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氏太极拳哪个网站有完整视频或者书籍呢?
没有老师,不建议学孙氏太极拳。
独孤逸风:想学太极拳,有靠谱的推荐吗?二、孙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孙氏太极拳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
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三、孙氏太极拳传人表?
孙氏太极拳传人有孙禄堂
拓展内容:
孙禄堂先生叱咤当时的武林,确实是一代传奇,但很长一段时间被人遗忘了。当代经童旭东大力宣传,渐渐又为人所知。
近几年国术战绩不佳,连带着很多人质疑童旭东是吹捧孙禄堂先生,其实大可不必。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牛人,孙禄堂就是那个时代的牛人,其武功也许没有传说的神奇,但大量的回忆和资料证明那个年代确实无人能出其右!只是其武功在过去是顶尖的,但不等于现在也是顶尖的。
四、孙氏太极拳如何伸缩?
孙氏太极拳的移步方式是上步必跟,退步必回的一个活步太极拳。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多以开合掌相连接,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移动和动静合一。
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太极拳的特点是形意的内外合一和八卦的动静合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五、孙氏太极拳初学口令教学?
站桩(zhan zhuang):双手放在两侧,放松身体,深呼吸,集中精神,静立片刻。
开合(kai he):两手慢慢抬起,同时向两侧打开,成为一个大圆,然后慢慢合拢回到原位。
单鞭(dan bian):左手向左伸出,右手向右侧抬起,同时转身,右脚向右迈出一步,左脚跟随。
提手(ti shou):右手向上提起,左手向下压住,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跟随。
摇步(yao bu):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摆动。
左右搂膝(zuo you lou xi):向左侧转身,同时右脚向左弯曲,左手向前伸出,右手向后,手指相对,然后向右侧转身,重复相同的动作。
云手(yun shou):双手向前伸出,手掌相对,向左转身,左手向上,右手向下,然后向右转身,重复相同的动作。
单鞭(dan bian):同第三步。
收势(shou shi):双手向下收回,放在两侧,回到初始姿势。
以上是孙氏太极拳初学口令教学的简略版,具体的口令和动作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六、孙氏太极拳属于什么档次?
孙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及武式太极拳并称中国五大太极拳门派。孙氏太极拳为河北孙禄堂老先生所创,以轻灵圆活著称,习练者众多,影响很大。
七、孙氏太极拳为何不普及?
一、孙氏拳第二代传人,对所得极为珍秘,因此,一般不对外普及、传授。
如:孙存周、裘德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等所传弟子极少;即使是以教拳为业的李玉琳,对外普及都是教杨式太极拳,只对门内极少入室弟子,才教孙氏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拳。
二、孙氏拳所传对象,都是当年社会地位相当高的人士,这些人一般都不以教拳为业。所以,传人甚少。
三、孙氏拳,式至简、意至深,规矩甚严且精,没有相当高的悟性,即使老师手把手的教,一般人也难得其真义。
八、孙氏太极拳38式口令?
孙氏太极拳38式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拳法,它以舒展、柔软、缓慢的动作为特点,注重意念、呼吸和身体的协调。下面是孙氏太极拳38式的口令(限定100字以上):
1. 起势:沉肩坠肘,双手虚托;脚尖点地,双足并拢。
2. 野马分鬃:左右手托球,双足分开侧成马步。
3. 白鹤亮翅:右手支撑,左掌护面,双足踮起,身体前倾。
4. 左右摆蓝:右手向前推,左手向后拉,身体自左侧蓝移到右侧。
5. 左右穿掌:左拳贴胸,右手向前推,身体自右侧穿击出掌。
6. 左右云手:左手托球,右手贴腿推出,左右手轮流转动。
7. 单鞭:左拳下携,右手向后拉,右脚向外转。
8. 提手上势:右手顺势抬起,胸部稍微向后撇。
9. 白鹤亮翅:左手支撑,右掌护面,双足踮起,身体前倾。
10. 左云手:右手托球,左手贴腿推出,左右手轮流转动。
11. 右高探马:右手伸出,左手置于胸前,身体向右侧挪步。
12. 右云手:左手托球,右手贴腿推出,左右手轮流转动。
13. 右蹬脚:右脚着地,膝盖上抬。
14. 左蹬脚:左脚着地,膝盖上抬。
15. 左庄稳势: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拉,身体自右侧蓝移到左侧。
16. 左倒撵猴: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护面,身体自左侧反击出掌。
17. 右倒撵猴: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护面,身体自右侧反击出掌。
18. 右撇身掌:右手贴腿向前推,身体自右侧撇运转出掌。
19. 左撇身掌:左手贴腿向前推,身体自左侧撇运转出掌。
20. 左穿掌:右拳贴胸,左手向前推,身体自左侧穿击出掌。
21. 左云手:右手托球,左手贴腿推出,左右手轮流转动。
22. 往右分脚:左手下携,右手向后拉,右脚向右侧分出。
23. 往左分脚:右手下携,左手向后拉,左脚向左侧分出。
24. 徐步蹬脚:右脚向右侧蹬起,左手顺势伸直。
25. 反身左打横扫腿:右脚着地,身体自右侧反向左侧横扫出腿。
26. 反身右打横扫腿:左脚着地,身体自左侧反
九、孙氏98式太极拳口令?
