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外徒步登山露营技巧?
带上水和充足的、食物,如果在外露宿要远离洼地,山坡,找比较平的地方注意安全用火,更要注意自身安全,多带几件衣服,要注意手机信号的常通和及时充电。
二、户外徒步登山装备推荐?
1、凯乐石硬壳冲锋衣男单层登山徒步防风防水运动外套 KG2211502
凯乐石硬壳冲锋衣男单层登山徒步防风防水运动外套 KG2211502
采用FILTERTEC科技面料,两层压胶冲锋衣,更干爽透气。品牌标志,系列图标腋下拉链,快速散热,魔术贴袖口。
2、NH挪客速干吸湿透透气浴巾游泳毛巾旅行沙滩巾健身房毛巾吸水巾
NH挪客速干吸湿透透气浴巾游泳毛巾旅行沙滩巾健身房毛巾吸水巾
采用亲肤面料,吸湿速干,不起球、无毛边。
并配置防水收纳袋,毛巾仅重30克。
3、奈特科尔NU50高亮户外照明探险露营超轻头戴式钓鱼灯NITECORE头灯
奈特科尔NU50高亮户外照明探险露营超轻头戴式钓鱼灯NITECORE头灯
奈特科尔NU50轻量化21700高亮可充电头灯,再次突破行业设计局限,高集成21700电池设计方案,体积、重量还在18650头灯标准的前提下,内置大容量21700规格电池,为同时在意头灯容量与重量的用户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在21700头灯领域,NU50实现了高亮、大容量与轻量的新平衡,不仅有4000mAh大容量21700锂电池,还拥有1400流明高亮输出与146克的重量,满电下600流明高亮档续航时间达11小时,满足一整晚的高亮照明需求,无惧黑夜,更从容地应对工业检修、夜跑和搜索等场景下的夜间用光需求。
头灯不仅要够亮,更要有清晰、通透的照明光效。NU50搭载一体式璀璨光学透镜,光学效率超94%,全新极视域+温和光效输出,光斑边缘过渡柔和,近距离工业检修更舒适,同时还具备泛光与远光的照明效果,远可观路况、近可识细节。
NU50不仅仅只是轻,还在防护和舒适上下足了功夫。NU50使用组合式灯体设计,主体由特种PC塑料后壳与冲压式铝金属前壳构成,兼顾散热、轻量与防护力,USB-C接口设有旋转保护盖防护,使NU50具备IP68规格与2米防跌落能力,轻松应对各种户外突发状况。
佩戴舒适性上,NU50搭载近重心舒适支架,灯体重心距额头更近,夜晚作业长时间佩戴更不易累,剧烈运动时不易晃动,并支持单手72度调节。NU50标配全功能舒适宽盈头灯带,32mm加宽设计,夜间反光、镂空与导汗一应俱全。
其他方面,NU50支持智能光感避障,当头灯前方出现近距离的遮挡物时自动降低亮度,避免高温过热,充电上NU50支持边充边用,最快2.5小时充满。
4、北山狼户外露营野营地垫帐篷防水地布加厚超大牛津地席野餐垫便携
北山狼户外露营野营地垫帐篷防水地布加厚超大牛津地席野餐垫便携
5、春夏薄款户外运动骑车登山半指手套男女骑行防晒露指钓鱼手套
三、户外登山徒步怎么穿?
户外登山首先要穿宽松一点的内衣,不影响身体的活动,也不建议穿过多造成对身体较大的束缚,从外套来说则建议穿冲锋衣和冲锋裤,从而达到防风防水和保暖的效果。
四、户外徒步登山「菜鸟」如何入门?
户外活动中,徒步山野是最易选择的,也是大众入门的首选,亲近自然、酣畅洒脱的快感别无替代,同时还能强身健体,一举多得。
然而,户外徒步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你要去哪儿、线路有多长、需要什么装备、如何节省体力、怎样应对意外情况等等,都要遵循户外原则及安全法则。
第一次出发之前先看看这份全攻略,即便你是新驴,也一样可以背包上路,去拥抱车轮无法到达的美景!
