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孟良焦赞的故事?

135 2023-12-07 06:30 admin

一、孟良焦赞的故事?

孟良和焦赞的典故叫“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孟良焦赞是杨家将中两员都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常常一起出场,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孟良焦赞在历史上都有一点踪迹,但孟良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杨延昭部将,墓地在河北永清。

从各地叫做孟良崮,孟良营,孟良梯的地名,依稀可以推测孟早年是绿林好汉,此后在宋军中成为对辽防御的北军军官;焦赞,则被证明是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事实上,他和北宋前期的杨延昭根本不可能相识,他被安排给杨家将作下属,就是评书艺人的加工了。不过,都是抵抗契丹的大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倒也很和谐。

孟良焦赞在历史上都有一点踪迹,但孟良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杨延昭部将,墓地在河北永清,从各地叫做孟良崮,孟良营,孟良梯的地名,依稀可以推测孟早年是绿林好汉,此后在宋军中成为对辽防御的北军军官;焦赞,则被证明是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

事实上,他和北宋前期的杨延昭根本不可能相识,他被安排给杨家将作下属,就是评书艺人的加工了。不过,都是抵抗契丹的大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倒也很和谐。 然而,评书中的孟良焦赞,就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了。

评书中,孟良焦赞本来是芭蕉山的山大王,不过,山上大王并不仅仅他们两个,而是四个,大大王金刀岳胜,武艺高强而且有带兵之才,孟良是老二,出身富豪,因为喜欢结交朋友败尽家业,后来当了独行大盗,焦赞是老三,也是该山最早的山大王,下山剪径遇到孟良,敬佩他的武艺,便请他上山作大寨主,二人不久又想劫岳胜杨星,动起手来不是对手,于是岳胜作了大王。而杨星人称“打虎太保”,是一个侠客,武艺很高可是不通兵法,所以坐了第四把交椅。

二、孟良、焦赞是谁?

孟良焦赞在《杨家将》里以勇猛著称,两人义薄云天忠心可昭。因两人形影不离如亲兄弟一般,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孟良在历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只知是杨延昭部将,墓地在河北永清。从各地叫做孟良崮,孟良营,孟良梯的地名,依稀可以推测孟早年是绿林好汉。此后在宋军中成为对辽防御的北军军官。焦赞,一代猛将,坚州砂河(今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人。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三、《杨家将》中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孟良为何杀了焦赞?

孟良,焦赞在杨家将演义中,基本就是草包打酱油的角色,可是历史上的孟焦二人,却是非常有名的大英雄,他们的战功 ,比起杨家将,毫不逊色。

焦赞是历史上著名的猛将,老家是山西省,繁峙县沙河镇人,焦赞少年时顽劣,经常捉弄老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乞丐,生性顽劣的他,竟然捉了一只蜈蚣,来吓唬乞丐,他那知道,这个乞丐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枪张,焦赞被乞丐揍了一顿,乞丐想让焦赞服软,可是焦赞就是打死也不改口,乞丐见焦赞是硬骨头,至死不屈,这样的人一定是保家卫国的良将,于是就把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给了焦赞。

后来焦赞追随杨家将,凭着绝妙的枪法,在抗辽的战斗中,大杀四方,威震辽国。

孟良也是一员猛将,想当初孟良是绿林好汉,占山为王,据民间传说,孟良曾经在山东落草为寇,孟良崮就是孟良打家劫舍的大本营,后来,孟良追随北宋名匠富弼,镇守边关,且屡建战功。

按理说,孟良和焦赞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这两个人怎么能凑到一起?说到这里,焦赞和孟良必须要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杨家将的作者,熊大木。

熊大木为了创作杨家将演义,参考了大量的书籍,他觉得孟良焦赞这两个大英雄,如果能够相见,一定是会演义出更多的故事,于是就把两个不同时代的英雄硬是凑在了一起,杨家将这本书很快就火了,所有的茶馆的说书人都在讲杨家将,老百姓只是听个热闹,有文化的人就不愿意了,他们都批评熊大木生搬硬凑,熊大木顶不住压力,于是决定让孟良焦赞死的轰轰烈烈。

杨家将第四十回是这样编的,杨六郎派遣孟良去幽州,盗取令公的遗骸,孟良为了保密行程,悄悄地去了幽州,这件事情竟然被焦赞知道,他也想立功,于是他也没有打招呼,就偷偷的去了幽州。

孟良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找到了令公的遗骸,这时候 焦赞也来到了城楼,他抬头一看,孟良在上面,他也不打招呼,伸手抓住了孟良的脚脖子,孟良以为事情暴露了,他本能地抽出大斧子,一下子就把焦赞劈死了。

后来孟良发现自己误杀了焦赞,于是他把令公的遗骸委托随从的士兵,带回天波府,然后回来收拾焦赞的尸体,并把尸体,带到了幽州城外,大哭了一场,看着自己最好的兄弟,就这样被自己杀了,孟良痛不欲生,他抽出焦赞的佩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演义不能代替历史,演义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孟良,焦赞到底怎么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们征战沙场,舍生忘死,这个时代真的需要孟良焦赞这样的大英雄。

四、形容孟良焦赞的成语?

