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距离徒步注意事项(长距离徒步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哪些装备?)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13 17:26   点击:1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长距离徒步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哪些装备?

装备尽可能精简,装备分为必备装备和可选装备。可选装备,不必人人都带,如公共药品、备用鞋子和雨衣(视当时天气情况)等。必备的装备是每人必不可少的,如保暖衣服、水、食物和个人药品、手机等。

二、长距离徒步姿势?

走路要抬头挺胸,两眼平时前方,脚跟先着地再将重心移到脚尖,防止外八字或内八字,尽量走直线,尽量上身稍前倾,大腿带动小腿,后腿蹬。注意步伐和步速,不同年龄都会不一样。

三、20公里徒步技巧?

如果徒步就是20km的话,初步开始练习徒步的人,穿上一双平常经常穿最舒服的鞋很重要,带上一瓶,两瓶矿泉水就可以了,吃上早饭出发一气就可以走上十公里以上休息一下,用时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走20km的,60%以上,喝点水再出发还剩个七八公里很快就走完了,长期徒步的人每天都走30~40km上午走的快,下午走的慢所以20km半天差不多。

四、徒步旅行中如何防止脚不磨出水泡?用绑脚吗?用什么绑呢?

徒步起泡的原因:

水泡是皮肤表面局部出现的内部充满液体的泡,通常是由于长时间摩擦导致部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又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使组织液增多而产生的现象。徒步时鞋与脚频繁摩擦,湿润的皮肤和较高的温度容易使脚上起水泡。

徒步预防起泡的方法:

1、要预防脚打水泡,首先要减少脚部摩擦的机会。脚起水泡跟鞋有直接关系,鞋过紧的挤压和过于松旷的磨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购鞋应当购买适宜运动的鞋。鞋的尺码要合适。穿上后长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个大姆子宽的虚位。

2、新鞋子,应穿上试走甚至试跑一会,一至二小时后找出感到不舒服适的部位后,在此位置加上软垫。记住出行一定不穿着未经“磨合”好的新鞋。如果新鞋第一次就穿着进行远程徒步,处理不当那就很可能获得了92%的脚打泡的机会。不想脚打泡,最好免穿新脚。

3、袜子能够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怕脚打泡,可以穿上两双袜子试试。袜子尽量不选用纯棉质制品,这类质料比羊毛或棉的制品更能保持脚部的干爽,从而降低起水泡的机会。

4、如果脚常打水泡,那么可以考虑在经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上胶布或垫上软垫。临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按摩足掌部位,再用润肤露在足底突出部位搽抹。不穿鞋的时候时,注意保持鞋的干燥与通风。

5、当您徒步行走时,如果发现脚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就该停下检查。如果还没有长出水泡,那就赶紧将疼痛的部位贴上创可贴、透气胶布,及时进行处置。

6、久不走长路,忽然走得超了时间、距离,运动强度增加过大,也是脚起泡的原因之一。循序渐进地延长活动的时间,可以让皮肤慢慢适应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并有足够时间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胼胝,这都有助预防水泡的发生。

徒步注意事项:

一、装备:尽量穿着舒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 袜子尽量选择稍微厚一点的运动棉袜。

二、行进:

(1)徒步是一种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不定期地稍微变换行走姿势,可以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均匀受力,同时运用到更多的肌肉组合,让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时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步伐均匀,有节奏感。

(2)不要去追赶别人,走自己的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3)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勿只用脚掌一侧行走,这样造成脚的局部受力。

(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欲速则不达,重在安全完成,快慢在其次。

(6)途中行进尽量避免交谈,打闹,高声唱歌,吃零食等行为,否则会大幅度消耗体能分散精力。

三、休息:

(1)定时主动休息,主动补充必要的水分和能量,不要等渴了再喝。喝水宜少量多次,可防止胃部不适。

(2)适当休息,长时间的休息反会令酸软的肌肉硬化,必定造成身体的重新适应。

(3)途中短休息时,停止行进后不要立刻坐下,以站立方式休息,并活动双腿。水泡的处理:不影响行走的小水泡,可以暂不刺穿。如水泡增大,感到肿胀及痛楚,可用消过毒的针刺破水泡,释放积液,然后包扎患处。如水泡已穿破,不要将表皮剪去,然后包扎患处。

注:记得把路上制造的垃圾装进自备的袋子,保持路面清洁。

五、24公里徒步注意事项?

徒步24公里大约需要五个小时,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出发之前要准备好备品,水、急救药品等根据个人需要去准备。

2出发之前要适当活动一下,做好身体预热。

3行进速度要由慢到快,气息要平稳。

4感觉累了就适当休息一下,不能一气呵成。总的来说,作为一项运动要注意适合自己的身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