01、徒步前,你需要知道的
1、从简单开始
每一个户外老鸟,都是从单日徒步小山野开始的。单日往返、安全便捷、行程轻松的入门级线路,最适合户外新驴。
不少初生牛犊的户外新驴,总喜欢一开始就挑战更高更快更强。但是,户外运动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的运动,徒步山野最忌讳一蹴而就,否则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或发生意外,唯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拾阶而上,才能安稳进步,体会到运动的快感。
2、合适的线路
合理地评估你的身体素质,不要选择超出自己承受范围以内的徒步路线。除了长度外,尤其要注意徒步路线的高度爬升和地面状况。
通常来说,新手应该选择长度在8~15公里、运动时间3~5小时(不含休息),累计爬升及下降高度(即当日爬升下降的垂直高度总和)控制在500米左右且路况较好的路线为佳。等到有了一定的户外经验和较好的体力时,再进行尝试多日的行程线路。
不过,新手应该去哪里了解徒步路线呢?两个途经,首先你可以去询问身边有过徒步经历的朋友,询问他们详细的行走路线和交通方式等。其次,户外网站和论坛里面也会有很多徒步路线和攻略,这些也是用来做准备的宝贵资源。
这里推荐手机app“六只脚”和“两步路”,这两款app都提供户外徒步的详细路线图,不过提醒你,地图数据要记得离线保存以防止丢失信号。同时在户外可以少一点依靠智能设备,多询问当地人,学习利用手中地图和指北针,去体验冒险的感觉并更好地融入当地。
3、良好的天气
天气至关重要,一旦进入山野,就进入了世界上气候最多变的地区。
提前查好当地的天气,以确定是否需要携带防雨装备。虽然前期无丰富降雨量或当日小雨以及局部阵雨也可出行,但晴天始终是第一选择。
预报天气不好(中雨/大雨/暴雨或海岸线风大浪大)应果断取消,若中途碰到雷雨,也应果断下撤。
4、充足的物资
在户外徒步山野时,装备、饮水、食物、药品和户外用具,缺一不可。
- 背包:首先要购买合适的背包。容量和背负系统是选购时必须要考虑的。购买时最好反复背试,并向营业员请教正确背法,否则徒步时,它将不能起到减轻负重的作用;
- 鞋子:是否耐磨、透气和防水,直接关系到徒步者在长时间徒步中的安全舒适,因此选购鞋子要舍得投入金钱和精力;
- 衣物:防水透气的冲锋衣裤是必需的。切忌穿牛仔裤,因牛仔裤遇出汗、下雨会影响身体行动。夏天徒步则要带上快干衣裤,裤管和袖管最好可脱卸。其他小物件如墨镜、帽子、排汗内衣可视情况选择;
- 户外用具:如果要在野外过夜,一定要先看看你的露营装备和炊具是否齐全。其次,增添一些如登山杖、护膝的保护装备会让你如虎添翼,更会让你减少运动损伤;
食物和水的准备一般要考虑路线强度,徒步时间和你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短途徒步不需要准备太多食物,可以带些既补充能量、又不太占位置的食物,如压缩饼干、巧克力、牛肉干。饮水每天带够3升的量,不推荐直接饮用野外生水。药品带些感冒药、止泻药、创可贴、云南白药喷雾等就可以了。
5、同行的伙伴
切勿独自前往,对于徒步初学者来说,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独自面对野外的种种情况,所以寻找同伴非常有必要。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是徒步爱好者,可以和他约好下次一起出发。大多数喜欢户外的人,都会乐于和你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将自己的装备与你共享。如果你身边没有这类人,你也可以尝试着发掘身边可能会喜欢徒步的人,并和他一起去学习如何准备。
独自出发可以带给你更多的自由和冒险感,无拘无束,但是你也需要去面对孤独和恐惧。即便线路再简单,对于初学者,凯乐石还是不建议独自出行哦。
02、徒步的基本技巧与原则
1、徒步技巧
① 小步慢走
在行走过程中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这是很多人徒步时容易疲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长时间行进中,放慢速度,减小步幅,把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有氧运动,更有利于保持持久运动所需的体力。如果是和很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② 控制呼吸
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节奏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平缓地形行走时,可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而在负重上陡坡时,尽量一步一呼一步一吸。这样调节气息,是保持体内能量的好方法。
疲劳的时候可以加深呼吸,有意略微减缓节奏,使体能随呼吸分布均匀。急促的呼吸是对肺肌运动的浪费,同样的运动量却不能吸收足够的氧气,这是驴友应该注意的。
③ 合理安排休息
每当走上相当一段路程后,要注意适当地休息一会时间。徒步行走中的休息原则,应当长短结合,短多长少。
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可以选择树干斜靠一下),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至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至20分钟。
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两分钟至三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友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
④ 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在休息时应补充一些水分和能量,让身体消耗的能量及时得到补充,以便身体较快的恢复体力。
补充水分时,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能量的话,可以随身带几颗糖果或几块巧克力,片刻休息时随时吃一颗。如果自备午餐、晚餐,可以带一些牛肉干、火腿肠、土豆泥、能量棒等食物。
2、应急技巧
户外的原则从不是“走多远”,而是“无论走多远都能走回来”。
① 中暑
在夏季长时间徒步很容易导致中暑,如果行走时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四肢无力,要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敞开领口,挽高袖子,多次喝水或电解质饮料,服用中暑药。
② 扭伤
若遇手指扭伤,要立即停止活动,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胶布固定。若是足踝扭伤,不要强迫活动,冷敷24小时后再热敷、按摩和涂药。
如果活动时足踝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可能是骨折,要马上到医院诊治。
③ 脚上起泡
很多驴友走到中途脚上起泡,最后一瘸一拐地勉强完成行程,其实做好防护措施完全能避免这种痛苦情况。
长途徒步首先要保持脚的干燥,多带几双排汗袜,脚湿了就换一双。由于新鞋容易让脚感到不适,刺激水泡形成,最好穿旧鞋。
如果徒步中感到脚底刺痛,请停下来检查,不管起没起泡,都用创可贴包一下。
④ 雷雨
虽然被雷劈的概率非常小,但驴友不得不防。天气预报有雷暴雨时,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如果已经遇上雷电,应解下金属物,穿上雨衣避免淋湿,不要打手机,赶快找洞穴或低洼处避雷。
⑤ 迷路
在山林中迷路时,首先停止前进,并且尽快冷静下来,不要慌张,切勿贸然行进或盲目行事。此时,国内外普遍使用的“STOP”法则,能为你提供有效的帮助。
S即Stay(待在原地):这是保证冷静的首要步骤。就近停下来把背包卸掉,节省体力,不要做无谓的消耗。
T即Think(思考):自问一些关键问题,有助于分析目前你所处的状况,比如,“我刚才经过了哪些地点?”,“距离天黑还有多长时间?”
