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匈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

248 2024-05-27 02:46 admin

一、匈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

匈奴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最靠近匈奴的是赵国,赵国将领李牧就抗击过匈奴。这段历史最早《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有记载。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攻打匈奴,然后修建长城。刘邦建立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史记•匈奴列传》有记载,并将匈奴的由来原原本本记载的都很清楚。

到了东汉初期匈奴内乱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后汉书•南匈奴》记载了这段历史。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把南匈奴分置为五部。晋朝建立后爆发八王之乱,南匈奴人刘渊乘机起兵反叛攻打晋朝,灭亡了西晋,建立汉(前赵)政权《晋书•载记一二三》有记载。

二、关于龙最早的文字记载?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命人在首山开采铜矿,用铜铸造出了大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的时候,突然有一条神龙从天上飞了下来,神龙全身散发着金光,龙须闪着银光,看起来很威武,一时间整个天空都变得金灿灿的,绮丽无比。

黄帝和他的臣子们都惊呆了,愣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神龙主动走近黄帝,语气温和的开口对黄帝说道:在您的带领下,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天帝很高兴,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您上天去觐见他,黄帝听后对神龙点点头,转过身对他的大臣们说:“天帝要召见我,我今日就要乘龙而去,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说完黄帝就骑上了龙背,准备随神龙一起上天,黄帝的臣子们都舍不得他,纷纷说:“请让我们追随您一起去吧。”然后他们一拥而上,希望能爬上龙背跟黄帝一起走,这时神龙摆了一下身体,把大臣们都摔了下去,然后神龙载着黄帝飞上天空,消失在云雾中。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比较灵醒的大臣若有所思的说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去天界的,只有像黄帝这样伟大的才有资格。”黄帝乘龙飞天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三、印度最早文字记载的历史?

现能见到最早的,是被称为“哈拉本”文字的印章文字,应早于前2000年。是一种刻划在一枚枚印章上的象形文字。前第1千年中叶、雅利安人建立国家,才逐渐产生字母系统的文字,其记述的语言主要为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

8~9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入南亚,纸写典籍逐渐增多,古雅利安语逐渐发展为近代印地语。

四、关于满族最早文字记载?

据史记载。满族先世在唐末五代时,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多使用契丹,汉族文字,到了 1115 年女真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于1119年命完颜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

完颜希尹“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创制女真字”(完颜希尹传),时称“女真大字”。1145年金熙宗时又制定“女真小字”与“女真大字”并行使用。但是,随着金朝的灭亡,女真文字渐渐失传。

五、印度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哪个年代?

哈拉巴文化,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六、山海经最早是啥文字记载的?

山海经最早是汉字记载的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同时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七、中国最早建于文字记载的园林?

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八、西方国家最早的文字记载?

是3200年前的梭形文字,由两河流域的美尔人发明,典型代表为汉莫拉比法典。

字母文字最早是由腓尼基人发明的。这种文字是用比较灵活,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字母而创造了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人又改进了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

中世纪时,日耳曼人受罗马文化影响,用拉丁字母拼写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拉丁语系的语言。

而斯拉夫人也受东正教文化影响使用改进了的希腊字母,即西里尔字母拼写了俄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等斯拉夫族系的语言。有些文字,例如日语等同时使用了表意文字和表音字母两种形式。

九、埃及文字记载最早的历史?

埃及是世界历史上首先发明书写规则的国家,它创造了字母与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古埃及人十分注重记载他们创造的历史和经历的事件。埃及以这种巨大的文明步伐越过了史前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历史和稳定体制的国家。因此,埃及被认为是标准的人类文明先驱。

十、福州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港口?

福州港地处福建省海岸线的中点,闽江下游的河口段,北距沙埕港125海里,南距泉州港157海里、厦门港200海里。港域自闽江口向内陆逶迤。口外与白犬、马祖岛相对,口内有川石、粗芦、琅岐三岛为天然屏障。两岸山峦夹峙,地势险要,上可溯闽江沟通闽江水系,下可泛海至省内外各港和世界上许多港口,自古以来便是闽江流域货物的集散地。

汉代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今福州)。史料记载,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旧交趾(今越南)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冶港成为当时中国南北货物转运的港站。 东冶港谓是福建商港的源头,以后历时500余年,东冶港一直是福建最大的对外交通口岸。

唐至五代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称福州。在唐代中期至五代期间,福州是“海丝”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并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唐代三大贸易港口。

五代,王审知及其后裔治闽期间,重视福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并且(王延曦)在福州设立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利涉益远,且招徕番舶”,福州港口的海上交通进一步得到发展。南海三佛齐诸国纷纷来朝,更加促进福州港的航海贸易。

宋元时期

宋时“槽引江湖,利尽南海”,有力地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沿着闽江南下通过福州港而达海内外各地的远洋贸易盛况空前。航线东延伸到日本,西则可达阿拉伯诸国。

元时,已有许多商船沿印度洋驶达这个港口。

明代

明代,市舶司从泉州移置福州,福州港从此作为朝廷与东南亚国家互市的港口,对外交通与海运贸易更加繁盛。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舟师累驻福州长乐和五虎一带,“伺风放洋”。自明朝政府对琉球通商,朝廷册使封舟多由福州往返,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为止的五百年间,中国和琉球的贸易持续不断,福州港亦是中琉交往的门户。

清代

早在十七世纪中叶,福州口岸已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瞩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福州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咸丰十一年(1861年)7月,闽海关(洋关)正式成立,名义上受闽浙总督及福州将军所委派官员的监督,而实际上海关主权旁落,操纵于外国籍税务司手中。

福州港列为通商口岸后,由于港口设施处于自然或半自然状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