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张良辟谷论(山东省平原县的人工湖简介?)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27 12:20   点击: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山东省平原县的人工湖简介?

琵琶湾公园位于平原县城中心区域,为城市综合性中央公园,具有平原新城市标志性中心作用。琵琶湾公园内有一水湾,水湾形如琵琶而得名。此处古有龙门楼、张良辟谷桥、三步两眼井、古官道等历史遗迹,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这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平原特色地域文化的集中积淀,在此修建琵琶湾公园并以此为载体传承历史文化是最具合理性。   按照自然、生态;知性、溯古;休闲、活泼;写意、风情的主题设计理念,琵琶湾公园的景观布局为:一湾(公园内琵琶形水湾);两环(东西两个不同风格的环水景区即:一动一静、一开一合);四区(四个开放功能空间即:西北文化艺术庆典区、西南商业民俗风情区、东北历史文化游览区、东南市民健身休闲区);八景(再现平原历史八景即:画桥烟雨、霞衬桃园、杰阁远眺、云凝古渡、晓钟鸣梵、长堤桃李、龙湫响应、古城蔼影)。

二、南羊山是什么花?

不是花

南羊山在秦岭东南腹地,,堪称世外桃园,相传是秦王炼丹、汉相张良辟谷地。主峰海拔2358.4米,称为旬阳屋脊。自然景观变幻么测,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色。山上主要是栎树、桦树、松树等,高山山顶上还有杉树,山坡下多是灌木带。主峰山顶有大草甸,山脚下有五水缠绕,分别是汉水、洵河、蜀河、竹简、公馆,五水环绕南羊山可见此地是风水极佳之地。

三、汉中市宣传片完整版?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一块由汉江和江陵江滋润的美丽而富饶的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和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7.72万平方公里,人口384万。

这里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是一个融会两汉三国文化、秦巴名俗风情、自然山水生态于一体的体验性、全域性、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这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就已经出现人类文明曙光。两汉三国风云际会,许多英雄豪杰在此建功立业而使得汉中更加名重天下,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汉家基业,汉朝、汉族、汉人、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史称至今。张良功成身退辟谷紫柏山;诸葛亮以此为根据地六伐曹魏;这里养育了开拓“丝绸之路”的张赛,长眠着造纸鼻祖蔡伦,留下了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的壮丽篇章。

秦巴风、汉水韵。大自然的恩赐把这片翡翠般秀美的宝地镶嵌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这里气候温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地。被誉为地球第一维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

汉中是天然的植物园,是物种的基因库,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同时生存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四大国宝的地方。

汉中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深入人心,五大体育惠明工程成效显著,汉中体育中心和江滨体育公园成为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道亮丽的城市名片。

汉中地处关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汉江经济圈之间,具有承东启西、接南济北的区域枢纽城市地位。汉中交通便捷,西汉高速纵贯南北,十天高速横穿东西,宝汉高铁正加速建设,汉中城固机场每日有飞往西安、北京、深圳等地航班。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欢迎您!

四、寻张良的后代,我们的族谱显示我们是张良的后代,所以想接网络寻找张良的后代,如有看到此消息的请留言?

