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族早期电影?
藏族早期的电影是《农奴》。
这是一部载入新中国电影史的电影,也是新中国第一部西藏题材的电影故事片。
1963年上映的电影《农奴》,艺术地再现了黑暗的旧西藏和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主演大旺堆自己也出身于农奴家庭,他在影片中扮演的农奴强巴,演绎的既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广大农奴普遍状况的缩影。
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全部都使用了藏族演员。演员大旺堆在半个多世纪前塑造的农奴强巴这个角色,时至今日都是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风格凝重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的该片,赢得了一批批观众的喜爱,曾经还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金奖。
二、苏有朋藏族电影?
答,电影没有,电视剧有康定情歌。《康定情歌》是由甘孜州人民政府、八一电影制片厂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拍摄,由江平执导,苏有朋、居文沛、陈茂林、蒲巴甲、爱新觉罗·启星、谢润、袁霆等联袂主演;特邀张光北、蔡明、卢奇、马以、吴军、何政军等老演员客串出演的爱情电影[1][2]。
该片作为纪念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献礼片,讲述了解放军李苏杰跟藏族女孩达娃长达60年的爱情,并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故事来反映藏族甘孜州成立以来的社会变迁,并歌颂了纯真的爱情。
三、中国首部藏族电影?
《塔洛》是中国首部由藏族导演执导并进入全国院线的藏语电影。11月18日,《塔洛》在西宁超强点映。早在2015年9月4日,《塔洛》在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获得很高人气。2015年,《塔洛》荣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2月9日,《塔洛》将在全国公映。
四、藏族打日军 电影?
没有拍过藏族打日军的电影,只拍过蒙古族抵抗日军侵略的电影,片名叫《嘎达梅林》。
五、有哪些藏族电影?
《金银滩》、《农奴》、《红河谷》、《Thecup》、《Alittbudha》、《喜玛拉雅》、《藏北一家》、《古格遗址》、《走进西藏》、《伊西卓玛》、《可可西里》、《静静的嘛呢石》、《喜玛拉雅王子》。 重点推荐《静静的嘛呢石》和《喜马拉雅》。
六、有哪些介绍藏族文化的好电影?
强烈建议去看看“藏地新浪潮”这些藏族导演们的电影。
“你们这批人享受现代生活的优越感,同时为了满足自己,让另一批人在封闭的地方过原始生活,这个太荒诞。”
当年,杨柳松在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前,他计划先去往圣地加拉森当看看。为了感谢热情款待他的17岁少年嘎玛,杨柳松决定雇佣他为向导。“应诺的报酬是个很诱人的数字,我不再是生意人”。
嘎玛很高兴,说他去过加拉森当,愿意做杨柳松的向导。但这直接导致了最后杨柳松没有去成加拉森当。
因为嘎玛并没有去过加拉森当。
事后杨柳松回想,“我犯了一个感情上的错误,十七岁的嘎玛还不懂得金钱与诚实之间的取舍”。
这其实是现代文明与传统藏地原生文化之间碰撞之下的直白表现。这种碰撞正日益激烈。
比如一个在寺院修行的小喇嘛,因为新年放假3天,他回到家里。3天的时间里,充满好奇心的小喇嘛被电视深深吸引,迷上了用VCD播放的“唐僧喇嘛”(86版西游记)。
小喇嘛和家人看《智美更登》(传统藏戏),觉得无聊便跑去录像厅看成龙主演的香港电影,没钱又跑去正在演“智美更登”的哥哥那里要了10块钱。小喇嘛遇到电影里的接吻镜头赶紧跑出来,要回了钱去买零食,买了“唐僧肉”、娃哈哈和孙悟空面具。
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之间,在本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小喇嘛既新奇又迷茫。
这是藏族著名导演万玛才旦的第一部叙事长片《静静的嘛呢石》中的故事,上映时间是2005年。
万玛才旦及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藏地新浪潮”的到来,一批藏族导演用自己的视角,用藏语拍藏人自己的电影。此后的十年间,万玛才旦几乎独自扛起了“藏地新浪潮”这面大旗。
时代在变换,藏人也在变。内地游客来西藏,少不了说几句“你们都变了,都不原始了”。万玛才旦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他很反感这种论调:“你们这批人享受现代生活的优越感,同时为了满足自己,让另一批人在封闭的地方过原始生活,这个太荒诞。”
万玛才旦出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属于三大藏区里的安多藏区,他所在的村子,在黄河边上,距离西宁三四个小时的路程。
小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村子旁边修水电站,有一天突然来了工程队,先是勘测,之后开始施工,然后来了更多的全国各地的工人。他们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集市,配套齐全,还有洗澡房、洗头房。
