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徒步时如何携带单反?
建议双肩摄影包,两条肩带分摊重量背久了也不会那么累,带侧取功能,徒步久了相机手持或挂脖子上会累,相机放摄影包有时遇到惊艳瞬间不能快速取出,错过美好,可叹可惜,摄影包有个侧取功能,可以提高掏机速度,要拍时快速取出,不方便拍照或拿累了也可以快速放回包里,男生应该都懂吧,至于包的防水功能,容量大小看需求来吧。
二、户外徒步旅行,单反相机怎么放?
我觉得很多回答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徒步过程中相机要随取随用。。。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高强度的徒步,你是不会有用相机拍照的欲望的。
脑子里想的全是什么时候到营地、晚上吃什么、几点能睡觉之类的。
低强度的徒步,也并不需要相机包,直接挎肩上就行了。
比如肩带搁右肩上,左手拿住相机,往身后发力固定住相机(其实不用刻意发力,重力或者徒步过程中的肢体摆动足矣固定好相机)。
这样拿稳的一批,我经常用这种方法拿着相机在碎石坡上越野跑。
如果是高强度的徒步,也不需要再另外购买内胆包。
我一般进山拍东西,带的设备有:
尼康D810+手柄,尼康D810A+手柄。
适马20mm/f1.4
腾龙15 - 30mm/f2.8
尼康24 - 120mm/f4
信达大星野赤道仪
两个脚架,另外还会额外带2个云台给赤道仪用。
有时还会带几个gopro或者悟。
露营装备一般带-30℃的,有时还会带一些技术装备。
算是超重装了吧?
我使用的方案非常的简单粗暴。
以上次进山拍双子座流星雨为例,我带了两个大包,一个Osprey气流,一个Osprey苍穹。
气流的AG背负优于苍穹(我的苍穹是老款,没AG背负),所以所有的拍摄设备全部装气流那个包(包括一些比较重的技术装备)。
苍穹装的是露营装备、食物以及部分衣物。
相机使用的方案是用羊毛袜以及抓绒包裹起来,放在睡袋仓上层(底下是睡袋)。
放进去之后,再在相机外侧塞一些比较薄的衣物进行保护(左右两侧搁脚架,内侧是背负,所以不太需要再进行保护)。
最后在相机上面放手电、充电宝、纸巾、零食、帽子、手套之类的小东西,固定好就OK了。
其实户外摄影,并不需要额外购买什么摄影包。
很多人担心没有摄影包的保护,相机会磕碰到,我觉得这种担心有点儿多余。
1、相机没有你想的那么娇贵,碰一下就完蛋。
2、用衣物包裹住塞包里,只要固定好,就不会磕碰到。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镜头的光轴。光轴这东西,镜头不小心摔到了就可能歪,只要歪一丁点儿,就会对画质产生巨大的影响(风光还好,拍星空的话,光轴歪对画质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我16、17,进山的次数加起来可能有将近20次,两年下来,相机、镜头的外观上没有明显的磕碰。
至于内部有没有坏,我直接上对比图吧。
两张图都是适马20拍的,第一张图是我用适马20拍的第一张星空图(16年2月),第二张图是17年拍的最后一张星空图(17年12月)。
看边缘的星点,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么?(拼接带来的畸变不算)
要知道,这套设备被我在山里狠艹了两年。
所以户外摄影,别太纠结摄影包的方案了。。。
关于摄影包和户外包,我从来都是选户外包(朋友找我推荐,我也是推荐户外包)。
摄影包对于相机的保护上,和户外包相比,并没有好多少。另外一个随取随用的优点,在户外也很难用到。
在我看来,为了多那么一丁点对相机的保护,而放弃一个背负性能特别牛逼的户外包,去使用一个空间小、背负性巨差的摄影包,是非常非常不理智的。
至于胸包什么的,我只能说,爬爬香山、爬爬青城山什么的用一下还可以,重装徒步背一个胸包,最多走个10分钟你就想把胸包给扔了。
背起来太瘠薄难受了。
最后给大家强烈安利小鹰带AG背负的包。
对于徒步党来说,带不带AG背负可能无所谓,但是AG背负简直就是为摄影党们设计的。
1、AG背负和包体之间有空隙,并且这个空隙还不小,可以更好的保护相机的内侧。
2、AG背负更贴背。上次进山,我那个气流,装了不下40斤的东西,你们能想象我背着40斤的东西还能在碎石坡上跑,并且背包没有晃么,跑动过程中重心没有偏移么。。。
反正我之前用鸟包(bora 50)、Dana Design、小鹰(无AG背负)的包,背起来都没这么稳。
3、AG背负自带弹力,更方便固定相机。
想到哪儿说哪儿。。估计有点乱。。各位凑合着看吧。。= =
评论里的某人,自个儿体力不行就别瞎评论了,说我强答,自己发一堆跟题目没关系的图给自己打广告就不是强答?