大汉留侯姓张名良字子房,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张辟疆。公元前187年,年仅15岁,已官至侍中。这一年汉惠帝刘盈逝世,他看吕太后"哭而不泣",就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太后之意,拜外戚吕台、吕产等为将军、大臣,以免杀身之祸。另一个儿子张不疑,则继承父亲的侯爵。至公元前175年,不疑因参与谋杀原楚国的旧贵族,被判处死刑,削夺留侯国爵。用了很多钱财赎罪,才勉强保有一条性命。此后,留侯世家中道衰落百余年。   张不疑也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典,次子张高。典生默,默生金。张氏家谱称张金官至大司马,但史书不见记载。金生乘(字千秋),当时正是汉宣帝时代,元康四年(前62),朝廷下诏张乘,赐为阳陵公,令"复其家",世家之风才开始稍稍振起,于是迁居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张乘之子张高,官至侍中 。张高有五个儿子:张壮、张攒、张彭、张睦和张述,他们除张壮外,分别迁居河北、南阳、吴郡、沛国,留侯世家迈开了其迁徒、拓展、推向黄河以南的第一步。   与从事政治活动的张典不同,张高这一支历经张迪(亦作通)、张无妄、张皓、张大顺四世,到第五世张道陵,则由儒家而变为道家。他追寻先祖张良辟谷、导引之迹,开辟了一个神仙世界,成为影响后世极大的天师道始祖,也就是道教的创始人。 留侯世家人丁兴旺,西汉后期其子孙就分家析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迁徙。每一次分家都意味着旧的居留地得到了极度的开发,每一次搬迂也总预示一块新的土地的开垦。他们拜祭祖宗,告别亲友,怀着创业的宏愿,带着成家的欢心,走向神州大地。留侯子孙指向东南,依依不舍向江东,落业水乡400年。 留侯子孙到阳陵公张乘,始居封地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张乘的儿子张高生了五个儿子,旧有的地盘已容不下众多的儿孙,于是除留下张壮守居之外,其他四人都迁往新的地区创家立业,张赞迁往河北,张彭迁往河南南阳、张述返迁留侯故地沛国(今江苏沛县),张睦迁吴郡(今江苏苏州)。 张睦迁居吴郡,始向东南地区迈出第一步,但他的儿子张况就北迁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张况有两个儿子,次子张协留守襄国祖业。长子张款迁居汲郡(今河南汲县),稍稍南移,而张款之子张禹又移居襄国。张禹的孙子张存不愿做官,隐居吴江(今江苏吴江县)横山,并在他儿子张镇这一代定居下来,不再北迁。从张睦到张镇,传7世,转居数次,始落业江东。而张歆的弟弟这一支,虽迁清河(今河北清河)、魏州昌乐(河南南乐县西北),但传到唐代历12、13世,出了张文灌、张锡叔侄两个宰相,还是在武城(今属山东),而不曾南下,因此,张镇往上7世,可以叫做依依不合向江东的时期,反映出张姓先民们对北方土地的眷恋。 一旦立足江东、张姓先祖就发现清水秀更宜人、他们在吴江这个水乡一住就是十代(包括张存、张镇两代),自东汉后期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到唐初近四百年,到第十五世祖张嗣宗,才从吴江南迁到昆山(今上海 松江西北)拓展。张嗣宗官至唐朝国子监祭酒,是主管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有11个儿子:震、济、谦、逊(一作巽)、律师、 小师、统师、丰、仁彦、师理、道师,是个多福之人。子孙太多,生存空间有限只得向新的地区扩展。但他们已习惯于水乡生活,不愿走得太远,除老二张济之外,十兄弟都在昆山附近散居,始终没有离开长江三角洲地区。 西进组曲:当其他兄弟散居长江三角洲时,张济夫妇带三个儿子告别宗祠,毅然南下数百里,溯钱塘江西上浙江金华,看到兰江两岸山色迷人,就在兰溪安下家来。张济因此也就成为兰溪张氏之祖。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开拓精神,张济的大儿子张扛辞掉饶州刺史之后,又沿新安江西进,越过白际山,来到黄山脚厂的新安赫山镇(今安徽祁门县城)安家落业。张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润朝之子宝龄和小儿子游朝之子龟龄都任职金吾卫将军府。后来龟龄改名志和,罢官之后。自号元真子。过起了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兄鹤龄怕他遁入空门当和尚,只好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东门外帮他砌了一套房子,让他与秦少游等名士交往吟诗,自己则带着子侄仍居祁门老家。他们与金吾宝龄的子孙,一直拓 荒繁衍于祁门、休宁、旌德、绩溪、黟县、泾县、翕县、贵池、婺源、德兴、乐平、鄱阳、浮梁等地,即今安徽南部与江西东北的青山绿水之间,时至今日,这一地区的张姓人氏大都是兰溪始祖张济的后裔。 也许是皖南赣北的山水太诱人了,张氏子孙东返浙江之程竞历近五个半世纪,到明代末年才完成。据清乾隆六十年兰溪《张氏重修族谱重修谱系考》记载,第二十六世祖张英雄曾率妻子东返婺源金华(今属浙江)石门塘,其子张成业又迁常山音铿报效里(今浙江开化)。张成业有四个儿子,其他三个儿子留居浙江,但第二个儿子张荣又西迁今安徽休宁郏溪,传十八代,到第四十六世祖张宏范始东返故里兰溪。此后宏范子孙遂落业于兰溪、金华、建德等地区。 张高、张无妄、张浩、张大顺、张陵(张道陵)一支的源流就更加明晰可考了。张道陵是留侯张良八世子孙,号称第一代天师,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最早创始人。他在东汉后期放弃入仕,开创了著名的“五斗米道”,这是一种集宗教、社会组织、军事集团特色于一身的组织,死后法位传给儿子张衡(第二代天师),张衡再传张鲁,也就是三国时候著名的政治和宗教双重领袖汉中王张鲁。张鲁投降曹操后,张氏在曹魏显贵,从汉中迁出。张鲁的儿子第四代天师张盛南迁到今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从此定居下来,一直到1949年,“张天师”之位世袭,五斗米道也发展为天下玄门正宗“天师道”,历代天师的传承源流有《汉天师世家》宗谱明确记载。张天师世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而深刻,从唐朝开始受官方册封,成为与孔子后代“衍圣公”相并列的世代布衣尊爵。宋代开始敕建天师府,历代相延不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与曲阜孔府成为华夏延续两千年的两大世家,一道一儒,有“南张北孔”之称。 1949年,第63代天师张恩溥离开千年龙虎山法坛迁去台湾,另立天师府,于1969年在台北逝世。张恩溥有子女留在大陆,由于消息断绝,逝世时将天师法位传给当时在他身边的堂侄张源先,号称第64代天师。张源先天师如今还健在,曾到江西龙虎山参与重大宗教活动