“这跟《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镇是一样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突然来了很多人,成为一个小镇,然后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变了”。
以前村子里的人半农半牧,现在大家发现打工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以前谁家要盖房子,很多村民都帮忙,现在只有几个亲戚来。打工更有钱赚,但人和人的亲近感没有了。整个结构都在发生改变,大家对物质的欲望变得更强了。
万玛才旦认为,作为人,这也正常,他们通过城里来的人认识了外面的世界,有了一点变化。本质上每个人都向往舒服的生活,有权利追求这些东西。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了才有可能去追求一个更高的、精神的东西,他们需要这样一个阶段。
但水电站修好了,工人们都离开了,村里的人已经改变了,回不去了。
因此,万玛才旦的作品,从《静静的嘛呢石》开始就一直试图展现藏人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遭受现代文明冲击,原有的生活被改变,却又无处安放。
这样的改变处处皆是。当年杨柳松去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加拉地区,现在已经开发成了旅游景区,配套设施齐全。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去过藏区徒步、登山,甚至旅游的人,饮食、住宿、交通,相信很多人都接受过藏人的服务。
《静静的嘛呢石》是万玛才旦“藏地三部曲”的第一部,电影里,传统与现代还能平和相处。但他之后的作品开始越来越激烈。
“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寻找智美更登》,讲的是一个导演和摄影师,要拍一部有关智美更登的电影,为找到合适的扮演智美更登和他妻子的男女演员,他们走访了许多跟藏戏有关的村庄、寺院、城镇。
他们找到的女孩很合适,可她的要求要找到她变心的前男友,来演智美更登。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电影组寻找智美更登的过程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藏区生活画卷。
智美更登是传统藏戏《智美更登》的主人公,是利他主义思想和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是释迦牟尼的化身。在修行的道路上,他将自己的儿女、妻子甚至眼睛都施舍给了比自己更匮乏的人。
《寻找智美更登》集中表现了三种藏人。一种代表传统藏人,淳朴、真诚,有着传统信仰。
一种代表现代的藏人,比如酒吧里的歌手,不会唱藏戏的藏族表演团孩子们。相比传统的藏人,他们更像个城市人。
还有一种人,即是片中摄制组,他们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们仍在寻找智美更登,并试图记录这传统,但他们很艰难。万玛才旦将自己的困境在影片中展现。
及至《塔洛》,这种矛盾更加激化了。主人公塔洛记忆力超强,对自己放的羊如数家珍,从数量、大小、公母,门清。他甚至能像念经文一样背诵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为人民服务》。
他独自一人在山里放羊。自己做饭,喝酒。晚上点几个二踢脚,防狼。无聊的时候唱几句拉伊(藏族山哥)。有一天去派出所补办身份证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办身份证得照证件照,照证件照需要衣冠整洁。理发店洗头的时候,他认识了理发师杨措,一个剪着短发,现代感十足的藏族女孩。闲聊中塔洛报出自家的羊能卖16万块钱,杨措动起了心思。
她开始“勾引”塔洛,唱K、喝酒、上床,但塔洛还是本能地逃离。
继续回到牧羊生活中,一次酒醉后,狼咬死了不少羊。羊主人的责怪以及高额的赔偿费用,让塔洛歹心横生,卖了羊与杨措一起私奔。
但最终却是人财两空。影片的最后,塔洛手里攥着点燃的二踢脚,选择了自残。虽然画面没有给出,但塔洛内心所受到的煎熬喷薄而出。
其实,在万玛才旦的影像下,塔洛代表得还是传统藏人,之所以把他塑造成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这背后的象征意义,应该是不能忘却传统。
但传统在现代的藏地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倒退回去又根本不可能。这是不少“藏地新浪潮”电影人内心最纠结的问题。
他们也在试图找到一种和解的方式。今年刚上映的万玛才旦的又一部佳作《撞死了一只羊》,似乎就是在表达这种和解。
司机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真是邪门了,满世界看不到活物的地方,这只羊就跑到车底下了。”他想找个僧人超度这只羊,“不然心里纠结。”在司机金巴粗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传统藏人的心。
超度完了,他并没有让旁边的村汉去吃这只羊,而是选择了为这只羊举行天葬。“你是一个人吃,秃鹫是很多秃鹫吃,一样吗?秃鹫能把它带到天上,你能吗?”
