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南瓜的益处?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2-12-14 08:45   点击:2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解毒:
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
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3、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
南瓜含有丰富的钴,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
4、消除致癌物质:
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5、促进生长发育: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尤其适宜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2、南瓜性温,胃热炽盛者、气滞中满者、湿热气滞者少吃;同时患有脚气、黄疸、气滞湿阻病者忌食。

用法用量:

1、南瓜可蒸、煮食,或煎汤服;外用捣敷。
2、南瓜熟食补益、利水;生用驱蛔、解毒。
3、糖尿病患者可把南瓜制成南瓜粉,以便长期少量食用。
4、瓜适量,洗净切片,用盐腌6小时后,以食醋凉拌佐餐,可减淡面部色素沉着,防治青春痘。

食用功效:
南瓜味甘、性温,入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降糖止渴的功效;
主治久病气虚、脾胃虚弱、气短倦怠、便溏、糖尿病、蛔虫等病症。

贴士
1、南瓜在黄绿色蔬菜中属于非常容易保存的一种,完整的南瓜放入冰箱里一般可以存放2~3个月,所以在过去蔬菜紧缺的冬天,人们习惯把南瓜作为重要的维生素来源储藏起来。
2、南瓜切开后再保存,容易从心部变质,所以最好用汤匙把内部掏空再用保鲜膜包好,这样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5~6天。
3、南瓜的皮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所以最好连皮一起食用,如果皮较硬,就连刀将硬的部分削去再食用。在烹调的时候,南瓜心含有相当于果肉5倍的胡萝卜素,所以尽量要全部加以利用。

请问南瓜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一、营养功能
1. 解毒:
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 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
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3. 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
南瓜含有丰富的钴,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
4. 消除致癌物质:
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5. 促进生长发育: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
6.防治妊娠水肿和高血压:
南瓜花果的营养极为丰富。孕妇食用南瓜花果,不仅能促进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增强其活力,还可防治妊娠水肿、高血压等孕期并发症,促进血凝及预防产后出血。取南瓜500克、粳米60克,煮成南瓜粥,可促进肝肾细胞再生,同时对早孕反映后恢复食欲及体力有促进作用。
二、食疗方法。
葫芦科蔓生藤本植物南瓜的果实。又称番瓜、倭瓜、北瓜、金冬瓜、饭瓜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摘。切开,除去种子,鲜用。
[性能]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化痰排脓,驱蛔虫。
[参考]含瓜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葫芦巴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C,脂肪、淀粉、葡萄糖、蔗糖、戊聚糖、甘露醇、钙、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气弱或营养不良;肺痈咯脓痰;蛔虫病。
[用法]蒸食,煮食。入药亦可生食。
[注意]多食则壅气生湿,故脾虚而湿阻气滞,痞闷胀满者不宜。
[附方]
1,南瓜饭:大米500g,淘净,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滤起;南瓜大者半个,削去皮,挖去瓤,切成块,用油、盐炒过后,即将过滤的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蒸饭前宜加少量沸水,以免南瓜焦糊;若同时加入适量红糖其味更美。
此饭香甜油润,为民间喜食之瓜类饭食。有补中益气、增进营养之效。
2,南瓜煮牛肉:南瓜1个,去皮洗净,切小块,用牛肉250g,洗净,切小块,加水一同煮熟(不加油、盐)。分2~3次食。
源于《岭南草药志》。本方取南瓜润肺化痰、排脓,以牛肉补虚。用于肺痈的辅助治疗。
3,生南瓜:南瓜切片,成人每次嚼食500g,儿童每次嚼食250g,2小时后再服泻剂。连服2天。
本方有驱蛔虫作用。用于蛔虫病。
来源:百度百科
ps:如果好用就点一下支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