O即Observe(观察):仔细观察四周,尽量找到一些地标物,例如溪流、岩石、洞穴、公路。分辨四周声音,如流水声、车声等,这些声音可以帮你找到安全区域。
P即Plan(计划):如果确定晚上之前走不出去,提早寻好露营地点非常重要。天黑前找到生火要用的木材。
03、如何挑选适合的装备?
背包和鞋子被称作徒步者最重要的两大装备,所以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两者应该如何挑选,以及选购建议。
1、背负好的背包
在选择背包的时候,并不是容量越大就越好,还是要看我们自身的情况和日常的徒步登山需求。
如果单日短途徒步的话,20L以下的背包足以。如果是野炊,考虑到要带炉具及食材,建议选择30L—40L的登山背包。如果是多日露营,一般背包都要在45L以上。
不过首次轻装徒步的话,可以先不用购买太过专业的徒步背包,20升以下容量的普通双肩包即可。等徒步入门后,再根据以后的徒步需求选购合适的中大型徒步背包。
而专业的徒步背包,和普通的背包相比,除了布料、做工、细节等方面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专业的背负系统。
背负系统可以说是一款背包的灵魂,是影响背包舒适性的最大因素。背负系统能够从外部分散我们背包的压力并提供支撑,对于徒步者来说,一个好的背负系统的包不仅能节省体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腰部损伤。
例如山脊48+5L 负重型轻量徒步背包,采用LIFT减负式分布系统,可根据自身背长,调节合适的背负,将一部分重量,合理分配到髋部,减缓肩部压力,同时提供重心调整,保持行走中的平衡,徒步时即使遇到爬升或下降坡面,也不会有肩、腰太过吃力的情况出现 。
其48+5L的大容量,可全方位Carry3-7天徒步或登山需求。与同类型、同容量背包相比,山脊在保证背负舒适、不损坏各项户外功能的前提下,自重仅1.7KG左右。省略定位功能中所有不需要的东西,山脊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在适合的条件下拥有绝对超级的性能。
2、合适的徒步鞋
一双好的合适的徒步鞋,能让我们在长时间徒步过程中都能保持舒适的脚感。这样身体也能维持在较放松的状态,避免了因过度紧张而消耗掉额外的体力。
一双好的徒步鞋要同时符合高帮(保护脚踝)、硬底(保护脚部)、防水(保持干燥)三个要求。但这个标准越来越不具有普遍性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越野跑鞋去转山徒步。相比徒步鞋,越野跑鞋更轻便灵活,几乎可以应对所有地形。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穿越野跑鞋可以应付所有线路呢?也不尽然,适合自己、适合当下环境的鞋最重要。
一般来说,去短线、难度一般或较成熟的徒步线路时,轻便灵活的越野跑鞋能让我们在行程中更舒适,全新升级的FUGA EX2.0,引入内置稳定片的加厚双密度中底,大幅提升跑鞋的支撑性,升级的AWS3.0全掌调节系统更有效防止下坡时脚趾前移,大幅提升包裹性及穿着舒适性,能帮助我们在徒步过程中节省相当大一部分的体力。
而去长线、路面复杂或雪线之上的徒步线路,还是尽量选择支撑性强的徒步鞋,例如凯乐石的FLT 防水登山徒步鞋,不仅对踝关节有一定保护作用,也能很大程度缓冲对膝盖的压力,在徒步时能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撑。
--
最后,不要因没有经验而退缩,大胆迈出第一步吧。但也不要冲动说走就走,有勇无谋必定后患无穷,做好充足的知识、物资和技能准备,你最终也会从“菜鸟”变成“老驴”的。
然后,开始第一步就好,相信自己,只要坚持,接下来的每一步,大自然都会吸引着你不断向前,而凯乐石永远是你探索世界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更多《凯乐石干货课堂》优质内容:
顶级运动员能做出哪些让人惊叹的特技?中国的十大徒步旅行线是哪些?为什么这么多人徒步,徒步有什么意义?知乎机构号:@KAILAS凯乐石
凯乐石,只为攀登!
五、户外徒步登山男鞋要求?
