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处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独处的好处
环顾我们周围,你会发现有不少人大多时间虽是一个人,但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处,不是电话不断,就是玩手机、打游戏……与社交一样,独处也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现代人的这种能力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处于群居状态,这意味着你是“集体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完全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也就失去了独处的可能性。第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习惯了抱团取暖的感觉。第三,很多人觉得独处是浪费时间。第四,现代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和欣赏力都在变弱,这直接影响独处的效果和思考的结果。第五,人们的普遍理解是,独处就是离开人群、脱离社会。其实,孤独与独处在本质上存在不同。孤独是因为内心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爱,缺乏温暖的一种痛苦,是被动接受的情绪;独处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让自己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独处是一种心理需求,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人每天都会花一定比例的时间来独处,而它带来的好处也会超出你的想象。独处的好处超出想象。
1、赶走疲惫,提高效率。
马不停蹄式的办事和思考方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还可能让自己陷入更加疲惫的状态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独处一会儿,什么都不做,反而能帮助你摆脱困扰。
2、激发灵感,解决问题。
100位科学家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能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沉静下来做做深呼吸和冥想,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工作瓶颈期带来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也会缓解。
3、强健大脑,预防老痴。
独处时,如果你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散步,好处可能加倍。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散步,可以增加大脑记忆中心“海马体”的大小,而“海马体”是老年痴呆症最先摧毁的大脑区域。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也发现,定期留出时间让大脑得到释放,会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分解烦恼,缓解焦虑。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克戈尼格尔说,独处时的沉默会让大脑处于一种强化记忆的模式,利于我们内心的反思。当一个人平静下来时,更容易受积极情绪的影响,可以有效分解烦恼,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5、改善人际关系。
很多人与亲人、朋友争吵或打骂完孩子就会后悔。这是我们缺少理性思考,完全被行为控制的结果。而独处可以增加自我意识的控制力,遇到事情能选择性地回应,从而避免不愉快的发生。
6、提高创造力。
做“白日梦”是不少人独处时喜欢干的事,其实它也是一种有益的自我交流,能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面对压力、挫败或者沉闷单调时,不妨让你的思维天马行空,产生更多的创造力。
独处是一门学问。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因此,我们要像学习社交一样学习独处。
学习专注。学习古人孤星赏月式的独处方式并不现实,反而会加重焦虑感,我们可以用忙碌的方式来替代,但前提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专心地看本书,或者跳舞、画画,把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等。但千万不要用游戏、电视来消耗独处的时间。
练习独处。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和别人在一起,那刚开始练习一个人独处时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此时你就要探测自己的感觉,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一直盼望电话铃响,你是否担心自己和某人的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找点事做,比如整理衣柜、书柜,喝杯茶,以克服独处时的恐惧。
学会说不。如果你的社交生活正在消耗精力,那么你就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并学会说“不”。
找到快乐之所。对有的人来说,酒吧、游乐场能获得愉悦,但并非适合独处。你应该找到让自己最放松的地方,比如家里、咖啡厅、公园一角,甚至是厕所内,只要能让你的内心得到平静,都可以将其当成独处的地方。
每天想三件好事。每天至少应该给自己30分钟的独处时间,时间上不必刻意要求,哪怕几分钟就行。另外,每天睡觉前想3件你值得感恩的事,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和积极暗示。
二、一个人独处,呆在属于自己的维度?
学会独处,这是一生的修行。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而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一个人的独处,需要勇气,信念和强大而丰盛的内心——与外界的喧嚣相对峙,与内心的寂静相持。
独处对有些人来说是遭罪,而对真正有人生意义要求的人来说,独处也是自己的幸福时刻。
有人在寂寞中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空虚无聊,任由身心失序,在寂寞中失去自我。
有人在寂寞中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静坐冥想驱逐寂寞。
有人则把寂寞当成一次自我觉醒的契机,在独处中完成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层思考,借此完成生命的内在升级。
更高意义的独处,不光是指一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更指在热闹人群中能够保持精神独立、欢喜的一种高级意识状态。
高质量的独处,是人生成长最快的修行,也是成年人真正的奢侈品!
人的真正吸引力来自生命能量的提升,独处可以升级一个人生命的三种能力:
一、修炼慎独,升级生命自律力
头顶三尺有神明。
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恰是规整、净化自己的意念状态的最佳时机。
在慎独中完成精神的管控,这是一种高级的人生自律。从气场形成的角度讲,自己一个人慎小慎微状态下产生的气场能量,细腻、纯粹而又生机饱满。
不愧于屋漏,不欺于暗室,是谓慎独。一个以慎独为修行的人,必然有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在芸芸众生中耀眼夺目。
二、提升思维,升级意识跃迁力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你不必祈求自己的人生一日千里。有些时候,精神层面的适度休息可以让你蓄积更多的能量。在人生平静期,或者是低谷期,更要耐下心来,读书、学习、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当周围的环境给你舒展的机会,你自可酣畅淋漓。
真正的思维跃迁,一定是在身心安静中完成的。
三、连接高我,升级生命觉醒力
与天地精神往来,独处是生命觉醒的开始。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来归。独处时,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周围的事物会主动呈现在你的意识状态中。你的意识更加灵明,更加整体。
在身心对话的过程中,你还会发现自己才是生活的全部。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全息的宇宙,回到自己,身心归位,你便会产生与天道的自然链接。
当一个人回到本自具足的生命状态,爱与慈悲便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呈现出来,为更多的人服务便会成为一种自动的生命选择。
人生如同呼吸,一进一出,一动一静,要在喧嚣中完成回收,也要在独处中完成扩展。这样,你的人生频率才会张驰有度,从而形成有谐有穿透力的生命气场。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能够和自己相处,懂得独处的人,才能拥有最尊贵的气质。
只有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和丰富的人!
三、喜欢安静独处的人是什么性格?
喜欢安静独处的人通常是内向的性格类型。原因是内向的人通常更喜欢独处, 因为社交场合让他们感到不自在和疲惫。他们更倾向于在内心深处思考问题,而不是像外向的人那样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获得有效的反馈。此外,喜欢安静独处的人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处理并理解自己内部的想法和情感。此外,喜欢安静独处的人也更倾向于成为一名创意人才或艺术家,因为他们可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激发和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也对自己的内部情感和感受更加敏感,因此可能会更有能力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创作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