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0多岁女人越来越喜欢独处了?
人到四十,从心理到生理才算真正成熟。道理很简单,懂得务实思考人生了。喜欢独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首先,懂得了珍惜时间。众所周知,人到中年,除了自己要工作外,上有老下有小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少的可怜。如有可能,让自己独自安静呆一会儿,那是求之不得的事。
其次,玩儿心小了。爱玩儿是人的天性,年轻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家庭、工作乱事缠身,不可能再和年轻时那样,和朋友们无忧无虑玩耍了。因为,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所以,减少同事、朋友之间的往来,也就在所难免,好给自己更多的留点空间。
最后,人到四十岁以后,心理、生理、性格都有所改变,这是任谁也挡不住的。不管在外面如何的洒脱,回到家后,精神的孤独寂寞感常会袭扰于心,又不能随便说与人听,所以,安静独处的修补一下躁动的内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16岁女生一个人在家害怕正常吗?
正常,因为可能女生胆子小,害怕
很正常的事情,女生一个人在家,她的心理上产生不安的状态,渴望被保护的欲望是很正常的心理。因为多数女生在体能以及心理上都是比较弱势的状态,一个人在家产生没有安全感的心理,是人之常情
你一个人时就恐惧,说明你的心理不太成熟,缺乏自己独处的习惯,有依赖思想。另外你有一些轻微的强迫性观念在作怪,你属于内向紧张焦虑型性格。这些完全可以纠正与慢慢适应,习惯了就好了你可以一点一点适应独处环境,开始可以开灯休息,慢慢改为暗灯休息,最后不开灯睡觉,一步一步去做,就行啦。晚上少看一些恐怖虚拟虚幻的电视与视频节目。多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
三、不喜欢吵闹的人是什么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都在为了自己的追求而努力。
有人喜欢轰轰烈烈的生活,有人喜欢平淡安宁的生活。
选择不同,所承受的结果也不同,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有着自己的坚持。
即便身在闹市,也有内心的一份宁静;在独处时,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年龄越大,越不喜欢社交,不喜欢凑热闹,只想要自己一个人独处。”
其实,这也是多数人社交的轨迹。
年轻的时候渴望社交,随着年龄增长却发现这些属于“无效社交”,与其花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善待自己,陪伴家人。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凑热闹?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不喜欢凑热闹,其实也是不喜欢社交。
第一:性格安静,不喜欢吵闹,善于观察
一个人的性格常常被分为外向者与内向者。
而对于内向者来说,他们的性格往往安静,喜欢独处,喜欢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得其乐,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性格安静的人,他们虽然表面上不说话,不喜欢在人群中表现自己,可他们有一颗细腻且擅长观察的内心。
心思细腻,敏锐,并且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内向者:他们看似无动于衷,实际上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中。
内向者是好的倾听者,如果能够得到内向者的信任,他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之所以不喜欢凑热闹,是他们习惯站在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人情冷暖,逢场作戏。
不愿意让自己融入到不喜欢的圈子,也不想过度融入复杂的环境中。
第二:内心清高,不愿意与“道不同”的人接触
一个人内心清高是什么样子?
其实就是,他内心对于社交有着近乎严苛的态度,一定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有共同话题的人成为朋友。
除此之外,他们不愿意跟他人有过多的交流和接触。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们不喜欢什么事情?
当然不喜欢那些不懂他作品的人随便对他指指点点,他反而喜欢跟有相同思路,相同境界的人一起讨论,然后让自己有更好的进步,获得更多的灵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这类人也被称之为“完美主义者心态”。
他们更愿意投入到真正的友谊中而非逢场作戏的应酬里。
第三:身心疲惫,无心应付复杂的社交
还有一些人不喜欢凑热闹,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很紧凑,有一点儿时间他们只想要躲在家里休息,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而再去投入到他们心中认为的“无意义社交”中,只会消耗掉他更多的能量,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事情。
就像一个人忙碌一整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他可能累得只想躺在沙发上。
不愿意吃饭,不想洗刷,只想一觉睡到天亮。
人在身心都处于紧绷着的状态下,往往不愿意接触自己不喜欢的圈子和社交。
如何在自我与社交中寻找到一个平衡?
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热闹,更喜欢凑热闹,这是人的本性。
比如:
走在街上,你看到某个地方围绕着一群人,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选择凑上前一探究竟。
为什么有些“商店”喜欢找“拖”?这就是利用了人的从众心理,好奇心理。
在一个群体中,只有不断跟别人保持交集,建立一些情感或者分工上的合作,才能让这个群体以更好的姿态运转发展着。
人注定是不能够脱离社交的,无论你多么喜欢独处,多么想要安静的环境,都无法摆脱这件事。
所以,我们无法拒绝社交,无法拒绝“合群”,只能从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那么,如何在社交与自我中寻找到平衡呢?
首先,在享受自我生活的同时,试着去跟外界接触,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既然不愿意社交,那就尽量找让自己感兴趣的人交流,结交朋友。
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知心好友;倘若人生在世,连一个朋友也没有,那才是真正悲哀的事情。
其次,可以拒绝不喜欢的社交,但也要尽量参与。
比如:别人邀请你3次,你总不能全都拒绝,最起码也要去一次;给别人面子,给被人台阶下,有时候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最后,即使我们被他人讨厌,或者我们厌倦某一些人,我们也是要去跟不同的人保持一些“表面上的来往”。
毕竟,人总得因为生活去低头。
如果将自己始终束缚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你自己的价值需求也无法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