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心念?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8-21 22:59   点击:6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什么是心念?

心念就是心中的念想,例如一个老婆婆很想她的儿子,而她的儿子在城里又有工作不能时长回来看她,所以老婆婆就很想见到她的儿子,每天就盼着他儿子回来看她,每天都站在门口看着进村里的那条路,希望能够看见他儿子进村子的车子,所以心念就是想念和念想的意思。

二、什么是冥想?如何冥想?

冥想是瑜伽中经常听到的词,主要意思就是将头脑中思考的事情,想法和念头统统去掉,超脱物质的杂念,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消愁负面清晰,提高注意力,摆脱糟糕的状态!

三、什么是冥想,怎样冥想?

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四、冥想是在想什么?怎么冥想?

我本人是一名资深的冥想爱好者,练习冥想已近超过5年了,关于冥想我分享下我的见解:

1、什么是冥想: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方式,通过把专注点集中在一个特定对象上(通常是呼吸),并持续不断地觉察从而获得深度宁静和心智增强,它与东方世界里的禅修、打坐实际上是一致的,冥想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专注力,降低焦虑感的方式已经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

2、如何冥想:找一个较安静且无人的打扰的环境,穿着要舒适、宽松,坐在座椅上,身体脊柱保持竖直,下颌微收,舌头自然轻微抵住上颚,可以闭上眼睛(但不能睡着,熟练以后也可以睁开眼睛),把注意力集中鼻腔上的某个点,持续不断地观察呼吸的进出,不要干涉呼吸,只需要客观如实的观察即可。

3、冥想有哪些益处:长期坚持冥想的人,可以大幅度提高专注力,降低焦虑情绪,提高情绪管控能力,获得很强的幸福感。

五、什么是冥想?

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说通俗一点,人们通过锻炼来强身健体,而冥想就是锻炼自己的心灵。研究结果显示,冥想可防止焦虑的人走神,帮助焦虑的人把注意力从自己内在的忧虑转移到外部世界上,从而使他们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同时冥想的姿态也很重要。不论是坐在干净的地面上,还是可以坐在凳子上,坐姿都需要保持90度形成一个直角。坐下来,关键是,背一定要直,挺起胸膛,和后脑勺形成一条直线,头保持水平或轻微向上一点点。

然后先保持坐姿适应两三分钟,什么都不要想,让身心保持平静和清净,同时心里默念着”放松,清净、放松、清净“如此反复,直到心里和大脑没有了杂念为止。开始想象一切美好的画面,想象的最重点就是:一定要是美好和谐宁静的画面。

六、行心念什么?

行中间一点没有这个字。

行加三点水是衍。

“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ǎ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衍”的基本含义为延长,开展,如衍绎、衍生;引申含义为多余的,如衍文。

在现代汉语中,“衍”还有低而平坦之地的含义,如衍沃。

七、物心念什么?

惣 zǒng,

部首: 心 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2

zǒng

“揔”的讹字。笔画数:12;

部首:心;

笔顺编号:312135334544。

念“总”。组词:惣成。

两个意思,1、同总2、持,揽。

不知道能不能满意?

八、若心念什么?

惹 re

基本字义1. 招引,挑逗:招~。~事。~气。~祸。~恼。~是生非。

详细字义〈动〉

1. (形声。从心,若声。本义:招引)

2. 同本义 [attract;cause]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

3. 又如:惹口面(惹麻烦);惹邪(魅人);惹起(引起);惹口舌(引起口角是非)

4. 触犯;触动 [offend]。如:惹发(触犯);惹翻(因语言、行动触犯对方,使其生气、翻脸);惹厌(犹讨厌);惹动(挑动;触动);惹犯(冒犯)

5. 引起 [provoke]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儒林外史》只因清明都来西湖上闲玩,惹出一场事来。——《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6. 沾染;染上 [stain]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唐· 薛涛《柳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六祖坛经·自序品》

7. 牵扯;羁绊 [involve]。如:惹绊(牵扯;羁绊)

8. 牵引 [pull]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唐·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9. 牵挂 [worry about]阿几时教我腹内无烦恼,心上无萦惹。——元· 关汉卿《拜月亭》

九、女子心念什么?

怒 [nù]

〈动〉

1、(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同本义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又

瞋目大怒。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4、、谴责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5、奋起;奋发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6、激怒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7、超过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十、百心念什么?

百心念作:bǎi xīn

“百”,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ǎi,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百”的基本含义为数名,十个十,如百步穿杨、百儿八十;引申含义为喻很多,如百草、百货。

“白”假借为“百”,会意。从一,从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