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让孩子更自信?
最好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而是相信自己有力量。
因为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人的内心里涌动,生长,变化,创造,可以带给人以无限的勇气——应对世界、应对生活、应对自我的勇气。
很显然,题主的外甥女缺乏的就是就是这种力量:
父亲早逝,姑姑和奶奶有过度的控制欲,并且容易焦虑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很容易缺乏内在力量。
父亲早逝,没有父亲陪伴的成长,本就力量生长不足。再加上奶奶和姑姑过度的控制欲,也就是每次她内心的力量想要冒头的时候,就会被奶奶或者姑姑敏感地察觉,然后扼杀在萌芽之中。
久而久之,她必然会失去自己的力量。
如下图所示,你相信图中这样的孩子会拥有自己的力量吗?
不可能会的啊。
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他安全无虞地长大了,也只是外表看起来健全,内心里其实是一滩烂泥。
挣脱不了,就必然意味着力量的丧失。
她无法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掌控生活,掌控世界。她一定会退缩,逃避,胆怯,懦弱。
所以要怎样让孩子具有力量呢?
一、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孩子造反,帮助孩子造反,帮助孩子挣脱牢笼。
当然,尽可能采取文明的,讲道理的,非暴力的方式哈。
而每一次孩子成功地脱离掌控,都会给到她自己拥有力量的信心,久而久之,自信就会这样生长出来。
二、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因为你提到孩子的奶奶和姑姑掌控欲强,容易焦虑,其本质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并且她们选择通过掌控孩子去安放自己的不安全感,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的教养方式。
如果不能改变大人,那么除了教给孩子应对强权、绑架和压迫、控制的方法之外,还要多给孩子讲解奶奶和姑姑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她们为什么这样做,是出于恶意还是事出有因,通过这样方式去舒缓孩子内心的疑惑和恐惧。
还要告诉她,你会一直在她身边,成为她的底气和后盾。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你求助。那么这个时候,她会相信,自己即使掉下来,也会有人稳稳地接住自己。这样才会有勇敢自信的底气。
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两个回答:
—END—
我是心理咨询师胡立 @胡立
- 接受进食障碍、亲子沟通、婚恋情感心理、自我成长、抑郁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等问题的咨询
- 坐标杭州,外地来访者可视频咨询
- 工作微信hlxlzx2000
二、冥想和不冥想的对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平时有冥想习惯的人比不冥想的人大脑皮层表面积更大,大脑灰质更厚,而大脑皮层灰质的厚度和我们的学习认知记忆有关
扩展资料
在做冥想练习时,一定是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练习,这样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练习时的姿势一定是舒适的
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不动且不疲倦的姿势,练习前都要做几个缓慢深长的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进入冥想状态。
三、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力?
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的孩子,世界观刚刚开始形成。孩子的自信力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如果拿捏不好,很容易形成孩子自负或自卑的性格。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呢?不妨花三分钟时间往下看看,相信对您一定会有所帮助。
一、适当表扬孩子。家长要重视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中肯,二是要具体,不要夸大、敷衍或脱离事实。比如孩子画了一幅很棒的画,家长可以说“宝宝,你画画的水平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色彩搭配得真好看,你的审美能力真不错!”而不是“你简直就是天才,小小年纪画这么好,长大了肯定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孩!”之类的话。
二、让孩子正视失败。当孩子犯错误或做事失败时,家长切忌严厉苛责。
家长严厉的苛责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不再敢尝试实践,或者下次因害怕被责骂而隐瞒失败事实,甚至学会撒谎。
- 如果孩子无心犯了错,比如不小心摔碎了碗,家长先关心孩子有没有被划伤,再和蔼地告诉孩子:“没关系,你不是故意的,我这次不会批评你。但以后记住做事要细心,不可以再这样马马虎虎的哦!”
2. 如果孩子经过了努力但最终没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考试没考好、一幅画没画好之类的情况,家长应该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告诉孩子失败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正常情况,失败是成长路上的良师。然后帮助孩子分析总结失败原因,给孩子鼓励,告诉孩子下次一定能做到更好。
三、不要随便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你看你们班xxx,人家门门考试都优秀,再看看你,怎么连人家一半都不如!”
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伤害。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假如您的爱人天天对您说“你看我闺蜜的老公多有本事,一年挣几百万,我跟了你只能过这种穷日子!”“你看人家xxx的妻子又漂亮又贤惠,你怎么不知道学学人家?”听到这种话我们一定会想“你自己这么平庸,凭什么要求我像别人一样优秀?何况婚姻也是当初你情我愿的选择啊。”
这些话连大人都会觉得伤人,何况是敏感脆弱的孩子?再者说,孩子没有你期望的那样优秀,说明父母并没有尽全力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父母更没有权利把“和别人一样优秀”的重担全压在孩子羸弱的双肩上。
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味的打击轻则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重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抱怨和苛责。
四、怎么不紧张充满自信?
