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徒步拉萨 有没有前辈传授经验?

218 2023-12-28 16:11 admin

一、徒步拉萨 有没有前辈传授经验?

正在走。在八宿 用了三十四天。没啥,前面找队友 后面也会散开,以为速度 目的,意志力等问题大家都是不一样的。都会散开的。所以前面可以一起聊聊 后面看是看自己。 有很多地方都很成熟了,基础设施是比较全的,不用担心,最坏的打算就是没有钱。其他的都可以克服的。多注意身体锻炼。其他的等你到东升竹庄,和路上的客栈你就会了解更多知识。一起加油

二、在沙漠里徒步是什么样的经验?

以下来自我个人经验:

旅游就像鸦片,一旦沾上,便再也戒不掉了。大自然的美妙及途中偶见的那些魁丽景象,总能给我无尽的感慨和惊叹。于是,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4月22日早上7点,乘坐了25个小时的我们一行15人终于到达中卫火车站,进入中卫市,蓝蓝的天空,干净的街面,微风吹拂着,心情很快就轻松起来了。

来之前我们报了个团,旅行社那边出团通知时说会有领队过来接站,领队前一天晚上已经联系我们问清楚了火车到达的时间,下了火车看到领队早早就在站台边等着我们了,领队是本地的帅小伙,我们先去吃了早餐,早餐后,我们直奔集合目的地“遇见户外俱乐部”。

集合完毕出发了,领队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着一路所见。比如:这片盐湖盐的浓度很高,只要太阳光线强烈,液态的湖水就被晒成了固体的盐块儿,当然提炼后就是工业用盐了。

宁夏是我国回民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蒙古包!也是我们最初的落脚地--沙漠营地!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所见的蒙古包,一种新鲜感油然而生!

行驶不到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尔沙漠边缘。进入沙漠地区,领队给我们安排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沙地摩托,人手一台一次,跟着领队顺着固定路线狂奔着,当你还没有过足瘾时,时间便已经到了,只得很不情愿地把摩托交给后面的人!

来到沙漠,骑骆驼是我一直所向往的,儿时看西游记时的画面突然闪过,也许那时,我就想象着骑着骆驼在沙漠中穿行的情景,风沙那侵蚀的危害,可毫无疑问它也装饰着这个地球的风景,为我描绘出一幅唯美的画面!而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骆驼,那高大身材,高贵神态,从容步履,让我觉得,它们才是这片沙漠的真正主人。

黑黝黝的司机是个开车高手,他轻车熟路地驾驶着高大威猛的沙漠越野车在沙漠中奔跑,一座接一座的沙丘,起起伏伏地带着我们的尖叫声!当冲到沙丘顶端的时候,司机每次都会刻意的向右拐一下,也许这样,就不会直接飞下去吧?最后一次,他倾斜着顺着沙丘慢慢平静下来,而我们,兴趣正浓,余意未尽!

偶尔的私人空间里,我喜欢一个人呆着,仿佛静下来,一切便永恒了,一切便不朽而神性!

初见沙漠,心中的那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它没有雪山那份宁静,亦没有草原那份素雅,可它却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热情,细细柔柔的黄沙堆积成一个个此起彼伏的。小山丘,无限延伸下去,不是它没有尽头,而是我更愿意看到它与地平线相接,直至消失在天际,然后给我留下无尽的遐想!

午餐后,我们开始正式的腾格尔沙漠徒步,腾格里,在蒙语中就是天的意思。而腾格里沙漠以沙粒的色泽、细腻、柔软而出名。所以才有“宁夏回来不看沙”的说法。

春天的沙漠没有夏日的酷热,也避开了冬季的严寒,光着脚丫在上面肆意地奔跑嬉闹,让人感到无限的舒适与惬意,它用无尽的热情迎接着我们这群不远千里而来的陌路朋友,于它而言,我们也只是一行匆匆过客,于我们而言,它却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存一时抑或是一生。

一望无际的黄沙,像天空一样辽阔,自从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开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来,千百万年过去了,这里有多少生命,被无尽的黄沙掩埋,有多少秘密,在寒冷的风中吹散……面对沙漠,生命显得多么脆弱,但又难得顽强。

夕阳下,拍下自己走过的脚印,仿佛是人类将在火星上留下的第一串脚印……一步一滑,我们吃力地走上最高大的沙丘之顶。

此刻,四下无人,我们一起静静感受着风的力量。这个时刻,徒步走这条路,走进沙漠深处,或许是现代都市人寻求紧张竞争生活之外的惊险刺激与彻底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吧!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所有人都忘了一路的艰辛,尽情享受这沙漠带给我们不一样且浪漫的感觉。