五、山家清供译文?

青精饭

【原文】

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久服延年益颜。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按《本草》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为丸,如李大,白汤送服,一二丸可不饥。是知石脂也。二法皆有据,第以山居供客,则当用前法,如欲效子房辟谷,当用后法。

【译文】

青精饭,以此饭为第一饭,因为这饭以谷为重。根据《本草》所说的:“南方的烛木,如今的名字叫黑饭草,又叫旱莲草。”也就是青精。采集它的枝叶捣出汁,浸泡上等又白又好的粳米,不管多少,等一两个小时,蒸成饭晒干,坚硬又呈绿色,再收藏起来。如果要食用,先把水烧开,放进适量的米,煮一个滚饭就熟了。水不可放多,也不可放少。常吃延年美容。仙方还有青精石饭,世人从不知石是指什么东西。根据《本草》记载,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细做成像李子大小的饭团,白开水送服,吃一两丸就可以不饿。由此知道石就是石脂了。这两种说法都有根据,但是,以山居供客,就当用前面的说法,如果想效仿子房(张良)辟谷,就应当用后法。

碧涧羹

【原文】

芹楚,菜也,又名水英。有二种: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灼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蔊。惟沦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故杜甫有“青芹碧涧羹”之句。或者芹微草也,杜甫何取焉而诵咏之?不暇不思,野人持此犹欲以献于君者乎?

【译文】

芹楚,是菜,又叫水英。有两种:一种叫荻芹,取根食用,一种叫赤芹,取叶与茎,都可以吃。二月三月要做羹时就采来,洗净放进开水中烫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少加点盐,与茴香一起浸着,可作小菜。而用它来煮羹,又清新又馨香,就像山涧的清水。因而,杜甫才有“青芹碧涧羹”的佳句。或者有人要问,芹不过是小草样的东西,杜甫怎么偏选它作为诵咏的对象呢?不用想了吧,乡野之人会把这种东西献给君王吗?

