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华写兄弟的名言名句?
15友谊就是栖于两个身体中的同一灵魂。
16在这个世上,诚实的人最尊重、最珍视的莫过于真正的朋友,这种朋友可以说是另一个自我。
17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8社会清廉关键是人心清廉,让清廉从大家的心开始吧。
19党在我心,信仰在心,使命常驻心头。
20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21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宝贵的了
22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
23助人为乐的人确实有。不过只有毫无嫉妒之心能衷心祝愿你幸福的人,才堪称真正的朋友。
24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
25我们有三种朋友:爱我们的,对我们不感兴趣的,还有恨我们的。
26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
27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一种真诚互动,是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
28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9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二、哥本华名言名句?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 叔本华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
惟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着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掉这个假装的个性。—— 叔本华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 叔本华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叔本华
三、我喜欢的季节,名言名句?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四、我为什么喜欢余华?
我一直相信“命缘”之谈,也许我喜欢余华,是一种命运交叉的聚合。好比世上有很多条路,偏偏我们在同一条路上点头相遇。相遇是“缘”,可并非要喜欢,可如果没有点头相遇的那一刻,就更谈不上喜欢。我们知道,平时我们喜欢上一个人,不是无缘无故地就喜欢上,往往是从他(她)的某些优点开始的,比如外貌,才华,幽默,睿智,谈吐,内涵,爱心, 成熟等等,当然也有可能从他的外部条件开始的,比如金钱,地位, 家庭 ,车子,房子等等,不过这些我另当别论。 至今我与余华未曾谋面,他是个知名人物,实则上我跟很多很多的知名人物未曾谋面,我知道,知名人物是很难真正相遇,况且自己名不经传,我的父亲更是微不足道。即便在扬州,我也未曾遇到过知名人物,顶多在高中的时候 ,只偶然一瞥县长的侧影,那是个漂亮而优雅的女县长。 未曾谋面,并不代表就喜欢不了。这个科技进步的年代,不再像几千年前那样愚昧落后,喜欢孔子诸葛亮李白苏东坡,不必等那么长的岁月 。现在一首新歌出来,没几天大街小巷上就哼唱起来,一首新诗出来,马上就有人传诵。天南海北,只需几秒钟的表达就会彼此了然得知,这是科技进步的好处,如果孔子诸葛亮李白苏东坡生在当代,喜欢他们的人会一夜犹如雨后春笋冒出来。 我想喜欢一个作家也是如此,不必当面见到他(她)本人,就从他(她)的作品渐渐开始,就像喜欢一个明星,是从他(她)的音乐或电影开始的一样。余华是个优秀的作家,可是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而我却喜欢余华,其他作家的作品我不是不喜欢,我只是觉得他们的文字很难“诱惑”我,看了他们的作品,我很难有创作的欲望(他们的文字可能在别人眼中认为非常之好,而在我的眼中,我觉得创作是件很艰涩的很漫长的事情)。然而读了余华的文字后,我觉得创作是件很快乐很美好的事情。这就是我喜欢余华的原因,可我并不是对他格外的偏爱,其他优秀作家的文字,我也是赞同的,国内的有张爱玲,苏童等,国外的有福克纳,马尔克斯,塞格林等。 在我看来,中国诸多现代作家当中,余华是最容易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名作家,他懂得认真思考,懂得精打细算,懂得出手与收手。他的几篇作品能够在国内外获奖,这是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作品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兄弟》,给我呈现出一种不断向上的趋势,余华始终在前进,而不像有些作家越写越落后。尽管他的作品很少,却是相当精华,这是余华的特点。另外他的作品比其他作家的作品更接近世界,更有宽容性,也更容易获得一些宝贵而真诚的心声。在我眼中,他的作品的艺术性也很强,看似漫不经心的荒谬的文字,里面却是暗潮涌动,相当催人奋进。 我始终觉得苏童可以跟余华瓣一瓣手腕,因为我认为苏童的文字,是那种极少见的优美中带着阴郁的感觉,看他的作品多了,就知道他很会玩弄文字来建设自己的城堡,不知道为什么,苏童的作品越来越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漩涡”之中,让他似乎无法自拔,我至少认为苏童现在很迷恋这种感觉。后来我总是在想,如果张爱玲活在当下,她的作品又如何呢,诚然她的作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相当轰动,不仅有她凄美忧伤的倾城之恋,更有她的世上罕有的像鲜血梅花一般的文字,至今她的文字,在国内的作家当中,还是无法超越的。张爱玲是天才作家,她的文字的灵气与华丽读来让人有些窒息,我认为她的《金锁记》至少是某种类型作品的终结,她太厉害了,像个世外高手,喜欢一剑封喉的淋漓,因此她的作品相当让人可怕(几乎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连模仿也会变得可笑滑稽)。倘若跟这样水平超凡的作家同处一个时代 ,我觉得是某些作家的悲哀,幸好张爱玲与我不在一个时代。不过我拿她与余华比较,显然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毕竟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 很多时候我得承认自己文字的写作技巧是跟福克纳学的,也承认自己文字的细节与结构是跟苏童学的,还有文字的华丽与灵气是跟张爱玲学的,但似乎这些都不够深,而余华则给我的是一种写作的宽广与享受,给我的是一种无限向上追求的力量,这是一种圣洁而伟大的姿势,让我如何真正懂得怎样去写作,怎么学会思考写作,而非仅仅的是爱好与喜欢,更多的体现一种责任与心境。 以前写作的浮躁与功利,让我渐渐明白自己的不成熟与不理智,慢慢地经过自己的感悟 ,以及余华所给我的提醒与指点,我才知道写作必须是用心的,也并非为了名利,现在我对名利的得失十分淡泊,尽管我此时一文不名,一篇小说也未发表(除了两篇散文在《扬州晚报》上发表外),可我已经奠定了一个相当坚实的基调,那就是不为了名利而用心创作,跟在余华后面不断地学习,我会收获巨大,这是我和他的“命缘”的关系,或许别人不了解。我记得余华还说过这句话,他说作家不宜成名太早。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因为成名了,你的作品创作的限制就非常之多,人就会变得胆小,就会变得斤斤计较,我想还是在不成名之前,大胆地创作自己所想要的作品,这样很容易出经典 。当然这一切也并不说明我对余华有多么崇拜,我从来不对任何人崇拜,我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欣赏的眼光去赞叹,用谦虚的态度去学习。 很可惜,余华近些年的小说创作相当之少,而以随笔为多。他的随笔我看的很少,据说也相当不错。从诸多渠道了解,余华说他自己在创作一篇望不到尽头的文章 最后我认为中国不缺乏作家,但缺乏像余华那样真正的高品质的作家。更多的作家显得浮躁显得功利,更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写作而写作,而不是带着一种社会的责任去写作,更谈不上会用心写作。这些年,我们的作品多如牛毛,有些作品显山露水了,有些作品破碎沉沦了,可是真正能记得住的经典之作几乎没有,是作家习惯于沉睡,还是作品经不住历史车轮的辗压,一切似乎变得空中楼阁,虚有其表。我不禁有些忧心忡忡了,担忧中国文学后继无人,担忧中国文学不再出现曹雪芹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大师。然而余华的出现还是让我充满信心 ,也许用不了多少年 ,中国文学可以出大师。
五、余华十大名言名句过去的已然过去?
1.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2.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3. 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4.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5.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6. 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或许总要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7.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8.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9. 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
10. 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