偶尔,我甚至可以看到沙丘之间有许多动物的脚印,我问当地导游得知,沙漠间果然有沙狐狸等动物出没……我甚至还看到了小四脚蛇留下一连串爬行的痕迹,也许,是我的人品积分有限,没有福气拍摄到。

沙漠中,那些根系极为发达的沙漠植物,如沙篙、沙柳等,靠吸取深层的地下水,顽强地生长在沙丘之间。干旱的沙层之下,其实有一个含水层,有水可以流动,每年不多的雨水可以迅速渗透到地下,并不遥远的黄河也是补充地下水的源头。

在沙丘的低凹处,水就涌出形成湖泊,形成绿洲。因为足够清澈,湖水格外湛蓝。领队介绍,这里已经被开发为旅游胜地,在年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的气候条件下,这半咸半淡的湖水,说明这个没有河流出入的小湖泊的水是活的,通过地下,水有出有进。

细的粉尘较轻,可以飘荡着越过贺兰山后,落下,堆积成巨大厚达百米的黄土高原。而较粗的细沙比较重,则止步于贺兰山前,形成了辽阔的腾格尔沙漠。我从沙丘的峰脊上小心翼翼地走过。

我们走过的足迹,很快就会被淹没,新月形的沙丘连绵不断,每个沙丘的迎风面都光滑如镜,背风面则是密密的波浪纹。

夕阳西下,我们徒步到了露宿除的沙漠腹地中,领队为我们准备的清炖羊肉实在地道。

夜幕降临,整片沙漠都笼罩在一片凝重的夜色中,夜空中开始出现点点星辰,然后越来越多,再次抬头仰望,已是繁星璀璨,遗憾地是没能用相机将那片星空定格成永恒,深夜忍不住将头伸出帐篷去欣赏那片宁静的星空,几乎所有的星座都能看见,只是我能叫出名儿来的寥寥无几,听着风吹着沙子和帐篷发出嗖嗖作响的声音,像是狮子在咆哮,让人毛骨悚然。这时候帐篷旁熊熊燃烧的篝火和特色美味的羊肉串都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大家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凌晨5点多,几个伙伴就兴致勃勃地爬起来由帅气的领队带到远处的沙丘上等待沙漠日出了。睡眼朦胧中看到一个小伙伴已从外面回到帐篷里,兴奋地向我描述着4-5点又爬起来拍星星了,外面天空渐渐明朗起来,揉一揉惺忪的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哇哦,脸上竟是一层沙膜,堪称一张独家定制的免费腾格里沙漠面膜!早上的沙漠非常冷,我们裹上所有衣服站在高高的沙丘上,寒风凛冽,不一会就被吹得鼻涕直流、瑟瑟发抖。看过很多次日出,但每次都会满怀期待,期待那种等待的心情,一点点急切、一点点兴奋,甚至还有一点点庄严肃穆;期待太阳破云而出的霎那,就像一次新生,带来无限可能和希望!

沙漠徒步绝非是一件旅游观光般轻松的事儿。这一次徒步的生活条件确实一般,所有吃的用的都要提前买好的,徒步过程中一直背着,沙漠当然没有供给站啦;睡在帐篷里,与坚硬潮湿的地面就隔着一张防潮垫,在沙漠扎营的这晚冷得我蜷缩成一只蜗牛了,而且还是一只被挤坏的蜗牛,毕竟一个帐篷睡两个小伙伴嘛;最为难我的是人之三急,野外求生,当然没有卫生间这么个现代化的设施,全靠自行刨坑就地解决,可si,听着风声、迎着沙浪,那种感觉真的很奇怪耶……但这些肉体上承受的小小艰辛,却会给精神带来无穷的乐趣与自由!

分别的时间总是来得那么快,就要告别沙漠,启程下一站了,走在这路上,所到之处的美景固然令人欣喜,但更能触动人心的是所遇见的人以及他们每个人身上或温暖、或鼓舞、或辛酸的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世界!也非常感谢遇见户外俱乐部的领队帅小伙,谢谢你们的热情真诚!(如果你也想来沙漠走一遭,也想来看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可以联系这个帅气的领队小伙:18152457444)

三、在沙漠里徒步有什么经验和技巧?

