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修心的最高境界?
修心的最高境界叫人与自己和谐,和社会和谐和自然和谐。和心境合二为一。无惧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入世我自清醒,出世也不悲观。假借肉身代天地行无为而治。
如果有最高境界。就代表有个极限。心必定以为着没有最这样的名词的。有就等于还有一种执着,一切唯心造。并没有一个额外的境界在那里等你去领悟或证悟。而恰恰是你的心自己在描绘世界。内心世界,外在世界。和谐统一。没有分裂达到和谐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到了面对画作,生起喜爱贪求。憎恨和远离时。所谓的最高修心那就是狗屁不通。
有成就的修心者为什么不问世事,喜欢寄情山林。因为绘制一副山水画远比在世俗里绘市井图要容易的多。修心没有最高境界。能在市井画卷里自由自在的人。无疑是真正的高手。你看不出破绽。也不能毁坏他的心境。并不是你看的出来的心境如鹤立鸡群一样的放光芒。有名气。最难在于寂寂无闻在山水画卷里。淹没一切。成为画卷里的人。而且又能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形下,无形的改变画卷风格的人。只能冥冥中知道所有人都是画卷里的用心作画的人。哪里有心境高低的谁。有的用心在作画。有的无心在作画。既然栖身这个物质世界里。心境高你也跳不出画外。即是如此。此话题就没有意义。
二、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修心?
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里。
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无论外界发生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艰难处修心
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内心,境转心不转,这是炼心之道。
三、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最高的是谁?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称;
四、王阳明修心最高境界的是哪首诗?
心若不动,万事从容。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里。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无论外界发生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笫一, 艰难处修心
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内心,境转心不转,这是炼心之道。
在王阳明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参加会试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发现自己没考上就开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阳明面无表情。大家还以为他太过伤心了,便都来安慰他,帮他打开心结。但王阳明却微微一笑说:“你们认为落榜是耻辱,我却认为落榜动心才是最耻辱的。”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普通人就是哭嚎哀鸣,而真正有修养的人能淡定自若,泰然处之。
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向内寻求定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静时养心
古人云:“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一个人只有保持安静,才能放松自己,淡泊从容。
如今很多人都常处于一种浮躁、茫然的状态,做事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这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王阳明的学生曾请教他:“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还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他:“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学会按兵于心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
从容淡定,是一种活法,更是一种境界。面对任何事情,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第三,遇事时宽心
心胸狭隘会给人带来无穷祸患,而心胸宽广则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慰藉心灵。无论是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争取到发展的机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
《尚书·君陈》里说“有容,德乃大”,意思是一个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心胸开阔的人,能容别人所不能容之事。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是拼命争辩,而是能够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尊重对方的话语权。
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豁达是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
世间上,人与人之间,夫妻相处要豁达;朋友交谊要豁达;主管对待属下要豁达。除此之外,在事业上,写文章的人要豁达,才能写出胸怀宇宙大地的涵养;为政者要豁达,才能不计私利,顾全大局;为人师者要豁达,才能倾囊相授,哺育英才。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阳明讲,“不要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开阔胸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
笫四,独处时守心
古人认为独处可以“神不浊”、默坐可以“心不浊”。一个人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清明。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守住内心的准则,守住人生的底线。
号称“半圣”的曾国藩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个县令送了他一幅王羲之的字,价值连城,珍贵异常。曾国藩晚上拿出来细细观赏之后,退还给县令,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
人只有守住自己的良心,上不负天,下不愧地,才能坦坦荡荡面对天地鬼神。守住利益的诱惑,守住自己的内心,才能守住人格与尊严。
六尺巷里曰,“心外无物,强调的是修心致本性。”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一个人唯有内心丰盈坚定,安静澄澈,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修好这颗心,才能活好这一生。
五、修道练到最高境界是可以练成元婴,那么修佛练到最高境界可以练成什么呢?
还虚合道,为内丹学最终的撒手功夫,这时复将阳神收入祖窍之中,炼而复炼,炼神还虚,更于虚无处炼之,阳神百炼百灵,炼得阳神的慧光内神火,贯通躯体百窍,阳焰腾空,透顶透足,将色身炼化入法身之中,使神光普照,最后炼得通身神火,驱体崩散,粉碎为不有不无,无形无际的先天祖气,还归于0,方是还虚合道了,做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便见仙人本色,所谓大带肉大觉金仙是也。
六、以前看过的一本修真小说,主角从地球开始修炼,最高境界是始者,最后主角开辟了新的派别叫虚者。有没有人?
厉害厉害,我也看过这样的小说,叫修真的故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