户外徒步登山男鞋是一种专业的登山鞋,其功能要求相对高,并且与一般日常穿着的鞋子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户外徒步登山男鞋的基本要求:
轻便:户外活动中,需要长时间行走,所以鞋子必须尽可能轻便,减少负担。
耐磨防滑:登山路线非常崎岖,鞋底的耐磨性和抓地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具备较强的防滑功能可以更好地保护脚的安全。
路径稳定: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需要鞋子能够保持稳定和平衡,避免扭伤或者摔倒等意外。
透气舒适:由于户外环境比较恶劣,鞋子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舒适性,让脚部能够得到良好的呼吸和舒适的支撑。
支持性强:登山鞋的鞋面应该具有足够的支撑性,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不易受伤。
防水保暖:户外徒步活动中,天气多变,鞋子需要具备防水和保暖功能,以免脚受凉。
六、户外徒步登山有哪些小技巧?
这个问题,竟让我感觉你有点问对人了,你站在这里不要动,我去买个橘子,细听我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爬过好多次山的旅行爱好者,我就自己的建议和经验分享出来。
我小时候就是陕南的山村中长大的,秦巴山区就是我的故乡,一条汉水横穿而过,这里的人依山傍水而居,四季分明,早些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也都外出务工了。
我从小就喜欢爬山,农村的山和景区的山是不一样的,没有经过很多开发,路也都是走得多了才有了路,路的两旁都是杂草丛生。而我就喜欢山上到处瞎跑,摘野果、打板栗、八月瓜;掏鸟窝、捉野兔、砸马蜂窝,溪边捉来螃蟹烤着吃,也非常快活。从小就训练出跋山涉水,如履平地。
和农村的山相比,我感到景区的山反倒是更好爬一些,山下都是公路,步行登山道都是台阶;像南岳衡山,公路直接修到了南天门以上,徒步爬山的梵音古道也不显得难走,我徒步登山完都是略感轻松。
黄山爬完给我的感觉就是景点过于分散,路程比较长。不过山上的奇松怪石、云海日出都是非常的漂亮。以险闻名的华山是要更难爬一些,好多地方是要手脚并用拽着铁链一步一步的向上爬。
关于建议,我主要提以下方面;
1、基础训练,爬山对于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体力,建议准备徒步爬山的前两个周进行基础的锻炼。每周进行不少于三次的五公里慢跑,每天至少30个深蹲,这已经是很小的训练量。
2、事前准备,关注目的地天气预报,带好冷暖衣物,外套推荐冲锋衣;如果是夏天就推荐防晒衣+冰袖,最好选择长裤,鞋子一定要穿登山鞋或者运动鞋,能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如果遇到下雨或天气预报有雨,可以准备一次性雨衣,爬山打伞会比较危险,下暴雨不要爬山。
3、路线规划,徒步爬山的路线提前了解好,如果只是到了目的地跟着大部队一起跑,未必会有满意的体验。有些很不错的小众景点,好多人都会忽略掉。
4、遵守规章制度,爬山不要翻越景区围栏,不去未开发的景区,不去未开放的景区,遵守沿路的标语提示,不要随意进洞涉水。
5、携带物品,全程徒步推荐轻装爬山,不要携带太多的水和食物,自己带一部分,山上补给一部分,山上的水和食物比山脚下贵很多,可以提前在网上了解。带一些常备药物,例如感冒灵、藿香正气水、云南白药、创口贴、花露水等,不宜太多。
6、行走技巧,平路缓行,大量的台阶不要直着往上爬,会很累,推荐小S型斜着走,略微省力一些。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平路少歇,上坡路每隔一到两个平地就歇一次,时间三到五分钟。
7、登山杖使用技巧,登山杖可以在山脚下买一根带着,价格更便宜些;除非老年人,上山基本可以不用,下山一定要用登山杖,保护腿和膝盖;下山不用登山杖借力,整个徒步完后,两条腿会又酸又痛好几天,亲身体验。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8、保持徒步距离,和其它登山人群不要靠的太近,万一别人脚滑了摔倒了,碰到你就很容易受伤,尤其是爬台阶那种,像泰山十八盘。
9、心态平和,不管是爬山的途中还是其它地方,出门在外,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随意和别人发生争吵;心态放包容一些,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免遇到不必要的麻烦;不要瞎凑热闹,好奇心害死猫。人群一旦聚集的很多,就容易发生危险。
以上九条建议和经验都是爬山比较实用的,爬山是一个很不错的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的探险性和刺激性,尤其是沿途的风光美不胜收,但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则,君子不把自身置于险地。
还有一些细节方面,不管男女生都记得带一些防晒和补水的东西,山上的紫外线很强,而且天气飘忽不定,天气预报都不一定准确。我在衡山就遇到过昨日晴空万里,今朝斜风细雨的场景。
我自己爬过很多山,比较知名的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泰山、华山、衡山、武当山、丹霞山、观音山、梧桐山、白云山等等,还有各地的一些不知名小山。徒步就是为了观景和锻炼身体,但有句话说得好,爬山不观景,观景不爬山。看风景一定要停下来,安全最重要。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爬山的技巧和经验。
七、适合户外徒步登山的中型犬?