和大家分享下沙漠徒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吧。

沙漠徒步技巧

按照「意识大于技巧,技巧大于装备」的思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让你更加轻松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既然是徒步,那么一些通用的技巧在沙漠也是适用的,比如调整好节奏和呼吸调整背包背负系统及时补充水、能量及电解质注意休息等。

当然,沙漠作为一种特殊地形,对技巧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服装:做好防晒、防风、防沙处理。穿高邦徒步鞋,穿透气速干的长衣袖,戴墨镜(护目镜),口罩,减小皮肤的暴露感。戴帽子保护头部,围巾护住颈部。

线路:选择迎风面靠近沙梁上部行走。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的沙漠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东南走向。

沙丘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走起来会轻松很多。背风面的沙坑比较软,走起来比较麻烦。遇到障碍物时,要选择绕着过而不是越过,遇到陡坡时不要直上直下,要走之字线路以防止过度消耗体能,尽量沿着峡谷和沟渠走。

行进:携带登山杖,并且带上雪托,这样可以减小对沙面的冲击力,减小膝盖负担,提升行进效率。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保持干爽:尽量让自己少出汗,在阴凉处脱下鞋袜晾晒一下,保持足部干爽。

沙漠徒步装备注意事项:

1、徒步鞋鞋面要求全皮面无网眼,带上沙套(越野跑沙套);

2、为了防晒,带速干排汗带帘的渔夫帽或鬼子帽至关重要,配喷雾防晒;

3、检查「五大件」:庇护所(帐篷、救生毯)、水、火(镁棒或打火石)、信号(口哨或者一块镜子)和急救包;

4、手电筒、手套等其他徒步装备。

沙漠徒步常见风险

随着进入沙漠的人越来越多,沙漠徒步的安全意识也被提上议程,那么,沙漠徒步有多危险呢?

沙漠,一眼望不到边,风起时,走过的痕迹很快便会被沙子埋没,很难找到水和食物补给,又要经历高温、昼夜温差大等考验,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危险。

但是相对高海拔登山、无人区徒步,好像沙漠徒步发生的事故会少一些,诚然,徒步穿越沙漠的人也不多,大都是体验性的徒步,但是依然大意不得。

2006年5月,一名来自北京的女驴友在穿越库布齐沙漠过程中中暑昏迷,后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2015年5月,两名大学生在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时失联,在他们穿越的第12天,救援队发现了他们,一死一伤。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片沙漠。

迷失方向缺水是沙漠中的最大风险,由此可能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快、中暑、幻觉等一系列问题。

  • 迷路

如果是商业队,那么领队则会在前带路,不需要考虑线路问题。要是自己玩,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导航设备不到位,则很有可能迷路。导航设备可以是GPS,也可以是地图指北针,甚至是手机下载的线路轨迹,但是前提是你得会用。

万一迷路了,要冷静,停下来评估当前情况,千万不要坐在或者躺在地上,因为阳光直射,地表温度会更高,尽量回忆自己最后一次的准确位置,在决定下一步行动前,最好待在原地等待救援。

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找到回去的路,就马上出发,一旦出发,要在出发点上做个标记或者留个便条,如果可能,最好找个地势高的地方认真观察。

需要救援的时候,一定最大可能的保存体能,设置求救信号:可以脱掉颜色最鲜亮的衣服,撑在高处,当然最有效的就是古时用的「白天用烟、晚上用光」,考虑到你可能找不到其他工具,那么携带一个日光信号镜,玻璃的发光距离长,而且比较醒目。

图/wikihow

  • 缺水

缺水是沙漠行进中的大忌,高温下容易引发脱水,这是很危险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个,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合理的补水,另一个则是如何在没水的情况下寻找水源

减少出汗量,穿好衣物和帽子,这样有助于减缓汗液蒸发,保持自己的行进节奏。喝水时牢记「少量多次」原则,首先解决身体不缺水,然后再说解渴的需求。晚上到营地后,再烧开水泡茶小杯慢慢喝,直到喝到尿意盎然,这种情况下,当天身体水分基本不会缺失了。

当然也不能过量饮水,容易导致低钠血症,即水中毒,所以当引用了大量水而没有尿意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如何在沙漠中寻找水源,这个要因沙漠而异,国内的沙漠地形受周边地址环境影响,地下水位高低均不同,以腾格里沙漠为例,地下水位较高,有400多个湖泊,常年有水的也有100多个,熟悉水源的一般都可以找到地下水。

无论如何找到水源,牢记饮用前一定要经过净化过滤后才可引用,否则容易喝到寄生虫,引起其他问题。而煮沸和用碘片消毒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有专门净化水的仪器。