视力有硬伤也就算了,逻辑也是各种混乱。
看见照片里有个箱子仿佛就发现了新大陆,没看见我评论里说了什么?
没体力玩重装徒步的,就以为所有玩重装徒步的都是假的。
呸!键盘侠!
自驾到目的地,常用的行李我不装箱子塞包里,来你跟我说说搁哪儿。
晒图晒装备是吧?好像谁没有似的。
好像就你玩户外似的。
晒个帐篷图就能说明什么问题了?
好像就你有帐篷图似的。
来,跟我说说你不徒步,怎么到这两个地方。
评论中我说的很清楚,自驾用箱子,徒步之前全部清空重新装包。我的回答从头到尾都是在讲两种强度的徒步线路,如何放相机,为什么要这么放相机,对比分析摄影包和户外包之间的优劣势,如何选择合适的背包。嘿,你倒好,上来一句没看见登山杖就不是徒步,硬说别人强答。看了眼你的回答,实在不好意思,一眼瞅过去就看着一堆跟提问不相关的图,一堆的广告,一堆完全不相干的废话,你说我该怎么好好看?硬说别人强答,很可以,很强势。给您拜个早年,“翻滚”蛋吧您内。
另外别晒你回答里那种没鸟用的图,晒一些徒步的里程,嗯。
我不光能提着箱子徒步呢,我还能背着包越野跑呢。
嘿,突然想起来了,我今年还真要背着箱子徒步进无人区。
没办法,我们用的器材多,两机N镜,如影,悟,一堆的充电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还要带一堆的技术装备,-30温标的衣物和露营装备。
哪能有你那么舒服,连个脚架都不用背,周末来回走个腐败轻装线就能说徒步了。
你跟我说说,我没资格答这个问题。
你,有,资,格,吗?
哦对,别用微信那种步数,能作假,记得用手表的,速度和里程做不了假。
灰色的是没带手表没记入数据,拉低了平均值。
有几天时间,平均每天多少里程自个儿算,图上一清二楚。
顺带说一句,这是平均海拔4500的无人区的数据。
别自己体能弱鸡就当所有人都弱鸡。
说我没徒步来强答,呵呵。
好好写个答案硬是被人喂苍蝇。
嗯,就这样。
不打算删了,就留这儿了。
三、上山徒步还是下山徒步好?
上山徏步好还是下山徒步好?
当然是上山徒步好,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上山消耗体力大又累,但休息之后腿却不疼。上山还能更好地欣赏风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登上山顶之后更有成就感。下山容易伤膝盖,对身体不好,下山之后还需要休息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所以还是步行上山,乘坐交通工具下山为好。
四、徒步文案?
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让自己好好的锻炼,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我相信屠夫会让自己坚持下去,当自己走起来那一刻,这就是自己迈出的人生第一步,一定会坚持锻炼自我,人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拥有革命的本钱。
五、徒步寄语?
您好,徒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徒步可以带给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在徒步的路上,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的徒步寄语是:走出去,看到更多的世界,思考更多的问题,发现更多的自己。
六、徒步格言?
人生的第一次徒步,四天五夜,公里,遇见梅里,负重穿越草原与热带雨林,翻越山路与峡谷,登上雪山与冰湖,接受神瀑的洗礼,一路经历暴晒雨淋和风雪,感谢星空下一路有你。
七、徒步起源?
徒步(Tramp),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是户外运动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由于短距离徒步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徒步也是平民的代称。见《汉书·公孙弘传》:“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
八、徒步名人?
2006年首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崔永元、王石、威廉 林赛、金乔、雷殿生、吴立群、樊永平、胡东岳、王铁男、邹玉麟。每年的十大徒步人物都在不断评选出来。
九、乔宝宝徒步是真徒步吗?
在某些段视频app里面看确实是在徒步旅行,但是我分析应该还是有人载的,因为女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出来吧
十、立君徒步是真的徒步吗?
是真的!
我是立君徒步的粉丝,关注他已有半年多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通过看他的视频和直播,参与他直播间的互动,见证了他徒步过程中太多的艰辛与险阻,为他的坚韧毅力所感动,也毋容置疑的确信立君是真的在徒步。
立君的命运多劫难,车祸大难不死,走上了徒步生涯,历时已走了4年多,看他最多的就是穿越青藏线,川藏线及可可西里无人区等气候和环境非常恶劣的徒步视频。希望他坚持下去,一路长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