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钓白鲢出水怎么办
流水中钓鱼比静水钓鱼要复杂一些、难度大一些,又由于各地河流千差万别,每个水域的鱼类又不相同,所以说很难用某一种具体方法,到处可以钓到鱼。鲢鱼喜群居,常浮游,属滤食性鱼。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在流水中钓鲢鱅的钓鱼技巧。供广大钓友借鉴。
一、钓位的选择
有水流的水域里,主河道中河水流速比较快,浮标即使用重坠也会走的很厉害,给我们读浮标的语言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要尽量的选择水流较缓的钓点。一般的河流有U形弯的地方的水流速度都比较缓慢,然而只选这样的地方还不行,这里的二层水洄流很明显,鱼的分区分布很严重,所以我们要钓进水的那半边的位置。这样由于岸边的地势的原因,水在这个位置形成洄流后,会有效的延缓饵料顺水流出窝子的速度。有窝子才会有鱼光顾,这和在静水中是一样的道理。
二、钓组的选择
流水中钓鲢鳙的钓竿我都选用中硬调竿或是硬调,为的是中鱼后便于控鱼起鱼。因为自然水域的原因,最好选4.5米以上的竿子。主线选用0.2MM左右线径的强力线,子线的线径一定不要超过0.2MM,因为线径太粗,虽增加了线组的强度,但也增加了钓线的硬度,不利于鲢鳙的吸食。较粗的线组还会增大在水中的阻力,从而加快了钓组在水中游走的速度,而不利于窝子的制作和保留。子线的长度要在25CM以上,钩距在3个钩子长度左右。
三、钓饵的选用
流水中鲢鳙的食性和静水中的稍有区别,在自然水域中食物来源并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会不仅仅喜欢吃酸臭饵,只要是它们能吸食的饵料都会摄取,岸边植物茂盛的钓点,香甜味型的饵好些;浮游生物多的水域,酸臭饵会更有效。
四、引鱼诱鱼
流水中的鲢鳙也喜欢群游,但混合集群不多见,鳙鱼就是清一色的鳙鱼,很少插花混合上鱼。在这样有鱼群但又不集中的水域里更要掌握好抛竿的频率,只要确认这里有鱼,就一定要坚持一定的抛竿频率,每次都把钩饵抛到水的上游处,然后抖散,开始的时候要把饵料捏在铅坠上,尽量用大些的饵团,以便快速利用饵的雾化在水中形成一条线的窝子。然后浮钓这一线的窝子。
五、判断鱼情,及时应变
鱼群是变化的群体,它们会随时变化。我们在钓鱼时要根据上鱼的快慢,中钩的频率来及时调整钓棚的深度和饵料的大小及雾化。在流水中钓浮一段时间后,钓点下流一段的水底也会形成一定面积的窝子,这时如果上鱼不是很快了,我们可以马上上推浮标钓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总是出现黑标和应该中鱼的动作没有中鱼,就说明窝里的鲢鳙少了,小杂鱼来了,鲢鳙多的时候它是会排斥其它鱼的,这时我们可以把饵捏在坠上,同时缩短子线到10CM左右,在钓窝里剩下的鲢鳙的同时还能很好的续窝诱鱼。
六、控鱼遛鱼
鲢鳙在吃饵的时候是在上下嘴的张合间把钩饵吸入口中的,但它们并不象鲫鲤那样吃饵后调头就走,它们更多的时候是停留在原地;还由于鲢鳙的口大,唇薄,肉少的嘴部特点,我们在鲢鳙中钩后不要急于扬臂,这样防止拉豁鱼嘴,跑鱼炸窝;中鱼后不能松线,不能急燥,要谨慎遛鱼,在鱼彻底的乏力后再抄鱼入护。
二、海钓白鲢出水怎么钓
野钓白鲢技巧如下:
1、钓点选择
选择在进出水口的两侧,有物体遮挡的弱光处,溶氧含量高的地方,避风的静水,常有人钓鱼的老钓位,有水流和水藻生长繁茂、氧气充足的水域。
2、钓竿选择
