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冥想静坐?
静坐冥想方法如下: 常用的方法是:闭目,调整呼吸节奏,并相应地默念简单词汇或无意义单音,或作轻松、愉快想象,体会、暗示身体出现放松感。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从思想者转变为思想的观察者,用以超越自我摆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扰。目前也可以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冥想一般是连续 10分钟至 2、3个小时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边沿,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的运动。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静坐冥想的共同点是:需要安静的环境,头脑中有一定的意念、想象作为注意对象,态度被动、自然,采取舒服的体位。以英文来说,不论静坐或是想,都是Meditation。但中文就有不同意义,也代表不同境界。基本上,静坐与冥想的目标相同,都是透过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静下来,达到什么都不想,无我的状态。到达那个状态,可以说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兴,完全静止的情况。
二、如何做到清心寡欲戒性?
进入冥想状态,把自己当成空的容器,让那些欲望传过自身,意念顺其自然,放空自己,当性的想法突现时选择放空和转移注意力,就可以做到。
三、【治疗神衰】如何提升人的精气神与如何静坐?
调养精气神正心修身,是中国古代文人人生理想的起点。浮躁的我们,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寻到医治内心深处彷徨、无助、无奈的处方。现代社会较之古时更复杂,节奏更快,人们在社会中找寻自己位置的时候面临的抉择也更多。人们要在抉择中判断,取舍,而社会的变化更让人们犹豫,让人们彷徨于如何自己命运的掌控。疲倦、劳累,为自己、为家人,为理想、为信仰。让自己在前进的路上,更自信、更踏实、更游刃有余;要让自己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肉体到心灵,去为可能面对的一切做好准备。正心修身,调养精气神对我们来说,或许会成为旅途中的加油站,既是路标又是动力。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寡欲以养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寡言以养气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气的基本要求是少废话。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一个人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而百病丛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狂呼乱叫,嬉笑不已,这样只会损精耗气,使人精神飞驰,血气流荡,变生他疾。寡思以养神寡思,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也?"中医里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行,引起种种疾病。《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常见心情不快、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则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女子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等病证。久之则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便接踵而至。"凡人不能无思",但要有个限度,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想冥思,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有利于达到"全神息虑",以防"神虑精散"。 其实在知道如何调养精气神之前,我们就应该了解调养“精”“气”和“神”重在养什么。一起来看看。 养精重在养肾 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不足常有精神呆钝,动作缓慢,发落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性欲早退,舌光脉细等症。药养应当补肾填精,宜服左归丸。该方由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牛膝、龟胶、鹿胶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龟鹿胶兑汁,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6~9月,多有效验。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补肾丸,每次1~2丸,1日3次,淡盐汤送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气重在养脾胃 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足见养脾胃就是养气,养气就是养神。气不足常有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腹胀食少,大便稀薄,舌淡脉虚等症。药养应当补中益气,可服参苓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山药、砂仁、茯苓、桔梗、苡仁、扁豆、莲米、甘草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2~3月即能获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仍服参苓白术散,每次3~6克,1日3次,枣汤调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神重在养心脑 因心是藏神的脏器,脑为元神之府。肾脏能够生成骨髓,脊髓上聚于颅腔而形成脑。《图书编·脏腑诸论》说:“人之神发于目,寤则栖心,寐则栖肾。”足见养心脑实际上就是养心肾,养心肾就是养神。神不足常有精神不振,头晕健忘,声低懒言,动作迟缓,怠惰乏力,舌淡脉弱等症。药养应当补益心肾,须服安神定志丸合归肾丸。二方由人参、茯苓、熟地、枸杞、当归、杜仲、菟丝子、茯神、远志、龙齿、菖蒲、山莱萸、山药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l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3~6月,常有良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安神补心丸,每次2~3克,1日3次,白开水送下,疗程与前述汤剂相同。 结语:精气神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所以我们不能轻视。精、气、神这三大生命支柱,相互资生,三位一体,既能自身调节,又可人为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