上修道业,太阳阴阳奥无边”。徐道长也回赠墨宝重续写第二句回赠傅剑秋“七十二峰任往来,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傅剑秋把徐道总赠送的墨宝带回家乡后遗失,(在80年代有人带此墨宝曾在武当山做过展览)傅剑秋把徐本善道总传授的“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也就是武当拳,传于李景林后李景林召集了杨澄甫、孙禄堂、杜心武、刘百川、高振东、黄文叔、褚挂亭、王芗斋、张兆东等武术名家作了研究,把该“武当拳”命名为“武当太极拳”。
傅剑秋一次武当山之行,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史留下了不愧的功绩
七、九阴真经武当太极拳有必要学吗?
九阴真经武当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学习九阴真经武当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毅力,增强意志力。此外,太极拳的招式和动作也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学习九阴真经武当太极拳是非常有必要的。
八、武当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的区别?
武当太极拳是祖师张三丰整理内家拳法所创,经过武当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新型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2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武当太极拳的要诀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为一体的上乘拳法。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粧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石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 ,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武当太极,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制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完整的太极体系。主要包括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堪称绝妙玄学。
九、武当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区别?
区别在于一是创始人不同,武当太极拳是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张真人所创,陈氏太极拳创立者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二是拳法套路也不同,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生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陈式太极拳是河洛文化与中原武术拳法相结合的产物
十、武当36式太极拳口诀?
第一式:无极桩
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引气归元。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足心含空、男左女右,两手合抱,拇指相对成圆状,顶天立地,头部中正,全身放松,气沉丹田。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气顺,神凝,全身透空,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鼓荡丹田。
第三式:开太极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如铜钟式,有气感后,慢慢伸展,至两臂展平与身体成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慢慢合于头顶,中指相对节节贯穿经面前下沉至丹田,两手以腕为轴外展,十指向前。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自上而下划圆,须一气合成,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
接上动,松腰屈腿下沉成马步,两手掌心向下向前棚起,两腿直立,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双手收于丹田处,合抱于胸前棚出。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此动作是个翻转劲,须周身协调一致,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升清降浊。