用矶钓竿替代手竿,在钓组中安装鱼线轮以确保钓获的成功。
3、钓具主线选择
用3~4号线,子线可用2~2.5号线。鱼钩应选择钩条粗、钩门宽、钧尖锐利、钩底深的伊势尼形9-11号大钩。使用矶钧竿配钓组。
4、调标方法
第一,带饵调标。根据鲢鱼、鳙鱼的习性,探明钓点的水深,将浮标向下移动,使双钩离底,接着在双钩上装大小相等的钓饵,抛入窝点,通过修剪铅皮,达到悬离水底的目的。
第二,空钩调标:如遇水浅、底斜的环境,想要实施底钓,空钩调标是最实用的方法。在调标时,调出标肩钓2目的状态。
5、饵料选择
选用白鲢专用饵或是比重轻的雪花粉类雾化饵为基料,或适当添加一些白粉、大蒜等添加剂,钓饵的比重宜轻不宜重,状态宜松不宜黏,少揉搓;水深则比重宜适中,也可进行适度的揉搓,适当地把握饵料雾化的时间。
最后,要注意,鲢鱼咬钩的信号为浮标反应平稳而缓慢地黑标,扬竿应宜迟不宜早。一般的做法是待浮标人水后再扬竿,这样中钩率比较高,鱼钩也牢固。
三、白鲢鱼起浮怎么钓
经常看到鲢鳙浮在水面,我们就从入水0.5米钓浮,开始抽窝作钓。水中氧气不足,所以鲢鳙都上浮了,本身鲢鳙属于中上层鱼,平时正常天气作钓就应该钓0.5-1.5水层,既然鲢鳙浮在水面,我们就钓入水0.5米,先散饵上钩,定点抛投一段时间,把鲢鳙从水面诱到饵料旁,有鱼咬钩后,我们将饵料稍微搓小一点,捏紧开钓,就会有很好的钓获。
四、白鲢浮水面能不能钓到
1、缺氧导致的浮头,很多鱼都是这样的,水底压力大氧气少,一旦感知氧气不足便会到水面吸氧
2、有时候鲢鳙在人为下网或者设置障碍的地方提前感知有危险,它们会跳跃通过,浮在水面游
3、春天到来的时候很多鱼都喜欢在温暖的地方晒太阳,这种鱼也是不例外的,水面温度很高
4、觅食也会是鲢鳙浮头,因为鲢鱼就是喜欢吃浮游生物的,水面也许有它们需要的食物
5、有的鱼快死了会浮到水面,有的是生病的鱼,也有的是半死不活的鱼。
五、白鲢为什么跳出水面
花鲢浮头解决办法有下面几种:加注新水、开增氧机、降低养殖密度等几种办法。
首先出现花白鲢浮头,可以考虑到是水体溶氧不足;还有就是水体中溶氧不缺,而是由于浮头的鱼鳃出现的病变,影响了对水体溶氧的摄入。以花白鲢为例,都是滤食性鱼类,在滤食过程中,容易引发烂鳃类疾病,如鳃霉、水霉等。此等原因下,处理的办法就是外泼水霉烂鳃康加碘,或是烂鳃腐皮康。
其次,有机质多,才有条件致使轮虫大量繁殖,由于轮虫的过度繁殖,会消耗掉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过去,有种认识,就是认为轮虫不会影响到水体中的溶氧。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轮虫是吃藻类的,所以轮虫的数量肯定比藻类少,所以不至于构成对溶氧的影响。但实际上呢,轮虫除了吃藻类,还会吃有机碎屑,而且轮虫把藻类吃掉的越多,越容易引起藻类的产氧不足,所以轮虫过度繁殖,是会影响到水体中的溶氧。
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水体,轮虫特别多,却没有表现出缺氧呢,那是由于藻类极度丰富,所以这就给我带来了处理只是花白鲢浮头的两个处理方法,一是快速有效的方法,用蛛虫杀净按水面除以三使用池塘周边,傍晚时轮虫靠边,沿塘边使用,就可以快速处理花白鲢浮头的问题。二是通过平时的芽孢原粉调水,控制水体中有机质的量,减少有机质耗氧,并通过补充活藻素、氨基酸肥水膏等促进藻类生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毕竟轮虫越多,花鲢长得越好,杀了多可惜,多放几条花鲢不也解决了吗?
