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三顺王?
毛文龙是一个合格的明军将领,但拿他和岳飞相比,也未免把鄂王贬得太低了。说他合格,是因为他没投敌,坚持抗战,但是他消灭了多少敌人呢?根据《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毛文龙歼灭的清军在六万以上。嗯,歼敌六万,转进海岛。再看清方的记载呢?《满文老档》《八旗通志》中,毛文龙确实频频出场,不断牵制袭扰后金,但全都是奸细渗透、小股袭击这一类的方式。毛文龙自然是有贡献的,但是他的贡献不及李定国、郑成功的零头。毛文龙可与刘光世相提并论,拿他比岳飞,还是省省吧。就算是李定国,在自我评价的时候都只敢拿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自比。
三顺王虽然一直并称,实际上三个人是完全不同的。孔有德最有枭雄气质,但办事最为鲁莽,耿仲明最狡猾,但最没胆气,尚可喜是三顺王中最有头脑的,但是由于毁了尚家的忠义家风,最终自食恶果。作为明将期间,尚可喜的表现要远好于孔有德和耿仲明,孔耿二人吃不了东江的苦,跑去登州享福,尚可喜还在辽海孤岛苦撑。登州之乱,虽然有辽兵受到苛待的原因,但是受苛待的是普通士兵,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毛承禄、陈光福这些叛军首领一个个可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就他们的直接上司登莱巡抚孙元化来说,孙元化已经在他的能力范围只能尽可能地保证辽兵的待遇了。缺粮饷的不光他们东江兵一家,卢象升的兵有的在大冬天连裤子鞋袜都没有,怎么不见卢象升带兵反叛?孙元化不仅没有苛待孔有德等人,反而是对他们给予厚望,优先补充他们的粮饷军械,提供最好的装备给他们。所以在登州驻防,接受火器战术训练期间,孔有德、耿仲明表现得一直很老实。
孔有德反叛,发生在增援辽东的途中,已经走到直隶境内的吴桥了,实际上和孙元化毫无关系,纯粹是孔有德和直隶地方官府、士绅的矛盾激化。在这件事上,孔有德相对较为有理,但是他自身的问题也不小。吴桥地方官府拒绝接待他们,与孔有德部的军纪败坏是分不开的,孔部兵马以滋扰百姓为能事,奸淫掳掠之事不断,地方官不肯放他们入城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就算不放辽兵入城,也应该筹集一批粮食、银子缒城而出,完全拒绝补给肯定是错误的。
那个有名的“一只鸡引发的血案”,的确不能怪辽兵的普通士兵,没有饭吃的时候偷鸡摸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这个断粮也不全是地方官府的责任,从登州到吴桥,一千里地的距离,孔有德走了两个月,平均每天十几里,一支只有八百人的骑兵队伍,愣是走出了刘备携民渡江的速度,可见孔有德就是怕死不肯去前线而已。这么磨洋工,粮食不吃没才怪呢。偷鸡事件发生之后,犯案士兵被穿箭游营,固然由于王家跋扈,但也是由于孔有德自己畏惧士绅势力,导致军队和乡绅矛盾激化。再加上此时,李九成拿孙元化交给他买马的公款赌博,输了个精光,两件事凑在一起,这才使得李九成和孔有德决定发动叛乱。缺粮缺饷是士兵们跟着李孔二贼造反的原因,但绝不是李九成和孔有德造反的原因,他们两个反叛完全是因为不想去前线、畏罪,以及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反叛之后的孔有德部展现出了真实战斗力,一路攻城拔寨,从吴桥返回登州也只用了二十四天。