以下是几个可以帮助您不紧张、充满自信的方法:
1. 准备充分。面对任何事情,准备充分是最重要的。如果您需要参加一个面试或者做一个演讲,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论点或者答案,可以帮助您更加自信和镇定。
2. 积极思考。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您的自信和动力。不要过分担心失败或者负面结果,而是要积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克服障碍。
3. 改变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阻碍我们的自信。如果您经常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情,那么您就会失去自信。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将帮助您更加自信。
4. 练习自我肯定。要有自信,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练习自我肯定,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5. 培养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态。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从而更加自信和镇定。
总之,要想不紧张、充满自信,需要积极思考、充分准备、改变思维方式、练习自我肯定和培养身体素质。
五、高中孩子没有自信怎么引导?
高中孩子不自信怎么办
1.
避免不良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强调学生应谦虚,服从教师,很少考虑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很少提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未能把握一些正确的教育原则,比如“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等。同时,不要过度溺爱使学生盲目自信,过高期望或过于严厉使孩子缺乏自信,横向比较和消费评价使孩子自信心不足。
2.
要注意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信心。比如,事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
六、怎么引导成年孩子恢复自信?
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待地提出:“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玩一会儿。”
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过去,好吗?”
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如孩子学习某个知识点,一时不能搞懂。
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学习时,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
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人都有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从而增加自信。
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书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
可以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
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自由学习、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增添一些自信。
父母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并且跟他一起做。父母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对孩子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
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学的慢一些。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让孩子偶尔当当家
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
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与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电视剧,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衣物,哪怕洗得不太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鼓励孩子发展特长
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
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孩子执行
比如帮孩子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
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不要制止孩子探索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地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容易挫伤他探索的信心。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教孩子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学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环境中充满自信。
七、怎么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信心是比黄金更可贵的东西,没有信心的孩子,就像没有目标且失去动力的航船,只能随波逐流,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就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
我觉得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 与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没有信心的孩子是有各种外在表现形式的,家长注意观察就会及时发现。发现后,家长要与孩子沟通交流,寻根问底发现问题所在。
- 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孩子没有信心,针对孩子没有信心的根源采取措施疫情,比如孩子学习跟不上,完成作业很吃力,这时就要帮助他一把,给他一个推动力,摆脱没有信的泥潭。
- 自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可以从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做起,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一步步树立起孩子的自信
只要家长用心观察发现,并积极应对,相信你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信满满的孩子。
八、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不打击、辱骂孩子
孩子做的很多事,可能只是好奇,或者单纯只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做的事跟自己的认知不符,让自己很不爽时,动辄打击、辱骂孩子,或者孩子做不好事情时,在一旁说风凉话。“你真笨!”“没那个能耐就不要去弄!”等成了这类家长的口头禅。久之,孩子就会变得畏首畏尾,哪怕很简单的事也不敢轻易尝试。
二、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想要把两种积木混在一起拼,有的家长就会很不高兴,生怕弄坏了,又担心难收拾,总希望孩子一种一种的玩。
孩子想要拆开玩具看一下,家长动不动就吼叫,甚至威胁孩子“你再拆,就不给你买玩具了!”
更有强迫症家长,连孩子玩沙,堆个城堡都要在一旁指指点点。
时间一久,孩子就容易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想法。
三、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应当有权利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决策。
小到早餐的选择,大到制订旅行计划,选购家具等,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并适当尊重孩子的选择,既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还可以增进亲子情感,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四、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非常不礼貌的,但很多家长却不以为意,不愿意听孩子说话,甚至粗暴打断孩子说话。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必须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充分尊重,适当鼓励。自己都讨厌的话不对孩子说,自己讨厌的行为不对孩子做。
九、怎么培养孩子的胆量和自信?
培养孩子的胆量就是培养孩子自信成功的一部分,让您的孩子做事时能处理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做任何事首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努力去尝试,有时候收获往往是先苦后甜的,这样他的信心会伴随着他的努力与成功产生的
十、不冥想啥意思?
就是指没有去深层的思考和想象的意思。
冥想的释意:
冥想 [míng xiǎng]
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晋 支遁 《咏怀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茅盾 《创造》:“他又闭了眼,冥想夫人思想变迁的经过。”
深切的想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是日,忽睹两艳,归涉冥想。”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同时那个婉美匀调的影子叫他简直忘不了;在冥想中,时常描摹她的躯体,描摹她的脸盘,还描摹她的风姿神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