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最早的旅行家?

124 2024-01-27 19:23 admin

一、中国最早的旅行家?

据考证,周穆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家。

《左传·昭公十二年》写道:“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竹书纪年》云:“穆王东征天下二亿二千五百里,西征亿有九万里,南征亿有七百三里,北征二亿七里。”

《史记·赵世家》云:“缪王(即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返。”

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处于西周盛世。因他多次远出巡行,所以不少传言附会地说他有好马,有善御的好把式(造父),能日驰千里,成为古代四出远游的旅行家。

二、中国八大旅行家?

春秋时期的孔子,西汉时期的张骞、司马迁。唐朝时期的玄奘以及李白、李时珍,明朝时期的郑和、徐霞客

三、世界上徒步时间和路程最长的旅行家?

他是世界上徒步最远的人,10年行走8万多公里,31天穿越罗布泊。他就是“真正的旅行者”雷殿生。

雷殿生前后花费了10年来准备他的旅途,靠着四处打工攒下了一笔可观的旅行经费,还练就了一副好身板。1998年,他终于迈出了自己的脚步。雷殿生从哈尔滨出发,十年内走遍了全国各地,全部行程加起来共有8万多公里,等于绕赤道走了两圈。

四、徒步中国意义是什么?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世界是一本书,不徒步的人只看到了其中一页,走出去,全世界都在你眼前,不走出去,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徒步是一种看到世界的方式。为什么要徒步,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也没有什么答案。只要你走出来,就会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五、世界上徒步时间和路程最长的旅行家是谁?

雷殿生

1998年的夏天,他从哈尔滨102国道开始出发。他曾经到过中国最西边的新疆伊尔克什坦;中国最南边的西沙群岛;中国最东边的黑龙江抚远县乌苏镇;最北边的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截止到2008年,他所有的徒步旅程大约有8万多公里。足够环绕赤道两圈有余。

六、中国地质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他鄙视权贵,拒绝仕途,博览群书,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奥秘。在旅途中,徐霞客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以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徐霞客游记》是他用毕生心血谱写的一曲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歌,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园地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淡淡的阳光,透过窗前的丁香树射进私塾的屋子里。头发银白、脸庞瘦削的老师一阵轻咳之后,正襟危坐,用庄重的语调唱读起《荀子》中的一段文章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师读了一段以后,学生们照例开始背诵,屋子里顿时一片琅琅读书声。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神态严肃地叫着徐霞客的名字:“你来背诵荀子《劝学》篇!”

徐霞客声音爽朗、流利而又从容不迫地把文章背诵出来了。小伙伴们向他投来了敬佩和羡慕的眼光。老师含着微笑,赞许地说:“弘祖确实是一个读书用心的好孩子!”

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江苏省江阴马镇的一座深宅大院里。5岁的时候,就去了私塾里开始他的学习生活。徐霞客就在这种诗书文章的教化之中,慢慢地长大。

游历天下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 ”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徐霞客游历生活的第一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以前的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至崇祯六年(1633年),48岁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崇祯九年(1636年)51岁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54岁的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时年已五十一岁。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十九日,徐霞客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这次他主要游历了中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到达腾越后,徐霞客不幸身患重病,终止游历被送回江阴老家。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七、中国古代著名旅行家是?

中国古代十大旅行家 1.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6.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7.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3岁出家。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修驿道,设郡县”。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始皇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  第一次巡视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辇宝鸡、岐山、凤翔,归咸阳。  第二次巡游旅行,首次东行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他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  第三次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他向北而去。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回途内蒙古,经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  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旅行。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结果他死在了旅途之上。     9.王玄策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  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未至,戒日王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立,发兵拒唐使入境。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高宗显庆三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10.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唐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甚多的时代,大丝路的交通在盛唐时期络绎不绝。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伊斯兰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产的庵罗、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亚俱罗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茴香等。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

八、世界上徒步时间和路程最长的旅行家是徐霞客吗?

答是的

徐侠客他不畏艰辛,游历过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地理考察,徐霞客在没有政府的资助下,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记遍记大半个中国,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九、中国四大旅行家是谁?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

2.

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

3.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

4.

郑和: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十、中国户外徒步线路

中国户外徒步线路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旅行者和登山爱好者的目光。无论是在崇山峻岭的巍峨雪山之间还是在广袤的原野之间,中国拥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徒步线路。今天,我们将探索一些最令人兴奋和挑战性的中国户外徒步线路。

1. 长白山之巅徒步线路

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部边境,被誉为"东北屋脊"。长白山之巅徒步线路是中国最著名的徒步线路之一。这条线路全长约130公里,需要耗时七至十天,穿越了长白山的主峰,提供了壮丽的风景和难忘的徒步体验。

沿途,你将穿过茂密的森林,经过清澈的湖泊和瀑布,攀登陡峭的山峰,欣赏绵延起伏的山脉。登上长白山之巅,你将俯瞰壮观的云海和周围山脉的壮丽景色,仿佛置身于仙境。

2. 阿尔金山脉徒步线路

阿尔金山脉位于中国西北部,横跨甘肃、新疆和青海三个省份,是中国最大的北纬40度以北的山脉。阿尔金山脉徒步线路是一条雄伟壮丽的线路,全长约300公里,需要耗时15至20天。

沿途你将穿越险峻的峡谷和峡谷,穿越草甸和高山湖泊,跨越冰川和冰雪晶莹的峰顶。这个徒步线路对登山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也给予了他们探索并欣赏中国西北地区美丽自然景观的机会。

3. 云南腾冲至泸沽湖徒步线路

云南是中国最美丽和多样化的省份之一,拥有许多壮观的徒步线路。腾冲至泸沽湖徒步线路是一条令人兴奋和丰富多彩的线路,全长约200公里,需要耗时10至15天。

这条线路穿越了云南的山脉,经过了丰富的森林、村庄和高山湖泊。你将有机会参观当地的藏族和纳西族村庄,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你还能欣赏到云南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雄伟的山峰、瀑布和原始森林。

4. 四川康定至亚丁徒步线路

四川是中国西南部一个充满神秘和异域风情的省份。康定至亚丁徒步线路是一条精彩绝伦的线路,全长约150公里,需要耗时7至10天。

这个徒步线路横跨了康定和亚丁,两个充满传奇故事和壮丽景观的地方。你将经过康定的古老村庄、宏伟的佛教寺庙和壮丽的山峰。然后,你将穿越冰川、峡谷和森林,到达亚丁,欣赏到中国最美丽的高山湖泊和雪山。

5. 黄山徒步线路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最著名和最美丽的山脉之一。黄山徒步线路是一条适合各个级别的徒步者的线路,全长约80公里,需要耗时3至5天。

沿途你将领略到黄山的奇特地貌和壮丽的景色。你将穿越云海和薄雾,攀登险峻的岩峰,欣赏怪石嶙峋的景观和优美的松柏树。黄山以它的独特之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徒步旅行的必访之地。

以上是中国一些令人兴奋和挑战性的户外徒步线路,它们将为你带来难忘的徒步体验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徒步者,中国的徒步线路都能满足你的需求。所以,下次你计划一个户外徒步旅行时,不妨考虑中国作为你的目的地,你绝对不会失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