拉布拉多犬。
首推拉布拉多,这是一种性情温顺,而且探索的欲望特别强烈,是身边最好的涂布伴侣。晚上可以帮你守夜,白天帮你探索新的旅程。
其次是哈士奇,一提到哈士奇大家都会提到另外两种,阿拉斯加和萨摩耶它们合称“雪地三傻”。虽然性格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颜值高啊,嘎嘎。主要是哈士奇的耐力和速度都可以跟上你前进的步伐,不会拖你的后腿。
八、户外登山徒步穿什么裤子好?
需要穿防风防水的户外裤。因为户外雪山徒步下身需要面对低温和湿冷的环境,而且徒步过程中可能会经过积雪或者湿地等区域,所以专业的户外裤可以保证身体的干燥和保暖。另外,建议在裤脚处加装防风带或者防水袋,以避免积雪或者湿气渗入裤腿。此外,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湿排汗内衣和运动裤,以保证体能的最大利用和出行的舒适度。
九、户外徒步登山该如何保护好膝盖?
过来人表示,真的要循序渐进。以前瞎跑步和骑行,膝盖就有点伤到了,后面去爬山,还是重装,那个地方,每次后面几天都会复发。
建议平时就要锻炼身体,特别是膝盖和腿部肌肉的训练,然后是核心力量的训练。膝盖主要就是靠墙蹲,深蹲,弓箭步,箭步蹲,单腿提拉。每天找个十几分钟练一下。
那些说用护膝的,一看就是广告,千万别信。膝盖如果是好的,就要去训练周围肌肉,逐渐适应高负重和冲击力,如果直接上膝盖,时间久了,你的肌肉更会退化,那就真的是废了。
如果你的膝盖已经受伤了,严重的话,肯定要休息且看医生,肯定要带护膝辅助治疗。如果轻微就慢慢锻炼,下坡适当用一下护膝,一定要控制量。
十、户外徒步登山,应该具有哪些基础的装备?
每年会长线徒步几次,前两天刚从川西登山回来,因为之前不少人问过我关于出行要带装备问题,所以来聊聊高海拔户外长线所需装备
每次出行前会先用表格列出需要的装备,比如这是前几年去尼泊尔EBC小半个月徒步时所列举的清单
下面是前几天登雪山前拍的装备
以上装备也作为我在下半年为期半个月的徒步和6000以下雪山攀登的基础装备
户外装备:顾名思义,是加持户外活动时需要配置的设备,按照携带背负情况,分为轻装和负重。
轻装:
一般登雪山和成熟的徒步线路都有专门的背夫或马帮、骆驼帮、牦牛帮驮行李,每天的住宿和营地都是在一起的,你只需要背着小包装着一天的必需品,比如路餐、水、行走过程中需要添减的衣物,相机之类的就可以。其他所有行走过程用不到的东西均交给背夫和马帮带。
重装:
探险级未经开发的线路,没有成熟的商业环境或者觉得有背夫不自由则需要由自己负重。
按照重装来说,以下列举我认为按照装备的重要性排名:
1.背包
2.鞋子
3.睡袋、防潮垫和帐篷
4.冲锋衣裤
如果一开始预算不多,这四样能力范围买最好,虽然不至于一劳永逸,至少可以保证用多年不被淘汰,即使不用转卖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装备相比于其他生活用品来说最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只有经历过各种恶劣环境,亲身经历明白好装备的重要性,一定会庆幸当初对装备的投资。
背包:
一般来说,登山者和轻装长线徒步都配有两个背包,一个日用小包,大小可装一天来回所需的登山物品,一个是大容量背包,大小可以容纳野外过夜的装备;如果是重装的话只需要一个重装大包就可以,不用准备小包。
没有任何一款包可以适合所有人所有线路,但是按照自己走长线的经验和身边人的使用看来,女生 60 - 70L 和男生 70L - 80L 的适用性最高。
在选择背包上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背包的容量。看线路长短,如果 1 - 3 天内不露营 10 - 30 L, 3 天以上的不露营看物品多少一般 40L 以内绝对够用了,3 天以上露营的话需要 50 - 80L,可装 13 - 30 kg.
