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2-07-02 19:06   点击:282  编辑:马平   手机版

老年痴呆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通俗说法,是一种伴有大脑器质性变化的退行性疾病。如果身边的老人出现爱忘事、不爱说话、脑萎缩等情况,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这有可能是老年痴呆出现的征兆。

痴呆并不是衰老的必然结果,痴呆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掌握窍门,而且,这预防需从四十岁开始做起。

一、多动脑,保持好心情

人过四十,不能让脑袋停止思考。日常生活中,要多用脑、多看书、多学习新的事物。这可以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

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散步、打太极、做保健操等,这都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

二、注意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定时、定量、定质,美国《饮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指南》提出了降低AD 风险的6 条饮食原则:

(1)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2)蔬菜、豆类(黄豆、豌豆、扁豆)、水果和全麦应该作为主要食物。

(3)每天食用坚果或种仁(一小把)可提供充足的维生素E。

(4)每天的食谱应包括一种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5)选择不含铁元素和铜元素的复合维生素,只有在医生指导时再补充铁元素。

(6)避免使用含铝的炊具、抗酸药、发酵粉或其他产品。

三、定时做体检

60岁以上老人,应每年去医院进行一次记忆体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好每半年做一次。体检的项目包括:脑电图、颅脑CT扫描或MRI扫描,还有用神经心理量表来判断记忆下降及痴呆的程度。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资讯,欢迎关注[家庭医生杂志]头条号

老年痴呆症真正进入公众担心的疾病范围的时间其实并不长,100年前,因为细菌感染、营养不良等原因人们往往会在遇到痴呆前,就先遇到了死亡。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100年后的今天,长寿的人们必须面对的是:在65岁以上的人口中,会有1/9人得老年痴呆;在75岁以上的人口中,则有1/5的人会患上老年痴呆,假如你有幸活到了85岁,那么你面临一半的可能得上痴呆。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得老年痴呆症,而有的人却不会呢?在这个问题上基因自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遗传了老年痴呆症的高危基因的人自然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病。然而环境因素,即生活模式对老年时期大脑健康的塑造也不可小觑。比方说,健康的饮食会帮助降低有毒物质在人体中的积累,而这些有毒物质则可能会严重破环人们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地中海饮食或是人口统计学家Martha Clare Morris 发现的 MIND 饮食(富含莓类、蔬菜、全麦和坚果)都能有效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几乎没有人能在衰老的同时,还能保持大脑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每一个衰老的大脑被放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都能呈现出因折叠的病态蛋白形成的斑。这些蛋白很可能就是导致痴呆的罪魁祸首或是痴呆的重要标志。

但随后研究人员又发现,尽管在一些人大脑中也存在着这些蛋白沉积的病理特征,但他们的身上却并不一定会出现对应着认知功能的退化现象。这其中的巨大差异,很可能就来自于个体大脑对抗痴呆病理的能力参差不齐。我们从能得到的启示就是尽早地选择正确生活模式,我们的大脑大大提高对抗痴呆的能力,在我们面对痴呆的攻击时有更多的“战备储备”。这些生活方式则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的、社交的和智力的选择。参与方式的越多,人们就越可能和痴呆战斗到最后,甚至还能将痴呆推至到死亡之后。

如今科学界已知的还有,老年痴呆症很可能与大脑中的 β 淀粉样肽,即前文提到的错误折叠的蛋白沉积有关。大约是在1968年到1970年这段时间中,神经病理学家 Sir Bernard Tomlinson 及其团队发现,在没有痴呆症状的老年人的大脑中同样也存在着这些 β 淀粉样肽,痴呆症患者只是有更多这些蛋白罢了(以及更多的中风情况)。这个发现也就意味着痴呆症的存在实际上比此前人们想象的要广泛和普遍得多。

但值得骄傲的是,当痴呆症对大脑发起进攻是,我们的大脑并不会坐以待毙,相反我们的大脑采取积极的反击。大脑是人体中最具可塑性和适应性的器官,正是这一可塑性直接构成了我们抗击大脑衰退的认知储备池。为了更高地理解哪种人可以更好地抗击痴呆,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那些看起来功能最为完好无损的老年大脑(尽管他们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异样蛋白沉积,中风或其它脑损伤的表现)发现,这些大脑保留有更多的神经细胞,尤其在脑干的蓝斑的区域,而这一区域则正好是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细胞丢失最严重的战区(在病程后期损失率可高达70%)。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大脑衰退速度慢的人拥有更多某些特定种类的蛋白,如VAMP, complexin-I 和 complexin-II, 这些蛋白能帮助大脑神经突触之间的信号传递。神经科学家 Bruce A. Yankner 还发现了另外一种名为 REST 蛋白,这种蛋白不仅能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压力或 β 淀粉样肽沉积导致的死亡威胁,还能帮助维持大脑功能。而这种蛋白在活到 90 岁甚至 100 岁的人大脑中含量最高。此外,大脑皮层和负责记忆的海马体中 REST 蛋白含量和大脑认知功能相关,含量越高也就意味着大脑认知功能越好。神经科学家 David A. Bennett 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随后的深入研究发现,蛋白 TDP-43 和老年痴呆的发病也有着密切。老年痴呆症病人大脑中的慢性炎性反应,以及大脑中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增加人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学习