六、钓白鲢下水多深
夏季最好钓鲢鱼,并且选择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这个时段最佳。
鲢鱼 (读音:lián yú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其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鲢鱼垂钓技巧:
一、根据水温找鱼层
鲢鱼属于中上层鱼类,在没人干扰的炎热午后,经常会出现鲢鱼成群结队浮到水面游弋觅食的场景。如果幸运碰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钓半水。但春季气温还没有达到夏季鲢鱼进食旺盛的时候,当浮钓没口时,一般是水温较低,鲢鱼到了下水层,这时候可以尝试钓离底。在实际作钓中,如果是黑漂但打不中,一般是鱼在上层部分,而水下总出现拱泥说明鱼在下层。
二、饵料雾化要明显
找到鱼了,下一步就该诱来鱼了。所以饵料状态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鲢鱼喜食酸臭,被叫做“水中清道夫”,但并非是单纯的酸或单纯的臭鲢鱼就会吃饵,要酸臭混合在一起,才能撬动鲢鱼的大嘴。所以很多钓友会在商品饵中添加臭豆腐、白糖,大蒜甚至陈醋、臭鸡蛋等打窝,效果也不错。大水面钓鲢鱼,建议饵料的味道要重。由于鲢鱼鳃毛比较密集,主要以水草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所以钓鲢鱼饵料要求要细致,雾化性强,比重轻。钓大鳙建议适当在商品饵中舔加一些粗颗粒类的谷物,注重饵料的气味.瘦水香甜,肥水腥臭。上饵的手法也和钓鲫鱼鲤鱼不一样,不是搓,而是用手将饵球攥在钩上,为的是抛竿不掉,入水即化。
三、打频率避白条
因为鲢鱼饵料味道重且雾化好,招白条非常司空见惯。这时候一般采用快频率的抛竿,以及大量的窝料将鲢鱼诱过来,一般只要白条不闹就说明鲢鱼进窝了。中鱼之后一定要及时将鱼牵出窝子,以免惊扰到别的鱼。
七、白鲢为什么出水就死
白鲢鱼的优点
味道可以,营养价值不错,价格也很实惠。是属于上层生活的鱼类,以浮游植物和藻类为食,所以白鲢鱼是名副其实的水体清道夫,并且白鲢鱼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基本全流域水系都可以养殖。
白鲢鱼的缺点
一、白鲢鱼肉质比较粗糙,不细腻,入口不好。
我们不管吃什么鱼,主要讲究的是鱼的“鲜”,而白鲢鱼独独就感觉不到鲜味。而鱼鲜可以通过鱼煲汤,来体现,而白鲢鱼缺点就是不能煲汤,做鱼汤吃不合适。因为白鲢鱼肉质不好,鱼肉是越煮越老,并且白鲢鱼的腥味很难除。
二、白鲢鱼鱼身乱刺多,刺很小,很容易卡喉。
白鲢鱼的鱼刺多且乱估计是每个吃过白鲢鱼的第一感受吧。当吃白鲢鱼之前,人们就要从心理防备鱼刺卡喉,好好的吃上一口鱼肉,然后口中会有横七竖八的鱼刺挡住,瞬间吃鱼的兴趣就没了,老人和小孩在吃白鲢鱼的时候要注意。
三、白鲢鱼很难运输保鲜。
白鲢鱼不管个头多大,只要出水了,就会很快死掉,所以,我们在市场上能看到的白鲢鱼基本上也是死的,所以在炎热夏季的时候,市场上白鲢鱼更少,因为白鲢鱼在高温下短时间内会臭,这给鱼贩带来风险,鱼贩都不喜欢卖白鲢鱼。白鲢鱼一般在冬季渔民干塘的时候售卖。
八、海钓白鲢出水吗
1.
钓点选择:
可选择在进出水口的两侧,有物体遮挡的弱光处,溶氧含量高的地方,避风的静水,常有人钓鱼的老钓位,有水流和水藻生长繁茂、氧气充足的水域。
2.
饵料选择:
可以选用白鲢鱼专用饵,或是比重轻的雪花粉类雾化饵为基料。钓饵的比重宜轻不宜重,状态宜松不宜黏,少揉搓;水深则比重宜适中,也可进行适度的揉搓,适当地把握饵料雾化的时间。
3.