1、无极学
2、太极学
3、懒扎衣
4、开手
5、合手
6、单鞭
7、提手上式
8、白鹤亮翅
9、开手
10、合手
11、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抱虎推山
16、开手
17、合手
18、搂膝拗步
19、手挥琵琶
20、懒扎衣
21、开手
22、合手
23、单鞭
24、肘下看捶
25、倒牵猴左式
26、倒牵猴右式
27、手挥琵琶
28、手挥琵琶
29、开手
30、合手
31、搂膝拗步
32、手挥琵琶
33、三通背
34、开手
35、合手
36、单鞭
37、云手
38、高探马
39、右起脚
40、左起脚
41、转身踢脚
42、践步打捶
43、翻身二起
44、披身伏虎
45、左起脚
46、右蹬脚
47、上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
49、抱虎推山
50、右转开手
51、右转合手
52、搂膝拗步
53、手挥琵琶
54、懒扎衣
55、开手
56、合手
57、斜单鞭
58、野马分鬃
59、开手
60、合手
61、单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挥琵琶
65、懒扎衣
66、开手
67、合手
68、单鞭
69、云手
70、云手下式
71、金鸡独立
72、倒牵猴
73、手挥琵琶
74、白鹤亮翅
75、开手
76、合手
77、搂膝拗步
78、手挥琵琶
79、三通背
80、开手
81、合手
82、单鞭
83、云手
84、高探马
85、十字摆莲
86、进步指铛捶
87、退步懒扎衣
88、开手
89、合手
90、单鞭
91、单鞭下式
92、上步七星
93、下步跨虎
94、转角摆莲
95、弯弓射虎
96、双撞捶
97、阴阳混一
98、无极学
十、孙氏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5大特点
不同的太极拳流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各个流派的精髓,让我们来看看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1、孙氏太极拳修为与体用的核心是
中和真一之气。
2、孙氏太极拳修为原理是
抱元守一而虚中。虚空而念化。太极从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以和为体,和之中智勇生焉。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中。以“蓄神养气为主”。
3、孙氏太极拳体用法门是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4、孙氏太极拳行拳原则是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贯串始终。并指出此理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形意拳、八卦拳亦符合这个原理,故三拳一理,可证儒释道之学。
5、孙氏太极拳作用原理是
浑圆一气之意及“皮球”的劲力特征。指出内劲精纯者,其太极拳则能与形意拳、八卦拳浑融一气而并用,三者并用则能超越太极拳“不丢不顶”的作用原则,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的效能。
孙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区别?
1、特别强调孙氏无极式的基础作用,孙氏无极式与其它各家太极拳的无极式皆不相同。
2、以孙氏三体式为基本步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重心平动,身随脚转,手随身动,由此建立了动静合一的技术基础。
3、行拳时全在虚无中用功夫,浑圆一气无边界,形成劲气内藏的周身球劲。
4、由四情引八能,四情是指喜怒哀乐,劲意技法于虚无中由情引出,方为自然。
5、与修炼内丹合而为一,将玄武内丹功法融入拳式中。
6、取势五心,一种说法是重心、体心、形心、意心、神心。另一种是重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其中重心、体心是关乎身体内的,而形心、意心、神心、天心都是关乎身体之外的。
扩展:
孙氏太极拳的步法
含有步式、步型、劲意三者。分别简述之。
基本步型有五种,直、圈、摆、扣、插。
直
是指身体重心进退移动能够成为直线,没有左右的晃动,这是快的基础,以前讲过练出这个能力最难,是孙氏三体式功夫的直接体现。
圈
是指圈步,用于用小腿黏住对方的腿控制其重心,技巧性很高。
摆、扣
用于身体方位的变化。八卦拳就是以摆扣步为主要步式。
插
有斜插、倒插等,斜插用于闪进,倒插用于指东打西。
孙式太极拳五种步式
跟随、过步、交叉、三角、跳跃等。
跟随
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前足进,后足跟在前足后。后足退,前足随之撤至后足前。