叛乱发生之后,孙元化一直对孔有德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对孔有德有知遇提携之恩,以为孔有德只是因为对待遇不满而纵兵劫掠,只要提高待遇就可以让孔有德重回大明。但是孔有德并不满足于给孙元化做手下,如果他想这么做,只要在吴桥抛下大队人马,带着少数亲信逃回登州就行了。孔有德所追求的,是成为独立的一镇诸侯,也就是后来清朝封给他的定南王、世镇广西的待遇。孔有德、李九成的目标是把原来的东江旧部统合起来,割据山东半岛。到那时,他投降了明朝也是保持自主性的一方大豪,降清则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
但是为了拖延时间,召集、裹挟更多军队,孔有德还以假和谈欺骗孙元化。孙元化低估了孔有德等人的无耻程度,多次试图招安他,双方边打边谈。但就在登州保卫战最关键的时刻。耿仲明打开了城门,加入叛军。此时的耿仲明是孙元化的中军,被孙元化视为嫡系亲信,在登州城里吃得饱穿得暖,根本没有任何不得已的理由,无非是认为孔有德、李九成能成事,为了功名利禄而反。孔有德、耿仲明的反叛,最终导致孙元化被崇祯杀害,教导他们炮术的葡萄牙教官公沙·的西劳等人也在破城时被杀害。这之后,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为了补充粮饷,扩充兵力,在登州附近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山东半岛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叛乱失败之后,李九成被明军击毙,孔有德、耿仲明渡海降清,在这期间还遭到了尚可喜的阻击。而投降清朝之后,孔有德和耿仲明立刻为清军带路攻破旅顺,东江总兵黄龙殉国,尚可喜的家属也被杀害。孔有德与耿仲明之间并不和睦,一度发生过耿仲明侵夺孔有德藩下人口的事件。三顺王之中,耿仲明的实力最弱,格局也最小,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始终对人口、兵力这些眼前的小利斤斤计较,最后也死在了这上面。
尚可喜起初对明朝还是比较忠诚的,他父亲尚学礼、兄长尚可进都抗清战死,家属被害,与清朝有国仇家恨。虽说和清军打仗没取得什么战果,但是侦察情报、收容难民、截击叛军、骚扰偷袭这些工作还是认真在做的。然而黄龙战死后,尚可喜在东江失去了靠山,与他素来不合的沈世魁成了东江总兵。此时的登莱巡抚是陈应元,这人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写了一本诗集,在登莱巡抚任上三年,基本上就是维持现状,什么也没干。孙元化虽然也有不少毛病,但毕竟也是想干实事的人,但是在崇祯圣天子的领导下,越干实事死得越快,像陈应元这种什么都不干,专心写诗的才能善终。总兵换人了,巡抚又不能给他撑腰,尚可喜觉得沈世魁有加害之意,渡海降清也算是迫不得已。到这时为止,他还不能与孔耿二贼一概而论。
孔有德封恭顺王,尚可喜封智顺王,耿仲明封怀顺王,合称为三顺王。尚可喜投降之后,便和孔有德、耿仲明一道为清军带路攻打皮岛,尽杀岛上军民。和他们并列的还有沈志祥,他是沈世魁的侄子。沈世魁于皮岛沦陷时战死,沈志祥试图争夺东江的领导权,失败之后降清,被封为续顺公。孔耿尚沈四人投降之后,为清朝效忠,和明军作战,这种行为倒也不必指责,既然已经做了清军,至少皇太极在穷途末路之际接纳他们,对他们有私恩,给清朝效忠也就罢了。他们真正的罪行,是在之后的明清战争中为虎作伥,大批残杀百姓,其残暴甚至更甚于清军,这就决定了他们永远是历史的罪人,永无翻案的可能。与此同时,另外两个毛文龙的旧将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明忠和张鹏翼,在孔有德、耿仲明反叛之际脱离了东江。孔有德和耿仲明劝李明忠一起叛乱,李明忠不肯,单骑逃走,在京师求官不得,返回了老家,张鹏翼则投奔了关宁军。
