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常听说开悟,到底什么是开悟?
开悟其实就是觉悟,就是热爱生命,把人生看透但不看破。看透了就知道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看破了,事情不想做了,人也不想做了。所以只要用心。不要在意别人去说什么。自己只去做热爱做的事情就好了。
有开悟,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发现美好的生活,就会去欣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有开悟,就会处处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心境。当与朋友同事同学亲生产生矛盾的时候,有开悟就有宽容,矛盾之后,能求同存异,故大局识大体,这也是开悟的高尚品质。
有开悟,就有服务他人的品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好好服务他人,找到被需要的感觉,达到人生的巅峰,就觉悟了,也就开悟了。
二、陡然开悟意思?
陡然开悟,就是突然悟道的意思。陡然是突然,断崖式发生的意思,开悟就是领悟;解悟;(心窍)开通。《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坛经·行由品》:“ 惠能 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李生 心中开悟,知是酒色财气四者之精,全不畏惧,便道:‘四位贤姐,各请通名。’”
三、怎么开悟佛陀?
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四、开悟的句子?
对待生活,我现在是大雾车,我已经明白了生活的真理,从今往后,我要为了生活而生活
五、“开悟”是什么?
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了的都认为是真实有的,这就叫迷。认为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有个真实不虚的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身体乃至周围的环境,如天地、山河、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物、植物、一切日用等等,也都认为是真实的,这就叫法执。有了我执与法执,就叫颠倒梦想。开悟就是破我执和法执。二执既破,自然远离颠倒梦想。 怎样才能破这二种执呢?如果我们对一切事物,内而我们的精神、心理活动;外而身体乃至整个宇宙的现象,都认为是一种梦、幻、泡、影,就象梦中境界一样,象幻相一样,象水泡一样,象影相一样没有实体,没有真正的我及法。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就破我执和法执。破了我执、法执,在生活上言语行动都合理,都合戒律,并且还生活得很艺术。在生活中有了这些感觉,在我们的心境上会有哪些感觉呢?我们会感受到心中开阔、空旷,愉愉快快,很安祥、很自在、很超脱,这就是初步开悟者的心理现象。在身体上,特别轻安,特别舒适。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身和心要是有这样的变化和感受,这就是开悟。 开悟有三个过程。第一就是要彻底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真正的我,没有真正的法。《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你要是通达了本来无我无法的道理,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懂得很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对一切事物没有我执和法执,排除了颠倒梦想,这就是一个初步开悟者。 要彻底懂得本来无我无法,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要深入懂得,彻底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必须懂得如何才能成佛的方法。成佛最正确而直切了当的有效方法,是把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如梦、幻、泡、影这个微妙而究竟的道理,真正懂得并能够自觉地把这个道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达到“八风”不动的境界。什么是“八风”,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面临这八种景况,心里如如不动,这就叫“八风”吹不动,这是第一步开悟。 第二步开悟要做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真正见性。见什么性呢?见一切事物本性空,只有幻相而无实体这个真理,生活就安住在有相无体的真理中,内心境界就是涅槃。《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到了这种境界,就叫见性,这是第二步开悟。 第三步开悟要象释迦佛那样坐在菩提树下圆满大觉。转生死为涅槃,转八识成四智,得了大涅槃大菩提的佛果,是为圆满开悟。
六、如何开悟觉醒?
1.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大家都说红尘最好的老师,2多健身身体健康才是我们活在世界上的唯一通道;
3多读书,读好书。
4见高人,都说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脑袋,走进能量比较高的课堂。
5.练字半小时;
6跳舞半小时;
7.早睡早起.8.出去旅游;
9每天独处一段时间,哪怕10分钟;
七、南怀瑾开悟时间?
南怀瑾的开悟时间是2011年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乐清,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中国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
八、列子开悟名言?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顺应时代的发展,便能够走向繁荣昌盛。如果违背了时代的潮流,这样一定会走向灭亡。这句话强调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二、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列子·天瑞篇》
在杞国有一个人,他每天都忧愁天会坠落,大地会崩塌,自己无法存身,因此整日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三、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列御寇《列子·杨朱》
能够将船都吐下的大鱼,不会游于江河的支流中。翱翔在天空中高飞的鸿鹄,也不会栖息在污浊的池塘里。
四、欲刚,必有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列子·黄帝》
若达到刚,则必须用柔的方式来守护;若达到强,必须用弱保存下来。
五、治国之难,在于知贤。--《列子·说符》
治理国家的难处,在于分清谁是真正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
六、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
九、开悟与不开悟的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开悟就是认知了世界的真相,有了放下的智慧,因此不应再生执着了吗?