冰壶珍

【原文】

太宗问苏易简曰:“食品称珍,何者为最?”对曰:“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知齑汁美。”太宗笑问其故。曰:“臣一夕酷寒,拥炉烧酒痛饮,大醉,拥以重衾。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见残雪中覆有齑盎。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满饮数缶。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音孪)脯凤脂,殆恐不及。屡欲作冰壶先生传记其事,未暇也。”太宗笑而然之。后有问其方者,仆答曰:用清面菜汤浸以菜,止醉渴一味耳。或不然,请问之冰壶先生。

【译文】

太宗问苏易简说:“食品称上珍品的,哪种为最好?”苏回答说:“食无定味,合口的就是珍品。我觉着菜汁就很好。”太宗笑着问他原因何在,苏说:“我有一晚冻得厉害,围着火炉烧酒痛饮,大醉,钻进厚被窝里睡了。忽然间醒来口渴,就乘着月光到了院子里,看到残雪里盖着一盆菜汤,来不及叫童仆,就捧起雪洗手,满饮几碗。这时臣认为就是上界的仙厨做的鸾脯凤脂,恐怕也赶不上它。几次想写冰壶先生传记此事,没有空儿。”太宗笑着说你说得对。后来有人问这菜方,仆人回答说:用清面菜汤浸上菜,也就是醉了以后喝点罢了。要不然,就请去问冰壶先生。

蟠桃饭

【原文】

采山桃用米泔煮熟,漉置水中去核,候饭涌向煮顷之,如罨(音掩)饭法。东坡用石曼卿海州事诗云:“戏将核桃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作锦绣,绮天照海光无数。”此种桃法也。桃三李四,能依此法,越三年皆可饭矣。

【译文】

摘山桃用米泔水煮熟,滤放水中去核,等饭开了再一起煮一会儿,像焖饭法。苏东坡用石曼卿海州事的诗句:“戏将核桃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作锦绣,绮天照海光无数。”这是种桃的方法。桃三李四,能照这个方法做,过了三年就可釆桃做饭了。

黄金鸡

【原文】

李白诗云:“堂上十分绿醑(音许)酒,杯中一味黄金鸡。”其法烔鸡净洗,用麻油盐水煮,入葱椒,候熟擘(bo)钉,以元汁别供,或荐以酒,则白酒初熟、黄鸡正肥之乐得矣。有如新法川炒等制,非山家不屑为,恐非真味也。或取人字为有益,今益作人字,鸡恶伤类也。每思茅容以鸡奉母,而以蔬奉客,贤矣哉!《本草》云:鸡小毒,补治满。

【译文】

李白诗中说:“堂上十分绿醑酒,杯中一味黄金鸡。”黄金鸡做的方法是把鸡毛脱去净洗,用麻油盐水煮,加入葱椒,等熟了剖开,把原汁做别的用,同时准备酒,那么白酒刚熟,黄鸡正肥之乐就享受到了。就像新学到的做川菜等技术,不是山家不屑去做,怕的是不是真味。或者取人字为有益,如今益做人字,鸡恶伤类也。每当想到茅容用鸡奉养老母,而用菜招待客人,就觉得他太好了。《本草》上说:鸡小毒,补治满。

槐叶淘

【原文】

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即此见其法:于夏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沦,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音希)酱为熟齑,簇细茵,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末句云:“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不惟见诗人一食未尝忘君,且知贵为君王亦珍此山林之味。旨哉,诗乎!

