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国方士排名?(遁甲天书,左慈,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18 22:11   点击:1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三国方士排名?

三国方士第一名是葛玄,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据《抱朴子》记述葛玄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

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

二、遁甲天书,左慈,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左慈精通五经,晓房中术,也懂得占星术,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

于是左慈开始学道,对“奇门遁甲”也很精通,能够驱使鬼神,坐着变出美味佳肴。

左慈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三国演义中为《遁甲天书》),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辟谷术,法术很多记也记不过来这只是传说而已,且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严格来说只是一部小说,就和戏说乾隆一样,只是戏说。

就算真有九丹金液经,我估计充其量也就是一本基本的化学入门的配方书而已,因为东汉时期的丹鼎派道术是从他一脉相传,可见左慈是以炼丹成就的,至于炼丹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三、灵宝派创始人?

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据《抱朴子》记述葛玄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

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四、逍遥子师傅是谁?

是葛玄

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据《抱朴子》记述葛玄以左慈为师,

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

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五、《抱补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成书时代?内容是关于什么的?书名是何意思?

  《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魏晋道教理论、方术之大成的重  要典籍。晋葛洪著。葛号抱朴子,因以名书。西晋光熙元年(306),葛洪避兵南土,羁  留广州,开始着手写作《抱朴子》,于东晋建武元年(317)成书。清人孙星衍有校刊本  行世,今人王明有《抱朴子内篇校释》一书刊行。  全书二十卷,每卷一篇,皆有题目。葛洪自称“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  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  《抱朴子内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神仙理论。《畅玄》篇,论述宇宙观。葛洪以相当于“道”和“一”的“玄”  为宇宙本体,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由它产生天、地、万物。这  是葛洪神仙理论和方术的理论基础。《论仙》《对俗》《至理》《塞难》《辨问》五篇,  主要论说神仙之存在与可学。谓仙人“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  入”,故可久视不死。  至于世间不见仙人,是因仙人居高处远,清浊异流,非得道者,不能见闻。至于秦  皇汉武求仙不得,乃因其“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神仙不仅存在,且有等级  之分,“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  解仙”。葛洪论证神仙之存在后,又云仙人无种,人人皆可修道成仙。他为人们指示成  仙的途径:一要志诚信仙。“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二要择师勤求。  学仙者须善择明师,日夜勤修。学仙者多如牛毛,而成仙者却稀如麟角,皆因不能  勤求始终。三要恬静无欲。只有恬静无欲,才能体道成仙,俗人孜孜于名利,终与神仙  绝缘。四要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欲成地仙,当立三百善;欲成天仙,须立千二百善。  又谓“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二,仙道方术。《金丹》《黄白》《仙药》《微旨》《杂应》《释滞》《守真》诸  篇论仙道诸方术,有金丹、仙药、行气、房中等。以行气、房中、服仙药为长生三要,  尤以服食金丹为仙道之极,称服食金丹,炼人身体,能令人不老不死。又谓“长生之道,  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不在导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仙药》篇分仙药为  三类:丹砂等矿石药为上药,玉芝为中药、草木为下药。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  中药养性,下药除病。  《释滞》篇讲行气、房中。谓行气可治百病,辟瘟疫,禁蛇虎,止疮血;或可以居  水中,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延年命。称行气之至妙者为“胎息”,“得胎息者,能  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行房中术可以补伤损、治众病、增年益寿,  谓“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但强调指出,专修行气或房中,而不作金丹之大  药,不能“以规神仙”,是“愚之甚”者。此外,《对俗》篇还介绍一种效大龟“伸颈  吞气”的龟息法,谓行此三年不饥。《杂应》篇又介绍坚齿、聪耳、明目等方法。凡此  皆可窥见魏晋神仙方术的概貌。三,道教法术。《抱朴子内篇》记载了魏晋道教中流行  的诸种法术。如《杂应》篇除讲辟谷外,又讲不寒之道,不热之道,辟五兵之道,隐沦  之道,远行不极之道等。隐沦之道即隐身变形术,谓行法者可以随意隐形变为小儿、老  翁,变为鸟、兽、草、木、石、水等,但称此术无益于年命,不可妄行,只可在兵乱危  急时行之以免难。远行不极之道即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  谓知此道者,可日行千里、万里。《登陟》篇还述说辟毒蛇、蚊龙、毒虫、风湿之道及  辟百鬼之法;以及遁甲术及禹步。《至理》篇又讲气禁术,即气功师发放外气之术,擅  此术者,可以气禳天灾、禁邪祟、禁虎豹蛇蜂、白刃,又能以气止血、连筋骨。  且称“近世左慈、赵明等,以气禁水,水为之逆流一二丈。又于茅屋上燃火,煮食  食之,而茅屋不焦。又以大钉钉柱,入七八寸,以气吹之,钉即涌射而出”。《地真》  篇又记分形之道,谓习此道可分形为三人,亦可多至数十人,皆如己身。  四,古代科技。葛洪在《金丹》《黄白》篇中系统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  记录了许多冶炼金丹、黄白的丹方。  如《金丹》篇除讲几种重要丹经(如《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的  传授外,又具体介绍了二十多种炼丹法,如岷山丹法、务成子丹法、羡门子丹法等,分  别记载了它们所需的药物、份量及作法。《黄白》篇除记有《神仙经黄白之方》《金银  液经》《黄白中经》《铜柱经》等文献外,又记录了多种黄白法,如《作丹砂水法》  《作赤盐法》《金楼先生作黄金法》《角里先生化黄金法》《作雄黄水法》《务成子法》  等。  古代道士的炼丹记录(外丹书),实为古代化学实验的重要资料,在中国化学史上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据近人研究,当时的道士已经掌握了汞、铅、砷、铜等多种元素及  其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制成黄色铜砷合金,所制金液方,又确能溶解黄金。在医药学方  面,《仙药》篇记载了许多药名和单方,以及多种草木药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  产地,及入药部分和主治范围,为中国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六、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

