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丹田气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 练习丹田气可以带来身心健康的好处。
2 原因是丹田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精华所在之处,通过练习使丹田气功加强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强耐力,以及提高心理和意志力等多种好处。
3 练习丹田气功需要坚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练习,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同时也让身心更加舒适愉悦。
二、练丹田气有什么好处?
练丹田气有好处。练习丹田气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还有它可以增加我们的体力和耐力,提高我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练习丹田气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呼吸练习,太极拳和瑜伽。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平静和放松,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练习丹田气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总之,练习丹田气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
三、丹田气怎么练?
对练功者来说,丹田内气的练成是很关键的一步。丹田内气修炼法能帮助练功者做到气聚丹川,真阳形成,是尽快练成丹田内气的具体步骤。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预备式:行、坐、立、卧姿均可,但以坐式的平坐或盘坐为主,放松人静,排除杂念,平心静气,自然呼吸。
寂照法:口眼轻闭,头身中正,收颔抵腭,含胸沉腹,鼻对脐。默运脑中先大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朗照中眠之地永存不散,两目犹如日月之光,有夺天地造化之功.积神生气,积气生精,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精气神内聚合一,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听息法:人静后,听自己的呼吸之声,只感觉一呼一吸往下落,息息归根。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纯任自然。开始时也可以听自己的心脏跳动,以后逐渐达到听空间,听宇宙。用耳根听自已鼻中呼吸的气息,这是第一步功夫“听之以耳”。凡是呼吸系统正常的人,鼻中气息都不会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感知到鼻中气息的一出一入,这是第二步功夫“听之以心”,到心息泯然合一之后,则进一步就要用“以气听气”了。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已达到“ 听其自然” 了.再深入则是“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此时心、听、息、知觉、形体,一切都忘掉了,已进人虚空混沌,达到恬淡虚无、恍惚杳冥之境。真意与真息相合相化,这就是丹田内气。
胎息法:盘坐后放松入静,神凝丹田。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中心周围缓缓扩充,同时腹壁稍往外张,略有膨胀感,吸气时意想气从腹部前面向背后收缩,同时腹壁略往内收。意念与呼吸保持一致,使呼吸毫无滞塞勉强之意,逐步把呼吸调到深长、细匀、静实。如此出息微微,人息绵绵,渐渐入而渐渐柔,渐渐和而渐渐定,至闭口敛鼻,有息如无,对镜呵气不留湿痕,羽毛近鼻不见微动,气聚丹田有充实浩然之感。得大定真定者,有如龟蛇冬眠,对祛病健身大有补益。
四、如何练丹田气?
1.深吸一口气,尽量将气往下(即丹田位置)压,使小腹用力向外扩张。
2.屏住呼吸三秒左右(随着训练的进阶可逐步加长时间)。
3.上下牙微微闭合,舌尖抵住上齿背发si音,发声的强弱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气息均匀呼出,直到气息用尽、小腹感到胀痛为止。
4.每日早晚各练习四次,若发觉自己已经能够自由控制气息,可改发mi、ma音,进一步加强训练。
五、怎样练丹田气?
第一:入静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可以说,整个气功修炼过程,入静都是必须不断精进的,只是入静的程度有深浅之分。只有入静才能进入气功状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入静法门一:呼吸入静法。又称随吸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山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得方法。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有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年代万念,才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入静法门二:意守入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意守得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和会阴、命门、涌泉等穴位。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或者呼气着意穴位, 吸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着意穴位,呼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处不适。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多,(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源。
2
第二:丹田内气功。
丹田内气功是为了集聚一定的丹田气,为以后通小周天打下基础。
功分动静,先说静功。
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出杂念,呼吸自然。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住丹田虚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灭,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3
除了静功,也有动功可以聚集丹田气,功法如下:
聚气法:这种功法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混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朦胧宇宙真气中之后,并默念“我在其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男左女右,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圈内,再从大到小。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集聚。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样,形成一个气场的漩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这种功法的关键是意念,意念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气守丹田练气方法?