“孟不离焦”,或者“焦不离孟”出自《杨家将》,焦、孟指的是杨延昭(杨六郎)部下的两员大将焦赞和孟良,二人是结义弟兄,常形影不离。后用于比喻两人关系非常铁,感情深厚。

事实上,孟良虽然史上确有其人,但关于他的史料有限,只记载他是杨延昭部将,“授朝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骑都尉。”

而焦赞则是北宋枢密副使(后升任宰相)富弻的部将,和杨延昭毫无瓜葛。

显然“焦不离孟”一说根本不存在。

五、孟良、张飞、荆轲、赵匡胤、焦赞的脸谱?

主要参考人物性格,沉着、莽撞、豪爽、英明、忠胆、严肃、刚直等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绿色脸 勇猛,莽撞,冲动。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 黄色: 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 褐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六、穆良玉祝怀征是哪部小说里的人物?

穆良玉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而“祝怀征”则是穆良玉的别名。

穆良玉是天山童姥的徒弟,外貌俊美,武功高强,性格豁达开朗,是小说中的正派人物之一。他在小说中的表现非常出色,被誉为“天山童姥的得意弟子”。

“祝怀征”是穆良玉在小说中另一个身份的代称。在小说中,穆良玉曾经化名为“祝望东”和“怀征”,参加了“大辽皇室宝藏”的争夺战。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展现了自己的机智和勇气。

总的来说,穆良玉是《天龙八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形象既有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气概,也有深厚的人文情感。

七、北宋的孟良为什么要杀的他兄弟焦赞?

翻看了《杨家将》的原书之后,看到第44回,终于有了这二位的“下落”。话说杨六郎派遣孟良去幽州盗取令公的真遗骸,孟良领命而去。焦赞听说此事后,也希望立功以报六郎,所以未经请示也直奔幽州。

孟良在幽州的一个城楼里取得令公遗骸的时候,焦赞也悄悄摸上城楼,刚好看到孟良背影。

焦赞于是出手抓住了孟良脚踝,孟良以为行藏败露,被守城兵卒抓住,所以二话不说拔斧就劈,一斧子就把焦赞给劈死了。

后来孟良发现误杀了焦赞,内心觉得对不住兄弟,所以将令公遗骸托付别人送回天波府后,又返回城楼收拾焦赞尸体,并在幽州城外用焦赞的佩刀自刎。没想到两位英雄是这样的死法,死后还把尸身留在了敌国.....

八、在杨家将中,孟良和焦赞的武功怎么样?

在杨家将中,孟良、焦赞的武艺要在二十名往后了,甚至要排到三十往后。

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孟良和焦赞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也是很相似的两个人,孟良是红花脸,骑一匹玉顶火焰驹,手中擎一柄车轮板斧;焦赞是黑花脸,骑着一匹艾叶青鬃马,手使镔铁皂缨枪。在杨家将的故事中,两人也是声名赫赫,屡立功劳。不过,真要说两人的武艺,还真在二十开外。

这里是有对比的,孟良、焦赞曾有过几次出手。孟良是程咬金式的人物,一马四斧子又快又疾,曾生擒过呼延赞,但四斧子一过就不行了,曾败给杨六郎、穆桂英,孟良也说过岳胜打他这样的,得让他八个。焦赞武艺比孟良更逊一筹,而且书中还说过,打虎太保杨兴能耐可比孟、焦二人大多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孟良、焦赞连辽国土金牛也打不过,杨兴三十回合就打死了他。

再者,通过杨六郎又可以对比,六郎与韩延寿是不相上下的。通过这些对比,再看下那些在孟良、焦赞之前的人物。

1、杨七郎,杨家七郎八虎中最厉害的一个,一杆蛇矛大枪快狠准,疲乏的状态下依然力杀四门,勇猛的辽将面对他基本是三两下被挑死,是杨家将中实力最强的一位了。

2、任金童,只出手过一次,正面一击刺伤韩延寿,足以证明他的实力。有人会说任金童是偷袭,实际上是韩昌冲过来,任金童闪过,一方天画戟扎在了他腿上。要不是老道颜容上前偷袭,任金童两招必取韩昌的性命。

3、王兰英,轻松劈死辽国四员猛将,几刀打败韩延寿,这还是杨排风喊道要活的才被辽军救走了,否则早被拦腰砍成两段了。

4、穆桂英,对战孟良,四招过后一刀将他戳到地下,焦赞被他一刀扒拉下马。杨宗保赶来后,先是交手了二十回合,不分上下,不过穆桂英手下留情了,毕竟骊山老母已经将她许配给杨宗保了。不过,杨宗保不知这一层,张口就骂,惹怒了穆桂英,三刀劈下来,就生擒了他。后来,穆桂英又曾三刀劈死白天龙,也曾走马生擒气力不加的杨六郎。

