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培养主题口号?
1.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2. 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 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4.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5. 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6. 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7.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8.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9. 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10.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11. 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12.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13.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14.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二、正念冥想和冥想有区别吗?
正念和冥想有什么区别?它们是一回事吗?
这是我在正念教学里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今天,一次和大家讲清楚:冥想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是很多种“心性训练法”的总称。
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教派体系,经过几千年,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冥想。比如观想类的冥想,会让你去想象某些事物或场景。还有持咒类的冥想,会念一些口号咒语。
冥想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放松身心,有的是为了获得智慧,有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等。那什么是正念呢?
它有两个重要的维度:正念是一种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我们又称它为正念冥想、正念训练。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正念冥想是冥想中的一种。正念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剥离了宗教色彩,是科学的、有效的、受到主流认可的。
它是有效的。2018年,心理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临床心理学年鉴》总结:“正念练习对于治疗重度抑郁、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烟、酒、大麻、药物成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疼痛都疗效显著,与专业心理咨询效果相当。”
资料和延展阅读:Wielgosz, J., Goldberg, S. B., Kral, T. R., Dunne, J. D., & Davidson, R. J. (2018).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对没有心理疾病的普通人来说,正念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以及失眠、注意力涣散等问题。
它是科学的。《临床心理学年鉴》总结就是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的。从这张图可看出,近二十年来正念相关的科学研究数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
数据统计:美国正念研究协会(American Mindfulness Research Association, AMRA)它是主流的。正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系统、教育系统、司法系统。我给大家举两个小例子:
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航天员在心理调适能力上,也增加了正念训练。
资料来源:《张扬对话黄伟芬:星辰有梦,不负使命》新华社
国家射击射箭队也引入了正念训练。东京奥运会冠军姜冉馨在分享自己如何练就身体、心理都“稳”如山时,就提到了正念训练的帮助。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贾坤老师(左二)正在给国家射击队进行正念训练,左一为姜冉馨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正念是一种觉知能力,通常也称为正念水平。科学家们已经发展出了评估正念水平的科学工具。
比如正念五因素问卷,这五个维度是: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不反应。
很多人对冥想感兴趣,但又有些担心:“哎呀,我会不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阿?”
首先,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冥想方法的时候要谨慎。
特别是对于一些很玄乎的、没有经过验证的冥想方法要尤其谨慎。我个人最推荐正念,基于它的科学性、有效性。
目前主流的国际正念课程有: 正念认知疗法(MBCT)、正念减压(MBSR)、 正念自我关怀(MSC)。
其中,正念认知疗法(MBCT)就是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的是三位心理学家设计。经过三十年的验证,数百篇科学论文的研究,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都有开设。
我近期会举办正念认知疗法MBCT-L的免费体验课,如果你对正念冥想感兴趣,想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以及改善睡眠、提高专注力,欢迎参加。
参加方式:加工作微信 bemyself2022(备注知乎)
第二点,不在冥想中误入歧途,很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态度。
我不建议想要通过冥想去刻意追求极乐的体验、特殊的感受。练习是帮助我们培养心的品质,提高我们的觉察和接纳能力,从而更加明智地生活。
在“因”在下功夫,让结果自然呈现。第三点,有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朋友,或在经历创伤,要先去获得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要遵循医嘱,不要自己瞎来。
如果是心理障碍经过治疗,已经处在恢复期的朋友,可以在医生的同意和指导下,尝试将正念作为辅助的手段,来进行恢复。
比如,MBCT可以有效地防止抑郁复发,英国卫生署将MBCT列为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最佳疗愈方法。
有严重身体疾病的朋友,或者中老年朋友,如果在正念练习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要注意调整练习的强度和方法,必要时要及时停止练习,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员。
健康的朋友如果在练习中遇到了你很困惑的情况,或者是承受不了的感受,也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三、冥想者在冥想时,在想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冥想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冥想这一修行方式由来以久,在印度被认为有超过5000年(甚至8000年)的历史,其内涵也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词汇都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冥想,是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或瑜伽传入中国的一种修行实践,我们在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佛教中,可能又被叫做打坐,坐禅。在当代的瑜伽课堂中通常使用"冥想"一词。这里我们把他们看成是同一类的。其修行的核心是通过一些实践,让我们的意念变得专注,进而更好的认识"我"是谁,或认识世界的本质,达到某种超越的状态。(尽管在佛教和瑜伽中认为的终极实在是不同的)
在世界其他的文化中,也有类似冥想的修行方式,例如在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可能都有在外在形式或内在原理层面与印度文化中的冥想相似的修行,这些不再本文的讨论之内。
本文不引经据典,也并不严密,姑且随意的聊聊冥想。
1.冥想的起源
中国的文化是深受印度影响的,自汉以来的佛教,近几十年的瑜伽,都来自印度,在中国又和中国文化深度的融合,最后你也说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印度的,还是中国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无法,也没必要去争这个文化到底是谁的。
根据一些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在8000年前的浮雕上,就刻有人打坐的形象。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知识是口口相传的。祭司阶层认为祭祀的准确性和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注定要求他们的祭祀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准确性,而这个准确性的前提就是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需要有复杂的规则,时刻保持专注。为了训练专注力,他们尝试了打坐冥想。冥想在当时是有着它自己的现实意义的,那就是通过冥想提高专注力,进而确保祭祀的准确性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冥想就大概起源于此了。这个阶段,冥想只是很少数人的事。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知识只是在占人口极少数的人口中传承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这一意义也没有停止,反而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现在的冥想是为了弄清人生大问题的,或是引用佛家的话是为了开悟解脱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中,这个阶层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冥想方法。而学习冥想,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作为类比,现代大学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是4年时间。冥想作为那个时候的主要知识,也是需要跟随有实修的老师系统的学习的。
比如在中国,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最近100年内的事情,之前可能8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2.冥想的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安静的盘坐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沉心静念。这只是冥想的某一方面的表象。是大众对于一个颇具历史传承的修行方法的粗陋模仿。
如上一节所述,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以读书了,就会按照自己习得的知识结构去尝试理解一些东西。而文字本身其实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尝试用自己既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不可避免的会以为自己理解了,去实际上和这种知识原本的样子相去甚远。"冥想"就是这样的例子。笔者在刚刚开始接触冥想的时候对它的理解和现在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冥想的外在形式有多种,通常看到的是盘坐,但也可以通过唱诵,书写等方式来冥想,就最常见的静坐来说不一定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想一个什么东西保持专注。
大脑时刻都是有意识波动的,即便睡觉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冥想训练,让大脑(意识)学习如何不受影响(内在和外在),或是即便说受了影响也能保持平静专注的能力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唱诵,徒步,甚至做家务时都可以冥想,即动态冥想,所以冥想更多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向内的、深化的一种意识状态,不是你想了什么内容。
以上为本人的粗陋解答,我说过语言本身是有局限的,不详尽之处请谅解!