清军入关之后,原本只是将汉军四王一公作为普通将领使用,对他们并不信任,但是随着抗清形势的变化,多尔衮不得不越来越重视汉军的作用。卖国贼是要感谢爱国者的,如果没有他们保卫国家,国家又怎么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三顺王受到多尔衮重用始于1646年,当时清军的兵力分散在了东西两线,东线的博洛部在攻击浙江的鲁监国政权和福建的隆武政权,西线的豪格部在攻击陕西义军和四川的张献忠,此外,还有很多兵力用来镇压各地的反清义军,八旗兵的兵力难以应付遍布整个中国的庞大战场,于是清军中路的空档由三顺王和沈志祥担任,进攻湖广方面。此时由大顺军改编来的忠贞营已经在荆州战役中被清军勒克德浑部击败,在鄂西山区之中休养,湖广明军只剩下了何腾蛟收编的一大堆杂牌,故而三王一公的兵马轻易地打穿了整个湖南。孔有德、尚可喜、沈志祥都比较精明,见好就收,只有耿仲明不识好歹,觉得明军不堪一击,非要再去攻击广西,结果在广西全州遭到了明军的顽强阻击。虽然明军不团结,但是被清军逼到走投无路,还是会团结起来的,何腾蛟、瞿式耜、卢鼎、焦琏、胡一青、赵印选等人正面阻击,源出于大顺军,野战能力最强的郝摇旗从背后偷袭,大败耿仲明,清军的进攻势头就此被遏制。
也是在这一年,张鹏翼、张鹏飞、张季熊三兄弟誓死守卫坚守衢州。张鹏翼在吴三桂叛变之际,率部逃离山海关,返回浙江老家,张部军纪严明,入城之后不进民房,得到了衢州百姓的竭诚拥护。经过一番血战,张鹏飞、张季熊战死,张鹏翼被俘。博洛以东江三王一公为例劝他投降,张鹏翼大骂,博洛下令割掉张鹏翼的舌头,张鹏翼仍不屈,博洛又将他的手足钉在城门上,剖开肚腹杀害。
随着隆武、绍武政权的灭亡,满洲诸王对汉军四王一公的重视程度再度下降,但就在这时,发生了大规模的绿营反正,山西、江西、广东三个省全反,山东、河南、陕西、南直隶、湖广、浙江均发生了绿营反正,反正绿营兵与原有的抗清义军合流,导致清军的兵力捉襟见肘,几乎把所有的底牌全都打出去了。于是,四王一公再次受到重视,吴三桂被派往陕西镇压王永强部,孔耿尚沈四藩则被派往南方。孔有德改封定南王,尚可喜改封平南王,耿仲明改封靖南王。
按照原本的计划,耿仲明负责广东,孔有德负责福建,尚可喜负责广西,沈永忠(沈志祥已经病死,侄子沈永忠接班)负责湖南。但是尚可喜耍了个心眼,他认为广西是永历朝廷的所在地,土司很多,又集中了李过、高一功、郝摇旗、刘希尧等大顺军出身的将领,是块难啃的骨头。于是有意推辞,但是孔有德头铁,他偏偏要去广西,以取得消灭南明永历皇帝的战功。清廷也考虑到只靠耿藩难以平定广东,于是改为让尚耿二藩一起进军广东,孔有德改攻广西,把福建交给其他清军。
就在前往广东的路上,多尔衮稽查逃人,发现耿仲明私藏逃人三百余人,耿仲明恐甚,畏罪自杀,其子耿继茂统领其部,多尔衮不许耿继茂袭爵,直到顺治亲政之后,耿家才恢复爵位。耿仲明落了一个最可耻可笑的下场,兔子还没死,当走狗的就被烹了。尚可喜和耿继茂继续攻打广东,但是在广州城下遭到了城内军民的殊死抵抗。整个1650年,尚耿二藩的兵马都被死死拖在广东。广州破城,尚耿二部屠城,死者数十万。他们在东江的老战友李明忠,在甲申之变后被史可法起用,来到广东任职。东江将领们在最北端的皮岛分道扬镳,又在最南端的海南岛重逢了。由于海南守将杜永和、张月的背叛,李明忠被耿继茂俘虏,耿继茂劝说李明忠,投降可以封侯,李明忠仰天大笑:“嗟乎!吾与汝父别皮岛时,肯降心向北,今分藩开府,岂足道哉!大明遗臣,力尽而死,夫复何言!”最终被耿继茂杀害。
