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南怀瑾其人其书其事怎么看?
月魄流光——南怀瑾其人其书其事 2012年中秋前夕-2012年9月29日的傍晚,南怀瑾先生走了。入夜,天心寥廓,月魄也流光。 一 南先生是成名于台湾的学者,与北京季羡林先生、香港饶宗颐先生并称当世,被人赞为国学大师。就学问言论,季先生艰涩而深厚,饶先生富丽而广博,南先生平实而奇出。南先生善讲学而多撰述,种数不下三五十,范围大都集中于经藏道法,兼达孔孟老庄,涉及卜易谋略、医药养生、堪舆营造、诗词书画。这与他常情莫测的经历相关。 南先生1917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农村,是他父亲中年所得的唯_儿子,村老称“晚来佛子”,这给他的思想性格留下印记。小学肄业,他闲云闲水地散读书籍,积累了一些国学知识。之后,他求学于省城杭州的浙江国术馆习武教头,但一生基本未用。他喜欢在书店看理化类“大学丛书”,喜欢在孤山文渊阁翻《四库全书》。他去之江大学旁听过几节课,认为那里的教师学问不过尔尔,就不再去;也几次上英文补习班,感觉太难,竟弃之永久。传闻他曾借报业大亨史量才姨太太沈秋水的私家佛祠读道家古籍,并到西湖的荒野庵堂求仙访道,还拜学过城隍山的剑仙。 1937年抗战爆发,南先生在西南一带萍踪浪迹,办过实业,干过报界、军界,却仍不忘登临青城诸山寻觅道迹。自拜识巴蜀宗门大德袁焕仙后,他幡然似有所悟,潜心佛学,辗转川、康、藏的佛教传地,其间曾上蛾眉修习,自言三年阅尽《大藏经》。1949年出走台湾前,他又返杭州,或说隐在天竺山中读《古今图书集成》。在台湾,他小商小贩式地生活,窘迫落拓,等日子有点转机,又在闹市闭门谢客研经三年。1963年起,他相继受聘文化、辅仁、政治等大学而在家授课,未几,却频繁出入机关、团体、商社、会所各类讲台,讲稿在自办的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书不已,又旅美居港开设学堂,很快声名上升如月行中天。 二 南先生多佛说之作。1955年,他煮字疗饥的第一种书、介绍禅宗的《禅海蠡测》印行,定价5元新台币,但销售惨淡到连—本都卖不出。1960年,他作稻梁谋的《楞严大义今释》出版,依然乏人问津,末了有个肉商出钱买下一些书,谁知是回去拆开用来包肉。后来,此书偶被胡适先生读到、表示—定赞许,傅斯年先生、罗家伦先生也有点头,才逐渐畅销岛内外,人们评论说:“自从_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受到鼓舞,1965年,他的
二、禅海蠡测什么意思?
《禅海蠡测》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亲笔撰写的一部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蠡测lí cè以瓠瓢(用葫芦做的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短浅,以浅见量度人,“以蠡测海”的略语。
三、为什么南怀瑾是国学大师?
原因在于南怀瑾大师是一名古典文学的推崇者,尤其是在《论语》推广方面,致力于让广大受众能够了解到古典文学的正面性,《论语》不可避免的关联就是儒家思想,这个传承千年的文化,始终都是褒贬不一的,即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在现在社会也不应该被完全抛弃,反而应该发掘并正视其正面的文化精髓。
南怀瑾大师的著作《论语别裁》也是非议渐生的根源,有的人认为《论语别裁》不能算一部严谨的书,但正所谓: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无论评价如何,国人都不应该泯灭南怀瑾大师一生的作为。
四、南怀瑾之红楼梦与禅?
内容简介
若果真能以红楼梦入道,岂不妙哉!
重读著名经典在几年前形成风潮,尤其是这本又名《石头记》、二百年来盛久不衰的《红楼梦》,它不但是爱好文学人士心中的宝典、也是每个阶层都知晓碰触过的熟悉故事。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凭它改编而成的不知凡几,四十岁以上的人,少有人不读红楼梦的。红楼梦与禅究竟是存著什麼玄妙关联?
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的病危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本,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五、如果只看一本南怀瑾的书,大家推荐一下应该看哪本?
如果只推荐一本南怀瑾的书,我觉得《太极拳与静坐》非常适合当下的现代人来读。
南怀瑾自幼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据说,他少年时期非常喜欢读武侠小说,对武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幸运的是,南怀瑾的兴趣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他的父亲请来武师,教南怀瑾一些武艺。在习武的过程中,南怀瑾对各路拳法都有过研究,就拿太极拳来说,不论是杨氏太极拳还是陈式太极拳,他都学习过。南怀瑾不仅学习太极拳,他也曾学习静坐。在晚年时期的一些讲演中,南怀瑾就分享过学习太极拳和静坐的心得。这本《太极拳与静坐》,正是南怀瑾先生的讲演记录。
太极拳与静坐,虽然是两种比较有年代感的健身方式,但在现代社会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2006年,太极拳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静坐也成为现代人修身养心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学习压力大的学生,还是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只要想从亚健康的状态中走出来,就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和静坐,来调节身心。而且,一些研究报告还指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和静坐,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可见,这两种健身方式既适合青年人缓解压力,还适合老年人强健身体。
南怀瑾的这本《太极拳与静坐》,为我们解答了诸多关于太极拳和静坐的问题。比如,这两种健身方式,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通过太极拳和静坐缓解身心压力呢。
在这本书里,南怀瑾告诉我们:太极拳的学习门槛并不高,哪怕是没有武术基础的普通人,只要用心学习也可以学会;还有,我们完全可以把静坐当成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方式。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风格非常平实、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