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坐时檀中穴像旋涡一样吸气。有时候是小腹向内吸,有时两点一起吸?
你打坐多久了?
如果有60天左右的话,你这是在通任脉了,有自动腹式呼吸的先兆了。
你的督脉通了吗?
请告诉我你修炼的具体情况
二、如何冥想静坐?
静坐冥想方法如下: 常用的方法是:闭目,调整呼吸节奏,并相应地默念简单词汇或无意义单音,或作轻松、愉快想象,体会、暗示身体出现放松感。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从思想者转变为思想的观察者,用以超越自我摆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扰。目前也可以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冥想一般是连续 10分钟至 2、3个小时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边沿,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的运动。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静坐冥想的共同点是:需要安静的环境,头脑中有一定的意念、想象作为注意对象,态度被动、自然,采取舒服的体位。以英文来说,不论静坐或是想,都是Meditation。但中文就有不同意义,也代表不同境界。基本上,静坐与冥想的目标相同,都是透过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静下来,达到什么都不想,无我的状态。到达那个状态,可以说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兴,完全静止的情况。
三、正确的胎息呼吸方法?
1、姿势:散盘静坐,左脚在内,右脚在外。散盘更易入静,坐的时间能更长。主要的重点就是这两个作意要领,第一个是用头来支撑颈部与肩膀,不是用颈部、脊柱来支撑头,我们打坐是头顶青天,简称为顶天立地,不只是坐姿 这样子,立姿也是这样子。第二个作意要领是用骨架平衡身体的姿势,尽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来平衡,不是用来支撑。感觉上,肌肉完全没用到力。坐姿如是,站姿也如是,走路也如是。
2、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重叠,掌心向内,抱在脐下丹田,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一寸,"一寸"指本人的中指中间一骨节的长度。
3、调息:一上座,轻轻松松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再全身放松,用逆式呼吸法,吸气收腹,呼气挺腹,腹部的收放,以脐下丹田部位为中心,静心而坐,静心而调息即可。吸气尽量缓慢,越慢越好,功深后可以一分钟只呼吸一次,呼气时是自然呼出,比吸气稍快一点,即所谓的“慢吸快呼”。念头跟着呼吸,呼气的时候只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只知道吸气,整个呼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呼,整个吸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吸。让念头跟着呼吸,亦步亦趋,轻松地跟着,却一点也不离 开,如影随形,形影不离。
4、意念:吸气时意念有一个兵乓球大小的气团,自脐下丹田向后吸到命门处,呼气时回到脐下丹田部位,不要呼出体外,如此反复不断,绵绵息息。整个呼气过程,念头只有呼气;整个吸气过程,念头只有吸气。有杂念不管它,不管是什么样的杂念,让我们的身心放轻松,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单纯地回来出入息,这样子叫做调心。
5、收功:无须收功,结束调息,即可结束起身随便活动一下,舒导一气血,练功时间每天至少半小时。
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奇经八脉是沉静不动的。当进入胎息时,身体就进入了先天生理状态,由奇经八脉的运动带动脏腑的生理状态就出现了。反过来,如果先打通奇经八脉,使其处于激活状态,十四经脉的气就会自然归入奇经八脉,八脉之气又自然归向下丹田,并促生命门元气,产生胎息。各种腹部以及四肢的导引活动都是为了带动奇经八脉,那又显然不如直修奇经八脉的功法来得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