5、黄凤仙,背负有三皇剑,专门可以削人兵器,不过就是不倚仗兵器之利,依然实打实地与王兰英大战了二十回合。这实力比韩延寿强,也是强于杨六郎的,足以位列超一流。

6、姜翠屏,只用两刀就削下了沈达的人头。只此一个战绩,但是下面看看她斩杀的沈达有多厉害就知道她的厉害了。

7、沈达,五六个回合砸落杨宗勉的枪,又是一狼牙棒将他砸死;其后,十几个回合后诈败以如意金钩取杨宗英,将他打死;再是几个回合磕飞杨宗保的手中枪。沈达都如此厉害了,两刀削落他首级的姜翠屏实力可能比穆桂英还要厉害,毕竟穆桂英三刀才败的杨宗保,而且是前期的。

8、杨六郎,轻松打败四斧子后的孟良,七十回合打败岳胜,与韩延寿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其实,前期的六郎比较猛,七郎力杀四门不敌韩昌之时,六郎赶来,接连三枪挑了韩昌左耳进环,吓得韩昌魂都没了。到后期,六郎担任三关大帅后倒是战绩不多了,毕竟是主帅了。

9、韩延寿,最强战绩就是与杨六郎大战三天三夜。不过根据战后表现来看,略逊于杨六郎,再战下去杨六郎赢得局面大。

10、姜飞熊,曾与穆桂英大战三十回合,不过擅用飞刀伤人,要是用飞刀的话,强于杨六郎和韩延寿,曾十几回合飞刀伤岳胜。

这只是前十个人,后续再有杨宗英、杨继业、岳胜、杨五郎、杨三郎。杨宗英实力与姜飞雄相差不多,可以与沈达大战十几个回合,实力远超杨宗保、杨宗勉;杨继业被打了三十几大板,带伤仍与韩延寿大战五十回合,正常状态更厉害;岳胜曾与杨六郎大战七十回合,也曾与姜飞熊大战十几回合不分胜负;杨五郎战绩并不多,不过公认的杨家七郎八虎中前三的存在,尤其是五台山再次学艺后,已成为一代宗师了;杨三郎曾连挑辽国七员大将,不过都没有名姓,不好定位,但比孟良、焦赞厉害没有问题的。

接着有杨宗保、韩冷、苏何庆、杨兴、土金龙等人。杨宗保虽然战绩不高,但明显比孟良、焦赞厉害,两人去穆柯寨取降龙木不成请来了杨宗保;韩冷曾与杨五郎战了二十回合,五郎诈败才打死了他;苏何庆曾与杨宗保战了十几个回合,杨兴也是摆明了比孟良、焦赞厉害。还有土金龙也明显比孟良、焦赞厉害,曾追着两人打。其实,土金龙的兄弟土金秀也不弱,但被孟良一马四斧子给劈死了。土金龙是看见了这四招,有所防备,谁知孟良只会四招,可把他气坏了,就这水平也能赢自己兄弟。

到这里,已经有了二十人。这里还没有加上杨大郎、杨二郎、杨四郎这样没有战绩的人,而且辽军也不乏有一些猛将。所以,孟良、焦赞必然是在二十名开外的。

这里依照的是刘兰芳的《杨家将》评书来说的,是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孟良、焦赞本就不太是以武力而出众的,而是福将,尤其是孟良。孟良的武力与隋唐的程咬金很是类似,都是靠快速的四斧子斩杀敌人,比他厉害的人面对他的四斧子也不乏丢命的,而且他还有个火葫芦可以放火。再者,孟良也是有勇有谋的,他还会北国话,曾去北国盗取凤发,还顺带拐走了一字板肋玉麒麟,可谓极其厉害。

孟良、焦赞都是很受老百姓喜爱的人物,有很多地方是把他们当成门神的,也是很厉害的了。

九、请问欧阳询,欧阳通,褚遂良,虞世南,张旭, 怀素 ,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按出生顺序

欧阳询(557—641)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

欧阳通(625年—691年)

张旭(685年—759年)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

怀素(737~799)

柳公权(778年-865年)

十、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慧眼识良木,妙手裁焦尾的故事?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后遂用“焦尾”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用“桐尾焦”写良才不得其用,或比喻遭受摧残,幸免于难。

这把琴成全它的是蔡邕,“名驹常有,伯乐不常有。” 同时作为一个好的艺术家蔡邕懂得利用这段木头的优势成就他,这也是一个真的艺术家赋予一个艺术品的生命,这段木头如果给了一个普通的制琴师,也许就淹没在柴火堆里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