四、大学生应如何培养感恩?
教育这种事,很多细节问题,谈不上对错,只能看适应不适应时代。
在封建社会,别说长辈有没有给小辈付出什么,哪怕是根本不像话的长辈,小辈都得孝顺、服从、感恩。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你教育孩子什么可以和长辈讲平等啊互相尊重啊,按现在的看法是让孩子自信有主见。可孩子一出门见人,古人一看,什么狂妄孩子敢这么跟我说话啊,岂有此理,大逆不道,乱棍打死。只有那种很压抑心理很惶恐的孩子才符合社会游戏规则。
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封建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孩子又多,生存艰难,长辈(上级)需要以更高的效率让小辈(下级)服从,集中生产,实现最大效率,所以养育孩子也比较简单粗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风气都是如此,按现在的眼光看,那时很多规则简直没人性。但是那时候的教育必须符合这样的风气,不然没法在社会混下去。
后来呢,就是我们的老一辈,喜欢会说我给孩子付出多少多少,小辈应该感恩。这也是适应时代变化发生的教育变化。状态介于古代和现代之间吧。
再到现在呢,观念又变了,开始反思这种有目的有条件的付出到底对不对,会不会对孩子是一种束缚。总之感觉孩子的环境更加宽松和平等了。我猜测,是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长辈有更多时间耐心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果你按古代的办法去培养孩子呢,可能会培养出的孩子思维跟不上时代,别家孩子显得有主见又活泼,你家孩子看着压抑又唯唯诺诺,你说是么?
所以,一句话说,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
五、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并熟知法律知识。 这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条款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二、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法律思维的核心之一,清晰的头脑、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须条件。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正义感。 高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应是一个高科技的高危险的犯罪分子。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社会正义感,勇于捍卫社会正义,只有这样,一个大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四、参加法律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终是空。只有在社会中,在不断地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培养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发展观念,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的,这是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大学生自我的长期的共同努力。 【希望得到好评!谢谢,祝您学习愉快!】
六、大学生培养类别怎么填?
统分:统分是由国家下拔培养经费、毕业后在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另行择业的培养方式,攻读期间需转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等到培养单位。与定向培养相比较,统分也称为非定向。
2.
定向生:定向培养是指由国家下拔经费、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就业的培养方式,攻读期间可不转各种关系和材料。
3.
委培:委培即委托培养,通常指学校或者培训机构接受单位的委托,对学生进行培养,由单位支付费用,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原单位工作的一种招生培养制度。
4.
自筹:自筹与其他类型的区别只是工作和学费的问题。自筹的就是要自己交学费,是和公费相区别的,公费的是计划内的,自筹的就是计划外要自己缴纳学费的。
七、大学生怎样培养爱好特长?
首先,任何兴趣爱好都不能影响学业哟,在此前提下,你还要考虑你的专业,经济成本等因素。
2
其实在大学生活中最普遍的爱好就是和运动相关的,运动场地器材等硬件高校一般都具备的,你只需花点时间投入运动当中去就可以了。尤其是球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都是很火爆的群体项目,即锻炼身体,又可以结识朋友,一举两得
3
另外还有一些文艺益智类的,如书法,绘画,棋类等,这些项目一般是有学生社团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报名。每年社团都会在新生入学几周后开始招新,这些兴趣爱好类的社团一般很好进的。
4
还有就是你可以考虑一下和你的专业相关的兴趣。你比如本人是信息工程专业,就进入电子爱好者协会,还拿了不少奖。
5
最后,你可以考虑下学生会,那里倒是可以提前锻炼一下“职场能力”,不过应该不太好进的。
八、大学生培养考察情况评语?
评语因学校及个人情况而异 因为大学生的培养考察情况和评价标准因学校而异,例如有些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实力,而有些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其培养考察情况和评价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优异,并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或义工组织,这样的学生将会得到积极的评价。而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业要求,或者在课堂上表现不佳、懒散或不努力,那么他的评价就会比较消极。总之,大学生的培养考察情况和评价标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学校规定进行评价。
九、什么是冥想?如何冥想?
冥想是瑜伽中经常听到的词,主要意思就是将头脑中思考的事情,想法和念头统统去掉,超脱物质的杂念,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消愁负面清晰,提高注意力,摆脱糟糕的状态!
十、什么是冥想,怎样冥想?
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