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但一个人要从能够用英文与外国人交流,到能够熟练地用英文与外国人交流,中间还是必须有一个过程的,过程的长短取决于他能否用恰当的方法勤加练习。
修行也是一样,开悟仅仅是修行的开始,而且开悟也分小开悟和大开悟,打个比喻:就像有的人透过墙缝见光明,有人透过窗户见到光明,但有的人则能走出门外沐浴在光明之中,有人甚至能与光明融为一体。开悟的程度不一样,保任的难度也不一样。渐修顿悟的人,定力好,真心状态容易保任;顿悟渐修的人,虽然走了一个小小的捷径,但如果不以恰当的方式坚持修行,增强定力,就很难保持住真心状态。所以说,光开悟不行,一定要能够保任当下的那种觉性和空性,才会对你的生命产生真正的作用,令你不生烦恼。保任之后,就要宽坦任运。宽坦就是放松、放下的意思,不要老揪在一起;任运就是自由自在,自自然然,随顺因缘。无论行住坐卧,你都要保任那个明体,但是你的警觉又不能过度,过度的话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妄念和执着,束缚你的心灵,扰乱你的湛然空寂。如何随顺因缘?就是因缘聚合时便珍惜、专注地去用好它,因缘离散也任由它去,毫不强求。
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开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种想法看起来多合理或真实。觉悟的心不以“合理”和“看起来真实”为理由和依据来确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这种习性是头脑的。头脑以“合理”、“看起来实在”等来支持和证明它自己的梦幻是真实的。觉悟之心因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它不会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头、事物、感受等)所欺骗。它不会颠倒“主”与其“虚造之物”。所以,诸佛能活在空无中,活在空性中。因为确确实实体悟到“五蕴皆空”中并活在“五蕴皆空”——五蕴之外的“涅槃寂静”中,所以,诸佛菩萨能够一直呆在“如来世界”,一直在“真如”中,一直在“三摩地”中,一直在“究竟涅槃”中,从不“颠倒梦想”。
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一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我们从没出离过自己的念头之丛;二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所想,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参照,那样,我们的头脑将想象不出它自己是谁、在哪、如何存在,它将感到非常恐怖。所以,我们凡夫或作为凡夫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我们以不断生灭相续的“想法”和“感受”混合成“我”,如同“想法”是骨架、“感受”是水泥——塑成了一个泥人,因为认同想法和感受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认同“自我”真的存在,并是“实体的”(有人认同身体为我)。但诸佛、菩萨——那些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早已识破了这点,不仅仅是头脑上的知道,而是体验中的事实——“五蕴皆空”,因为认识到“眼之所见、身之所受、心之所想、体之所为、以及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们不会被什么所障碍住。心不能再禁锢它自己。他们不得不活出自由,那是他们唯一的状态。
世上有无数的修道者宣称自己是开悟的,但他们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比如他们对待“神通”、“未来”、“死亡”、“轮回”、“证悟”等的态度,比如他们反应于他们的想法——仍旧“悲伤”、“痛苦”、“愤怒”、“恐惧”、“担心”等。任何情绪上的剧烈反应,都是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成了真实的结果。若不是这样,若不是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有谁会在自己的内在“大动肝火”,并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改造”、去“改变”、去“伤害”自己或他人呢。正因为我们迷惑了,正是因为于刹那“‘一念’又迷入了‘虚妄’”——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作“真实”的了,才发生那样的情况的。否则,有谁因为一场电影里的一个人物的一句话或其所做的一件事,而“大动肝火”——大怒、伤心、痛苦等呢。除非我们迷惑了,除非我们忘了那是电影,那是电影里虚构人物的所为,否则,我们不会真的搅动自己的心,倾动感情。我们凡夫一直生活在这样一场貌似真实的电影中从未走出,因此,我们相信这,相信那样,我们有很多故事,我们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去解决和创造。这就是迷惑。
开悟的人对世界的解释是否始终如一?确切地说,真正开悟的人对世界从不解释,即便他偶然对事物发表了某种看法——他也不认为他说的就是唯一的直相或真理。因为他知道,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正之理亦不可说。即使是真相,那也是一个故事。而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凡有所见皆是虚妄”,他们彻底的不被任何所迷。
凡夫因为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想法会变。所以通常,他们对世界或事物的解释不停地变化。今日这样想,他们这样说;明日又那样想,他们又那样说。今日相信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这是对的;明日又相信那种理论,所以又认为那是对的。所以,凡夫对世界和事物的解释与看法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为想法变,我们眼中的世界和事物不得不变。这是凡夫的世界。“无常”在凡夫的世界就是这样恒常不变的。但在佛,则无无常,亦无非无常,他们在一切语言文字之外生存。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他们活在所有的“说法”之外。
佛和凡夫的世界有何不同?如果你是凡夫,你的所见即所是——你活在实地的世界里;如果你是佛,你只活在“心”里——“非空、非不空”的心中。对于佛来讲,没有外在世界,也不存在外在世界,所有的都是内在世界。一位佛并非踩在地球上,虽然你认为他明明站在尘埃中。但对于凡夫,你只能站在地球上——岩石上、泥土中、大理石地板或水泥地板上。你不可能站在除此之外的别的地方,因为你根本没有看到除这一切有形象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所以你不得不站在你所认为的实地上。凡夫的世界是他的眼球,甚至眼球也被忘记——他们的世界,只有地球。但十方三世诸佛,只在一个地方——“心”——净土的世界。他的眼里没有地球,只有心。当然,活在世人之间,他会认同你的想法——他活在地球上。
佛与凡夫有何差别?你不知道佛的世界,除非你成佛;但佛知道你的世界,因为他从你那儿经过过。我们都站在相同的地方,但因为迷的层次和悟的境界不同,同一世界变成了三千大世界。因为走不出想法,所以你活在六道中而非净土里;因为你相信自己的想法,所以恒沙劫你日复一日的走不出。一念一世界,一觉一轮回。因为不能觉性常住,因为念念转心,所以我们凡夫,于本无轮回中,自见轮回;于本无流转中,自取流转。枉受自造虚妄之苦。诸佛醒世,觉灯长明,耀照世人,悟者先醒。出离生死,显示常净,性相如如,不动尘境,为佛之事。善知识,佛为迷海中舟航,诸苦受够,因缘具足者,登彼之舟,至超生死岸,永在极乐!
欢迎评论、点赞!更多精彩国学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股与道十三篇”。
十、人经历了什么才会开悟?开悟了又是怎一番感觉?
不断地观察自己,观察一切身心现象,让觉性变的敏锐,可以穿透一切身体和意识创造的幻想,这样的感觉有点像打游戏,且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