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武式太极拳训练要求及步伐特点?

275 2024-12-20 15:56 admin

一、武式太极拳训练要求及步伐特点?

武式太极拳步伐要求逢进必跟,是其特点

二、武式太极拳口诀?

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三、武式太极拳84式口令?

预备式:起势

第一动:白鹤亮翅

第二动:左搂膝拗步

第三动:左单鞭

第四动:左琵琶势

第五动:捋挤势

第六动:左搬拦捶

第七动:左棚捋挤按

第八动:斜身靠

第九动:肘底捶

第十动:倒卷肱

十一动:转身推掌

十二动:右琵琶势

十三动:搂膝栽捶

十四动:白蛇吐信

十五动:拍脚伏虎

十六动:左撇身捶

十七动:穿拳下势

十八动:独立撑掌

十九动:右单鞭

二十式:右云手

二十一式:右左分鬃

二十二式:高探马

二十三式:右蹬脚

二十四式:双峰贯耳

二十五式:左蹬脚

二十六式:掩手撩拳

二十七式:海底针

二十八式:闪通臂

二十九式:右左分脚

三十式: 搂膝拗步

三十一式:上步擒打

三十二式:如封似闭

三十三式:左云手

三十四式:右撇身捶

三十五式:左右穿梭

三十六式:退步穿掌

三十七式:虚步压掌

三十八式:独立托掌

三十九式:马步靠

四十式: 转身大捋

四十一式:撩掌下势

四十二式:上步七星

四十三式:独立跨虎

四十四式:转身摆莲

四十五式:弯弓射虎

四十六式:右搬拦捶

四十七式:右棚捋挤按

四十八式:十字手

结束式: 收势

太极拳是结合了武术的拳法,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这是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太极拳定义。

太极拳的拳名,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最容易理解就是盘古开天的故事。

四、武式太极拳和郝式太极拳区别?

没有区别

武式太极拳,又称郝式太极拳。它是严格按照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处处遵循其理法原理而形成的一派太极拳,具有完整丰富而又邃密细腻的理法。

五、武式太极拳哪个最好?

武式太极拳中,武当太极拳最好

拓展内容

太极拳正宗的有:张三丰祖师发明的武当太极拳、陈王庭祖师发明的陈氏太极拳、杨露禅祖师发明的杨式太极拳

六、武式太极拳传承脉络?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七、武式太极拳十三要义?

武式太极拳十三要领是:

一、虚领顶劲。

  虚领非实领也。以意达到并非著实用力也。顶劲者,神贯于顶也。用力则顶必硬,血气不能流通。以意达到于顶,头额正直,则精神自能提起。而血气亦流畅矣。

  二、涵胸拔背。

  涵胸者,胸要内含,便气往下沉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往上提,脚跟易浮,且易被攻击之。拔背者,气贴于背,使脊骨如张弓也。能涵胸则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也。

  三、松腰胯动膝活。

  太极拳之动作,主宰于腰,凡上下前后左右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能松腰然后转动灵活,所谓腰似车轴也。松腰重心则下沉,下盘乃稳固也。胯不动则腰不灵,膝不活则足不轻。言卫生则气血淤滞,言御敌,则身足转动迟钝。

  四、气沉丹田。

  丹田小腹也,道家名为丹田。其位置在人体中部,若涵胸松腰,使横膈膜下压,则气蓄于此,则重心得中,精力团结,为时既久,金丹既蓄于此,道家所谓之丹田也。且横膈膜下压,则肺部往下伸张,呼吸和顺,气血自然流畅于全体,大有裨益也。

  五、尾闾中正上提。

  尾闾者脊尾骨也。涵胸拔背,使横膈膜下压,自然气蓄丹田,然必尾闾中正上提,而后蓄气乃结实也。又将全身重量由左腿移压右腿,或由右腿移压左腿。往前挪后时必须尾闾中正上提,庶重量容易转移,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六、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沉也。坠肘者肘往下垂也。筋若悬直,则肩不能沉,两肩提起,则气亦随上。全身皆轻浮,而发出力,仅为两臂之力,非内劲也。

  七、腿忌双重。

  太极拳处处皆分阴阳。即处处皆分虚实,如体重寄于右腿,则右腿实,而左腿虚。体重寄于左腿,则左腿实,而右腿虚。虚实分清,而后转动轻灵,变化容易,腿若双重则虚实不分,迈步重滞,倘被人牵动一腿,全身倾倒矣。