第五式:怀中抱月
两脚成马步,腰右转,左手掌心向下收于左肋,在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圆转中正,切记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第六式:拨云见日
接上动右转腰,两手掌心向上,右手在前、高不过眉,左手在后,低不过胸,左脚内扣,右脚外摆,两手分开, 内旋挤出,掌心向前,左脚跟步。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第七式:陆海奔潮
退左脚,两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左脚蹬,右脚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第八式:怀中抱月
右脚内扣,左脚外摆成马步,右手掌心向下合于胸前,左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第九式:拨云见日
左脚外摆,右脚内扣,前三后七,重心在右腿,左掌掌心向上棚起,高不过眉,右手掌心向上,合于左臂弯,低不过胸,双手缠丝外旋,合劲推出,掌心向前,十指向上。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第十式:陆海奔潮
退右脚,双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右腿蹬,左腿成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第十一式:海马吐雾
双掌合力内旋,左掌上托,右掌前推,右脚跟步放于左脚后,虚点地面。
动作要领:双掌上托前推一气合成。
道家养生秘要:阴阳互济、健脾开胃。
第十二式:黑虎巡山(左右式)
右脚退步,双手大捋,同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右手后撑撩出,左手掌心向上抱丹田继续右转,左脚经右脚前迈步,右掌反转掌心向上,左掌自下而上托起,左脚内扣,双掌经左耳向前拉出,右脚收于左脚前,双掌下落至丹田,右脚迈步向前弓出,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右脚内扣,左脚外摆,重心转换,双手大捋,左手后撑撩出,右掌心向下抱丹田继续左转,右脚经左脚向前迈步,左掌翻转掌心向上,右掌自下而上托起,右脚内扣,双掌经右耳向前拉出,左脚收于右脚前,双掌下落至丹田,左脚迈步向前弓出,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动作要领:注意步法虚实变化,眼尖、手尖、脚尖相对。
道家养生秘要:河车搬运、吐纳益肺。
第十三式:十字手
右脚跟步于左脚后(左实右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
动作要领:十指向上,含胸拔背。
道家养生秘要:藏风闭气、壮骨蓄力。
第十四式:狮子回头
右脚向右斜前右方迈步成马步,双掌掌心向下自裆前自然分开,慢慢在身体两侧抬起,掌心向前两臂成山字状,左脚向前上半步。
动作要领:双掌开合时须以腰带手。
道家养生秘要:通筋活络、有利肠胃。
第十五式:揽雀尾
抬右脚后退,双手下采,右掌内旋掌心向下,拦于胸前,左掌心向上拦于裆前,同时左脚移于右脚前成虚步。
动作要领:两手双缠丝,劲须合住。
道家养生秘要:气行海底、涌泉移位。
第十六式:推窗闭月
左脚向左迈出成弓步,左掌环抱棚出,右掌置于左臂内侧。
动作要领:左脚如猫行,向左侧迈步,身如波浪。向左方靠出。
道家养生秘要:内力潜转、温养三焦。
第十七式:叶底藏花
左手缠丝上架,右掌合力推出。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连环劲。
道家养生秘要:命门火动、手脚如弓。
第十八式:丹凤朝阳
右脚向右侧迈出成右弓步,右手经丹田向右上方挑领,左手下沉至左胯根。
动作要领:右肘下垂成立肘,目平视。
道家养生秘要:竖颈立项、平衡阴阳。
第十九式:回头望月
跟左脚,右掌掌心向下抱圆,左掌掌心向上抱于右肘下方,左脚向左侧迈出,成川字马步,左掌向左侧挤出,高于肩齐,右掌掌心向下放于右胯根。
动作要领:川字马步是武当太极独有步法,为不摆不扣之形,双掌有缠丝张弓之意。
道家养生秘要:拧腰坐胯、预防老化。
第二十式:海底捞月
双脚不动,重心右移变成横裆步,左掌下旋,右掌内转,合于右肩前。
动作要领:双掌顺逆缠丝时注意阴阳变化,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腰马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缠丝封闭、强腰益腿。
第二十一式:揽扎衣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经面前向左侧挤出,立肘掌尖与眉齐,右掌心向下落于右胯根。
动作要领:此动作为三节缠丝法,即腰裆劲、胸背劲、手肘劲是也。