孔有德进军广西时捡了个便宜,此时李过已经病故,由于南明朝廷的内讧,忠贞营也发生了分裂。刘希尧东走入粤,后来战死,高一功、党守素、李来亨、郝摇旗等人陆续离开广西,前往夔东与袁宗第、刘体纯等人会合。南明官军的最后希望焦琏被叛徒陈邦傅杀害,孔有德没有经过任何苦战就得以长驱直入,杀害瞿式耜、张同敞,占据广西。但就在孔有德志得意满之际,大西军出滇了。
孙可望和李定国轻易打穿了清军的湘西防线,绿营张国柱、郝效忠等部遭到毁灭性打击,清廷急忙命令沈永忠等湖南清军后撤保师。沈永忠先是逃回长沙,然后又逃到了岳阳。这样一来,广西的孔有德就被他的主子彻底出卖了,他的后路暴露给了李定国。孔有德迎战李定国,大败。李定国下令:“清兵二屠桂、粤,今其报仇时也,凡遇清兵杀无赦。”孔有德自焚,其子孔廷训被李定国处决,孔家一门一百二十余口,只有孔有德之女孔四贞一人逃出。清廷后来任命孔四贞的丈夫孙延龄为广西将军,但是孙延龄根本指挥不动孔有德部下的线国安等大将。三藩之乱中,孙延龄在清周两方间反复摇摆,最终被吴三桂干掉。孔有德自称孔子后人,但就算是孔家,都拒绝承认孔有德是他们家亲戚。
王爷被打死,总得有人背锅,顺治皇帝不会背,济尔哈朗也不会,于是这口锅就由沈永忠来背了,虽然后撤保师是来自朝廷的命令,但沈永忠还是被夺爵,很久之后沈家才恢复爵位。传到第四代续顺公沈瑞,被郑军俘虏到台湾杀死,又被夺了一次爵。后来沈家虽然恢复了爵位,但变成了空头爵爷,再也不是一路诸侯。
孔有德死后,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广东继续抗拒李定国。1654年,尚耿藩下军队死守新会,杀人为食,最终坚持到了清军援兵到了,李定国战败,南明自此彻底衰落。广东一省之地,养不起两个藩王,尚耿二藩的掠夺令广东民生凋敝,由于郑成功的威胁越来越大,耿继茂移封福建,尚可喜留镇广东,镇压王兴、邓耀、陈奇策等抗清义军。迁界禁海令下,尚耿二藩大批掠夺、屠杀、贩卖沿海百姓,尚可喜的智力更胜一筹,他在香山县私下与葡萄牙人贸易,由于迁界禁海,全粤的沿海贸易被尚可喜垄断,葡萄牙人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尚可喜开出的高价,尚可喜由此富可敌国。
三藩之乱爆发时,耿继茂已死,其子耿精忠在位,耿精忠纯属是个无谋武夫,既无胆略也无头脑,先是大举反叛,然后见事不好又转而降清,攻击尚藩和郑军,最后被康熙卸磨杀驴,凌迟处死。尚可喜则精明得多,认为吴三桂无法长久,他的长子尚之信亲近吴三桂,他便扶植次子尚之孝作为清廷死忠。后来尚之信软禁了尚可喜,响应吴三桂,尚可喜很快就被儿子活活气死了。可是尚之信和耿精忠一样,先叛后降,康熙也同样先是假意答允,一待吴三桂被平定,立刻将尚之信逮捕,逼其自尽。至此,东江三王一公被清朝彻底消灭。
毛文龙的部队里可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只不过是大家一起求生自保,毛文龙自己的道德水准也就是明末军阀中的正常水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当叛徒自然不是毛文龙的授意,李明忠和张鹏翼做英雄同样也不是因为毛文龙教得好。在明末这个群魔乱舞的年代,原本就是随波逐流者众,挺立中流者稀,三顺王的叛变没有那么多深层原因,就是清朝开的价码更高,他们就投了清朝。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历朝历代都不计其数的众多小人中几个比较突出的而已。只不过他们的水平还是有限,光顾着见风使舵,看风向却看得不准,对自己坐的是什么破船也没点数,最后全都自己坑了自己。
二、顺华空竹结构?