司机金巴在此处的表演令人忍俊,但转念一想,这么一个生活方式很现代的藏人,他的内心里实则保留了很多藏人的传统之美。
这或许是导演万玛才旦理想的传统与现代和谐相处的模版。
司机金巴在路上搭载了一个顺路的康巴藏人,也叫金巴,是去为父报仇的。在康巴的传统里,有仇不报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司机金巴在给羊举行完天葬后,试图去挽救杀手金巴。但司机金巴却获知杀手金巴在看到杀父仇人之后大哭着离开——他并没有报仇。杀手金巴选择放下,选择释然,选择了放弃传统。当然不是放弃全部,而是放弃了传统与现代不兼容的那部分。
当然不能放弃全部传统。一个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民族,就如无根之萍。
影片最后,在司机金巴的梦里,他替杀手金巴完成了复仇。他悲天悯人的心得到了救赎,但杀手金巴在放弃复仇的那一刻,何尝不也是完成了救赎?
说到救赎,总会听到有人说要去西藏,去西藏会得到救赎,会净化心灵,这点多少年前就被拿来炒的噱头,至今还在被营销号翻炒。透着一股子“外来者”的偏见。
汉族导演也拍藏地电影,像田壮壮的《盗马贼》,像冯小宁的《红河谷》,像陆川的《可可西里》,再到最近几年拍了《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的张杨。
没有贬低的意思,这些电影不可谓不经典,但终归是从汉人的角度来拍的,显得水土不服。即使是小成本制作却获得过亿票房的《冈仁波齐》,也不过是因为“朝圣”“信仰”等词汇抓住了很大一部分文青的心。
虽然这是部藏语电影,摄制组也提前进驻村子与演员们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影片最终展现的只是“信仰”之主题,于藏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终究显得浅薄了。
要说拍朝圣拍得最出彩的,还是藏族导演松太加的《阿拉姜色》。得知自己得了重病的妻子俄玛,在一场梦中惊醒后,执意踏上朝圣的路程。现任丈夫不解,但和儿子相继追随加入陪伴,这个家庭也在艰辛旅程中逐渐消除隔阂,达成和解。
在途中,弥留之际的俄玛向丈夫道出她朝圣的初衷:在梦中前夫让她带上他的骨灰去拉萨朝圣。丈夫罗尔基最终帮助病逝的妻子完成了心愿。
松太加给带着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磕长头、朝圣披上了人性的外衣。从此这种宗教仪式不再与信仰密切相关,而是与人类亘古以来的主题——亲情交织在一起。
朝圣对旁人来说不再遥不可及,松太加将被神秘化的藏地,生活化地展现给世人。在他的诠释下,藏地不再高高在上,生活在藏地的,跟我们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
松太加跟万玛才旦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去表现藏人眼里的藏地,前者平和,后者激烈,却又殊途同归,也都真实。
如果你经常去到藏地,无论徒步还是登山,亦或是旅游,你去到寺庙,你去到藏民家里,你去到神山脚下,你去到神湖边上。如果你想更真实的了解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强烈建议你去看看“藏地新浪潮”这些藏族导演们的电影。
看过之后,起码不会再被类似于《XXX,户外人自己的电影,看完我又想进藏了》这样的标题忽悠。
于藏地,你又多了一层自己的见解。
如果我告诉你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藏族谚语
七、藏族宋小宝拍了什么电影?
这部电影应该是《发财日记》。
《发财日记》是由宋小宝执导,宋小宝、马丽、沙溢、张一山领衔主演的励志喜剧电影。
该片以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背景,讲述了东北发小两兄弟南下深圳打拼逐梦,与创业女青年马露“狭路相逢”欢乐带娃的故事。
该片于2021年2月12日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同步上线。
八、藏族气球电影剧情介绍?
该片讲述了达杰一家原本过着普通而日常的生活,却因一只普通的避孕套卷入了一系列尴尬而又难以抉择的事件当中。突然有一天,父亲也意外去世,因此,家庭原有的和谐给彻底打破,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棘手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九、藏族第一部电影?
《农奴》是1963年李俊执导,旺堆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的是藏族农奴强巴的故事[2]。
本片反映了农奴的血泪史,展示了野蛮残酷的农奴制与农奴要求彻底解放的尖锐矛盾。藏族演员旺堆准确地表现了人物深沉复杂的内心世界,出色地塑造出一个农奴形象。影片融纪录与故事、诗与戏剧于一体,风格凝重而简练、深沉而含蓄。长镜头和光影的象征性造型以及特技的运用,使影片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十、咕咕藏族电影线上可以看吗?
咕咕藏族电影线上可以看。咕咕藏族电影是一部以藏族文化为背景的电影,通过展现藏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向观众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部电影在线上可以观看,观众可以通过各大视频平台或者电影网站进行观看。此外,咕咕藏族电影也可能在一些线上影院进行放映,观众可以通过购买电影票的方式观看。咕咕藏族电影的上线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观影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这部具有文化特色的电影作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