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句赏析?
01.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
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
清·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
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二、优美诗句赏析
优美诗句赏析
诗歌是一种美丽而流畅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传达思想和情感。优美的诗句总能触动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美诗句的赏析,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
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是杨洪基演唱的《江山如此多娇》中的精彩词句,描绘了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以及为国家勇猛奋斗的英雄们。诗句的优美之处在于将山河与英雄相融合,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抒发了对英雄们的赞美和敬意。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名句。诗句通过描写春蚕和蜡炬的生死,寓意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诗句之美在于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引人深思。
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作《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诗句表达了杜甫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并表现了他对逆境的豁达态度。诗句的优美之处在于明快而有力的表达方式,让人为之动容。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唐代文学家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诗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转瞬即逝的美景,给人一种突然而来的愉悦感。诗句之美在于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令人心旷神怡。
5. 掀起你的盖头来,把我看一看。
这是当代歌手陈鸿宇演唱的《红日》中的脍炙人口的词句。词句通过亲切而直接的表达方式,勾起听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词句的优美之处在于简单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让人情不自禁地跟随节奏起舞。
结语
优美诗句总能让人陶醉其中,通过凝练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把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每一句优美诗句都是诗人才情的闪耀之作,都展示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古代的诗词,还是现代的歌词,都能引起人们共鸣。优美诗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希望以上这些优美诗句赏析能够带给你以启示,让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诗歌的力量。
三、怎样赏析诗句?
一、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如“漠漠帆来重”句中的“重”,表面上是讲帆因湿而重,其实是讲朋友要离去,自己心情沉重。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注意典故神话 典故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高考题中关于舜妃湘君姐妹的神话传说。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现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整体。在理解三联时不能忘了这个整体,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注意表达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分析、从远景、近景等角度所表达出的诗人的感情细节。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用了草径、荒园、鸟宿树、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图画,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作者居处的僻静。 7.注意语句表达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表面上讲“蝉”,其实是讲人)、衬托(以动来衬托静)、双关(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又是赞美人)。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此外还有生造词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本无“异客”一词,但承“异乡”而来又很自然,强调了“异”;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系词两边不对称,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明明是杨花,作者却说成是飘飞的离人泪,既拓展了内容,更强化了感情;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 三、表达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四、蜜蜂诗句赏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赞美了蜜蜂勤劳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剥削阶级的痛恨。
五、敦煌诗句赏析?
1 敦煌诗句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艺术珍品。2 这些诗句是在敦煌莫高窟中刻画的,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诗句的内容也包含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3 例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句诗描绘了天山的壮丽景色和云海的宏伟气势,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句诗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尽如人意,但也表达了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总之,敦煌诗句是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欣赏。
六、反战诗句赏析?
真实不加修饰的语言可以直观的反映战争的残酷,而我国的古诗词反战效果更好,更具有感染力。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一首叙事诗,如白话文一般,一看就能懂,不用过多解释。少年出征,老来得归。回到家里,老家已是松柏森森,荒冢丛生,牲畜遁走,野雉上梁,毫无人气。老人采葵做饭,饭很快熟了,却没有可以共享的亲人。出门东望,涕泪长流。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依旧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叙事诗。“诗圣”夜宿石壕村。不巧遇到官吏抓壮丁。老头翻墙而出,老妇人出来接待官员。老妇人哭诉:家中三个成年男子出征,两个已经战死沙场。家里已经没有成年男子了,只有儿媳和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我已经老了,如果您不嫌弃,我可以从军做厨妇。第两天诗人走的时候,老妇人已经被抓走了。
瞬间理解了“全民出战”,“要大炮不要黄油”是什么概念。山河破碎,那还会有完整的家。
杜甫《兵车行》节选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全文较长,高中必背诗词,估计没几个是没读过的。不用过多解读。“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古代,将军战死,躯体会荣归故里。但普通小兵,大多会就地掩埋,再也回不到故乡,埋没随百草。
长平之战遗址里面的照片可能会引起不适,配这张图凑合理解下。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千年之后,大家依然记得将军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谁能记住和将军一同出征的小兵呢。小兵战死沙场,无人问津,可怜日日盼君归的妻子,仍朝朝暮暮,魂牵梦绕的思念。这首经典之作,中国歌牌百人一首有选。
七、壮志诗句赏析?
立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八、橙子诗句赏析?
《赠刘景文》
宋代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九、桃树诗句赏析?
阳光正好,春光明媚,桃李争相绽放于枝头。桃花是春天最明媚耀眼的花,它烂漫嫣红,如云霞般美艳;它占尽春光,为人间增色;它开时光彩夺目,风华绝代,它落时纷纷扬扬,风韵犹存;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桃花
唐-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
唐-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颜色?
可惜初春的狂风地吹过以后,那美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
宋-苏轼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
泛舟观桃花
宋-陆游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桃花
宋-刘敞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桃花
宋-向敏中
千朵稼芳倚槛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桃花
宋-华岳
红雨随风散落霞,行人几误武陵家。
牧童若向青帘见,应认枝头作杏花。
桃花
宋-黄静斋
雨后桃花作片飞,风前柳絮点人衣。
春归不用怨风雨,无雨无风春亦归。
桃花图
明-岳岱
竹林深处有桃花,一半临风一半遮。
尚忆春来三日醉,晓烟疏雨卧山家。
题桃树
清-袁枚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十、冬雨诗句赏析?
《虞美人·冬雨》
潇潇一片刻残梅雨,独立无情绪。
而且随着湖柳入模糊,浑记荷花那一小池塘。
人生多少春秋里,留住一冬季,
怎禁妩媚破东风,几乎连杜鹃红在雨丝中。
赏析: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多少人暗叹季节更替无痕。既寻常又神秘的雨,频繁地在众人生命中出现,却少人知晓暗藏其中的玄机。
冬雨只是预告,雨丝尽头才是真正的冬的国度。雨过渡到雪只是短暂的瞬间,即便冬雨会带来令人生畏的寒冷,人也不见得会凄恻和哀伤。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