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有什么作用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中药茯苓有哪些功效?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研究表明,长期不经常接受阳光照耀的人,常常会发生精神抑郁,出现倦怠、乏力、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科学家发现,这些人经常服中药茯苓可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内含有一种植物多糖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少见阳光者食茯苓能弥补因接受阳光不足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茯苓服法,成人每日6~12克,煎水代茶饮服,隔两日1次或每月服10次即可,体弱、老幼者酌减。
茯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是利水渗湿的药 可利小便 治水肿 治疗脾虚湿盛造成的食少便溏(稀便) 还可宁心安神
中药茯苓是什么制成的.它有什么功效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三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气、宁心安神之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脾虚少食、大便泄泻、心悸失眠和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含有茯苓酸、乙酰茯苓酸、去氢齿孔酸、松龄酸、B—茯苓聚糖、茯苓多糖、B—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胆碱、蛋白质、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树胶、甲壳质和钾、钠等微量元素。并有下列药理作用:1.免疫作用。茯苓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可提高抗癌药疗效。2.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因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促进钠、钾、氯的排出。3.抗癌作用。4.有镇静作用。5.降低血糖等作用。
茯苓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并以色白红腻、黏力强者为佳。
现介绍几则食疗方与小偏方供大家参考选用。
<1>.山药茯苓包子 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食用碱、猪油、果料适量。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碗中加水适量,制成糊状蒸半小时,加猪油、白糖果料调成馅备用。将面粉发酵,加入适量食用碱,做成包子,蒸熟即成。山药茯苓包子具有益脾胃、补气、固精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遗尿、尿频等患者。健康人常食之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2>.八珍糕 茯苓、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药、藕粉、白糖,共研为细末,制成糕。此方能健脾养胃,益气和中,用于年老体衰、脏腑虚损、脾胃薄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胀便稀等,是清代宫廷常用的补益方之一。乾隆皇帝自乾隆40年左右即开始服用,至80多岁时,尤常服之。
<3>.朱雀丸 茯神60克(去皮),沉香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小豆大。每服10丸,饭后人参汤送下。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乐,火不下降,水不上提等。经常服之,能消阴养火,健全心气。
<4>.治小便频 茯苓(去皮)、鹿角霜各等份,研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服。
<5>.治小便不禁 茯苓、赤茯苓各等份研末,以水搓洗,控干,以酒煮成汁膏和为丸,弹子大,空腹盐酒嚼下。可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漓不禁及遗精白浊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