带饵调标。
根据白鲢鱼的习性,探明钓点的水深,将浮标向下移动,使双钩离底,接着在双钩上装大小相等的钓饵,抛入窝点,通过修剪铅皮,达到悬离水底的目的。
九、白鲢浮出水面是什么问题
许多人都认为是缺氧引起的,每到阴雨连绵的季节,光合作用减弱,而水温与气温之间的差异忽高忽低,使得池塘里的水体反复的出现对流,底部的有机物被带到水体中上层,进一步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使得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减少,藻类生长减慢,为花白鲢带来的饵料也在相应减少。另一方面有机物在水体中上层被分解又会耗去大量的溶氧,这些都会进一步降低池塘溶氧,成为诱发鱼浮头的因素。
由于花白鲢在常见的鱼类养殖品种中,对溶氧量的需求更高。通常鲤鱼在水体溶氧低于1.5毫克每升,鲫鱼低于1.0毫克每升才会出现浮头,而白鲢低于1.75毫克升就已开始浮头了,花鲢要低于1.55毫克每升才开始浮头。正是由于相比而言,白鲢更不耐低氧,所以就时常出现浮头,经常可以见到白鲢的下嘴巴应鱼都浮在水面上其实对鲤、鲫、草套养的花白鲢,只是花白鲢浮头时,我确实见过好多人这样用过,而且有效,也没有出现加重鱼缺氧浮头,反而是头天泼了,第二缺氧浮头的鱼大幅减少。比如这里给大家例举个方法,用海光的轮虫灭无踪,一袋用2-3亩水体,沿着塘边用四分之一的面积,用上一两次,花白鲢浮头的问题就解决了。那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还是寄生虫,以往都说轮虫不耗氧,可轮虫太多,藻类长不起来,水中溶氧也肯定起不来,这才是根本原因。
十、钓白鲢走水怎么办
鲢鳙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疾病少,较易养殖的优良经济鱼种。我国的江河较多,在这些大江大河里也生活了大量的鲢鳙。河流里的鲢鳙吃钩的动作因为水流的刺激要比池塘里的粗放得多,上钩后力大性憨,遛起鱼来十分的过瘾。它们一年四季都可垂钓,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只要气压高,光线强度好,一样有上钩的记录。
流水中钓鱼比静水钓鱼要复杂一些、难度大一些,又由于各地河流千差万别,每个水域的鱼类又不相同,所以说很难用某一种具体方法,到处可以钓到鱼。鲢鱼喜群居,常浮游,属滤食性鱼。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在流水中钓鲢鱅的钓鱼技巧。供广大钓友借鉴。
一、钓位的选择
有水流的水域里,主河道中河水流速比较快,浮标即使用重坠也会走的很厉害,给我们读浮标的语言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要尽量的选择水流较缓的钓点。一般的河流有U形弯的地方的水流速度都比较缓慢,然而只选这样的地方还不行,这里的二层水洄流很明显,鱼的分区分布很严重,所以我们要钓进水的那半边的位置。这样由于岸边的地势的原因,水在这个位置形成洄流后,会有效的延缓饵料顺水流出窝子的速度。有窝子才会有鱼光顾,这和在静水中是一样的道理。
二、钓组的选择
流水中钓鲢鳙的钓竿我都选用中硬调竿或是硬调,为的是中鱼后便于控鱼起鱼。因为自然水域的原因,最好选4.5米以上的竿子。主线选用0.2MM左右线径的强力线,子线的线径一定不要超过0.2MM,因为线径太粗,虽增加了线组的强度,但也增加了钓线的硬度,不利于鲢鳙的吸食。较粗的线组还会增大在水中的阻力,从而加快了钓组在水中游走的速度,而不利于窝子的制作和保留。子线的长度要在25CM以上,钩距在3个钩子长度左右。
三、钓饵的选用
流水中鲢鳙的食性和静水中的稍有区别,在自然水域中食物来源并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会不仅仅喜欢吃酸臭饵,只要是它们能吸食的饵料都会摄取,岸边植物茂盛的钓点,香甜味型的饵好些;浮游生物多的水域,酸臭饵会更有效。
四、引鱼诱鱼
流水中的鲢鳙也喜欢群游,但混合集群不多见,鳙鱼就是清一色的鳙鱼,很少插花混合上鱼。在这样有鱼群但又不集中的水域里更要掌握好抛竿的频率,只要确认这里有鱼,就一定要坚持一定的抛竿频率,每次都把钩饵抛到水的上游处,然后抖散,开始的时候要把饵料捏在铅坠上,尽量用大些的饵团,以便快速利用饵的雾化在水中形成一条线的窝子。然后浮钓这一线的窝子。
五、判断鱼情,及时应变
鱼群是变化的群体,它们会随时变化。我们在钓鱼时要根据上鱼的快慢,中钩的频率来及时调整钓棚的深度和饵料的大小及雾化。在流水中钓浮一段时间后,钓点下流一段的水底也会形成一定面积的窝子,这时如果上鱼不是很快了,我们可以马上上推浮标钓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总是出现黑标和应该中鱼的动作没有中鱼,就说明窝里的鲢鳙少了,小杂鱼来了,鲢鳙多的时候它是会排斥其它鱼的,这时我们可以把饵捏在坠上,同时缩短子线到10CM左右,在钓窝里剩下的鲢鳙的同时还能很好的续窝诱鱼。
六、控鱼遛鱼
鲢鳙在吃饵的时候是在上下嘴的张合间把钩饵吸入口中的,但它们并不象鲫鲤那样吃饵后调头就走,它们更多的时候是停留在原地;还由于鲢鳙的口大,唇薄,肉少的嘴部特点,我们在鲢鳙中钩后不要急于扬臂,这样防止拉豁鱼嘴,跑鱼炸窝;中鱼后不能松线,不能急燥,要谨慎遛鱼,在鱼彻底的乏力后再抄鱼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