顺华空竹是一种中国传统玩具,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 空心的竹筒,长度为约10厘米,直径为1.5厘米左右。
2. 一根长细棒,一端有一个是圆形的金属环,用于固定绳子和控制空竹的旋转。另一端则插入竹筒的中间。
3. 一根长细的绳子,一端系在竹筒上,将另一端套在金属环上,用于空竹的操作。
当玩家把绳子向下拉时,空竹开始旋转,同时由于竹筒内部是空心的,所以空气的流通会产生噪音。通过练习掌握空竹的技巧,玩家可以实现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和表演,例如空竹单臂旋转、空竹双臂旋转等。
总的来说,顺华空竹结构简单,可以自行组装,便于操作并且富有趣味性,是一种古老而又非常受欢迎的中国传统玩具。
三、王顺亮现状?
王顺亮是一名中国足球运动员,目前效力于中超球队河南建业。
他出生于1993年,身高1.85米,司职中后卫。
王顺亮在2012年加入了河南建业青年队,2014年进入一线队,并在2015年首次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场。
他在河南建业的表现一直非常出色,是球队的主力后卫之一。
目前,王顺亮在河南建业的表现依然稳定,是球队的重要一员。
他在2019赛季中超联赛中出场27次,打进1球,帮助球队保级成功。
在2020赛季中超联赛中,他继续担任球队的主力后卫,出场次数较多,表现也比较稳定。
总的来说,王顺亮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中后卫,他在河南建业的表现也得到了球迷和教练组的认可。
他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都非常出色,是中国足球的希望之一。
四、王太顺作品?
王太顺将军手书“三生有幸,平湖万州”、“上善若水”等书法作品并赠予各界朋友.将军书法刚劲雄浑,气势如虹
五、王庆华这个名字土吗?
王庆华,还行,要自信。另外,取个 有格调的 网名 或 笔名,才是王道。
六、王新生与王顺生关系?
没有关系。
王新生,男,汉族,1973年8月生,山东平度人。现任山东省日照市委副书记。
王顺生,男,汉族,1949年3月生,河北南宫人,2010年05月,由于年龄等原因,不再担任深圳市政协领导职务。
七、王华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文学
余姚在明时有礼余姚之称。有明一代余姚出了不少《礼记》高手,而王华正是其中翘楚,《礼经大义》是王华对《礼记》的深入领悟,是明代治《礼记》的必读之书。王华不仅对自己的本经《礼记》有独到造诣,而其它四经也有所涉猎,其《易经》《春秋》的水平不在当时专治这两经的高手之下。其教授过的祁阳学子,也有以《易经》和《春秋》中式的。
王华文风虽然严谨,但其随笔和其它题材的作品却善谑有趣,其轻快的笔触之下也有对本质的深入分析。
政治
王华的政治主张:道法并重,以上至下的管理国家方针。王华在他的著作中认为“道”为体为纲,“法”为用为目。要使国家达到大治,道与法二者缺一不可,并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阐述道与法二者并用的重要性。他说汉后宋诸朝之所以不能比隆于唐虞三代,是因为他们未将过与法并重之故。至于当朝,“大诰申明五常之义。律令详著万法之条,养民有田,足国有斌,御暴有兵,禁奸有刑,大纲毕正,万目具举“,已达大治之征。若皇上还想探求道之“精微之蕴”,法之“制作之详”,则全在于皇上之一“心”耳,皇上若能“明诸心“,始终如一则今日之治完全可以超越唐虞三代。
八、华王优劣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九、王茜华读音?
王茜华读 wáng qiàn huá,
详细字义
◎ 茜
蒨 qiàn
〈名〉
(1) (形声。从艸,西声。本义:草名) 即“茜草”
茜,茅蒐也。字亦作蒨。——《说文》
若千亩巵茜。——《史记·货殖列传》。徐广曰:“一名红蓝其花,染缯亦黄也。”
(2) 按,一种茜草属多年生草本,茎方形,有逆刺,叶4枚轮生,长卵形或长心脏形,有叶柄,花小,淡黄白色,果实球形,熟果黑色,可食,根可制染料和入药
十、王茜华身高?
她的身高是一米六六,她今年52周岁,是中国内地女演员,7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作品有《那些日子》等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