【译文】

杜甫诗句说:“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由此可知制作的方法:在夏天采摘高处长得好的,用开水煮一会儿,研细滤清,和面作淘,就以醋酱做成调味汁,槐叶一簇簇细细的,用盘端着,青碧新鲜可爱。末句说:“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不仅可见诗人吃点饭还没有忘了君主,可知就是高贵的君王也珍视这山林之味。这就是主要意思所在,才有了诗句。

地黄餺饦

【原文】

崔元亮《海上方》治心痛,去虫积,取地黄大者,净捣汁,和细面作餺饦(音博托),食之,出虫尺许即愈。正元间通事舍人崔杭女作淘食之,出虫如蟆状,自是心患除矣。《本草》浮为天黄,半沉为人黄,惟沉者佳。宜用清汁,入盐则不可食。或净细截,和米煮粥,良有益也。

【译文】

崔元亮《海上方》说治心痛,去虫积,取大的地黄,洗净捣汁,和细面做成汤饼,吃了,从腹中出来一尺来长的虫子,病就好了。正元年间,通事舍人崔杭女做淘吃了,出来的虫像蛤蟆的形状,自此病就好了。《本草》上说,浮在上面的是天黄,半沉的是人黄,只有沉在下面的好。要用清汁,加上盐则不可吃。或者洗净切细,和米一起煮粥吃,非常有益。

梅花汤饼

【原文】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尝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刚有和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译文】

泉州的紫帽山有高人,曾经做过这种食品。开头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用梅花样的铁模子凿出来。等煮熟了,才放进鸡清汤内,每位客人只二百多个花,可想吃一次就忘不了。后留有玉堂元刚的和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

椿根馄饨

【原文】

刘禹锡煮樗(音初)根馄饨皮法,立秋前后谓世多痢及腰痛,取香椿根一大两握捣筛,和面捻馄饨,如皂荚子大,清水煮,日空腹服十枚,并无禁忌。山家良有客至,先供之十数,不惟有益,亦可少延早食。椿实而香,樗疏而苦,惟樁根可也。

【译文】

刘禹锡煮香椿根做馄饨皮的方法,是在立秋前后,那时世人多痢疾及腰痛,取香椿根一大把捣筛,和面做成馄饨,捏的像皂荚子那么大,清水煮,每天空腹服十只,吃的时候没有禁忌。山家有良客到,先让他吃十几个,不光有益,也可以推迟一下开饭的时间。香椿实而香,臭椿疏而苦,惟有椿根好。

玉糁羹

【原文】

东坡一夕与子由饮,酣甚,捶芦菔烂煮,不用他料,只研白米为糁(音伞)食之。忽停箸抚几曰:“或非天竺酥酡(音驼),人间决无此味。”

【译文】

苏东坡有一天傍晚与弟弟子由饮酒,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刻,把芦藤捶烂煮上,不用其他料物,只研碎白米和着菜汤吃。忽然放下筷子拍着桌子说:“或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没有这样的美味。”

百合面

【原文】

春秋仲月,采百合根曝干捣筛,和面作汤饼,最益血气。又蒸熟可以佐酒。《岁时广记》二月种法:“宜鸡粪。”《化书》:“山蚯化为百合,乃宜鸡粪。”岂物类之相感耶!

【译文】

春秋两季的第二个月,釆百合根晒干捣筛,和面作汤饼,对血气最有益。蒸熟了还可以作下酒菜。《岁时广记》二月种法说:“用鸡粪好。”《化书》上说:“山蚯蚓变成百合,才适合用鸡粪。”难道不是物类互相感应吗!

括蒌粉

【原文】

孙思邈法:深掘大根,厚削至白,寸切,水浸,一日一易,五日取出,捣之以臼,贮以绢囊,滤为玉液,候其干矣,可为粉食,杂粳为糜,翻匙雪色,加以乳酪,食之补益。又方:取实酒炒微赤,肠风血下可以愈疾。

【译文】

孙思邈的方法:深挖它的大根,削到露出玉白的穰,切成一寸大小,水浸,一天一换水,五天取出,在碓臼里捣,用绢囊包着,滤为玉液,等滤干了,可做粉食,掺杂粳米做成糜,用勺子一舀雪白色,把乳酪加入,吃了有补。又方:取实酒炒到稍微发红,可以治好肠风血下的病。

黄精果饼茹

【原文】

仲春深釆根,九蒸九曝,捣如饴,可作果食。又细切一石,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入绢袋,压汁澄之,再煮如膏,以炒黑豆黄为末,作饼,约二寸大,客至,可拿二块。又釆苗可为菜茹。随羊公服法,芝草之精也,一名仙人馀粮。其补益可知矣。

