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气温骤升,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量增加,含盐分高的汗液分泌增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流失。此时,品尝美食时顺便及时补充盐分非常重要。
经常听老人家说:我吃盐多过你吃米,这通常用在教你做人时说自己经验丰富
然而,吃盐的科学你真的知道吗?
1、吃盐是否越少越好?现在人饮食倡导少油少盐,但吃盐也不是越少越好的。食盐是助消化的胃液的制造原材料,还可以调节人体内水分含量恒定,并维持体内酸碱度;同时对肌肉运动和心血管功能发挥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还应该略增加食盐的摄入,例如在当下的夏日高温下从事劳动强度大或大运动量导致流汗过多,会使盐分从汗液中大量流失,体内氯化钠浓度急剧下降就出现四肢无力、淡漠无神、食欲不振的症状,稍重者会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肌肉痉挛,严重者昏迷甚至休克。因此,在夏日之时,每日三餐更应该注意均衡地按推荐食用量来烹制靓汤。
2、多吃点盐也不必多虑?虽然食盐对人体这么重要,但绝不能过量食用。古人有云:“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现代医学更精准地指出食用过量(包括一次性或长期超量食用)是会致病和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最常见的引起高血压,骨质丢失,损伤胃粘膜上皮,使幽门螺旋桿菌促使胃癌变。
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肾炎或肾功能不好的人士,更要控制食盐低于推荐用量,低至什么量合适则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具体建议而定。
3、少放盐可保盐不超标?成年人吃盐量一般应该控制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5克以内。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吃盐量,不仅包括直接作为调味品的食盐,其它含盐量高的调味食材,如腐乳、酱料、醬油、味精和鸡精等的含盐量也应该计算在内。
4、放盐时间可以任性?煮菜时放盐的时间大有讲究。不少人都知道,肉类可先放盐调味,蔬菜类宜将近炒好时放,煲汤宜后放。
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其实,这得从物理化学的渗透压的原理来解释,动植物的细胞膜是渗透膜,遇上氯化钠就形成高渗环境,细胞膜内的水分就会流出,所以炒菜时先放盐同炒就会出水,而肉类的细胞内含水量少,先放盐也不会出水。例如炒菜常会勾芡,这就可以阻止肉菜细胞内的水分流失。
5.儿童应尽量少吃盐?儿童的吃盐量可参照按公斤体重来计算。例如50公斤体重每天食5克,25公斤体重约用2.5克是安全的。以此类推。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食盐与白糖或葡萄糖标识要清楚,不可混放。如误将食盐作为“糖”加入婴儿奶粉或米糊喂食则会引起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误区一低钠盐适用于所有人
钠元素摄入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低钠盐用氯化钾替代盐中的一部分氯化钠,从而降低人体钠元素的摄入量。低钠盐虽然钠元素减少了,但是也需要控制摄入量,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低钠盐,肾功能不好或在服用利尿剂的人不适合吃低钠盐!
误区二小朋友要多吃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严格规定,孩子半岁开始加辅食,一岁前的所有辅食是不需要加盐、味精、鸡精、酱油等调味料的。因为一岁前孩子需要的钠元素很少,奶类以及辅食中的钠元素就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孩子肾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添加过量的盐会导致孩子无法代谢,对身体造成危害!另外,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所需要摄入的盐量也会有一定差异。
误区三无碘盐更健康
长期摄入不到充足的碘元素,易导致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为了孩子的健康,待产的孕妇还有乳母都需要吃碘盐,除非医生经过医生的诊断不需要摄入碘。沿海地区,经常吃海鲜的人同样需要补碘,也可以经常吃些紫菜、海藻等含碘元素较多的食物。
误区四食盐中的抗结剂有毒
自然环境中,盐会形成结块,结块后不利于控制盐的使用量,容易导致摄入过多,所以在食盐中加入抗结剂很有必要。抗结剂使用的是亚铁,每公斤盐中只能添加0.01克以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误区五越贵的盐越好
日常生活中盐的种类很多,价格也不相同,很多人认为越贵的盐就会越好,专家却不这么认为。盐是为了帮助食物的口感变好,补充人体所需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而很贵的盐加入的营养成分并不足以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生活中,只需要选择正常的加碘盐就足够了,不必追求价格高、添加额外营养素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