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调养元气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1-09-30 13:42   点击:178  编辑:萧儿   手机版

 近年来,大家都越来越关注养生保健和健康,我身边的一些老板朋友,似乎一不舒服就去作保健按摩,或者去大医院买些进口特效药、或者请大专家给开方子吃,也有朋友常拿着稀奇古怪的药方来问我,也常问我按摩什么地方来治疗自己的不舒服和疾病,似乎只要专家帮助一下疾病就能彻底好了。其实中医认为疾病的四个层面是:肌肤(腠理)、经络、脏腑和骨髓,而相对应的六大治疗方法:砭、针、灸、药、按跷、导引等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提调和刺激病患者自身的元气、或者把其他脏腑、经络的元气抽调过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所以中医认为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其贯串始终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病患者自身的元气和自愈能力恢复健康,无论哪个层次的疾病,治疗方法往往都不适合身体极度虚弱者,因为他们的元气往往比较虚弱了,不足以支撑用来治疗疾病的了(比如一下老年人吃药效果就差得多原因就在这里),这也就是真正的家传中医在下药治疗的过程中,都始终要加入开胃健脾的成分,以帮助病患者从后天之本中吸取能量的原因,而中医闭目养生的方法正是培养元气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适合任何体质的患者而不会有副作用。
  总之中医治病首先是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是强调你自己的自愈能力,三分治七分养,人需要好好去养自己,而不是太依赖药物!需要好好审视自己、改变习惯,通常病就能去掉大半;其次是强调身心互动,要治病首先得有一个精神动力,还需要重视人文关怀,需要对病人的疾病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不单纯是了解生理的问题,还要了解精神、环境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问题,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是讲究顺应生命的发展而不违悖,是讲究顺生、而不是抗生的,同时需要对社会、对人生有很透彻的体悟,所以闭目养生保养元气和调养情志等是贯串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肌肤腠理的疾病治疗往往是提调元气到表面再进行治疗。
  在“扁鹊望齐侯之色”里边,讲到齐候第一层是肌肤受邪,就是所谓的腠理受邪,针对这一个层面,可以通过特定的治疗方法,最好采取刮痧、推拿、拔罐、足底按摩等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独特的方式,现代西方医学也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损伤不大,对于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肌肤腠理治疗的禁忌是:身体虚弱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即刮痧、拔罐和按摩的方法不适合那些身体很虚的人,因为这些方法是通过砭石、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体里边的病走到表层,也就是通过提调身体内部元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气就很虚,这样的治疗就会使得身体更加虚弱对于身体太虚的人来说,需要先通过食疗、药物和闭目静养等方法到把身体养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使用这些方法,而且对身体虚弱者进行治疗时也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刮痧、拔罐,都是在提调元气到肌肤层面进行治疗,而且少拔为补多拔则为泻。按摩也是同样道理,如果特别虚的人,我们一般不建议他进行按摩治疗,因为按摩其实也是调元气到肌肤这个层面,如果人体内部元气已经很空了,按摩师还拼命地在表层调他的气的话,他当时会觉得很轻松,能得到缓解,但是过后他身体里边会更虚,身体的疼痛还会继续加重。
  2、经络的疾病也是提调其他经络的元气治疗相应经络的问题
  肌肤腠理的病如果往里走,就会走到经络的层面上,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是一种气血,它没有实体,在中医里就是指人的一种生命现象,经脉就好比一张巨大的铁路网,必须要很畅通,人才健康;一旦阻塞,就会造成身体出现很多问题。经络学说是中医里最独特的学说,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医学对中医学认识的一个要点,中医一向很强调经络,从某种意义上说,经络是一种“活体版”,人活着时气血旺盛,就能够形成经络,但是,人死了之后,经络就没有了。中医认为经络可以断决生死,因为经络是连缀着五脏六腑的,人的哪个脏器出现了衰败,经络就会有所显现,所以说它可以判断生死。经络也可以“处百病”,即判断百病,还可以知道虚实。所以关于经络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不可不通”。目前中医治病也是因循这条原则,就是通经脉,人体是最精密的组织结构,它会知道哪个部位气血虚了,如果有余力,它自然会往哪儿补,或者往哪儿运行。