抗击痴呆症的第一步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学习。这里的“学习”不单单是指正式的上学,还包括接受所有形式的教育和学习。认知心理学家 Fergus Craik 及其团队发现,双语者得痴呆的时限比起只会一门语言的人能平均推迟4年。神经心理学家 Robert Wilson 则发现,学习第二们语言或者学习演奏小提琴能明显延缓大脑认知衰退速度。

但要解释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衰退的速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通常情况下,人们认知的衰退并不是稳步的。大脑一开始会以缓慢的速度衰退,然后在到某一个节点后,这个速度会突然加快。在年轻接受到高程度的教育能有效推迟这个衰退节点的到来,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育使得大脑有更多的储备资源对抗衰老。反过来,受教育比较少的人因大脑储备能力较低,快速衰退节点会出现得更早。

在这个节点到来之前,受教育多的人和受教育少的人都会以相似的速度失去智力,只不过受教育多的人比受教育少的人更晚到达智力衰退的节点。但神奇的是,一旦到达节点,前者的认知衰退速度会比后者快的多。换句话说,早年受到更多的教育令人晚年的智力衰退被压缩在一个更晚、更短的时间内。斯坦福大学教授 James Fries 把这一现象称作“病程压缩”理论,即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受痴呆折磨的时间就越短。

既不会第二语言又不会什么乐器的人要怎么办呢?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早期学习并不是唯一积攒认知资源的机会。人们成年后期的一些生活模式也能为自己多换来几年聪明时光。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意义,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即人们常说的生活目的性就相对的重要。神经心理学家Patricia Boyle 用7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900个70-90岁的老年人后发现,那些生活目的感最强烈的人比缺乏生活目的感的人更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并且前者的认知衰退速度也会更慢。另一个同类的研究发现,负责,自制,可信赖并且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即有着尽责型人格的人得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降低89%。

积极社交

深入的研究发现,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能有效保护是个体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但要注意,这里的社交活动指的并不是线上社交,如在微信朋友圈发图点赞,而是实实在在的线下亲朋好友交际)。也就是说,人的社交技能越好,就越不容易得老年痴呆。有趣的是,只有积极正面的社交才具备这种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和子女互动但是对互动关系感到不满的老人,反而会更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在动物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每天3~6小时限制有老年痴呆症基因变异的小老鼠的活动范围,不让它与其他老鼠交流会影响这些小鼠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令期大脑中致病β淀粉样蛋白增加,并且小老鼠的记忆力也会明显下降。在另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用 5 年时间跟踪研究了 529 个开始十分健康的老人后发现,那些感受到更多社交忽略和拒绝的人在5年后出现了更多的认知衰退现象。

运动

运动是帮助我们抵御大脑衰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体育运动指的是有氧运动。在游泳、长跑、慢走等有氧运动照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释放神经营养因子,以此来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降低人们得抑郁或是中风的风险,还有可以减轻老年痴呆的症状。另外,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的肌肉细胞还会释放鸢尾素,鸢尾素可以促进刚才提到的神经因子表达,以此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同时降低人们患痴呆的风险。鸢尾素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做促进提高我们体内的脂肪分解,以此达到减肥的目的。在神经学家 Aron Buchman 做到一个实验中,一千位被试人员手腕上都戴上了运动传感器以监控记录他们每天身体的活跃程度。这个款传感器可以把人们到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都给记录下来,常规活动指的是走路、跑步这样的活动,而非常规的活动则是自如煮饭做菜,打牌等等。通过这个实验,Aron Buchman 发现:前1/10活动最频繁的参与者,他们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比后1/10活动频率最低的参与者低了近两倍。这也就是说似乎形式不受限,只要我们能动起来,规律的有氧运动都可以都可以降低我们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延缓我们大脑的衰老。

参考文献:

1. David A. Bennett.Banking Against Alzheimer's. Scientific American. 2016 July/Aug.

2. Tao L et al., The efficiency of attentional networks in early and late bilinguals: the role of age of acquisition.Front Psychol. 2011 Ju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