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冥想者在冥想时,在想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冥想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冥想这一修行方式由来以久,在印度被认为有超过5000年(甚至8000年)的历史,其内涵也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词汇都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冥想,是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或瑜伽传入中国的一种修行实践,我们在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佛教中,可能又被叫做打坐,坐禅。在当代的瑜伽课堂中通常使用"冥想"一词。这里我们把他们看成是同一类的。其修行的核心是通过一些实践,让我们的意念变得专注,进而更好的认识"我"是谁,或认识世界的本质,达到某种超越的状态。(尽管在佛教和瑜伽中认为的终极实在是不同的)
在世界其他的文化中,也有类似冥想的修行方式,例如在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可能都有在外在形式或内在原理层面与印度文化中的冥想相似的修行,这些不再本文的讨论之内。
本文不引经据典,也并不严密,姑且随意的聊聊冥想。
1.冥想的起源
中国的文化是深受印度影响的,自汉以来的佛教,近几十年的瑜伽,都来自印度,在中国又和中国文化深度的融合,最后你也说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印度的,还是中国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无法,也没必要去争这个文化到底是谁的。
根据一些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在8000年前的浮雕上,就刻有人打坐的形象。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知识是口口相传的。祭司阶层认为祭祀的准确性和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注定要求他们的祭祀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准确性,而这个准确性的前提就是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需要有复杂的规则,时刻保持专注。为了训练专注力,他们尝试了打坐冥想。冥想在当时是有着它自己的现实意义的,那就是通过冥想提高专注力,进而确保祭祀的准确性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冥想就大概起源于此了。这个阶段,冥想只是很少数人的事。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知识只是在占人口极少数的人口中传承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这一意义也没有停止,反而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现在的冥想是为了弄清人生大问题的,或是引用佛家的话是为了开悟解脱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中,这个阶层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冥想方法。而学习冥想,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作为类比,现代大学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是4年时间。冥想作为那个时候的主要知识,也是需要跟随有实修的老师系统的学习的。
比如在中国,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最近100年内的事情,之前可能8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2.冥想的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安静的盘坐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沉心静念。这只是冥想的某一方面的表象。是大众对于一个颇具历史传承的修行方法的粗陋模仿。
如上一节所述,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以读书了,就会按照自己习得的知识结构去尝试理解一些东西。而文字本身其实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尝试用自己既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不可避免的会以为自己理解了,去实际上和这种知识原本的样子相去甚远。"冥想"就是这样的例子。笔者在刚刚开始接触冥想的时候对它的理解和现在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冥想的外在形式有多种,通常看到的是盘坐,但也可以通过唱诵,书写等方式来冥想,就最常见的静坐来说不一定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想一个什么东西保持专注。
大脑时刻都是有意识波动的,即便睡觉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冥想训练,让大脑(意识)学习如何不受影响(内在和外在),或是即便说受了影响也能保持平静专注的能力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唱诵,徒步,甚至做家务时都可以冥想,即动态冥想,所以冥想更多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向内的、深化的一种意识状态,不是你想了什么内容。
以上为本人的粗陋解答,我说过语言本身是有局限的,不详尽之处请谅解!
二、冥想是量子力学什么原理?
冥想这个工具调动的是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力量,构建各种各样的工具用来链接天地宇宙与身体精神,而这个过程的一切都可以找到最基本的实证的理论依据。冥想引导的身体和精神的改变,以沟通天地疗愈自身的身心。从量子角度来说,记忆是细胞级别的印记,可以被调整和改变。情感是细胞级别的感知可以被调整。身体的病症是细胞级别的变化,可以被引导。
量子级的冥想,是关于光冥想,电冥想,磁冥想,质子冥想,实则是通过意识的胶子引导场的构建然后凝聚出一种种粒子的状态。量子级别的冥想,已经进入比细胞更深入很多的世界,不再遵循经典物理法则,遵循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法则,而意识也遵循相应的法则。量子级冥想,对于身体和心灵的感知变化,需要让自己与冥想的量子场进行共鸣,需要调整自我意识的精密度,然后才能起到调整身体宇宙和心灵精神世界的作用。
三、哪个实验属于量子力学实验?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属于量子力学实验。
量子力学有一个重要理论,叫哥本哈根诠释。主要内容是:物体在没有被观察前,可以同时以各种可能的状态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叠加态,有时也被称为波函数。要想知道物体处在什么状态,必须进行观察。它使波函数消失,也就是叠加态消失,物体呈现一种确定的状态。
四、量子力学实验原理?
量子力学的实验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实验方法,它涉及到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量子状态、量子干涉、量子纠缠、量子测量等。
它们是用来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和行为的基本概念,是量子力学实验的基础。
五、量子力学的实验?
主要有:双缝干涉实验,贝尔不等式实验,延迟选择实验,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光的偏振实验。
实验物理学家们,也在不断改进阿斯派克特的实验,每次实验的改进,结果都以更高的精度支持了哥本哈根诠释,直到2015年,科学家堵住了实验的几乎所有漏洞,结果毫无意外地支持哥本哈根诠释。
六、哪个实验属于量子力学的实验?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属于量子力学实验。
量子力学有一个重要理论,叫哥本哈根诠释。主要内容是:物体在没有被观察前,可以同时以各种可能的状态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叠加态,有时也被称为波函数。要想知道物体处在什么状态,必须进行观察。它使波函数消失,也就是叠加态消失,物体呈现一种确定的状态。
七、量子发明者?
是马克斯·普朗克。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发展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展,其重要性可以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
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介绍?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1年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以期取得量子力学基础物理研究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科学成果,并使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突破距离的限制,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进广域乃至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
同时,该项目将为广域量子通信各种关键技术和器件的持续创新以及工程化问题提供一流的测试和应用平台,促进空间光跟瞄、空间微弱光探测、空地高精度时间同步、小卫星平台高精度姿态机动、高速单光子探测等技术的发展,形成自主的核心知识产权。
九、量子力学实验有哪些?
分别有:
双缝干涉实验,贝尔不等式实验,延迟选择实验,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光的偏振实验。
实验物理学家们,也在不断改进阿斯派克特的实验,每次实验的改进,结果都以更高的精度支持了哥本哈根诠释,直到2015年,科学家堵住了实验的几乎所有漏洞,结果毫无意外地支持哥本哈根诠释,至此,隐变量诠释彻底出局。
虽然哥本哈根诠释已注定是量子力学的正统,但是也不乏其他竞争者,比如休.埃弗雷特提出的平行宇宙诠释,还有导航波诠释等等。
十、量子力学著名实验?
量子力学的建立是根据三类实验结果而来的,它们分别是“黑体辐射”、“原子分立光谱”和“光电效应”。
后来的著名实验有“微弱光照的小孔衍射”——证明了光子自身的“波动性”;“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子的“粒子性”和“电子衍射”——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和“物质波假设”。
其它的历史性实验也很多,如“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了原子磁矩和电子磁矩的量子化;“原子光谱精细结构”——证明了电子的自旋:“氢原子光谱的兰姆移动”——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包括了“电子反常磁矩”)等等。具体的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也没有列举有关原子核物理的实验。