过步
后足越过前足,至前足前,后足变前足。
交叉
由同一足完成一进一退。
三角
两足轮换进退三点,前点为一点,后点为左右两点,成三角形式。
跳跃
孙氏拳中的'跳跃步与田径跳远不同,要求纵跃时身体中轴正直平行运动,身体仍能自如地做出应变动作。非为跳而跳。
孙氏太极拳基本腿法
蹬
在孙氏太极拳中叫蹬腿。似乎人人皆会,但要蹬的好,也不容易,什么叫蹬的好?一要力度大,二要隐蔽强,三要速度快,四要正、侧、反、转皆能。
蹬的力度大,不仅仅是有腿力,更在于方法合理,要点有三提膝望怀,抽送合开,肩胯同动。
而隐蔽性在于换步时出腿,将蹬脚隐蔽在换步中。速度快需使蹬脚与呼吸相配合。蹬多用于中、远距离攻击。
铲
在孙氏太极拳中叫起腿,此腿对腿部韧带有一定的要求,斜铲的难度低些,而正铲,侧铲的难度相对高一些。铲踢的突然性,用于近距离攻击。
抽
抽腿包括鞭腿,两者技术要求是一致的,但抽腿与扫腿有区别,扫腿的关键在肩胯协同转动,腰上不用力。抽腿是腰上用力,转胯不转肩。抽、扫多用于中、远距离。
点
点腿需要有特殊的功夫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奇效,点腿自然是用足尖点,先练习点软的东西,以后练习点硬的东西,最后还要回到点软的东西。
点腿即可以短用,也可以长击。以点对手身体上的薄弱部位为攻击目标。除了对力度、速度有一定要求外,对准确性的要求很高。要求准、快、狠。在孙氏太极拳翻身二起一式中即有点腿。
截
是用自己的脚截击对方的出脚,为防守反击的有效技法,多与蹬、点或拳法连接合用。在孙氏太极拳的进步搬拦捶中即含有截腿。
摆
通过转身以脚外侧攻击对手,对转身技术高求很高,而转身技术对支撑腿的功夫有很高的要求,多用于诱敌败式中攻其不备。如胡六爷打某拳师。在孙氏太极拳中称为摆莲。
剁
由上向下为剁,用此腿对松胯有讲究,要松透,将整个身体于瞬间弹抖送出,多攻击对手的膝及膝以下部位。用于近战。
孙氏太极拳的拳劲介绍
冷弹劲
可长可短,发时要突然,全无征兆,松身醒气,塌腰撑命门,肢体如弹簧一样放射出去,沾彼身之瞬,一空一打,听得要准,打得要透,力贯彼重心处,周身弹抖,力道极短极速,周身之力瞬间贯于一点。
锤掼劲
长劲之一,用于远击,身如浪涌,力如抛锤。多用在顺势发力中。
楔入劲
可长可短,身如鞭抽、浪涌,遇阻挡,如杆顶进,似铁楔插入。获得此劲非有架子功夫不可,即整体结构力。功深者,此劲可以与冷弹劲、锤掼劲合为一个劲。
震靠劲
贴身劲,通过周身整劲,用肩、肘、大臂靠击对手,用在贴及对手重心位置的瞬间。发出此劲要短速突然。软软地贴上,不可有丝毫蓄劲迹象,骤然发出。
分错劲
短劲之一,两手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力,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一顺一截,或一纵一横,由腰腿短促发出。
渗透劲
贴身劲之一,用手掌贴住对手,突将自身重心射送,身式结构不变,同时卷掌成拳或用指节卷入,松气下沉,周身之劲合于一点,出哼声。
抖擞劲
贴身劲之一,周身弹抖,极短极速之劲,如虎抖毛。气往背贴,走开劲,虽周身抖擞,但周身力圈要合于一点。
凌虚劲
空接劲,彼入来,将及未及我身时,以神接引彼意,或打或空随机应变。空打,神接彼意,使其落空,即刻走开劲,气贯周身毛孔,出哈声,即将彼重心提起,随之一合,凌空打出。
直打,神接彼意,沾手即发,其劲如迅雷击地,又如击石溅水。劲直击向彼虚根,顺势一抖,彼即跳起。
孙氏太极拳桩功的练法
“无极式”之练法:
起点面向正方(早晨要面向东方),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9O度之形式。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征兆。身体内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檐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
以上为“无极式”之练法。此式的锻炼,在于恢复习者天然之性,启发习者先天一气之源。技击不过是极尽个性伸张与发挥之形式。故“无极式”为百形之母,万法之基。
“三体式”之练法: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之谓六合也。虽云六合,实则内外相合。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以上“三体式”之练法。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所谓“三体重生万物张”,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惟需注意的是,初练“三体式”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他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