【译文】

仲春时节深挖采根,之后九蒸九晒,捣成稀糖样,可做果食。又一做法是:细切一石,水两石五斗,煮去苦味,装入绢袋过滤,压汁澄干,再煮成膏状,以炒黑豆黄为末,做成约二寸大的饼,客人到了,可让他吃二个。还可以采苗做成菜吃。随羊公的吃法,把它当作芝草之精华,又叫仙人余粮,它的补益可想而知。

傍林鲜

【原文】

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文与可守临川,正与家人煨笋午饭,忽得东坡书,诗云:“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不觉喷饭满案,想作此供也。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今俗庖多杂以肉,不才有小人,便坏君子?

【译文】

夏初竹林中笋长得正盛的时候,就在竹林边扫树叶生火煨熟,它的味道特别鲜,因此,名叫“傍林鲜”。文与可做临川太守,正和家人煮笋午饭,忽然收到苏东坡的书信,有诗云:“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不由得把饭喷得满桌都是,想来就是做这种饭。一般情况下,笋贵在甘鲜上,不应与肉同吃。当今没水平的厨子大多笋中杂肉,难道不是有这样无能的小人,才坏了君子?

雕胡饭

【原文】

雕菰叶似芦,其米黑,杜甫故有“波翻菰(音姑)米沉云黑”之句,今胡穄(音季)是也。曝干砻(音龙)洗造饭,既香而滑,杜诗又云:“滑忆雕菰饭。”又会稽人顾翱,事母孝著。母嗜雕菰饭,翱常自采撷。家住太湖,后湖中皆生雕菰,无复余草,此孝感也。世有厚于己薄于奉亲者,视此宁无愧乎?

【译文】

雕菰叶像芦叶,其米是黑的,杜甫因此有了“波翻菰米沉云黑”的诗句,雕菰就是现在的胡穄。晒干脱壳洗净做饭,又香又滑,杜甫诗中又说:“滑忆雕菰饭。”还有会稽人顾翱,侍奉老母非常孝顺。母亲喜欢雕菰饭,顾翱经常自己去采摘。他家住太湖,结果后来湖中到处长着雕菰,没有别的草,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自然。社会上有厚待自己而薄待老人的,看到这里难道不惭愧吗?

金煮玉

【原文】

笋出鲜嫩者,以料物和薄面,拖油煎煿(音博),如黄金色,甘脆可爱。旧游莫干访霍如庵正夫,延早供,以笋切作方片,和白米煮粥,佳甚。因戏之曰:此法制惜气也。济颠笋疏云“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二句,兼得之矣。霍北司贵公也,乃甘山林之味,异哉!

【译文】

取鲜嫩的笋,用调味品和面糊,拖油煎炸,炸得像黄金色,甘脆可口。从前游莫干山访霍如庵正夫,早饭时,把笋切成方片,和白米煮粥,好极了。还开玩笑说:这种做法省力气。济公笋疏写出“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二句,两样都有。霍北司是高贵的人,还喜爱山林之味,让人惊异啊!

六、张良之死的真正原因?

张良是病死的

 

西汉建立之后,他却选择了离开朝堂,也拒绝了刘邦丰厚的赏赐,很多人都说他这是淡泊名利。

看得透时局,也有人说他是因为自己曾经离开刘邦找到项羽,现在也不好意思留在朝堂,但是不管是什么说法,总之,张良退出了。

可是,不找事情,事情总会找你。吕雉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的太子之位,请求张良帮忙,张良请出商山四皓,促使刘邦打消改立太子的意思。

至于张良之死,一种说法,刘邦死后,吕后感念张良帮助刘盈的恩情,劝他回来做官,张良听从,最终病逝。另一种说法,张良精通黄老之术,专心辟谷修道,吕后劝他善待自己,张良没有听,终于病逝。

当然了,很多人更愿意相信他最终成仙的说法,也是对自己心中“谋圣”的一种敬畏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