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广元有什么特产
产黑木耳、核桃、蚕茧、茶叶,以龟、鳖著名。剑门火腿、剑阁手杖、根雕及白花石雕为名特产。桐油、生漆、黑木耳为著名土产。
广元核桃:具有个大,皮薄,籽粒饱满,香味浓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等特点。种植核桃始于汉武帝时代,距今2000年。
广元白花石雕:取材于当地所产石料,于猪肝色或墨绿色石块中,夹有白、灰白与浅绿色石层,因称白花石。石质细密柔润。产品密实滑润,雕工细腻,形象生动,古色古香。其中以石砚最具代表性。研成墨汁不易干涸,常保光泽,历代多有以之为贡品者。早在隋唐时期,即以朴实大方,形神兼备而著称。
市中区:木耳、桐油、生漆、核桃著名。
柏林沟镇:木耳、黄花等。
朝天镇:“醒酒神”。
青川县
青川竹菌:主产于青川县,其地各种竹林遍布,有“竹菌之乡”之称。
凉水镇:白酒。
旺苍县
英萃镇:葵花籽、核桃、猕猴桃等。
龙凤乡:“龙凤米”。
剑阁县
以龟、鳖著名。工艺品剑阁手杖、树根雕及传统食品剑门火腿、剑门豆腐为名特产品。
普安镇:剑阁手杖、树根雕。
剑门镇:木耳、猕猴桃、剑门茶、剑门豆腐为名小吃。
苍溪县
川芎、沙参等中药材著名。
苍溪雪梨:果实体大,果心小,肉质白洁,汁多味香,甘甜如蜜,脆嫩无渣,入口即化,故名。又因在清康熙年间,九龙山区施姓农民最早培育,民间又称“施家梨”。
苍溪“脆香甜”柚:因其肉质脆嫩,香气浓郁,甜味纯正而得名。50年代初期开始培育,为苍溪柚树芽变的新种。
苍溪中华猕猴桃:集中分布于九龙山、三溪口林场一带。主要用于制作罐头原料。
雪梨:主产于江南镇、云峰镇、三川镇、万安乡。
陵江镇:苍溪雪梨。
龙王镇:猕猴桃、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