  • 中暑失温

长时间在高温下行走,很容易引发晒伤、热休克,甚至是中暑。一般晒伤的主要症状就是皮肤发红和疼痛,严重的可能出现肿胀、起水泡,甚至引发发烧和头疼等症状。而热休克则会导致大量出汗、颤抖,甚至会有呕吐和昏厥,需要进行降温处理和补充电解质,中暑应被视为严重疾病,应尽快服用药物,并进行降温处理,否则会有致命风险。

在沙漠中暑可能很好理解,很多人也都会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沙漠失温,考虑的人却会少很多。2016年清明的时候,腾格里沙漠遭遇大雪天气,很多人由于准备不充分,引起了失温。

沙漠本身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冬天,失温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出发前一定要看好天气,做充足的准备,并养成带救生毯的习惯。

  • 沙漠徒步会遇到沙尘暴吗?

相信北方生活的朋友对沙尘暴都不陌生,那么沙漠中的沙尘暴会是什么样子呢?简单来说,沙漠中的沙尘暴分为四个等级:「扬尘、沙尘、沙尘暴和黑风暴」,而当最严重的黑风暴发生时,大白天也只有3、5米的能见度。

沙尘暴发生的几率很低,而且以扬尘为主,基本不会影响正常行走,需要做的就是戴好防风镜、口罩、头巾等防沙措施。

当有沙尘暴时,一般气温也会降低。如果在行进过程中遇到沙尘暴,商业俱乐部一般把后勤车辆聚在一起挡在来风一侧,背包挡在车底盘下面,人躲在车后。如果在营地随缘赶上了,加固帐篷,把一切个人物资放在帐篷里,坐里面等沙尘暴平息。

除此之外,长距离沙漠徒步还可能出现体力衰竭、出现幻觉,甚至是夜间被毒虫叮咬的可能性。

所以出行时请准确、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体能,选择与之匹配的线路。

安全回家。

撰文/阿尔法

首发于户外探险outdoor

供图/宁夏触及巅峰户外探险、脚印户外、山索体育

四、没有徒步经验,第一次徒步能不能走完乌孙古道?

这要看问者的平时身体情况以及跟什么样的团队走了。

首先,乌孙6天左右的徒步线路,平均每天十几到二十公里的长度对绝大多数没有徒步经验的人来说很难接受。可能第一天到第二天还能够坚持,但后面累计的疲劳、肌肉的酸痛可能会让你寸步难行。所以需要先通过初级的活动来测出自己在徒步这项活动上的运动极限。乌孙线路有接近4000米海拔的高度,这个根据各人情况可能会有高原反应的出现,不同人群的高反高度不同,别人的参考意义都不大。我各人的在雪山攀登的路上第一次超4000米时的感受是体力瞬间消失,呼吸时像溺水意义,如何加快呼吸都无法消除窒息感,要缓好久才能逐步适应。其他朋友在高反时有发冷、头疼的症状,有各种不同的症状。

这个需要感受过几次让身体有个适应,身体对环境的记忆还是很神奇的。

然后是队伍的形式。如果你选着了重装徒步的队伍,那你的风险还是很高的。因为6-7天的装备和食物的重量就按20公斤来估计(水可以路上补充),那么在没有户外经历的条件下,挑战还是很大的。因人而异,也可能问者平时锻炼,体能极佳。如果身体条件不满足这样的负重,那可以选着商业型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有向导带马队进行负重,参队者的装备不用自己背负,只带随身物品即可。甚至觉得体力不满足长时间徒步的队员甚至可以选择骑马跟队,这个就是花费增加一些,也能满足旅行的体验。

还有一点,对没有经验的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来说,能够跟有经验的朋友同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下,需要互相照顾的时候,身边有值得信任的人极为重要。

五、徒步的意思?

徒步(Tramp),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是户外运动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由于短距离徒步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徒步也是平民的代称。

见《汉书·公孙弘传》:"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

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

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十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

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时,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

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扩展资料

行走中的休息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

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员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

谨记:休息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下休息这么简单。走百公里时我与印第安人、井中月等六人结小队行走,就是采取主动、积极的休息原则,定量按时放松,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

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无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

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

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缩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份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为好。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4小时/次,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很弱。

六、徒步的歌曲?

我觉得徒步走的歌曲要选择一些悠扬抒情的歌曲,这样边走边听身心更加舒缓放松了。这样的歌曲有: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珊瑚颂,绿岛小夜曲,北国之春,等你等了那么久,太阳岛上,人间第一情,故乡情,又见炊烟,垄上行,走进新时代,我像雪花天上来,等这些歌曲都可以。

七、徒步的好处?