其次是背负系统,这也是背包的核心价值所在。好的背包应具有良好的贴身性,强大的负重系统可以放松肩膀和腰部,把重力集中在臀部。
其他就是透气性、背包自重、收纳的便利性等。
口碑比较好的一些户外好用的背包有 arcterxy (始祖鸟)、 osprey (o包)、 gergory (格里高利、 gg )、 halglofs (火柴棍)、 mystery ranch (神秘农场)、 dana design 、 granite gear (花岗岩)、 deuter (多特)。
大众实力派背包选择主要是有始祖鸟、小鹰、格里高利。
在选择上始祖鸟骚气但是价格非常可观,对于不缺钱的朋友来说不仅实用还有逼格。如果觉得性价比没那么高,那就可以考虑市场最大的两大品牌, o 包和 gg . 整体从背负上而言, G 家在硬度和负重能力上超过 O 家;在透气性上来说 O 家更胜一筹;美观性上来说, G 家打包后宽度较宽, O 家的瘦长, O 家更胜一筹。
另外提一下如果走轻装线选择小包, 背包的负重能力和背负系统不会太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看容量,一般女生在 20L 左右,男性 25L 左右,轻装徒步或初级登山都够用。(注:如果小包自己背的话最好配一个防雨罩,大包是本身配有防雨罩的)
鞋子:
好的登山徒步鞋能减少磨合,更好的抓地力,更强的负重能力,更好的攀登,最大程度保护双脚和关节不受伤,可以适应极端地形和天气。
选取标准:
1、 GORE-TEX 鞋面, Vibrim 底, 高帮。
GORE-TEX 面料在户外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产品中,具有防水、透气和防风功能,相比一般防水面料多了透气性。
Vibram ,有一个经典的黄金八角形标志,让登山鞋拥有杰出的抓地力、轻便、耐磨又耐用。
高帮的作用是更能应对一些极端天气情况和有效保护脚踝不易扭伤。
2、适合长距离各种地形和极端寒冷天气使用。(也可用作无技术型初级雪山)
推荐品牌:SCARPA 、 LASPORTIVA 、 LOWA 、 Zamberlan ,在自己预算内尽量买最贵的,一分价钱一分货。
另外强烈推荐 SCARPA 冈仁波齐, Kailash 在2008年发布获得大奖,因为整体采用防水绒面皮以及网眼材料搭配使得整体重量得到有效降低,并且自身综合性能不减,被广大驴友喜爱。自己玩了多年户外, SCARPA 是唯一一双穿新鞋走长线不用磨脚,而且陪伴走过多年大大小小不同的线。
如果不差钱就入全牛皮,如果脚型窄的可以买意大利原产,脚宽的话可能原产的会偏紧,只能考虑入亚洲版的(注:欧版比亚洲版的稍窄一点)。
如果说背包和鞋子承担了白天的重任,那么睡袋、防潮垫和帐篷则承包了晚上的舒适性。
帐篷:
选择帐篷,需要在保护性(坚固度)、重量、舒适性和价格间做权衡。常规都是双层帐篷,内账透气不防水,为了晚上人呼吸内部的水汽通过内账排出去;外账防水不透气,可以阻挡雨水渗入。
如果营地雪厚则需要四季帐,不然三季帐就足够用了,四季帐用到的几率比较少。所以可以尽量选择收纳体积小、重量轻的三季帐。
其次看人数选择单人帐、双人帐或者多人帐。如果不是玩solo或者极度轻量化爱好者,更建议选择双人帐,原因有二:一是在户外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情况,方便两人混账;二是空间更大,在遇到极端天气可以把所有物品放在账内。
帐篷推荐经济之选比如有牧高笛、凯乐石、自由之魂,国际品牌的话有比格尼斯, MSR ,一般足够应对大多线路。
睡袋:
高海拔首选羽绒睡袋(鹅绒好过鸭绒,相同的温标鹅绒更轻,占空间更小),普遍来说 4000 海拔以下以鹅绒为例,充绒量在 700 左右大致够用,极限温度在 -5° ,如果是4000以上高海拔地区,建议充绒量在 1000g 以上,极限温度在 -15° 以上。
好的睡袋和不好的睡袋即使是标注一样的温标,但是在实际使用却是天差地别,不好的睡袋除了羽绒外,还会填充其他填充物以降低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保暖性,面料的透气性也差距很大,所以千万别只看温标一样就贪小便宜。
推荐国产的黑冰,价格和功能都相当有性价比,足够在各种高原徒步线路中使用。
防潮垫:
防潮垫一般就两个选择,一个是泡沫型防潮垫,体积较大,但是方便收纳,非常轻,常需要外挂;二是充气垫,回暖效果好,但可能在路途中会出现破损的意外,在不平整的营地会非常硌,所以一般徒步的话泡沫型的足够用了。
一般购买防潮垫时会注明R值,R值越高,就越保暖,非常推荐Therm-a-rest的蛋巢, R值 2.6 ,R值和舒适度都足够徒步使用。它还有更高R值的绿搓,蓝搓和银搓,虽然保暖性更好一些,但是收纳稍麻烦,一般无特殊情况的长线蛋巣足够用了。
