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驴友的恐怖经历讲的什么?
以前我一直是一个无神论者,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以为这些个东西无非都是人们编造出来骗人的。但是自从我迷上了徒步和骑车锻炼,去了几次山区以后,我身边儿诡异的事儿就接连不断……
先讲讲我第一次遇见的诡异事儿。
那是在12年六月的一天,那是我刚刚参加我们这里的徒步俱乐部,就是一个驴友的组织,里面的人很杂,从十八岁的学生到五六十的老人都有。这一次是去市郊的一座土山,两天一夜就能来回,去的时候是徒步走过去,回来的时候俱乐部的老板会包车在山下等我们。
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但是我却没有想到会遇见那么恐怖的事儿……
因为去的人年龄不一样,所以在路上很快就拉开了距离,体力好的走在前面,后面的就是一些体力不怎么好的人。这次一共就去了八个人,但是走的却稀稀拉拉的。
前面领队和最后一个差有一里地了都,我刚刚参加俱乐部,身上还背着水袋帐篷,几十斤重,体力跟不上,所以就走在队伍的后面位置,好在带队的人是个老驴子,外号叫大熊,人也长的虎背熊腰的比较有经验,一路上不停的折回来帮落后的我们打气,还帮几个人背了点东西,减轻重量。
这样走走停停,原本到中午就能到山脚下的一个农家院,但是磨蹭到下午两点多才到,到了农家院以后,我们简单的吃了个饭,休整了一下就向山上进发了。
诡异的事情从这里开始……
二、在森林里迷路,风向引导走出森林,应顺风走还是逆风走?为什么?
从森林和陆地吸热和散热的不同方面考虑
原理是利用热度和气压的知识~~森林的温度要比陆地的低这是常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地面形成低气压,而相对较冷的地方空气下沉,地面形成冷高压,这样高低气压之间产生水平气压剃度力,于是产生了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就意味着会产生风)~~~由此可知陆地热,它的气压低,而森林冷,它的气压高,所以森林中的风一般方向都是由森林往陆地的方向吹,你在森林中迷路想走出去,就要顺风的方向,才可以走向陆地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利用罗盘(指北针)
把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1、尽量保持水平;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180°的方向误差;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利用手表和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 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减1小时。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a.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b.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c.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2、植物生长特征:
a.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b.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c.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三、世界上十大最有名的湖泊是什么?
世界上十大最有名的湖泊是里海、苏必利尔湖、维多利亚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坦噶尼喀湖、贝加尔湖、大熊湖、马拉维湖、大奴湖。
1、里海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里海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国家的湖,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
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
里海的英语名、俄语名以及哈萨克语名都是“卡斯皮海”,“卡斯皮”是拉丁文继承自希腊语对里海西南岸高加索东部人的称呼。
里海在现代波斯语(波斯文دریای خزر)、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等其它突厥语族语言中为“哈扎尔海(可萨海)”,来自9世纪时它附近的哈扎尔王国(可萨汗国)。
现代波斯语也有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的称呼,是按伊朗马赞德兰省而来。里海的中文译名按西文海的原意也使用“海”字,繁体写法可以有“裡海”、“裏海”或“里海”
里海虽称海,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之所以叫海,是因为面积足够大,以及其性质偏向于海水,如颜色,海滩等。
2、苏必利尔湖
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1622年为法国殖民者所发现,湖名取自法语Supérieur(索菲莉尔),意为“上湖”。该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被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所环绕。
湖面东西长616千米,南北最宽处257千米,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积82414㎞²,最大深度405米。
蓄水量1.2万㎞³,占五大湖蓄水量一半以上,以蓄水量计算,该湖是世界第四大湖(不分咸水淡水,储水量前三分别为里海,贝加尔湖和坦噶尼喀湖)。
湖岸线长3000千米,沿岸森林密布,北岸曲折多湖湾。有近200条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贡和圣路易斯河为最大。
3、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VictoriaNyanza)位于东非高原,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两国境内,一小部分属于肯尼亚。
1860-1863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和格兰特到此处调查尼罗河的源头时,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湖泊介于东非大裂谷及其西支之间,居裂谷间浅宽盆地的北部,湖盆是由于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所以维多利亚湖的成因与东非高原上的其它大湖是完全不同的。该湖的面积69400km²,是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4、休伦湖
休伦湖(Lake Huron),北美洲五大湖第二大湖,其位置居中。美国和加拿大共有。它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330千米,最宽295千米。面积5.96万平方千米,在五大湖中居第二位。湖面海拔177米。
平均水深60米,最大深度229米。蓄水量3540立方千米。湖岸线长2700千米,较曲折,东北部有乔治亚湾。
5、密歇根湖
密歇根湖(Michigan,lake )也叫密执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积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属于美国的湖泊。
沿岸从南方顺时针排列美国如下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及密歇根州。该湖水域总面积577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
湖区气候温和,大部分湖岸区为避暑胜地。东岸盛产苹果、梨等水果,南岸平直,北岸弯曲,良港众多。
6、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中部的一个淡水湖,位于3°20′S、29°5′E和8°48′S、31°15′E之间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属于断层湖。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公里。
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河、卡兰博河等。湖水唯一的出口是卢库加河。
南北长约679公里,宽度平均是50.134公里,包括了1828公里的海岸线﹙平均深度570米﹚,最深度位于坦噶尼喀湖的北部,最深处1470米,仅次于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面积32900km²,是世界第六大湖。
7、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俄语: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语:Lake Baikal),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介于北纬51°29′~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
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曾为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清朝曾短期控制该地,《尼布楚条约》后,将这块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是伊尔库次克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亚特人口居多。
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
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该湖是俄罗斯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8、大熊湖
加拿大第一大湖,北美洲第四大湖。因湖区多北极熊得名。 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北极圈经其北部。湖形不规则,长约322千米,宽40~177千米。面积3.1万平方千米。
湖面海拔156米。平均水深137米,最大深度413米。湖水清澈,湖岸陡立。湖区气候严寒,结冰期长,仅8、9 两个 月可通航。湖中多小岛。
湖水西经110千米长的大熊河注入马更些河。产白鱼和湖鳟等。湖水从大熊河流入马更些河。湖的周边地区人口稀疏。
9、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面积30800平方公里,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长24~80公里,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处达706米,湖面海拔472米,属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
在马拉维湖周围,除南部外,三面山峦迭障,风景秀丽。湖水由四周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其中以鲁胡胡河水量最大,然后,向南流经希雷河同赞比西河相连。
湖区大部分水域位于马拉维共和国境内,只有东部和北部一小部分属于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沿湖有卡龙加、恩卡塔贝、恩科塔科塔、奇波卡等湖港,湖东面有利文斯敦山,西面有维皮亚山地,青翠挺拔的山峰相对耸立在狭长的湖面两岸,形成两道壁障,景色极为壮观。
10、大奴湖
大奴湖(GreatSlaveLake):又称大斯雷夫湖。加拿大第二大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近艾伯塔省北界。呈东北西南向,长480千米,宽48~225千米,面积2.86万平方千米。
湖中多岛屿。渔业发达,产白鱼、湖鳟等。湖区有铅、锌、金等矿藏,南岸派恩波因特为铅、锌矿开采中心,东北岸耶洛奈夫为金矿开采中心和加拿大西北地区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