  而疾病到血脉是第二层叫经络受邪,一般则采用针刺疗法,中医里治疗上讲究“离穴不离经”,人体的穴位就相当于经脉这个铁路网上的大站,是一些关键的点,穴位属于气血比较充足的地方,所以中医扎针一定要扎在穴位点上才最有效。治病之时,一定要扎在经脉上,能扎在穴位上当然最好,功效会最大;但如果扎错了的话,只要扎在这条经脉上,也能起到疏通的作用。在扎针时还有个问题,有些经络分为两个层面:里支和浮支。浮支是在体表,比如肺经,尤其手指上的少商穴,属于很明显的浮支穴位。里支一般不可针刺,只可以通过锻炼的方法来活动它,这也是锻炼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中国古代的锻炼方法比如太极拳、易筋经之类都是因循着人的里支这一规律来编排的,只有那里面的一些动作才可以打开人身上的孔穴。
  针刺疗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扎针等于是把别的经络的精气调一下,暂时补给需要精气的经络,所以如果人是虚证,扎针就要很小心,假如别的经脉精气也不太足,这个时候将气调来调去对身体就会有影响。
  3、脏腑的疾病往往靠药物刺激脏腑的元气来恢复健康
  第三个层面是脏腑出现病变,一般出现病变就要用药了,经脉里的疾病有些继续往里走到脏腑里,这些地方的疾病最好就采取按摩的方法,而不能再采取针刺的方法了,比如中府、云门这些在胸上的穴位,扎针就比较危险,中医有“胸脏之间,不可以妄针”的说法,就是这里是不可以随便扎针的,像这样的地方最好采取按摩、按揉的方法,同样能达到针灸的效果。
  还有一些脏腑的疾病最好用中药来医治,而中医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用药如用兵”,吃错了药,性命攸关,所以必须注意中医用药因人而异,几乎没有一个通方大家可以一起用,中医治病讲辨证论治,比如同样是感冒发烧的人,有人要用桂枝汤,有人要用麻黄汤,用错了就会出大问题,一定要找到明医理的医生才行。此外还必须注意现代人有过分依赖药物的问题,必须明白药不可能解决人的全部问题,得病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有情志不遂方面的因素,所以作为医生,就要和上战场的将军一样,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要集合几支部队去打敌人,并不是自己人多就可以打败敌人,最关键的是要靠排兵布阵。
  4、保健灸和养生灸是治疗和缓解病入骨髓和膏肓的最好方法
  病入骨髓和病入膏盲是一个概念,扁鹊说人病入骨髓时,司命之神也没有办法进行救治,可见奇经八脉和骨髓有病,那就是最重的了,因为没有任何药可以入奇经八脉,基本上就是指现在所说的疑难杂症,凡是西医治不了的,都属于疑难杂症,在古代有一个方法叫灸法,就是把点燃的艾草直接放在穴位上烧,并要烧到一定的数目为止,通常往往选三个穴位:膏盲穴,主治人体的上部心肺及全身的病,中脘主治中上焦的病,关元主治中下焦的病。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叫“针石汤火”,这个“火”指的就是灸法。古代是拿灸法当做养生药法来进行的,每年都要在身体的某些穴位去重灸,最后达到养生的目的。
  很多的大病,特别没救的大病,就要用到灸法,但是灸法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说气血特别虚弱的人,就不能用了。熏是可以的,比如八十多、九十多岁的老人突然出现腹泻,你给他吃药、扎针也不太方便,就可以用隔姜灸治疗。膏肓是可以灸的,就是要病患者趴在椅子背上,把整个身体弓好,把膏盲穴打开,然后把艾炷放在上面,灸到一定妙处的时候,就像有一股热水“哗一下”流下去的感觉,你会感觉到身体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感。
  养生灸如气海、关元和足三里是可以经常灸的,比如病后喝酒、行房事,使精都泻了,大小便都固摄不住,哗哗地往外流,这个时候用药根本来不及,就要靠关元来收摄元气,要么重灸,要么针刺。关元还是肝脾肾和任脉的交会穴,任、督、冲、肝、脾、肾,以及小肠都与它有关,所以古人说关元穴“主诸虚百损”,所有的虚症都可以用它。当然古人在进行养生灸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不能喝酒,第二不能生气,最忌讳的是生气,因为假如经脉是通畅的情况下,突然生一口大气,会使疾病顺着通畅的经脉一下子进入里面去,造成更深的病,就是所谓关门留寇。
  【点评】
  1、深圳的网友丽丽,女、31岁,肝气结,肝火上炎、
  脉弦细数,心包经供血不足,加上肝气逆冲,造成乳腺增生等问题,她的疾病跟情志不遂、气不舒关系很大,过去自己盲目习练养生方法是形成个跑偏的习惯就是意守自己的呼吸,而且她只要闭目静坐在那里就会去关注呼吸,而形成胸闷等问题,她就按照按摩的方法去按摩各种经络,但气还是不断的在身体见面乱串,针对这种问题除了可以吃些舒肝气的中药,在配合中医闭目养生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放松情绪,争取坚持每天静坐40分钟。当然最后还需要调理自己的情志,心病还需心药医,要看开工作、生活中的不顺,培养一种开阔的心胸,才能慢慢把身体里面的气不舒调整好。
  2、我的一个同学的母亲,今年67岁,去年10月份开始行动有些不便,
  需要专人照顾,主要问题是心肝血虚(脉细弱),脾肾阳虚(脉沉细),胆囊摘除,有口渴尿频等症状,坚持每天闭目养生2个小时左右,维持的比较好,每天正常吃饭、起居,但天气的变化和阴天下雨往往就会整宿睡不好觉,我建议他每天给母亲艾灸气海穴、关元穴和单侧足三里各10分钟,隔天艾灸膏肓穴、命门穴和肾俞穴各10分钟,睡眠马上改善,阴天下雨也可以不受天气影响,特别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大便开始正常而有力,脸色也开始发光,艾灸对病入骨髓的虚寒别人效果非常明显,当然,因为他母亲能够每天坚持闭目静坐,在静坐过程中可以把身体内部的寒火排出,也就不用担心艾灸造成的“关门留寇”(把虚寒气闷在体内而无法排出)的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