上吸下呼法。
端坐或盘坐均可,以自然舒适为度。
眼帘微垂,舌尖轻抵在上齿龈处,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下丹田处,自然呼吸。
在吸气时,宇宙上空真气被吸到头顶(百会穴处),呼气时,真气从百会经印堂穴流到中丹田处(膻中穴区域)。
呼吸一定要匀、缓、自然,意念一定不要过重。每天早、午、晚练习三次,每次20~30分钟,大约3~10天即会感到每一呼吸时,即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
此法习练1~5天时,可产生中丹田紧张感,属正常现象。
七、如何练丹田之气,如何运用丹田之气?
炼丹田之气最好的方法是练站桩或坐桩。意守部位:下丹田(脐下约四横指,小腹中心处)。呼吸方法:顺腹式呼吸法。即吸气,小腹慢慢地鼓起来,呼气,小腹渐渐地凹陷,恢复原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次,练30~60分钟。注意,呼吸的速度要与腹部的凹陷与鼓起同步和协调。
练功时要做好三调,即调意、调息和调身,要心静如水,波澜不起。要呼吸匀畅,轻柔细长。要体松不僵,自然而然。练完功后要收功,方法如下:男左掌轻贴下丹田,右掌轻贴左掌外劳宫处,意注下丹田,女子相反。意想周身之气回归下田三分钟,练功完毕。
站桩和坐桩具体三调方法,仿照类似练功方法即可,故不在此多费笔墨,敬请见谅。
八、气沉丹田怎么练?
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
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
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
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
,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
,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
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
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
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
,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
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
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
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3、选几个动作简
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
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
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
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
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腿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
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
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
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
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
九、丹田气如何修练?
丹田内气修炼法
对练功者来说,丹田内气的练成是很关键的一步。丹田内气修炼法能帮助练功者做到气聚丹川,真阳形成,是尽快练成丹田内气的具体步骤。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预备式:行、坐、立、卧姿均可,但以坐式的平坐或盘坐为主,放松人静,排除杂念,平心静气,自然呼吸。
寂照法:口眼轻闭,头身中正,收颔抵腭,含胸沉腹,鼻对脐。默运脑中先大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朗照中眠之地永存不散,两目犹如日月之光,有夺天地造化之功.积神生气,积气生精,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精气神内聚合一,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听息法:人静后,听自己的呼吸之声,只感觉一呼一吸往下落,息息归根。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纯任自然。开始时也可以听自己的心脏跳动,以后逐渐达到听空间,听宇宙。用耳根听自已鼻中呼吸的气息,这是第一步功夫“听之以耳”。凡是呼吸系统正常的人,鼻中气息都不会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感知到鼻中气息的一出一入,这是第二步功夫“听之以心”,到心息泯然合一之后,则进一步就要用“以气听气”了。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已达到“ 听其自然” 了.再深入则是“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此时心、听、息、知觉、形体,一切都忘掉了,已进人虚空混沌,达到恬淡虚无、恍惚杳冥之境。真意与真息相合相化,这就是丹田内气。
胎息法:盘坐后放松入静,神凝丹田。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中心周围缓缓扩充,同时腹壁稍往外张,略有膨胀感,吸气时意想气从腹部前面向背后收缩,同时腹壁略往内收。意念与呼吸保持一致,使呼吸毫无滞塞勉强之意,逐步把呼吸调到深长、细匀、静实。如此出息微微,人息绵绵,渐渐入而渐渐柔,渐渐和而渐渐定,至闭口敛鼻,有息如无,对镜呵气不留湿痕,羽毛近鼻不见微动,气聚丹田有充实浩然之感。得大定真定者,有如龟蛇冬眠,对祛病健身大有补益。
十、怎么练丹田之气?
可以站桩,可以打太极拳练习丹田之气。站桩,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在胸前呈抱球状,身体保持中正,两眼目视前方,排除杂念,自然腹式呼吸,呼吸要自然匀长,这样就是练丹田之气的好办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