青黏之说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玉竹,另一种认为是黄精。

玉竹一物古籍记载较早,《尔雅》中有:“荧,委萎”。按郭璞的《尔雅》注中说:“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1]。《本经》记载为“女萎”,《说文解字》记载为“萎 ”,至《吴普本草》有“地节”之名。始将青黏认为是玉竹的为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魏志·樊阿传》青黏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气血,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脏,去三虫,轻身不老,变白,润肌肤,暖腰脚……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2]。《本草图经》说:“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黏,华佗所服漆叶青黏是也,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耳”。《本草图经》是带着疑虑之心记载的,因为撰者苏颂同时提出青黏即黄精之说:“世传华佗漆叶青黏散云:青黏是黄精正叶者,书传不载,未审的否”[3]。《本草纲目》也并未肯定是何物,只说:“今考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故青黏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萎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即可”[4]。明·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也是模糊的说法:“后无复有人识青黏者,或云即黄精正叶者,又云即萎蕤”[5]。但缪希雍还是偏向于黄精的说法,因为书中载:“黄精同漆叶、桑椹、何首乌、茅山术作丸饵,可以变白,久之杀三虫,能使足温而不寒”。似是在华佗原方基础上加味而成。《本草崇原》则认定青黏即是玉竹:“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葳蕤者,女子娇柔之意;玉竹者,根色如玉,茎节如竹也;青黏,茎叶青翠,根汁稠粘也”[6]。可见各家在青黏为何物问题上,未有一致的看法。  黄精一物,古籍的记载较晚,三国时的《广雅》始载有:“龙衔”,西晋张华《博物志》载“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即死”。东晋葛洪《抱朴子》亦载:“服黄精仅十年,乃可大得其益耳”[7]。晋代嵇康也说过:“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8]。可见在晋代之时,道家把黄精推崇到极高的地位。陶弘景也说:“黄精,俗方无用此,而为仙家所贵,根、叶、华、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这些记载都是在华佗死后近百年以后的事,而在此之前,方士们并没有谁提及过黄精一物。东汉末年,曹操把当时有名的方士都召致魏国,除华佗外,尚有多人。曹植的《辨道论》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郗俭,始能行气引导,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曹丕的《典论》中说,这些人到魏国时,魏国官吏竞相跟学辟谷饵茯苓、行气引导,以至市场上的茯苓价格暴涨数倍,“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9]。这些记载中,均未提及黄精一物。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后来华佗弟子吴普的《吴普本草》均未载有黄精。显然人们认识黄精已是晋代以后的事,因而生在汉末的华佗并不认识黄精。晋代以后,由于道家对黄精的极力推崇,使得人们普遍认为黄精能使人长寿,加上一些传说的流传,而使黄精之名大振,《证类本草》也转载了一则“逃婢服黄精”的故事。《本草纲目》中说:“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可见黄精后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由此看来,由于樊阿的高寿,加上黄精为仙家长寿之物以及华佗之方为仙授的传说,如《本草图经》所言:“本出于迷人入山中,见神人服之,以告佗”。因此后人把青黏认为是仙家要药黄精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但从历史上对黄精及玉竹的认识过程来看,华佗方中所用的青黏应是玉竹,不可能是黄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