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安慰刚刚失去亲人的人?

54 2023-12-03 09:05 admin

丧亲是人生最痛苦的经历。

作为心理师,居丧干预的案例一年难免会有那么几个,今年却比往年都多。有客户,有好友,无一例外是女性,中年丧偶,恩爱伴侣天人永隔。逝者已逝,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哀伤和思念。

作为居丧者身边的亲朋好友,人们通常在难过惋惜的同时,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们。或者,明知道自己的安慰很苍白,因为不忍看到他们的悲伤无助,不停地安慰劝说,转移话题……

写这篇文章,期待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地理解和有效地支持到身边的居丧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居丧反应的相关知识。

一般人要消除居丧体验带来的悲伤,恢复正常的生活,大约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具体因人而异。我的客户里有的三五年还未能完全走出。

所以当亲人离世时,家属感到非常痛苦,嚎啕大哭,流泪不止,反而是正常的居丧反应中比较好的情况。一方面表明他们已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另一方面悲伤的宣泄也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调整过来。

相反,那些看上去情绪比较稳定,行事近乎平常的家属,常常是专业人士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他们可能还处于麻木回避或者压抑克制状态,不及时疏导宣泄,悲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消化释放。

另外,悲伤的持续期通常自丧亲1周后开始。当时看上去情绪“正常”并不等于不悲伤难过。丧事过后,宾客散去,才是居丧者更需要关注和陪伴的时候。

其次,要做一个好的陪伴者和倾听者。

在居丧者需要陪伴时给予陪伴,需要倾诉时给予倾听。

常见的糟糕情形是,丧亲者往往刚开始哭刚开始说就被他人的安慰止住了,表面看起来她“正常“了,甚至有说有笑,其实是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导致后续需要更长时间释放和处理。

因此不用担心聊去世亲人的话题会刺激家属,这个阶段他们真的特别渴望有人能好好的,耐心的听他聊聊离去的亲人,聊聊他们过去相处的点滴,感受他的悲伤和不舍。而不是被人劝“想开点,振作起来”或者直接被转移话题。

需要警惕的是,比悲伤更危险,也更隐蔽的,通常是居丧者的内疚感甚至负罪感。

这一点在亲人突遭意外离世的家属身上尤其常见。

人们常常把亲人的突然离世归罪于自己没有照顾好,没有及时提醒以及还有想做未做的事等等……负罪情绪过重而且未能及时化解的话,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因此,倾听的时候,要留意当事人是否有这样的情绪并允许他们充分表达出来。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陪着一起掉眼泪就足够了。

其三,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亲人意外去世,或者居丧者很难从悲痛自责中走出时,最好能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我印象最深的干预对象是一位在台风中失去四位亲人(妻子和三个女儿)的男子。

当时他已数日没有进食,整个人瘫在竹椅上,连持续哭的力气都没有,只是时不时地抽噎一下。谁劝都不吃,也不上床睡觉。整个人被悲伤和自责压垮了。他觉得,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不在家,她们就不会死;如果提前提醒她们不要胃雨外出或者到亲戚家避险,她们就不会死;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反对孩子们学游泳,至少三个女儿也能像偷学了游泳的儿子一样活下来……

按照专业的干预流程。我先问他何时何地知晓噩耗,如何赶回家,整个过程的所见所闻(增强现实感);一到家看到遗体时有怎样的感受,之前的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宣泄情绪);以及他外出打工的艰辛,对家庭的贡献,对妻女的爱与付出(缓解内疚负罪感)……一直聊到最后你想为她们做点什么将来不会很遗憾,如何照顾好仅存的儿子(希望感)……男子从一开始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到转过头看着我与我交流,再到抱着儿子痛哭,最后硬撑起来开始吃点心甚至招呼我一起吃,整个干预过程至少两个多小时。

第二天回访时他已能扶着唯一的儿子张罗事情了。因为通过我的干预,他意识到自己最后想为妻女做的事,就是尽己所能为她们办一个相对体面的葬礼,这个光躺着哭是没有用的。于是他强迫自己吃饭,睡觉,直至面对这令人无法接受的现实。

一位心理学教授说“如果你能耐心倾听,让对方哭个够,说个够,就对得起每小时几百的收费了”。倾听之所以贵,因为太稀缺。而专业的倾听,更是稀缺中的珍品。

给悲伤者一个悲伤的出口。拥抱和聆听,胜过千言万语。

(原文出处:https://mp.weixin.qq.com/s/U8YaC9JsSenWM-ReifkW9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