  八、两足落轻。

  两足落重则全身被震动,血脉偾张。且脑部受震动之刺激,脑神经不能静,精神逐因而散乱。故曰落足如落叶,其轻也。

  九、用意不用力。

  人身有一部分用力,其用力之部分,则肌肉紧张,盖气血凝聚于其间也。气血凝聚其间,则此间气血不流通矣。用意不用力者,全身松开,不用拙力,意 到则 气行,气行 血活。气血流畅,逐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又不用力,则气不外浮,血往内运,久习之,收敛入骨。骨髓充实,自得真正内劲。

  十、上下相随。

  足动、腰动、手动、眼神亦随之动,谓之上下相随,总须完整一气。

  十一、内外相合。

  太极拳之主旨,在于以神运体,以体养神,神在内,体在外,必内外相合,始能内外兼修。若神与体逴。失其旨也。

  十二、绵绵不断。

  绵绵不断者,即天行健,自强不息之义也。断则息矣,且断续之际,力不贯串,最易为人所乘,绵绵不断,自然无懈可击也。

  十三、动中求静。

  儒释道三教,有静坐之法,皆静中求动也。惟身体静而后知血脉之动是否合度,思想之动是否合理也。太极拳则动中求静焉。

八、武式太极拳自学教程?

武式太极拳的自学教程如下

20.右倒撵猴(西南)21.左倒撵猴(西北)

22.右倒撵猴(西南)23.手挥琵琶(西南)

24.白鹤亮翅(西南)25.搂膝拗步(东北)

26.手挥琵琶(正东)27.按势(正东)

九、武式太极拳36式名称?

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云手、高探马、插脚、蹬一跟、前堂拗步、斜行拗步、闪通背、掩手红捶、披身捶、背折靠、青龙出水、双推手、三换掌、肘底捶、金鸡独立

十、武式太极拳37式名称?

一、起势:

  1、重心右移:2、左脚跟提起;3、左脚横移;4、左脚跟落平;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身按掌。

  二、揽雀尾:

  1、两掌外棚;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3、左弓步打挤;4、转身措掌;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

  三、搂膝拗步:

  1、转身提按;2、左脚向左横移;3、左弓步搂按;4、上步提按;5、右弓步搂按;6、上步提按;7、左弓步搂按。

  四、手挥琵琶:

  1、坐身抱掌(左抱七星);2、转腰翻掌;3、左弓步平抹;4、并步左掌上棚。

  五、野马分鬃:

  1、转身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左弓步分掌;5、上步坐身捋掌;6、胸前 合掌;7、右弓步分掌。

  六、玉女穿梭:

  1、上步坐身翻掌;2、左弓步棚掌;3、坐身旋掌;4、回身托掌;5、左弓步架按掌;6、转身扣脚抱掌;7、转身上步抱臂;8、右弓步棚掌;9、坐身旋掌;10、回身托掌;11、右弓步架按掌;12、坐身抱掌(右抱七星);13、收脚插掌;14、右脚横移;15、胸前合掌;16、右弓步分掌;17、上步坐身翻掌;18、左弓步棚掌;19、坐身旋掌;20、回身托掌;21、左弓步架按掌;22、转身扣脚抱掌;23、转身上步抱臂;24、右弓步棚掌;25、坐身旋掌;26、回身托掌;27、右弓步架按掌。

  七、肘底看锤:

  1、上步捋掌;2、左弓步按掌;3、坐步上打拳。

  八、金鸡独立:

  1、两拳变掌左掌前劈;2、左弓步穿掌;3、独立挑掌;4、坐身劈掌;5、弓步穿掌;6、独立挑掌。

  九、倒撵猴:

  1、蹲身翻掌;2、撤步搂按掌;3、坐身提按掌;4、撤步搂按掌;5、坐身提按掌;6、撤步搂按掌;7、坐身提按掌;8、撤步搂按掌;9、坐身提按掌;10、撤步搂按掌。

  十、斜飞势:

  1、转腰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弓步分掌。

  十一、提手上式:

  1、转身扣脚举掌;2、坐步抱掌;3、右弓步打挤;4、起身提钩;5、并步架掌。

  十二、白鹤亮翅:

  1、俯身按掌;2、转腰摆掌;3、起身举掌;4、蹲身垂肘。

  十三、海底针:

  1、转身提按掌;2、左脚横移;3、左弓步搂按掌;4、坐身右掌前指;5、蹲身右掌下栽。

  十四、扇通背:

  1、起身挑掌;2、上步合掌;3、马步架打。

  十五、左右分脚:

  1、起身丁步合掌;2、转腰上步坐身;3、左弓步上运掌;4、转腰右掌下劈;5、回转腰两掌交叉;6、起身独立举掌;7、分脚平劈掌;8、落步坐身合掌;9、右弓步上运掌;10、转腰左掌下劈;11、回转腰两掌相架;12、起身独立举掌;13、分脚平劈掌。

  十六、转身蹬脚:

  1、收脚提膝独立抱拳;2、摆膝转身;3、两拳上举;4、两掌平劈左蹬脚。

  十七、进步栽锤:

  1、落步坐身提按掌;2、左弓步搂按掌;3、上步坐身提按掌;4、右弓步搂按掌;5、上步坐身提按掌;6、左弓步右拳下栽。

  十八、翻身撇身锤:

  1、右拳上挑;2、转身出肘;3、上步坐身采肘;4、右弓步下采拳。

  十九:右蹬脚(二起脚):

  1、上步坐身翻掌相合;2、左弓步右运掌;3、转腰右掌下劈;4、回身两掌相架;5、起身独立举掌;6、蹬脚两掌平劈。

  二十、左右打虎:

  1、收脚撤步合掌;2、转腰扣脚捋掌;3、右弓步贯拳;4、转身撤步合掌;5、转腰扣脚捋掌;6、左弓步贯拳。

  二十一、双峰贯耳:

  1、起身独立举拳;2、蹬脚两掌平劈;3、转身提膝合臂;4、落脚坐身采掌;5、右弓步两手后钩;6、两拳相贯。

  二十二、披身蹬脚:

  1、转身碾脚摆拳;2、歇步抱拳;3、起身独立举拳;4、蹬脚两掌平劈。

  二十三、回身蹬脚:

  1、转身落脚旋掌;2、扣脚转身抱拳;3、起身独立举拳;4、蹬脚两掌平劈。

  二十四、扑面掌:

  1、转身落步托掌;2、右弓步推掌;3、上步坐身托掌;4、左弓步推掌。

  二十五、十字腿:

  1、转身扣脚摆掌;2、独立抬腿;3、摆腿落步提掌。

  二十六、搂膝指裆锤:

  1、右弓步搂按掌;2、上步坐身提按掌;3、左弓步下打拳。

  二十七、正单鞭:

  1、上步坐身翻拳;2、右弓步棚掌;3、坐身摆臂;4、转身扣脚按掌;5、转腰摆掌;6、旋掌提钩撤步;7、转身马步按掌。

  二十八、云手:

  1、转身捋掌;2、起身运掌;3、转身翻掌;4、并步运掌;5、撤步翻掌;6、起身运掌;7、转身翻掌;8、并步运掌;9、撤步翻掌;10、起身运掌;11、提钩撤步;12、转身马步按掌。

  二十九、下式:

  1、转身合掌;2、回身提手;3、转腰仆步按掌。

  三十、上步七星:

  1、起身弓步穿掌;2、上步坐身架掌。

  三十一、退步跨虎:

  1、撤步前伸掌;2、坐身回捋掌;3、转身提按掌;4、虚步钩手按掌。

  三十二、回身扑面掌:

  1、转身坐步托掌;2、右弓步推掌;3、上步坐身托掌;4、左弓步推掌。

  三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扣脚;2、虚步摆掌;3、独立抬腿;4、摆脚落步合掌。

  三十四、弯弓射虎:

  1、蹲身下捋;2、转身下摆掌;3、扭身提拳;4、回身贯拳;5、上步摆掌;6、转身下捋;7、弓步

  摆掌;8、扭身提拳;9、回身贯拳。

  三十五、卸步搬拦锤:

  1、坐身抱拳;2、撤步措掌;3、坐身右搬;4、撤步措掌;5、坐身左搬;6、立身拦掌;7、弓步冲拳。

  三十六、如封似闭:

  1、左掌外捋;2、坐身分掌;3、翻掌弓步前按。

  三十七、收势:

  1、两掌下按;2、转身弓步平分掌;3、起身并步上棚掌;4、两掌交叉;5、蹲身采肘;6、两肘平分;7、起身按掌;8、太极还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