墨镜+运动隐形眼睛:墨镜是野外必需品,太阳大的时候眼睛容易晒伤,过垭口等有雪的地方没有墨镜容易雪盲。墨镜推荐奥克利,相当轻,生活中用的墨镜基本也能在高原使用,没有特别要求(一般来说,镜片颜色越深,遮光效果越好,在高海拔地区阳光更晒,墨镜适用于绝大多数线路和初级入门雪山,一般只有登高阶雪山时才会用到雪镜)。
运动隐形眼镜:我大概近视是200度左右,之前一直选不好隐形眼镜,还记得好几年前有次半夜在山里戴隐形眼镜怎么都带不上,买到的很多隐形也是不足以支撑户外运动;但是在户外近视党隐形眼镜是必须品,户外运动动辄就是十几公里,所以如果是近视人群长期面对阳光的照射,可能会造成眼睛视物昏暗,眼皮沉重疲惫感增强。一般的标配就是隐形眼镜+轻量运动墨镜;而且在户外徒步,对隐形眼镜的材质要求会变得更加苛刻;户外一天8小时左右的天气变化,可能包含风、干燥、暴晒等气候;整体环境是比较干燥的,我自己用的是优瞳初零感,是适合运动的隐形眼镜;
我们选择隐形眼镜需要注重锁水性,轻薄感,与眼睛的贴合度,还有就是以日抛为主以提高出行的便携性和眼睛卫生。锁水性一般不推荐高含水量配比的隐形,高含水量隐形容易汲取眼球的水分,导致更加干燥。含水量标准如下:低含水量:含水量<40%中含水量:含水量为40%~60%高含水量:含水量>60%另外就是轻薄感,给我们在运动过程中带来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厚重的镜片更容易让眼球产生异物感;购买时可以看一下镜片的厚底指标,一般在0.09mm基本上没问题。最后就是配镜前去测一下眼睛的基弧和眼球直径,避免在运动过程中造成划片等情况。一般我出行都会备上日抛的隐形片,自用的是优瞳初零感的锁水片,非离子材质,也是今年我戴的最多的一款,很适合户外的运动隐形眼镜。在徒步和户外跑步这样的状态下,眼睛也很舒适,没有异物感;风吹到眼睛里也没有滑片和磨片感。但是也要提醒的是:佩戴时间一定不可以超过8小时哦,因为是户外,隐形眼镜佩戴时间可以压缩的更短,一般我会和框镜交替使用,到达目的地之后就会摘下抛弃,这也是日抛的好处,用完就可以处理掉,不需要再护理。
特地做了一些运动隐形眼镜的知识了解:我自用的优瞳初零感运动隐形眼镜主打的锁水片,锁水膜机制可以让眼睛长时间不干,主要工艺是在镜片的表面形式锁水屏障;长时间佩戴隐形容易蛋白质沉淀,减少蛋白质沉淀,不仅对敏感眼友好,相对来说也更加卫生一些。
冲锋衣裤:
冲锋衣通常指硬壳,用于在户外时应对恶劣天气,集防水、防风、透气且能抗刮和撕裂的户外设备。
冲锋衣裤最好的无疑是始祖鸟,顶级的设计、用料、做工,在各个方面都有资格被称为户外界的爱马仕,当然价格也不菲。另外在户外比较受欢迎的还有 Mammut (猛犸象)、 Marmot ( 土拨鼠)、 Mountain Hardwear ( MHW ,山浩)、 Patagonia ( PATA ,巴塔哥尼亚)、 Haglöfs (火柴棍),冲锋衣不常穿,但备一件非常必要,尽量买件好的。
提一下,很多驴都不喜欢穿冲锋衣裤,包括雨雪天都不穿,觉得软壳能应付,但如果真的碰到极端恶劣的天气,以软壳的防水性是不够对付的,到时候吃苦头的还是自己。
压缩羽绒服:
在高原徒步中羽绒服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是选择专业的户外羽绒服,压缩性好,相比于日常的羽绒服重量更轻,保暖性更强,面料的透气性更好。
户外羽绒服通常选择 600 蓬以上,更高端的用 800 蓬,足够应对徒步中的寒冷天气。
口碑好的羽绒服有:始祖鸟、土拨鼠、山浩、 TNF 等。
雨衣:
在特别大雨,下雨时间又很长时,就需要用到雨衣,还有大风时,雨衣也可御寒。最好选择户外专用,千万不要用一次性的。
选择雨衣主要是考虑几点:
1、雨衣轻便、体积小;
2、雨衣需要能盖得住背包;
3、雨衣不会太长,一般到膝盖左右。
我自己用的是三峰,轻量化做的很好,设计也方便行走攀爬,迪卡侬也有类似的。价格都不贵,记得千万选择不要太长,因为下体会穿冲锋裤和登山鞋都是防水的,主要是考虑上半身需求,太长会不方便行走,上坡的时候容易踩着打滑摔倒。
速干衣裤:
适合自己的尺寸,速干就可以,穿过不同品牌价位的,差别不是很大。如果要推荐的话,萨洛蒙因为本身专注做越野跑,舒适性和速干效果在众多品牌中更胜一筹(注:户外千万不要穿棉质衣裤,不然大概率会知道全身长湿疹是什么滋味)
帽子:
户外渔夫帽比较实用,一圈都可遮着,不同方向的光照都 hold 住。另外鸭舌帽也可以,拍照会更好看。
魔术头巾:
户外最具性价比单品, 10 来块钱可以用好多年,用途超广泛,建议走长线带两条。
手套:
任何徒步环境下最好都准备一双薄款的手套,晒的时候用来防晒,下雨大风的时候防止温度流失,也可防止攀爬过程中被岩石树枝等刮伤。普通的几块钱几十块钱都有,凯乐石、 OR 和 BD 的手套都很耐用,值得入手。
墨镜:
野外必需品,太阳大的时候眼睛容易晒伤,过垭口等有雪的地方没有墨镜容易雪盲。墨镜推荐奥克利,相当轻,生活中用的墨镜基本也能在高原使用,没有特别要求(一般来说,镜片颜色越深,遮光效果越好,在高海拔地区阳光更晒,墨镜适用于绝大多数线路和初级入门雪山,一般只有登高阶雪山时才会用到雪镜)。
登山杖:
登山杖一般是徒步中不可或缺的单品,主要有以下作用:
1.降低对膝关节 22% 的压力,充分保护膝部;
2.提高步行的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避免运动伤害;
3.提高身体的动作幅度和频率,提升步行速度;
4.均匀锻炼全身肌肉,保护腰部和脊椎;
5.降低 30% 的体能消耗;
6.可以当遮雨或遮阳棚的支架;
7.遇到野生动物可以用于自我防卫等等。(来自百度百科)
类型:登山杖有直柄和T柄,直柄适用登山,T柄更适用于老人健步用,所以直接选择直柄。
锁扣:另外登山杖的锁有几种,内锁、外锁、Z杖折叠的内索连接锁定。
内锁重量比较轻,一般入门徒步线内锁基本够用;外锁重量重,但是结实,锁定好。特别在寒冷天气容易热胀冷缩松开,导致插杖时摔倒,如果正好在岩石上或者悬崖边就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在特别复杂的地形或者雪山,最好选择外锁杖。
材质:常见的有铝合金、碳纤维
正常来说铝合金重但是坚固 碳纤维轻但是更脆。
选择登山杖结合使用的环境,负重等情况来定,打个比方。比如线路碎石大石特别多, 路况复杂,插入石头的登山杖也许会因为人的打滑而折断,铝合金比碳纤维更靠谱,因为牢固。
比如海拔高,负重比较大,那碳纤维更合适,海拔越高,轻量化能少一克是一克。现在科技发达,铝合金和碳纤维重量相差无几,质量也区别不大,选择上不用太纠结,喜欢什么选什么。
登山杖比较推荐 BD 和 LEKI ,一对好的登山杖只要使用得当,也可以用好多年。
雪套:
雪套是户外徒步中非常实用的单品之一,它通常在攀登雪山和穿越雪地、泥地、沙漠时使用,主要是防止冰雪、沙粒及其他异物(包括一些昆虫)进入鞋和裤腿内;在下雨时也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防水;在过泥泞路段时能保持裤腿的整洁,从而不会在晚上睡觉时通过裤子把泥土带进帐篷。
雪套的设计大都大同小异,在选择上尽量选择大品牌,质量有保障。一般常见的有 OR 、 SEA TO SUMMIT .
保温杯和水杯:
一般户外出行携带冷热两个水杯,冷水壶可以用来装饮料,热水壶装开水,日常使用的保温杯和有盖子的水杯都可以(注:进阶的线路还可以选择水袋)。
头灯:
如果是长线,考虑意外情况天黑还未到营地以及晚上的做饭,起夜等都需要用到头灯。如果是一般线路每天行走时间短,天黑前肯定能到,手电筒也是能用的,不过头灯的实用性还是更胜一筹。推荐品牌有 BD 、 FENIX 、 SUNREI .
炉头、餐具和套锅:
烧水、做饭和吃饭用,高海拔雪山可以考虑 MSR 反应堆,普通线路普通户外炉头足够用,可以参考火枫,基本都能买到。
护膝:
不是非用不可的装备,但是如果膝关节本身不太好,还有线路下坡路况差,或者重装,建议用护膝,主要用作下坡时保护膝盖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受伤的几率。
洗漱用品:
牙膏牙刷
润肤乳、护手霜:高原会比平原干燥很多,润肤乳以保湿为主;
唇膏:有专用防紫外线唇膏,一切都以保湿为主(如果觉得这些瓶瓶罐罐太麻烦,可以用凡士林修护晶冻代替,高原保湿超强劲);
防晒霜:高海拔50倍以上,资生堂小金瓶,不油腻防水防晒效果好;
不建议带毛巾,湿的会很重,而且一直闷着有味道,建议带一次性的就可以。
药品:
在户外主要问题是感冒,肠胃不适,高反,外伤。只要针对性的带一些就够了。一个队伍只需要有一两个人带药品就可以,最后基本会有的多,算是公共物资,不需要每个人都准备。
路餐:
路餐以饱腹,高热量,轻重量为主。(最好把多余的包装在家里都拆好,省的在户外时候不方便还多带回垃圾)时间长的话维生素必不可少,可以买脱水的蔬菜汤,以我自己的经验喜欢带果糖,因为口味比较好,行走途中饿了可以随时补充热能,另外可以带点辣的增进食欲,以免因为劳累食欲不振。
食物的话尽量带脱水压缩的,不仅重量轻,体积也小,比如山屋。如果背负强的话也可几个队友合伙带户外专用高压锅,带新鲜大米和真空肉类煮饭炒菜。
以上针对高原长线徒步和入门级雪山使用,如果只是打算周末来个休闲游,预算又比较低的可以选择迪卡侬等休闲户外装备尝试一下。如果想长期玩户外,那我建议基础的还是能力范围之内买最好,按照使用率和性价比来说,绝对高于迪卡侬等同类产品。
强势总结:比起攒装备,先走出去,才是最最重要的。
如果之后有补充再来添上,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装备和线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