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学习冥想入定?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9-05 01:50   点击:24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如何学习冥想入定?

冥想,并非仅仅是放松(Relaxation)这么简单。后者只是简单地使身体和心情放松休息下来;冥想却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在长时间反复练习下,使大脑进入更高的意识(类似禅的“入定”),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调息法”及“冥想”是较高层次的瑜伽术,并不适宜自学,初学者必须先练习各个瑜伽姿势,待充分掌握后才可学习它们。此外,患有任何情绪病或精神科疾病的人士,更不可练习“调息法”或“冥想”,以免造成危险。简单而言,胡乱练习“调息法”或冥想会对健康造成不少伤害。

虽说是冥想,但其方法很多不胜枚举。有坐禅的冥想,也有站立姿势的冥想,甚或舞蹈式的冥想。还有,祈祷也是冥想、读经或念诵题目也是冥想的一种。如果采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时,不但有痛苦,而且更是白费心力,最后只有带来身心的疲劳。凡是可以达到「无」心,也就是能够停止低我意识(左脑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冥想法都可以,也是对其人的最正确冥想法。不过,这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的感性来判断,别无它法。另外,《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认为,看部喜欢的电影、听听最喜欢的音乐(古典、爵士)或是兴奋的计划自己的未来,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二、入定和冥想的区别?

冥想是外来词,是随着“西学东渐”过来的,而这个词也不是西方文化固有的,是西方人从印度古瑜伽搬过去的。

冥想的核心还是想,静下来,去破解平时的难题。日常,人们遇到问题,往往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个道道儿,冥想就能想得更深入,排出了许多干扰,能静下思考。

入静入定,先入静,身体高度放松,心安静下来,不再心猿意马,想入非非。入静,是要制服自己的心,不去想!

然后,慢慢进入到定的境界中。定态是什么样的呢?意识清楚而没有思维,这样的状态保持住,智慧就自然显现出来了,潜能开始被激活。入定有很多层次,这是需要证才能明白的,所谓以身证道。

三、躺着冥想可以入定的诀窍?

躺好以后,

1、把身体放下,好像无论它发生什么都不去管了,不动了。【这样你才会超越身体,忘掉身体,就好像没有身体】

2、把思想放下,好像这一躺下去死了也无所谓,告别世界也无所谓。【这样你才会澄清念头,意念放空,专一静止】

3、把时间观念放下,不管什么时间,第二天,乃至之后不再醒来也无所谓。往常等着你的工作上班,人际关系,睡觉都不曾放下的深层记挂,全都放下。可以想象有人来了,发现你后,他们自然会处理,而你进入了彻底的休息,不再需要理会和参与这个世界的事情。【这样你才能超越世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然后,你自然会进入静定之中,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观察体会自己这生命的现象。如实客观地观察它,直到你连观察也放下了,进入了无分别,所谓浑然一体的状态。

放心,你并不会怎么样,这个世界仍在运转,即使你的感受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理的变化,你自然会出定的。

四、公寓里面怎样才算冥想?

铺张瑜伽垫,点个熏香,放首舒缓的曲子,闭上双眼,放松心情,抛开杂念

五、冥想入定的十个境界?

十个境界。

一是姿势到位,调整好身体姿势,冥想一般可采用站立、打坐、仰卧三种姿势。

二是呼吸到位,慢慢调整呼吸,长吸短呼,使心率降到最低水平。

三是放松身体,放松全身肌肉,呈现完全无力状态。

四是闲目入定,眼皮自然关闭,全身保持不动。

五是大脑放空,抛下任何烦心杂念,思想仿佛进入真空状态。

六是感察气脉,用心感知身体的自然循环,气息流动、血脉循环。

七是百汇贯透,想像自己头顶百汇穴有光穿透全身,成为透明体。

八是失重飘浮,身体仿佛随意念飘浮起来,无拘无束。

九是天人合一,感觉自己己融入大自然,忘情于山水美景之中。

十是冥想悟真,完全用心去感知领悟世上的真善美,用愉悦的态度去迎接未来。

六、怎样才算入定了?

真正的入定是双盘,两手结印,思维中没有任何人的意念(真修才能做到)非常舒服,如座在鸡蛋壳里一样美妙。有时元神就能离体进入另外空间,这就是练出的功。没有十年八年的修炼你也做不到,但平时双盘,做到静心(排除人的各种思想念头)就能延长寿命。就是人体不受这个时空的控制了。

七、什么是入定?如何确认自己入定?