道家养生秘要:丹田开合、气行泥丸。
第二十二式:海底神针
右掌向右后翻转,左手提拿至腰间,继续缠丝至右手在前下方,左手收于右肘上侧。右脚外摆向前迈出,左掌掌心向前旋转,右掌内旋放于左肩前。
动作要领:双手拧转下钻,如海中捞针状,头须上顶。
道家养生秘要:棉里裹针、皮毛通神。
第二十三式:仙人过涧(左右式)
右脚进半步,左腿抬起,双掌向前托起,左掌心向上,右掌向下,随后左脚蹬出。左脚进半步,右脚抬起,双掌向前托起,右掌心向上,左掌向下,随后右脚蹬出。
动作要领:双手拦拿与腿法须协调一致。
道家养生秘要:提气运力、养肝开目。
第二十四式:转身伏虎
右脚落地内扣左转,左脚外摆拧转,右掌自右经头上方向坐扑按,左掌在右臂内钻出扑按。
动作要领:转身须轻灵稳健,左手在左膝前上方,右掌按于腹前,左右手形成矛盾力。
道家养生秘要:吐故纳新、肺火消沉。
第二十五式:玉女献书
双掌前探,随后向上向右托出,腰随之右后拧转,双掌旋转从左向右经腹前运至右侧,右掌心向前,高于眉齐,左掌心向前高于胸齐。
动作要领:劲如抽丝,拧裹合力。
道家养生秘要:龙虎相交、耳聪健脑。
第二十六式:叶底摘桃
腰左转,双掌连环向左前方撩出,左上右下双掌合力,同时上右脚成虚步。
动作要领:身法运转以腰为轴,两掌缠丝松沉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九转还丹、养气补漏。
第二十七式:将军挂印
抬右腿成独立步,同时右手握拳上冲,拳心向内,左手掌心向下护于裆前,落右脚成马步,右拳防于左掌心。
动作要领:上冲下按之劲形成对立统一之势,落步收拳整体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回光返照、通肾利尿。
第二十八式:灵官架单鞭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双掌向左前方挒出,复变双采劲,右脚虚落跟进,双手继续自下向右上缠拿,右手变子午钩手,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弓步,左手经面前划过向前推出。
动作要领:此动作为阴阳连环暗脚的使用法,手法上则有棚、挒、挤、靠、拿之玄机,举手投足具要轻灵。
道家养生秘要:五气朝元、去痰生津。
第二十九式:七星朝斗
扣左脚,右脚外摆,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左掌向上经面部向右划弧,落于右腕部,右手子午钩手,与肩平,两目向前平视。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上下左右的浑圆劲,蓄而待发七星拱月。
道家养生秘要:青龙归位、玉液还丹。
第三十式:二仙传道
右腿重心下降成扑步,双手如游龙戏水落于裆前,随后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双掌自下而上穿出,左手在前与肩高,右手在后与胸齐。
动作要领:扑步变弓步要顺随连贯,双手穿出要立肘松肩。,双掌如游龙戏水,前掌尖与鼻尖脚尖三尖相对。形成内外三合之势。
道家养生秘要:腰马协调、心肾平和。
第三十一式:蛇雀争雄
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双掌平行运至胸前,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双掌随腹右转举过头顶,在左右耳部划圆而下挤靠左转。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拧转钻翻,将太极拳合抱之力由腰胯传于双掌。
道家养生秘要:手运乾坤、舒肝理气。
第三十二式:五龙捧圣
右腿提起成独立步,右手握拳上冲,拳心向左,左手掌心向下护于裆前。右脚下落成马步,左手外缠掌心向上,右手立拳落于左掌心。
动作要领:整个身法、手法如蛇出洞,升降自如,穿拦提放,如履薄冰。
道家养生秘要:升降起落、消除疲劳。
第三十三式:龙步云手
右脚向左脚后倒插步,左手自右经面前向左云转,右手则随势抱于腹前,左脚同时向左运步成马步,左手向左下运转,右手自左下方经面前向右云手棚出。
动作要领:手眼身法步同时运动,上下一体,忌棱角之形。
道家养生秘要:云转巧妙、活肩活腰。
第三十四式:狮子滚球
右手自左经面前向右下运动,左手向右做扑面掌,腰右转,右手自右后向前转动,左手外缠丝,掌心向上收于腹前,右手掌心向前高过头顶。
动作要领:双手内外缠丝幅度要大、合劲时沉肩垂肘,气吞山河。
道家养生秘要:奇经相通、八脉养精。
第三十五式:金蛇缠柳
右脚内扣,向左转身,左脚向左前方迈步,双掌自右向左双缠丝,左手握拳环抱,同时右脚跟步放于左脚后,右手按于左腕处,右脚向右迈步,左脚跟进放于右脚后,双手自左经腹前向右上双缠丝,右手握拳环抱,左手按于右手腕处。
动作要领:此动作突出丹田鼓荡,左右缠丝,如长江大海之势,滔滔不绝,又似行云流水须一气合成。
道家养生秘要:练精化气、气清合道。
第三十六式:合太极(收式)
左脚后退,收右脚双手自然从身体两侧划圆,经头顶下按至丹田,复归于子午诀,两手合抱,吐纳安神,复归无极。
动作要领:道家功夫以养气、行气、炼气、凝神布气为要诀,突出性命双修之法。故收式数分钟不可冷饮冷浴。
道家养生秘要:顶天立地、鹤神龟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