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里关于忠诚的句子?
●忠诚是一种精神信仰。当精神被金钱和利益腐蚀时,忠诚自然也就消失了。当忠诚的精神形象被诋毁指责谩骂时,作为忠诚者应该奋起反驳甚至反抗,如若不是,何谈忠诚,除非你另有企图或目的!
●忠诚源于满足。入职培训的忠诚教育,这不仅源于洗脑者的需要,也源于被洗脑者的需要。这和婚姻没有什么两样,人们越满意自己的配偶,越为自己的配偶骄傲和自豪,就越愿意忠诚于自己的配偶。
二、道德经里关于善的名言?
道德经第八章中讲的非常透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最接近于善的人应该象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下而守道。从而能够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最终象水一样不争,就不会有过失。
三、道德经里关于学习的诗句?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释义: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
2、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释义: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3、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出处:《道德经》
释义: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应诺与斥阿,都是一种声音,起初只有恭慢之分,能有多少差别?
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出处:《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
释义: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处:《老子·五十六章》
释义:知者不言,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言者不知,能描述出来的道理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
四、道德经里关于三观的名言?
常听到有人评价他人“三观很正”,也听到有人说“三观尽毁”的说法,相信“三观”这个词汇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所谓三观,一般指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为什么总有人的三观被“毁”了呢,正确的三观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纷纷多彩的花花世界哟,总是令人眼花缭乱;喧嚣嘈杂的管弦之声啊,总是令人震耳欲聋;五味杂陈的各种美食呢,总是令人食不甘味;脚踏骏马飞奔驰骋猎场,总是令人心智发狂;而稀有的奇珍异宝,又总是令人背德失操。因此,圣人往往只为果腹便可满足,而不会去追求声色,所以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以此来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这里,老子把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还有难得之货这几种事物联系到一起,将它们并为声色之娱,是困扰人们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因素。在老子认为的圣人眼中,五色会使人盲目,五音会使人耳聋,五味会使人口乏,驰骋畋猎会使人心乱,难得之货会使人贪婪。由此可见,这些过多的欲望并没有让我们真正得到享受,反而还会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甚至是心灵上的创伤。
真正的享受应该是有节制的理性的享受,而一味追求虚化的享受则是过度放纵,是一种对个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很显然,老子并不是告诉人们不要去享受,而是要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适可而止,不能有过多的欲望。
实际上,从这五中因素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老子针对的是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而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生活方式,因为这五种事物都并非一般劳动群众所企及。他认为,正常的生活应当是为“腹”而不为“目”,也就是做到务内而不逐外,知足常乐,不追求过分的声色。他希望人们可以丰衣足食,同时建立起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如果人们过分投入外在化的漩涡中,就会产生自我的疏远感,使心灵变得空虚。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理解老子这句话的时候就曾说道:
此专戒好贪欲,绝游玩,英声色,贵货财者。视久则眩,听繁则惑,尝多则厌,心不定故发狂,不知足以取辱,故行妨。
反观我们现在人的生活,许多人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就一味地追求声色物欲的满足感,使得三观严重扭曲。小漫认为,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该始终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保持同步,就像老子主张的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清静,不轻易释放自己的天性。
五、道德经里哪些话是关于保密的?
老子有“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话。
《道德经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今译 : 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让它强大;想要废除它,必先推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是一种微妙高明的道理。柔能胜刚。鱼儿不能离开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轻易向人展示。
六、道德经里关于好事多磨的句子?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七、道德经里哪一章是关于家的含义?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之家,其德有余…以家观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