“入定"是指气功或者坐禅时的一种专注状态。当练点功或者坐禅时,专心致志,全神惯注气沉丹田时就会达到忘我的境界。

八、如何打坐入定?

要入定,就要先把定的原理弄清楚,什么是入定?它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些标准?这就象是佛经里讲的,你要抓贼,就要先把贼的样子搞清楚,他长什么样子?住在哪里?平时的活动轨迹有哪些规律?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才能抓到他。打坐入定,也是这样的。

首先弄清楚,打坐和入定是什么关系?入定非得打坐吗?不打坐会怎样?实际上,打坐和入定没因果关系,定不是因为打坐才入的,打坐也不一定都会入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暂时把打坐抛开,直接来谈入定的问题。

定,从过程来讲,分三个过程,即入、住、出,也就是入定、住定和出定,这个容易懂,就象进一个房间办事情,先进去,然后办事,事情办完以后,最后再出来,所有的定,都遵循这个规律,当然,功德圆满的圣人除外,因为定是他们的常态,他们永远在定中。

最后,硬菜来了,什么是定?定就是不动吗?不是的,定的意思,并不是象我们看东西一样,盯住某处一动不动,这不叫定,而是僵,定是极其灵动活泼的,定的定义,四个字——心一境性,也就是我们的心,它能够持续专注于某一个境界的特性,这就叫定,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这个配置,比如我们想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打游戏快没血的时候,又或者看到某部剧到了关键情节,都会处于一种定的状态。

所以说,定是一个既定的范围,比如我们想观察某个事物运行的轨迹,那么只要我们能紧随着它而动,可以做到在观察的过程中,心无旁骛,中间不加杂任何一个杂念,这个从原则上讲,就完全符合定的特点,也就是说,定就是“我的心,我做主。”我想让它注意什么,它就注意什么,我不想让它想什么,它就绝对不想什么。

再往深里讲一些,怎么样才算是入定,算是正式进入了定的状态,标准是什么?《大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很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只有一个字——安!它就是入定的标准,在佛教里面,又加上一个字,叫“轻安”,轻是轻快,安是安稳,就是很轻松,丝毫不费力,而且很稳定的意思。

不要小看这两个字,真的能做到的,没几个,难度很大,我们平时修定,都要花很大力气,还不一定真能把心管得住,一会一个杂念,挡都挡不住,这个真正修过定的朋友,一定有感触,不修定还好,一修定,各种杂念全来了,有时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情都会突然浮现在脑子里。

我们通常所谓的修定,其实根本不是在修定,而是在修止,先让心止下来,哪怕先止一秒,也是止,然后两秒、三秒等等,慢慢的延长,这样慢慢的就和定挨上边了,随着止的时间继续变长,心静下来了,但此时内心还是有挣扎,只不过是止的力量占了上风而已,这种情况,在《大学》里叫“静”,再继续下去,轻安就来了,轻安一起来,就象是一个人在外面劳累了一天回到了家,到家里往沙发上一靠,一动不想动,就想那样一直靠着,浑身透着一种舒服,就是这种感觉,这个就叫轻安。

“安”就是回到家里那样的一种踏实感,“轻安”就是入定的标准,真正的入定了,此时一定几天的都有,象当年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有一次入定,一坐就是二十六天(此事虚云年谱上有记载),这才叫定,最后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定并不是最终的归宿,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能随时做到轻松的入定、住定、出定,才算是真正的开始,后面的任务还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九、深度冥想,入定后是怎样一种感觉?

深度冥想,是一种令思维安住于极度平稳的休止状态;类似陷入深度休岷但意识却维持清明与高度专注。

这时候,身心一片宁静,呼吸柔细绵长,情绪稳定,精神舒缓但不会陷入昏沉,随时可以退出冥想。

入定后意识中有住分及明分两种感受,住分是一种高度专注;明分指思想清晰明亮。有时候入定过深,进入忘我,一时未能自行出定。

十、佛家禅宗入定和冥想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不准,估计楼主本意是问佛家禅定与冥想的区别,若说禅宗的禅定,那与冥想差别大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