徒步有以下好处:

1. 锻炼身体:徒步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能力,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2. 放松心情:徒步可以使人身心放松,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3. 探索自然:徒步可以让人接触大自然,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神奇,有助于放松身心,舒缓情绪。

4. 增进交流:徒步可以与伙伴们一起行走,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强友谊,也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扩大社交圈。

5. 培养毅力:徒步需要较长时间的行走,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力,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八、负重徒步和非负重徒步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负重徒步更能增强耐力。

户外活动很多时候都会在超过体力极限的情况下进行,具备超强的耐力和毅力才能成就目标。负重徒步不同于非负重徒步,负重徒步它所要求的体力、耐力以及难度都有所提升。负重锻炼部位的力量增加,能力增加,以及锻炼难读的增加,有极大地提高和促进的作用。

九、徒步鞋怎么清洗徒步鞋清洗的方法?

其实不单单是徒步鞋,其他的户外鞋不论是清洗还是保养都是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的,对待它们我们绝不能草草了事,要细心爱护,静心保养,这样徒步鞋的寿命在延长的同时也能让你穿的舒心走的放心。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徒步鞋具体该怎么清洗的问题。其实顾名思义,徒步鞋自然就是指供长时间行走所穿的鞋子。一般情况下我们穿徒步鞋都是走平路或较好的地段,所以徒步鞋都不会太脏。但是户外徒步鞋的鞋面,一般是皮革制品,穿着后要保持干净,避免发臭长霉,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去清洗鞋子了。由于徒步鞋不是普通的鞋子,清洗时要注意许多问题,所以还是建议使用适合徒步鞋的专门洗涤方法。

1.在清洗徒步鞋之前,我们不妨先把鞋带松开,取出鞋垫,将鞋内可能存在的碎石和浮土倒出。然后去除鞋体表面的泥污(最好是让湿泥先阴干结块去除),可以用软刷或毛巾在清水下清洗干净浮尘和泥土。

2.在清洗完之后,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去表面的水迹。用洗洁精或专业清洁剂,而不是洗衣粉(碱性洗涤剂),喷涂在难以出去的污垢处,静置片刻后用刷头在清水下将鞋子清洗干净,放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阴干即可。

3.要将干纸巾或吸收性好的毛巾来塞进鞋内,以此吸潮除水,然后放到干燥通风处自然阴干。在清洗徒步鞋的过程中除了小心仔细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a.徒步鞋不能用水泡,鞋子内里不必经常清洗,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用清水冲洗过滤。b.对较脏的鞋,先用刷子沾水清洁,对非皮革类鞋(如尼龙面)只要用海绵沾温水清洁即可。如果是油垢,或非常脏的强污,使用皮革清洁剂及尼龙刷,加以清洗表面。c.对于鞋子的内衬,则用湿布加以擦拭清洁,避免汗水的盐份会经由内衬迅速进入皮革的毛细孔中,而破坏皮革组织,使之变干及出现裂痕。d.清洁磨砂皮鞋干燥后刷去浮土,用拨水剂进行处理。不要使用鞋蜡或鞋油,它们会削弱鞋的透气性。e.清洗非皮面鞋用冷水清洗,自然干燥。干燥后用拨水剂进行处理。不要使用鞋蜡或鞋油,它们会削弱鞋的透气性。f.不仅这些,一些徒步鞋的内衬染色,如遇水、受潮及磨擦,有时会有掉色现象,均属于正常。徒步鞋清洁是为更好的保养它来做的前提,日常的护理和爱护也是关键。还要记住的是在清洗鞋时一定不要用干鞋器,干鞋器清洗会使皮鞋变形的,最好是自然晾干。不能长期摆在窗台让阳光暴晒,会导致鞋子变形。当然相信大家也不会是一直穿一双鞋子,要有换穿的鞋,天天穿着同样的鞋,再好的品牌质量相信也不会穿太长时间。了解掌握了这些,对大家的徒步鞋也会有所帮助的,接下来的就是你要按着方法试试了。

十、上山徒步还是下山徒步好?

上山徏步好还是下山徒步好?

当然是上山徒步好,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上山消耗体力大又累,但休息之后腿却不疼。上山还能更好地欣赏风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登上山顶之后更有成就感。下山容易伤膝盖,对身体不好,下山之后还需要休息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所以还是步行上山,乘坐交通工具下山为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灵渠多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